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MRI诊断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目的 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MRI表现以及MRI诊断盘状半月板的标准。材料与方法 对 2 6例经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盘状半月板和 3 0例健康志愿者的膝关节进行MRI检查 ,对正常及盘状半月板的形态、大小及信号改变进行对照观察 ,包括半月板宽度和厚度的测量。结果 2 6例盘状半月板中 ,2 5例为外侧盘状半月板 ,只有 1例为内侧盘状半月板 ,18例为厚板型 ,8例为楔型。冠状面上 ,盘状半月板体部平均宽度及厚度明显大于正常半月板 ,分别为 2 3 .4mm、11.5mm (P <0 .0 5 )和 3 .2mm、0mm(P <0 .0 1)。但盘状半月板边缘厚度与对侧半月板厚度差超过 2mm者只有 6例。矢状面上 ,连续 3层或 3层以上显示盘状半月板的前后角相连形成“领结”样改变 ,而正常半月板只有 2层有此表现。 2 6例盘状半月板中 ,2 4例并发半月板变性或撕裂。结论 盘状半月板多见于外侧半月板。盘状半月板特征性的MR表现是盘状半月板明显较正常半月板厚、大 ,MRI检查易于诊断。盘状半月板常并发半月板变性或撕裂。 相似文献
2.
MRI评价膝关节半月板的桶柄状撕裂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 明确5种MRI征象对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135例患者139个经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MR图像,其中19个存在半月板桶柄状撕裂。在均不告知关节镜结果的条件下,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医生对所有图像进行独立读片,差异协商解决。每个膝关节均记录如下5种MRI征象:双后交叉韧带征(双PCL征)、半月板翻转征、空领结征、碎块内移征和外周残半月板征。分别计算每种征象诊断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 5种征象的诊断敏感度分布于52.6%和89.5%之间,特异度分布于83.3%和98.3%之间,阳性预测值分布于42.9%和88.2%之间,阴性预测值分布:于92.7%和98.3%之间,准确度分布于82.7%和96.4%之间。“碎块内移征”和“外周残半月板征”的诊断敏感度最高,“双PCL征”的诊断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而“碎块内移征”具有最高的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度。结论 半月板桶柄状撕裂在MRI上可以有多种表现,各种征象对诊断的能力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MRI(与手术,关节镜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半月板内信号接触关节面的特定型式与半月板撕裂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分析了98例临床怀疑半月板撕裂病人的膝关节MR资料,并与手术或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信号接触关节面的半月板发生撕裂的机率明显高于不接触和可能接触的半月板(P<001)。信号可能接触关节面的半月板与不接触的半月板发生撕裂的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一层以上图像显示半月板内信号接触关节面时,发生半月板撕裂的机率在90%以上;而只有一层图像显示半月板内信号接触关节面时,发生半月板撕裂的机率在内侧半月板为50%,外侧半月板为33%。半月板撕裂最好发的部位是半月板的后角。结论:当半月板内信号与关节面无接触或可能接触时,发生半月板撕裂的可能性均较小;当只有一层图像显示半月板内信号接触关节面时,诊断为半月板可能撕裂较妥,当一层以上图像显示信号接触关节面时,诊断为月板撕裂较可靠 相似文献
4.
5.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类型及损伤的MRI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外侧盘状半月板的MRI分型特征及不同类型盘状半月板撕裂的发生率.资料与方法将89例MRI表现典型的外侧盘状半月板分作两组,即未成年组和成年组,其中未成年组35例(36膝),4~17岁(平均13.2岁);成年组54例(57膝),18~74岁(平均42.0岁).将盘状半月板分作板型、楔型、肥角型.分析不同类型的盘状半月板合并半月板撕裂的发生率.结果未成年组板型26膝、楔型4膝、肥角型6膝;成年组板型36膝、楔形15膝、肥角型6膝.两组盘状半月板类型的发生比率无显著性差异(P>0.10).无论未成年组或成年组均以板型常见.不同类型盘状半月板发生撕裂的比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5),肥角型全部显示半月板撕裂,板型盘状半月板撕裂比率高于楔型.结论无论成年组或未成年组的盘状半月板多见于外侧,其盘状半月板类型的分布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而不同类型的盘状半月板合并半月板撕裂的概率是有差异的,因此,MRI检查对临床确定治疗盘状半月板的方案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及其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151个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及其损伤的MRI、关节镜及手术资料。结果:89例盘状半月板中,88例(150个膝关节)为外侧盘状半月板,1例(1个膝关节)为内侧盘状半月板,表现为半月板增大、增宽、增厚,矢状面上可见≥3个层面前后角相连,冠状面髁间棘层面半月板宽度>15mm。本组中81例(138个膝关节)伴半月板损伤,发生率为91.40%,MRI表现为半月板不同程度变性或撕裂。与膝关节镜及手术对照,MRI图像对半月板损伤诊断的特异度为92.31%、敏感度为99.28%;对Ⅰ~Ⅱ级半月板损伤诊断的符合率为95.00%;对Ⅲ级半月板损伤诊断的符合率为98.98%。结论:MRI能准确判断盘状半月板类型及其损伤的范围和程度,是诊断盘状半月板及其损伤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性研究膝关节半月板不同程度损伤的MRI表现。