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血崩属于中医妇科中的“崩漏”范畴,崩漏乃经乱之甚,《傅青主女科》中多处可见对血崩的描述,傅青主在血崩的诊断、治疗上有自己独有的特色。君相安位,人即安和,相火妄动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本文通过相火理论浅议《傅青主女科》血崩的证治规律,为临床血崩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郎肖靖  赵敏  刘晶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5):153-153
<正>崩漏是妇科月经出血异常的症候群,概括了阴道出血症候的综合表现,是针对胞宫(子宫)出血,或因合并胞脉损引起出血症状而言。本病的临床表现特点是以出血来势急而量多者谓之"血崩",或称"崩冲";出血来势缓而量少淋漏者谓之"经漏",或称"漏下"。  相似文献   

3.
补中益气汤源于金元时期李东垣<脾胃论>,用于治疗"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后世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虚下陷之症,如胃黏膜脱垂,遗尿症,子宫脱垂,脱肛,久泻,久痢,妇女血崩证,眩晕,自汗,低血压等.笔者运用本方治疗胃黏膜脱垂,遗尿,崩漏,低血压,子宫脱垂等疾患,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即补阴止崩法,源于<傅青主女科>一书.傅氏云:"世人一见血崩,往往用止涩之品,虽能取效于一时,但不用补阴之药,则虚火易于冲击,恐随止随发,以致终年累月不能痊愈.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笔者谨遵医训,临床以补阴止崩法为主,治疗崩漏,取得较好疗效.现谈一点体会,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崩漏既是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重症。崩漏是指妇女不规则的阴道流血,一般以来势猛急,量多如冲的称“崩”,来势缓慢,出血量少淋漓,绵延不断的为“漏”。崩与漏是两个不同的症候,临床表现虽有不同,但在疾病演变过程中常可相互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耗衰,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  相似文献   

6.
《傅青主女科》中列血崩七类,制方八首,主要从肾虚、血海太热、郁结、瘀血而致崩等四个方面论崩漏的治疗和用药特点。认为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傅氏认为肝为冲脉之本,脾为带脉之本,肾为任脉之本,冲脉不调,任脉亏虚,带脉失约则发生血崩之证,遂傅氏选方用药注重补肾健脾疏肝,调理冲任。其选方用药多以补肾健脾,舒肝调血为主。既重视扶正祛邪,又重视药物炮制,喜用药对等。傅氏治疗血崩的学术思想独到,注重药物选择,且告诫后世此病预防之法,实为后世治疗血崩提供较为详细依据,为后世树立典范。  相似文献   

7.
崩漏辨治     
崩漏亦称血崩漏下,多发生于青春期和更年期,亦可见于育龄妇女,主要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固摄所致。导致冲任损伤的原因很多,笔者临证认为以气虚,阴盛血热较为多见,由此辨证施治,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8.
在正常的情况下,妇女的月经周期是三旬一至,月月如此。如果不在行经期间,骤然大量阴道出血,来势暴急,酷似山洪的崩溃,便为“血崩”或“经崩”,是崩漏病的急症。此时急用灯芯灸大敦穴即可收到止血  相似文献   

9.
以中医脏腑理论、气血理论为基础探讨崩漏与肝藏血功能的关系,进而论证肝藏血功能失常不仅是崩漏产生的原因,而且也是崩漏发展的结果.因而提出养血理肝法是治疗崩漏的根本方法之一,此法涵盖了中医"塞流、澄源、复旧"的治疗内容,它不仅针对崩漏病因进行治疗,而且防止了崩漏的进一步恶化,为临床治疗崩漏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 概述崩漏的概念一般是指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内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崩漏亦称“崩中漏下”。一般以来势急、出血如注者称“崩”,来势缓、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止者为“漏”。根据临床表现,崩和漏在病势上虽有缓急之分,但其病机相同。在疾病发生、发展中,二者常可互相转化。如血崩日久,  相似文献   

11.
妇女无周期性的子宫出血,称为“崩漏”,亦称“崩中漏下”。崩是指出血量多,而来势急剧,漏是指出血量少,但持续不断。崩和漏相互转化。血崩以后,气血耗伤,可成经漏,经漏不止,病势日进,亦称成崩。崩和漏是病势的不同,其病因病机是一致的,所以常常崩漏并称。古人认为:“漏为崩之渐,崩者漏之甚。”  相似文献   

12.
举元煎为《景岳全书》之方剂。其方由人参、黄芪、炙甘草、升麻、白术组成,原书主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等证。余在临床上常用此方加减,治疗崩漏、产后恶露不绝、胎动不安、产后小便失禁及阴挺等妇科疾病颇效。今举验案四则,以资印证。配养血敛阴之品治崩漏重证崩漏属妇科急症范畴,其证型名目繁多,临床各型又多相兼为病。人身气根于血,血附于气,两相维系。崩漏日久气随血衰,必然导致气不摄血,两者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故崩漏反复难愈。据此,余临床每用大剂举元煎为主补气摄血,稍佐养血敛阴之阿胶、白芍等急治其标。俟血止后,再宗“澄源”、“复  相似文献   

