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空间分析的方法了解广西医疗服务的空间可达性现状与原因,为广西医疗机构的空间布局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空间最近邻、泰森多边形、缓冲区分析广西医疗资源的可达性。结果居民点到最近二级、三级医院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9.98km、59.70km。10.00km半径内有928个居民点(占全广西居民点总数的72.56%)没有二级医院可以选择,有219个(17.12%)居民点有3家医院以上的选择,有7个居民点有10家医院可以选择。结论 GIS分析方法在卫生资源配置领域的研究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广西居民的就医可达性不是均衡分布的,卫生资源浪费与卫生资源稀缺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2.
大都市医院合理布局是构建高质量医疗体系的重要基础。实现城市医院空间布局的优化,既要解决日常“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又要加强应急状态下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以疏解过度集中的医疗资源和优化医院空间布局为背景,借助计算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发一个基于agent的医院空间布局的计算实验平台,模拟点轴和组团布局模式下居民的居住选择和就医行为,动态考察在日常和应急状态下2种医院布局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发现,在日常状态下,点轴布局的居民空间分布更加均匀,就医可达性略好于组团模式。然而,在应急情景下,组团模式整体医疗资源系统的空间可达性更为稳定,城市韧性显著优于点轴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常态化应对重大传染病流行事件医疗机构的网络特征和区域协作关系,为优化平急结合的区域医疗救治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以湖南省344所发热门诊和120所定点救治医院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构建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的空间关联,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医疗机构协作网络进行中心性和聚类分析,并基于Yifan Hu力导向算法进行网络可视化展示。结果 发热门诊与定点救治医院的协作网络节点数共344个,边数共887个;在省市县三个层级的定点救治医院中,长沙市第一医院、湘潭市中心医院、望城区人民医院较同级别机构辐射能力更强,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娄底市中心医院、涟源市人民医院处于相对"独立"状态,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邵阳市中心医院、涟源市人民医院在协作网络中发挥"桥梁"作用;协作网络的模块度值为0.687,空间上聚类形成5个群组。结论 湖南省常态化应对重大流行病事件的医疗协作网络呈现出"四片区一枢纽"的结构关系,包括围绕4个省级定点医院、覆盖多个市州的区域型子网络,以及覆盖单一市州、与多个片区连接的枢纽型子网络;协作网络中的定点医院可以分为中心型、支援型、替补型三种类别;建议通过按照定点医院的类型细化功能定位以及依据主要协作区签订城际合作协议,以形成有效、有序的区域性应急协同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北京市Z区医疗设施布局及居民就医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布局、提高居民医疗服务公平性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ARCGIS软件,采用两步移动搜寻法模型,对北京市Z区的居民点对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空间可达性进行测算。结果:Z区人口及医疗床位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几条核心街道地区;空间可达性呈典型的单核辐射向四周的布局状况。一级医疗机构资源空间可达性东部更高,二、三级医疗机构则西部更高。结论:Z区医疗床位资源总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增加对西部地区一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资源投入,此外,通过建设医联体增强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协作,从而促进优质资源下沉至东部地区,将有助于提高全区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荆州市晚血救治定点医院资源投入产出效率,为荆州市进一步合理规划配置晚血定点医院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共收集8家晚血救治定点医院2008年的投入产出资料,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获得晚血救治定点医院资源利用的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2008年荆州市晚血救治定点医院的数据包络分析的分析结果显示,总体有效医院3家,非总体有效医院5家;技术有效医院5家;规模有效医院3家,5家非规模有效医院中规模报酬递增4家,规模报酬递减1家.结论:荆州市晚血救治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较高,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根据各医院具体量化改进意见完善对晚血患者实施救治的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更好防控疫情,长沙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发热门诊规范标准编制团队根据国内外研究文献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梳理了发热门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小组会议形式,确定规范标准的基本框架并撰写初稿。