方法 对手术或临床证实的20例共31个损伤的半月板进行回顾性MRI分析。结果 在20例40个半月板中有31个损伤的半月板,其中单纯内侧损伤4个,单纯外侧损伤3个,两侧半月板同时损伤12例24个。将31个损伤的半月板按Stoller的4级分法分类,其中0级0个,Ⅰ级7个,Ⅱ级11个,Ⅲ级13个。1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半月板囊肿1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损伤2例,内外侧副韧带前后十字交叉韧带同时损伤2例,骨折3例,关节囊积液17例。结论 MRI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能准确诊断半月板损伤并进行分级,还能发现多种并发症的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盘状半月板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盘状半月板及其继发病变的磁共振诊断方法和价值。材料和方法23例盘状半月板病例中10例为关节镜证实,另收集23例非盘状半月板膝关节MRI作为对照组。结果MRI上外侧半月板中部宽度与外侧胫骨平台的比率超过50%为盘状半月板可靠的依据。板内Ⅲ级信号改变可为变性、板内撕裂或显性撕裂。结论MRI诊断盘状半月板及其继发病变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盘状半月板MRI分型及其表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盘状半月板MRI表现及其分型特点,提高盘状半月板MRI诊断率.材料和方法:将70例行MRI检查并经关节镜证实的盘状半月板分为未成年组、成年组.对全部病例冠状面髁间棘层面半月板宽度与胫骨平台宽度之比(板面比)、矢状面层厚4mm扫描"领结样"改变层数及"领结样"改变最宽层面前后径宽度进行测量、分析.根据盘状半月板MRI表现分为板型、楔型、肥角型.结果:70例盘状半月板中未成年组30例、成年组40例,板型33例、楔型19例、肥角型18例,69例发生不同程度撕裂.整组病例板面比≥20%(P<0.01),各型年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型矢状面"领结样"改变最宽层面不全相同(P<0.05).结论:板面比≥20%诊断盘状半月板最可靠,矢状面层厚4mm扫描"领结样"改变层数≥3诊断盘状半月板易发生漏诊,矢状面"领结样"改变最宽层面楔型较肥角型大,年龄可影响盘状半月板分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49例116个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与关节镜或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16个半月板中0级损伤11个,Ⅰ级损伤14个,Ⅱ级损伤50个,Ⅲ级损伤38个(Ⅲa级17个,Ⅲb级11个,Ⅲc级10个),Ⅳ级损伤3个.结论 MRI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损伤磁共振成像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临床工作中,外伤致膝关节损伤很常见,传统的影像学方法难以做出十分准确的诊断,而磁共振成像(MRI)因其能够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及无创伤性等特点,在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中显示出巨大优势,已成为膝关节损伤理想的检查方法。本文就膝关节的半月板损伤、韧带撕裂、骨挫伤及骨、软骨骨折的MRI诊断和临床价值综述如下。1膝关节的正常解剖及MR表现1.1半月板半月板为位于胫骨平台和股骨内外髁透明软骨之间的半月状纤维软骨盘,外缘肥厚,与关节囊相连,内缘薄而锐利,游离于关节腔。内侧半月板较大呈“C”形,外侧半月较小呈“O”形。通常将…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诊断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分析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或关节镜检查证实的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资料。结果:2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共有37条韧带损伤,MRI检出其中的34条,其敏感性为91.9%,准确性为95.5%。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局灶或弥漫性肿胀,信号强度增加及断端移位。侧副韧带损伤的MRI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和/或韧带肿胀增粗,信号升高。结论:MRI是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的动态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的动态分析,探讨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的形成原因.资料与方法 总共4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另一组为随即选取的板型或凹面镜型盘状半月板.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膝关节伸直位MR扫描,再令患者适当活动膝关节,然后膝关节维持在屈曲30°位进入磁体扫描.分别观察前后两次扫描半月板的形态变化,并测量半月板后缘的最大厚度.结果 20例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患者中,有9例在活动后半月板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变化,最大厚度明显降低,转变为板型或凹面镜型盘状半月板.而板型或凹面镜型盘状半月板没有发生明显形态变化.两组病例在伸直位向屈曲位变化时半月板后缘的最大厚度的改变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可能是板型或凹面镜型盘状半月板变形后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