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且白细胞介素在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也不清楚,本研究选择7例动脉瘤破裂所致的SAH患者,均于发病后24h内行手术治疗,放脑池引流管,于3~4天(早期)、7~8天(中期)及13~14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低钠血症发生情况.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8月收治动脉瘤性SAH患者 100例.按解剖部位分成大脑前及前交通(ACA及ACoA)组、后交通(PCoA)组和大脑中动脉(MCA)组,分析其低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动脉瘤性SAH患者低钠血症总的发生率为29.0%.ACA及AcoA组、PcoA组、MCA组低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7.5%、15.0%和20.0%.ACoA组中Fisher分级Ⅲ级~Ⅳ级和Ⅰ级~Ⅱ级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2.0%和20.0%;有脑血管痉挛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脑血管痉挛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P<0.05).结论 ACoA动脉瘤破裂出血Fisher分级Ⅲ级~Ⅳ级或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高,应注意观察并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3.
内皮素、蛋白激酶C、盐酸法舒地尔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导致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的药物。近年来 ,内皮素 (ET)生成增多和蛋白激酶C(PKC)激活在脑血管痉挛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盐酸法舒地尔 (HA10 77)是一种针对PKC的扩血管药 ,具有很强的对抗血管痉挛作用。文章综述了ET、PKC在SAH后血管痉挛过程中的作用和HA10 77对抗血管痉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是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常见并发症,可导致病情加重,增加死亡及病残率。本文对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相关因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及预后作如下综述。1 SAH 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与发病机理1.1 血液对血管壁机械性刺激动脉瘤破裂时对血管壁的撕裂,血液在蛛网膜下腔中的占位效应造成纤维小梁对血管的牵拉以及破裂前动脉瘤囊内血液的突然牵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蛛网膜下腔中脑动脉持续性狭窄的病理状态。CVS的发生与动脉瘤破裂密切相关,也常见于外伤性脑损伤后。CVS引起供血中断导致的脑组织不可逆损伤,是造成SAH患者  相似文献   

6.
对25例经CT及全脑血管造影或CT三维成像(CTA)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早期手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在脑底池放置直径3.0mm末端为盲端带有侧孔的硅胶管持续引流,观察脑血管痉挛的指标.25例均在术后6-10d拔除引流管,发生脑血管痉挛者3例,其中轻度痉挛2例、中度1例.患者死亡1例.认为脑底池持续引流对防治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血管痉挛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动脉瘤破裂造成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可因继发血管痉挛而产生缺血症状。头外伤患者SAH发生率为12%~53%。有报道认为外伤后血管痉挛与SAH有关。为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作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作者在10年中收治头外伤患者883例,其中130例(14.7 %)CT显示SAH,男98例,女32例,年龄4岁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此引起的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高达70%。CVS常引起脑组织缺血、动脉瘤破裂、脑梗死等,是病情加重甚至致死的主要原因。文章将近几年蛛网膜下降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常用临床治疗方法和用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内皮素、蛋白激酶C、盐酸法舒地尔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导致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的药物。近年来,内皮素(ET)生成增多和蛋白激酶C(PKC)激活在脑血管痉挛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盐酸法舒地尔(HA1077)是一种针对PKC的扩血管药,具有很强的对抗血管痉挛作用。文章综述了ET、PKC在SAH后血管痉挛过程中的作用和HA1077对抗血管痉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动脉瘤破裂后内皮素(endothelin)可促使大脑血管痉挛。本文测定了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内皮素浓度。患者在 SAH 后3天内收入院,于第1星期做手术。在对大脑动脉瘤破裂施行手术时,将导管插入底池及侧脑室以抽取血性脑脊液。SAH  相似文献   