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征集长沙市其余38家三级定点筛查医院发热门诊负责人意见,根据征求意见修改初稿,形成了以组织机构、医疗模块、院感模块和后勤模块组成的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发热门诊规范化管理标准。发热门诊规范管理标准经几轮修改和专家审核把关,保证了管理标准的科学性、通用性和可操作性,旨在提出近期新冠肺炎发热门诊规范标准,为疫情期间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上海市在发热门诊设置和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建立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热门诊合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上海市2006年调整后的136家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点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定性调查包括:对20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分管领导或防保科负责人、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以及19个区县卫生监督所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定量调查包括:对发热门诊设置点设置和运行方式、就诊病例数、发热门诊医护人员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全市发热门诊存在如下问题:①发热门诊设置、运行存在问题,部分医院因改、扩建等原因,已停止发热门诊运行;②发热病人就诊流程不明确,特别是预检分诊制度落实不到位;③多数医院发热门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就诊病人少,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结论]应调整发热门诊分布,使全市发热门诊监测网络覆盖全市所有人群。医疗机构应尽量利用现有条件,整合传染病诊疗相关资源,同时,严格执行感染性疾病关键的诊疗流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省县(市、区)级肺结核定点医院住院部病床设置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基本现状,为改进县(市、区)级定点结核病医院综合控制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对医院基本现状及在编人员情况等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全省107家肺结核定点医院中,实施免费诊断的医院63家(58.88%),免费治疗的70家(65.42%);住院部床位100张以上的3家;结核病人专用床位50张以上的仅1家。工作人员岗位分布情况,在编人员435人(93.15%),编外人员32人(6.85%);被调查人员中门诊医生构成比例最高(45.61%),职称结构上中级职称的人员比例最大(56.10%),学历方面持大专学历的人员比例最高(53.53%)。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江西省肺结核定点医院各项配置明显不足。各地应结合当地的卫生资源状况,积极整合卫生资源,努力创造条件,采用适宜方法尽快实施完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中的各项配置工作。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19,(12):1721-1723
2012年以来,江西省以实施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救治管理工作为抓手,整合精神卫生工作资源,在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精防体系、构建重性精神病救治救助工作长效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2014年,江西省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救治被评为"中国医改十大举措"。据2018年数据显示,全省精神卫生服务机构246家,精神卫生编制床位数10 419张,开放床位数15 000余张,每10万人精神科医生数2. 83人,每10万人精神科病床数33. 7张,有基层精防网络的县(市、区) 100个,符合国家精神卫生服务医疗机构的配置标准,已形成以专科防治机构或专科医院为龙头,县级精神科门诊为枢纽,乡村(社区)精神卫生人员为网底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同时针对存在的现状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床位数开展医疗服务可达性和公平性评价研究。方法 采用两步移动搜寻法模型和聚集度,对贵阳市云岩区医疗机构的空间可达性和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区域医疗机构床位数12.29张/每千常住人口;研究区域整体床位空间可达性值为4.52(R = 7.54),基层医疗机构可达性值0.26(R = 1.18),一级医疗机构可达性值为2.24(R = 4.09),二级医疗机构可达性值2.48(R = 4.23),三级医疗机构可达性值为6.24(R = 5.79);医疗机构床位数可满足区域人口需求的街道7个(d>0),占区域面积16.24%,人口密度2.14万人/km2,其中d值最高为市西河街道12.24,最低为普陀路街道- 3.37。结论 本研究区域医疗机构床位总量配置充足,但从空间可达性和公平性视角看配置仍显不均衡。  相似文献   

11.
