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蜂蜜黄芪炮制工艺改进前后临床疗效的变化,探讨炮制工艺的改进对补中益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确诊的120例肺气虚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采用中药复方蜜炙黄芪、中药处方蜜炙黄芪治疗;处方中,除蜜炙黄芪外,治疗方法、疗程、注意事项、剂量等药物相同。分别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3.33%vs. 83.33%,P <0.05)。治疗后IL-2、IL-4、TNF-α均下降(P <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CD4+、CD4+/CD8+、Ig A和Ig G均升高,而CD8+降低(P <0.05);试验组CD4+、CD4+/CD8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试验观察蜜炙黄芪炮制工艺改进前后对肺气虚型哮喘临床疗效变化,阐明炮制工艺的改进对补中益气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4月门诊确诊的肺气虚型哮喘病患者8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同等条件下,对照组使用传统法蜜炙黄芪的中药处方治疗,治疗组使用改进工艺法蜜炙黄芪的中药处方治疗;处方中除蜜炙黄芪外,其他如治疗方法、疗程、注意事项、剂量和他药等均相同,分别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疗效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90%。结论改进后的新工艺科学合理,即避免了传统蜜炙法的不足,又提高了药品质量,也增强了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黄芪炮制前后相关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尚  陈佳  徐自升  蔡宝昌 《中国药房》2012,(15):1399-1402
目的:研究黄芪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为优选黄芪的炮制工艺及阐明炮制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HPLC-UV)法研究黄芪炮制前后特征图谱的变化,辅以薄层色谱(TLC)法对比炮制前后黄芪中皂苷类、糖类成分的变化,并采用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法对比黄芪甲苷的含量变化。结果:建立了黄芪的HPLC-UV特征图谱,并从中确定了9个特征峰;黄芪清炒或蜜炙后,未发现明显的化学成分消失或增加现象,但大部分的小分子有机物含量下降,清炒下降的更多。结论:黄芪中大部分小分子有机物会被炮制时的高温破坏而致含量下降。蜜炙对黄芪中化学成分有保护作用,能够减轻炒制时高温对小分子有机物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4.
不同产地、不同炮制品知母中菝葜皂苷元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宋坤  陆兔林  季德 《中国药师》2009,12(10):1338-1340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不同炮制品知母中主要药效成分菝荚皂苷元含量。方法:以菝葜皂苷元含量为指标对不同产地、不同炮制品知母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各产地知母中菝葜皂苷元的含量差别较大,经盐炙后菝葜皂苷元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山西产的知母中菝葜皂苷元含量最高;以菝葜皂苷元为主要治疗成分时,使用生品、盐炙品均可。  相似文献   

5.
柴胡及炮制品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中南药学》2022,(1):94-98
目的优化醋延胡索醋炙工艺参数。方法以总生物碱、延胡索乙素、原阿片碱和挥发油含量及外观性状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和综合评分法考察辅料用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延胡索醋炙的影响,优选醋延胡索最佳炮制工艺参数;运用SPSS 22.0对各炮制工艺参数与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醋炙延胡索最佳炮制工艺为辅料用量24 kg,炒制温度135℃,炒制时间7 min;各炮制工艺参数并非与所有的评价指标均成显著相关。结论该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规范醋炙延胡索的炮制加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蜜炙黄芪工业化大生产的工艺,优选主要设备工艺技术参数,缩小不同生产批次炮制品的质量差异,确保产品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炮制品外观性状和黄芪甲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进行机械化炮制与传统手工炮制对比研究,确定最佳工艺技术参数。结果用XCYD-750型炒药机进行黄芪蜜炙,最佳炮制工艺技术参数为炒炙温度设定100℃,炒炙时间设定25min,投料量16kg。结论最佳炮制工艺所得的产品符合传统蜜炙黄芪炮制品的要求,且黄芪甲苷含量较生饮片有所提高;XCYD-750型炒药机适用于黄芪的蜜炙工艺,且操作简单、节省人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炉甘石炮制工艺,并考察其炮制品的质量。方法:以氧化锌(ZnO)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煅制工艺;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炉甘石的形态和粒径,筛选炉甘石水飞工艺;考察炮制品的外观、粒径和ZnO含量。结果:优选的炮制工艺为药物过二号筛,400℃煅烧4h,加5倍量的水研磨至糊状,再加40倍量的水搅拌,沉降8min以上,倾出上层混悬液,再加水搅拌,水飞6次,将水飞混悬液静置21h,于120℃干燥;炮制品为淡红色,粒径<200目,其ZnO的含量不低于56%。结论:所选工艺可用于炉甘石的炮制。  相似文献   

9.