13.
<正> 崩漏是指子宫异常出血的一种病变;崩即血崩,如山崩之势,出血量多;漏即漏下,如器漏之状,淋漓不断。因二者病机基本相似,发病过程中亦往往互相转化,临床不易载然分开,故以崩漏并称。现代医学认为子宫不规则出血,由月经异常引起的称为功能性子富出血;由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如肿瘤等引起的称为器质性子宫出血,这两种出血都属于中医的崩漏范畴。本文所讨论的崩漏主要指因月经异常而引起的功能性子富出血。几年来,笔者以自拟补脾消淤止血汤为基本方,随证化裁治疗本病3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特此小结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病由劳思伤脾,情志不  相似文献   

14.
隐白穴灯火灸为主治疗崩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称为崩漏。凡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为崩;发病势缓,经血量少,淋漓不净为漏。崩和漏可互相转化,血崩经急救止血处理,有时可转变为漏下;漏下历时较久,也可转为血崩。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较为多见。本病发生的原因,多由冲任损伤,肝脾失调所致。一般资料 20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15岁至5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半年。治法:取任脉、足太阴脾经穴为主,实热针用泻法;虚寒针用补法,多灸。  相似文献   

15.
张玉勇  孙保芳 《中外医疗》2008,34(34):84-84
目的 采用扶阳固本、益气补血、重镇止血法治疗崩漏.方法 以火神派的"扶阳"理论为指导,用自拟"四逆当归补血汤",采用"姜桂附草芪归"为基础方,固元温阳,佐以温潜止血治标,对30例崩漏病人进行了观察治疗,结果本组30例经3-15天治疗血止,治愈率95%以上,有效率100%.结论 "四逆当归补血汤"标本兼治,扶正之中兼顾止血,用药专宏,取效迅捷,本法不失为治疗崩漏的上乘之法.  相似文献   

16.
《傅青主女科》治崩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学家、文人、书画家傅青主所著的《傅青主女科》 ,其治崩漏有许多饶有特色的经验 ,辩证用药异于前人 ,后世宗其法治崩漏者 ,多有奇效 ,笔者学习后有一定的心得 ,分述如下 :1 不止涩 ,寓补于摄傅青主之前治崩漏 ,首先以止涩为主 ,用许多止血药 ,名曰塞流。血止之后再澄本清源以求因 ,之后再调理善后以固本。此治法虽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周期长 ,易反复。傅青主合三法为一法 ,以气血为本 ,寓补于涩 ,求因固本同为一法 ,随证加减 ,见效迅速 ,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傅氏曰 :“世人一见血崩 ,经住用止涩之品 ,虽亦能取效于一时 ,…  相似文献   

17.
崩漏是妇女不在行经期问,阴道内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一般来势急,出血量多者谓“崩”或称为“崩中”;来势缓,出血量少或淋漓不净者为“漏”或称为“漏下”。虽然崩和漏的临床表现有轻重缓急的不同,但病因病机基本相似,常可互相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大衰,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变为崩。  相似文献   

18.
<正> 妇女在非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止者称崩漏。如《血证论》云:“崩漏者非经期下血之谓也”。一般以来势急,出血量多者为“崩”,出血量少淋漓不净,病势缓为“漏”,《医学入门》凡非时血行,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若山崩然谓之崩中,这说明崩急而漏缓。崩与漏虽临床表现不同,但发病机制则一,两者在演变过程中可互相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大衰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亦可成崩,故  相似文献   

19.
唐宗海说:“崩漏者,非经期而下血之谓也,少者名曰漏下,多则名为崩。行经而去血过多,如水之流不能止者,亦是血崩。”(1)至于造成崩漏的病机,历代医学各有见解,大致可分如下数种:阴虚阳搏(内经),虚寒相搏,三焦绝经(金匮要略),冲任血虚(圣济总录),阳邪有余(许叔微),情感化火(张子和),脾胃虚火乘心包(李东垣),败血脓积(王海藏),涎郁胸膈(朱丹溪),恶血未尽(戴之礼),心火亢甚、肝不纳血(虞天民),阳虚不足(赵养葵),寒在下焦(陈良甫),闪跌损伤胞宫(付青主)等等。  相似文献   

20.
血崩是妇科的常见病,亦属疑难重症.其临床特征为月经发生紊乱,不按周期而妄行,出血或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断,甚至连续累月.对血崩的研究和探讨,前人虽有许多论述,今人亦有不少探讨,尚无定论[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