辛雨  任晓晖 《现代预防医学》2022,(11):2019-2023
目的 对成都市优质医疗资源设施的空间可及性和各小区拥有的优质医疗资源水平进行分析,并对成都市优质医疗资源进行初步的空间优化。方法 本文优质医疗资源采用三级综合和专科医院衡量。小区数量和小区人口信息通过爬取二手房网站(贝壳网)获取,共得到12 521个小区信息,小区人口数按照爬取的小区户数乘上第七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每户的平均人口数2.49人获得; 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运用最优路径分析方法和两步移动搜寻方法对成都市三级医院空间可及性进行分析,随后从供需双方的角度对成都市三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进行评价。结果 成都市优质医疗资源总体的可及性较好,仅有3.9%的小区达到优质医疗机构的距离大于15 km,2.1%的距离大于30 km。成都市中心地区小区单元享受优质医疗机构数量为10~55家,而南部和西部边缘地区小区单元享受的优质医疗机构数量仅有0~1家。成都北部、东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小区每千人口享有优质医疗机构病床数大于25,而西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享受病床数不足1。通过对优质医疗资源位置分配分析,需增加5家三级医院即可满足目前小区单位人口的优质医疗服务需求。结论 成都市优质医疗资源空间布局存一定的问题,可通过新增优质医疗资源及加强道路建设提高空间可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广西北部湾沿海城市二级及以上等级的医疗机构空间布局和可达性,拟新增医疗机构提高居民点到达医院的可达性,为政府卫生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GIS软件对区域内33个二级及以上等级的综合医院,以及124个乡镇一级居民点,采用OD成本矩阵分析空间布局现状,基于不同阻抗中断值计算居民点与医疗机构间的可达性,并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上海市医疗机构床位资源配置的现状和问题.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对上海市所有设住院床位的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并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医疗机构床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床位总量接近规划但配置结构不合理,综合急性病诊疗床位的平均住院时间过长,医疗服务压力主要集中在三级医疗机构,社会办医疗机构病床尚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结论 建立医疗机构床位分类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中心城区三级医疗机构床位数量,严格控制综合急性病诊疗床位,大幅增加护理床位数量,有效整合医疗床位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2013—2018年广东省基层医疗机构及2018年各地级市乡镇卫生院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估,为广东省基层医疗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及各地级市合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Malmquist模型测算2013—2018年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整体配置效率;利用CRS-CCR和VRS-BCC模型评估各地级市乡镇卫生院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 结果 2013—2018年,广东省基层医疗机构Malmquist指数为0.963,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为1,技术进步为0.963。横向对比2018年广东省各地市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发现,地域间差异大,多数城市的乡镇卫生院投入足够,但医疗服务量不足。 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医疗水平;根据各地市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增加基层的诊疗服务量,推进分级诊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湖南省妇幼保健机构孕期营养门诊设置和服务现状,为规范化孕期营养门诊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湖南省市、县2级妇幼保健机构共16家项目单位(市级4家、县级12家),采用普查方法对机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湖南省16家妇幼保健机构中开设孕期营养门诊的比例为62.5%,其中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开设比例只有50.0%;开设的孕期营养门诊隶属部门不统一,人员配备、设施设备无统一规范,提供的服务情况无统一标准。结论湖南省妇幼保健机构孕期营养门诊设置比例较低,且无统一规范。应加强孕期营养门诊规范化建设、提高基层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对孕期营养相关性疾病专病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国医疗机构儿科床位配置现状及公平性,为合理配置儿科床位提供建议。方法:在全国随机抽取44个地市,对提供儿科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儿科床位设置、服务提供和利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我国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儿科床位0.20张。县区级医疗机构床位数量最多,占44.9%,乡级机构次之,占29.4%,市级及以上机构最低,占25.7%。2008—2010年儿科床位数和服务数量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中部地区床位数增长最快。儿科床位利用率高于全国医疗机构整体床位利用率。全国儿科床位配置泰尔指数为0.0775,各地区之间为0.0164。不同地区的儿科床位供需比值在0.54~1.04之间。结论:我国儿科床位总体数量不足,儿科床位比例基本合理,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儿科床位分布不公平性大于地区间不公平性。建议:各级政府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加强对儿科床位的合理配置,适当增加县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儿科床位数,调整综合性医院内部床位设置,增加儿科床位比例。同时加强省市级儿童医院的建设,并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和合作,完善基层机构和上级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安徽省三级医院心血管专科医疗服务能力现状,为完善区域内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安徽省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省级质控中心的基线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结果调查的45家三级医院共开放心血管内科床位4 458张、心脏大血管外科床位1 279张;心血管专科医护人员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未达到标准要求;有37家医院设备老化或数量不够,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有14家医院创建了胸痛中心;区域间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服务能力存在差异。结论安徽省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人力资源相对短缺,心血管疑难危重症诊疗能力相对不足。建议结合实际,优化心血管专科医疗资源配置;健全配套政策,减少患者外流;鼓励和引导多方参与医疗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