蔓荆子及不同炮炙品水煎液的成分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对蔓荆子生品及不同炮炙品成分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等对蔓荆子生品及不同炮炙品水煎液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总黄酮的含量以蒸炙品最高,炒炭品最低;水浸出物的量以蜜炙品最高(与加入的蜂蜜有关),炒炭品最低、结论:蔓荆子各炮炙品的内在质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蜜炙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重结晶、凝胶柱色谱、HPLC制备柱色谱等手段,以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从蜜炙黄芪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鉴定了7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大豆皂苷Ⅰ甲酯(1)、黄芪皂苷Ⅰ(2)、黄芪皂苷Ⅱ(3)、异黄芪皂苷I(4)、异黄芪皂苷Ⅱ(5)、黄芪皂苷Ⅲ(6)、β-胡萝卜苷(7)。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分析法结合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共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aR,11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1),(3R)-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2),5′-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3),芒柄花苷(4),(6aR,11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5),(3R)-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6),5′,7-二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7),芒柄花素(8),黄芪甲苷(9),黄芪皂苷II(10),蔗糖(11),腺嘌呤核苷(12),十六烷酸单甘油酯(13),十六烷酸(14)。结论化合物5,7,11~14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黄芪的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徐旭  汤立达 《中国新药杂志》2003,12(11):899-901
综述了近年黄芪及有效成分的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介绍了黄芪对心肌缺血、缺血再灌注损伤、病毒性心肌炎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心肌收缩力、血栓形成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分析法结合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共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aR,11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1),(3R)-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2),5′-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3),芒柄花苷(4),(6aR,11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5),(3R)-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6),5′,7-二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7),芒柄花素(8),黄芪甲苷(9),黄芪皂苷II(10),蔗糖(11),腺嘌呤核苷(12),十六烷酸单甘油酯(13),十六烷酸(14)。结论化合物5,7,11~14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黄芪多种成分对豚鼠皮肤Ⅰ型人疱疹病毒感染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以阿昔洛韦 (acyclovir,ACV)为阳性对照 ,PBS以及含 10 %二甲亚砜 (DMSO)的PBS为阴性对照 ,观察了黄芪三种成分在活体中的抗人疱疹病毒Ⅰ型作用。方法 用HSV 1HS 1株感染豚鼠皮肤的动物模型 ,观察了黄芪总皂苷、总多糖、总黄酮抗HSV 1药效。结果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 :ACV ,黄芪总皂苷 ,总多糖 ,总黄酮处理皮区的累积计分依次为 ( 14 .2 0± 6 .70 ) ;( 12 .94± 3.0 1) ;( 12 .75± 3.5 8) ;( 15 .13± 5 .76 ) ;ACV ,黄芪总皂苷 ,总多糖 ,总黄酮处理皮区的痊愈天数分别为 ( 7.70±1.0 8) ;( 7.6 0± 2 .10 ) ;( 8.5 0± 0 .5 0 ) ;( 8.0 0± 0 .79) ,与PBS及含 10 %DMSO的PBS处理皮区有明显差异 ,并具有统计学意义。HSV 1HS 1株感染过程中各处理皮区的大体照片及皮肤样本的病理滴度检测得到了一致的结果。结论 配对T检验的结果表明 ,与黄芪总皂苷、总多糖、总黄酮处理皮区的累积计分、痊愈天数与ACV阳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病毒滴度检测结果也如此。说明黄芪三种成分与ACV药效相近 ,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黄芪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黄芪有一定的治疗高血压作用 ,本研究观察其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舒缩的影响 ,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主动脉环灌流模型 ,观察累积浓度黄芪 (0 .0 1~ 10 0g·L- 1)对基础状态、KCl预收缩和去氧肾上腺素 (PE)预收缩的血管环的作用。结果 黄芪 (0 .0 1~ 10 0g·L- 1)对基础状态或KC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血管环张力无影响。对PE预收缩的内皮完整血管环 ,黄芪在低浓度 (0 .0 1~ 3.0g·L- 1)时呈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 ,此作用可被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0 .1mmol·L- 1)或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 (10μmol·L- 1)预处理所抑制 ;而在高浓度 (10~ 10 0g·L- 1)时呈短暂的收缩作用 ,可被内皮素转换酶抑制剂磷阿米酮 (5 μmol·L- 1)预处理所抑制。黄芪对PE预收缩的去除内皮血管环仅呈微弱的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结论 黄芪对主动脉具有内皮依赖性舒缩双相作用。其舒张机制可能为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 鸟苷酸环化酶途径 ;而其收缩机制可能为促进血管内皮合成内皮素。  相似文献   

16.