11.
脑动脉瘤破裂术后以罂粟碱防治脑血管痉挛1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导致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VSP),是脑动脉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症状性VSP,其后果难定。解放军第一○一医院自2002年10月至2004年4月,对12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手术处理后,即在脑底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10d滴入0.12%的罂粟碱稀释液,滴速2ml/h,于术后第3天起行腰椎穿刺,放出血性脑脊液,效果确切,操作简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早期诊断潜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动脉瘤性SAH患者在CT上的出血形态特点与动脉瘤部位的关系;按改良Fisher分级评价出血量,判定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的发生与出血量的相关性.结果 动脉瘤性SAH的CT表现为侧裂、纵裂、脑池铸型高密度影,或伴有额叶直回、侧裂周围的血肿.Fisher分级:Ⅰ级8例,Ⅱ级35例,Ⅲ级44例,Ⅳ级21例.治疗过程中出现SCVS 39例(36.1%),不同Fisher分级间SCV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可显示动脉瘤破裂的一些特征性表现,可以间接推测动脉瘤的部位,并能准确对动脉瘤性SAH行Fisher分级,对SAH所致SCVS行前瞻性诊断,对指导动脉瘤性SAH的进一步治疗、防治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进急诊救治模式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265例,最终纳入259例破裂动脉瘤患者,其中男98例,女161例,年龄中位数为58(25~83)岁。将2016年1月以后采用改进急诊救治模式(设立专业团队,建立SAH绿色通道)治疗的10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接受传统治疗模式的15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包括脑出血、脑梗死、急性脑血管痉挛)、术后72 h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再出血、迟发性脑梗死、感染并发症、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及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m RS≤2分提示预后良好),评价改进治疗模式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并发症、术后72 h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9%(8例)和18.4%(29例),20.8%(21例)和44.3%(70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出院时两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3%(72例)和72.2%(114例),P=0.88)]。结论采用颅内破裂动脉瘤急诊救治模式能有效降低术中、术后72 h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女性是发生动脉瘤破裂造成蛛膜下腔出血(SAH)的一个危险因素。本文分析了578例女性和328例男性住院病人特点,结果是动脉瘤破裂所致的SAH,女性多于男性,两者之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出血后女性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较同年龄组的男性更高。本文分析了906例病人性别对诸多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中动脉瘤破裂所致的SAH及血管痉挛诊断依据包括病史、临床表现、CT和血管造影。治疗结果应用Glasgow  相似文献   

15.
脑动脉瘤破裂致SAH后预后不良者多,所以,发现和治疗未破裂动脉瘤对预防医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者以1985年5月至1992年12月行脑血管造影时符合下述条件者做为研究对象:(1)CT未见SAH;(2)CT未见脑动脉瘤,(3)无动眼神经麻痹;(4)行三个以上脑血管造影(双侧颈动脉及一侧椎动脉);(5)初次造影。共605例,男151例,女454例,平均57.2岁。其中43例(7.1%)发现未破裂脑动脉  相似文献   

16.
<正>1概述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是严重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并对全身多个器官产生病理影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1]。由于动脉瘤破裂出血,尤其是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evere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 SAH),对脑组织造成的原发性损伤,加之动脉瘤早期再破裂出血、急性脑积水、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7.
血管痉挛是脑动脉瘤破裂急性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血管造影显示血管痉挛的频率为12%~85%,差异较大,这与造影的时间、次数和评价方法有关。为了确定脑动脉瘤破裂急性期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痉挛的诊断标准,对因脑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不伴有颅内血肿的85例病人,行股动脉插管脑血管造影。其中出血后3天内血管造影者25例,4~7天41例,8~11天9例,12~14天10例。本组女27例,男58例,年龄18~60岁(平均39  相似文献   

18.
新近证明,吸烟与脑动脉瘤(CA)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危险性增加相关。美国的一个报告认为,这种危险性在使用口服避孕药(OC)的吸烟妇女中尤其高。为了解吸烟是否与 SAH 相关,本文作者对1组 SAH 患者进行了询问调查。1972~1980年间199例因 SAH 住院,均作过脑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是老年患者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 ,若破裂出血 ,死亡率高达 40 %以上 ,危害性极大。死亡原因除出血本身对脑组织的损伤外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损伤和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是其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 ,对其尽早进行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我们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9年 9月~ 2 0 0 3年 9月 ,我们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 2 6例 ,共 2 9个瘤体。男 15例 ,女 11例 ,年龄 62~ 74岁。 2 5例破裂动脉瘤 ,1例未破裂动脉瘤。均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2 3…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对35例动脉瘤性SAH病人发病后1~3、7~9、13~15d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进行动态观察,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结果动脉瘤性SAH患者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发病后1~3、7~9d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发病后7~9d变化最明显;脑血管痉挛组和非脑血管痉挛组也有明显差异。结论动脉瘤性SAH患者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含量与病情演变、脑血管痉挛(CVS)程度有关,并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