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通过社区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正规服药率的干预,观察对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正规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的测评后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进行干预.2年后对各组血压控制率的测评,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综合干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明显,正规服药率和控制率明显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明显提高正规服药率控制率.降低了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血压控制水平及脑卒中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广外社区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综合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等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则进行一般健康教育,1年后对两组患者的高血压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血压控制情况及脑卒中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明显改善,血压控制率及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能够促进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形成,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社区干预对高血压及并发症控制情况。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5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0例,为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300例,为常规药物治疗同时接受健康教育、定期体检,指导用药等社区干预。经过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教育和引导其正规服药,观察分析血压及并发症控制情况。结果干预组,血压及并发症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干预能有效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时间治疗学原则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0月-2013年6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范围内的经住院治疗缓解期出院的高血压病患者100例。观察组患者遵循时间治疗学原则,由社区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并督促用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服药依从率和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对照组依从率好为52.0%,依从率差为48.0%;观察组依从率好为90.0%,依从率差为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指导服药前显效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指导服药后显效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压控制程度与服药依从性成正相关。结论应用时间治疗学原则,将高血压发生的节律与降压药物的效应相结合,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就可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朱红云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152-153
目的探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3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降压治疗及就诊时随机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多种方式进行社区干预,包括:生活方式管理、饮食管理、心理支持、用药管理。结果实施社区干预前干预组及对照组高血压知晓、服药依从性、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控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社区干预1年后干预组高血压知晓率87.50%、服药依从性80.63%高与对照组的51.25%、49.38%(P<0.05);收缩压(122.56±14.80)mmHg、舒张压(70.34.12±5.45)mmHg低于对照组的(132.49±13.13)mmHg、(80.23±9.54)mmHg(P<0.05),血压控制性93.75%高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实施社区综合干预能提高社区高血压治疗效果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穆玉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321-321,323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高血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干预,干预6月以后调查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及高血压控制率。结果观察纽的服药依从率为78.6%,对照组为54.3%,观察纽显著高于对照组护〈0.05);观察组的血压正常控制率为74.3%,对照组为44.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利于控制高血压,提高正常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与干预预防措施,探讨干预措施对社区居民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健康体检确诊高血压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90例,对照组210例,针对调查结果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干预以观察高血压的控制率;对照组不做特殊干预,仍沿用原来的生活方式。3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高血压控制率。结果本社区居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饮食结构不合理、口味重、缺乏运动、焦虑、精神抑郁、肥胖、吸烟、酗酒等。观察组在通过干预后高血压的控制率为79.5%,明显升高并优于对照组42.9%(P〈0.05)。结论针对本社区居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通过社区干预和体检中心专职人员定期随访及免费进行体检相结合使高血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控制率。  相似文献   

8.
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09例,随机分为2组,健康教育组117例,对照组92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健康教育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组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佳的百分率为77.8%,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佳的百分率为54.3%,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P<0.01);健康教育组患者血压正常控制率为71.8%,而对照组血压正常控制率为44.6%,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P<0.01)。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率,从而提高血压正常控制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自测血压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四川省广汉市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的5 0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共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患者进行高血压健康宣教以及药物干预,实施自我管理,患者在家自行检测血压并记录,定期至社区随诊,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第二阶段:对于第一阶段血压控制未达标的患者实施专人跟踪管理,由社区安排专人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主动保持联系并指导治疗;第三阶段:对于第二阶段血压控制仍未达标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干预措施与第二阶段相同,观察组则采用家庭自测血压自动记录与分析系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采用智诊通专业血压测量仪(欧姆龙HEM-7080-IC)在家测量血压。观察各阶段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情况,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以及血压控制达标率,采用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评分。结果第一阶段血压控制达标率为53.65%,第二阶段血压控制达标率为45.41%,未达标的1 256例进入第三阶段。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60.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67%(P<0.01);观察组遵医服药行为、不良服药行为、日常生活管理行为、研究嗜好管理行为及量表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家庭自测血压能够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降低血压水平,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这对于促进家庭血压监测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社区综合干预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于绍兴市越城区北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治疗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两两配对后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定期体检并调整治疗药物剂量、组织健康教育等社区综合干预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在首次就诊并开药后由患者自行服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血压控制情况、高血压并发症情况、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对照组患者中1例死于脑出血,2例失访。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率为76.00%,高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采用社区综合干预治疗高血压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降压水平和血压控制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用药教育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治疗达标率的影响。方法:依据是否实施用药教育将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用药教育前和教育后半年对2组患者进行用药依从性和治疗达标率的调查。结果:临床药师通过用药教育可提高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降压调脂治疗达标率。结论:影响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临床药师可通过个体化的用药指导,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及治疗达标率。  相似文献   

12.