许静  罗琳  王珊珊  徐康康 《中国药房》2011,(32):3029-303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及维普资讯网,筛选1995-2010年收载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中黄芪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报道21例,建立相关数据库以统计、分析。结果:21例过敏性休克中,有16例年龄在40岁以上,占调查病例的76.19%;男性11例(52.38%),女性10例(47.62%),均为静脉滴注给药;首次用药即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的有14例(66.67%);过敏性休克发生的时间多在用药5min内,共8例(38.10%)。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黄芪注射液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IV,ASI)是黄芪中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改善心肌,脑缺血,促淋巴细胞繁殖,促抗体生成等作用。但由于其在黄芪中含量低,以及缺乏必要的化学合成中间体,限制了其临床药用,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提高其表达量将有助于其应用。本文应用了差减杂交方法(SSH)结合斑点杂交,从黄芪甲苷合成差异株系中分离鉴定了19个黄芪甲苷合成差异基因片断,其中7个具有同源序列,同源性约80%以上,而另外12个未发现同源序列,推测可能是新基因片断或者是全长cDNA的3’末端序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减缓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10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野百合碱组、黄芪多糖低剂量组和黄芪多糖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按60 mg/kg单次腹腔注射野百合碱。黄芪多糖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大鼠在给药后的第2~28天分别按200 mg/kg及400 mg/kg腹腔注射黄芪多糖,每日1次。每组25只大鼠各取15只进行研究,检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肥厚指数(RVHI),观察其肺动脉及心肌细胞形态变化,检测其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L-17)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野百合碱组及黄芪多糖各剂量组大鼠mPAP、RVHI均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中IL-1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肺动脉及心肌细胞有明显病理改变;与野百合碱组比较,黄芪多糖各剂量组大鼠mPAP、RVHI均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中IL-1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肺动脉及心肌细胞病理变化有改善;与黄芪多糖低剂量组比较,黄芪多糖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水平及病理改变的改善更明显。结论黄芪多糖能降低野百合碱诱导大鼠的肺动脉高压,并改善肺动脉结构及心肌病理改变,推测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大鼠肺组织中IL-17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鉴别黄芪产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磊  聂磊  王唯红 《中国药房》2010,(19):1772-1774
目的:利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黄芪药材进行产地鉴别。方法:提出一种溶剂选择的评价方法,对5个不同产地86个黄芪药材样本采用单溶剂进行提取,然后将提取物以KBr涂膜进行红外光谱扫描测定。采用偏最小乘判别法(DPLS)对黄芪药材进行产地鉴别,并用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PLS-VIP)对鉴别有意义的波数进行选择。结果:单溶剂提取法中丁酮提取物具有较好的光谱学特征,黄芪药材产地鉴别的正确率为100%,选择的波数包含了对鉴别有价值的信息。结论: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够用于黄芪药材的产地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