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前者是因为脑供血动脉的闭塞、狭窄、血粘度增高、严重动脉硬化及不明原因的血管炎性病变所导致的脑血栓形成以及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后者主要是由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肿瘤以及高血压等导致的动脉破裂。出血性脑卒中是指非创伤性的自发性颅内出血,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烟雾病以及凝血障碍性疾病等。临床上可表现为脑实质和脑室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等。及时明确诊断和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对于提高其疗效,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Ovid数据库及相关的循证医学网站,对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循证医学临床证据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龄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1 600例高龄高血压患者按住院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0例。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干预后血压等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高龄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进一步开展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促进工作及针对性的高血压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相关文献制定《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调查问卷》,调查南充市龙门镇嘉龙社区的高血压病患者,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32份,有效回收率为96.7%。受访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高血压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38.0%、58.1%、51.7%。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性别,男性受访者知晓率高于女性;治疗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文化程度、血压级别;控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性别、吸烟、饮食、饮酒。结论:建议从加强健康教育、个体药物及非药物综合干预、基层医师培训、多方位合作等方面着手,完善社区居民高血压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缓解和改善病情的影响,并总结相关的社区护理经验。方法:调查了解社区内120例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了解程度、饮食与运动、正确服药和血压控制等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包括:提供健康教育指导、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服药护理等。具体方法包括:发放资料、集中宣教、上门服务等。并与患者家属及时沟通,定期组织患者交流经验,构成患者家属,患者本人,患友,医护人员四位一体的多方位护理干预体系,从而促进患者病情的有效缓解和全面康复。结果:经过1年的社区护理干预.120例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下降。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或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临床药师对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和用药指导,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18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9例,干预组实施个体化给药、用药指导和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等,对照组不予以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对2组患者进行用药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等调查。结果干预组用药依从性由干预前18.6%提高到干预后的62.7%,血压达标率由13.6%提高到57.6%,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药物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个体差异、时辰药理学、药剂学等,临床药师参与医师对高血压患者用药,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和用药指导,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血压达标率与用药依从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费凯 《上海医药》2016,(22):40-41
目的:在实施社区高血压管理过程中分析家庭医生责任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0月10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50例,由“家庭医生团队”进行高血压管理;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高血压管理,两组均干预12个月。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的饮食控制、规律用药、高血压知识的掌握、运动情况、血压等指标。结果:在高血压患者规律用药、饮食控制以及血压监测方面,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应用家庭医生责任制可以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高血压治疗效果,凸显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倪永兵  黄文龙 《中国药房》2008,19(17):1358-1360
目的:研究实施药学服务对控制高血压的效果。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1999年1月~2008年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选择以药学服务为干预措施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统计员分别对文献进行检索和筛查。采用ReviewManager4.2统计软件对入选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5项随机对照试验入选,高血压患者585例。随访后,与对照组相比,药学服务干预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更加明显,干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改变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开展以用药咨询、健康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药学服务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药学服务对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用药指导;干预组行高血压病的相关医学知识、合理用药知识教育,定期随访、用药指导等干预措施,历时12个月。以患者血压控制率、对高血压知识的认知程度和用药依从性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干预组血压达标率从31.13%提高到74.71%,高血压认知问卷分数从干预前的61.07分提高到77.07分,不及格率从39.08%下降到2.30%;用药依从性从31.00%提高到86.20%,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主导的药学服务有助于增强患者对疾病和合理用药的认知,提高血压达标率和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信息化行为干预对提高山区高血压人群的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2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干预组在常规高血压健康宣教的基础上,通过定期短信提示、电话指导等对患者实施认知、心理、行为连续性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高血压健康宣教。结果通过信息化行为的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在服药依从性比较(X^2=20.37,P〈0.05)、血压控制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信息化行为的干预措施在山区高血压患者干预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