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椎间植骨融合加SRS 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运用Spondylolisthesis Reduction System(SRS)提拉复位系统加环锯取髂骨于椎体间行单侧或双侧植骨融合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方法 临床共治疗43例腰椎峡部不连性滑脱病人,按手术复位,症状改善,骨性融合,内固定材料牢固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3例患者获得1~5年(平均3年2个月)随访,按我们自拟疗效标准,优33例,良7例,可3例,无症状加重病例。完全复位38例。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结论 环锯椎间植骨融合加SRS系统,能达到很好的复位及牢固的固定,从而达到椎间的骨性融合。手术操作简便,效果满意,如能采取双侧椎间同时植骨,增加融合面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碳纤维cage联合椎间植骨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碳纤维cage结合cage前间隙打压植骨加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34例,术后应用复位指数(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椎间隙高度指数及腰骶关节角)和融合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8~14个月,平均10.6个月。Taillard指数术前0.31,术后0.16,随访时0.17,Boxall指数术前0.33,术后0.17,随访0.17;椎间隙高度指数术前0.26,术后0.58,随访0.57;腰骶关节角术前13.18°,术后19.11°,随访18.9°。复位指数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滑脱节段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神经并发症。术后腰痛按Denis法评估改善明显。结论: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加碳纤维cage基础上,采取cage前间隙打压植骨椎间融合率高,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后路复位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选择11例有严重神经根症状的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Steffee钢板复位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手术,观察复位情况、融合率、客观疗效评价、并发症等。结果:随访时间12~36个月,完全复位8例,部分复位2例,原位融合1例。全部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疗效评价:优8例,良2例,可1例。并发症:术后发生对侧神经根疼痛2例。结论:有严重神经根症状的腰椎滑脱建议充分减压,尽可能复位。椎间植骨融合率高。结合Steffee钢板具有较好的复位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5.
1994年2月—2002年11月我院骨科采用单节段CD钉内固定、椎体间植骨的方法对4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了治疗,临床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0年2月-2003年8月我科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2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后路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动力性腰椎不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动力性腰椎不稳的诊断方法及后路内固定加椎间植骨或用椎间融合器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通过影像学检查和测量及临床表现作出诊断。采用“U”型钉、Tenor、Diapason等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撑开椎间隙后进行椎管扩大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开孔取自体髂骨植骨或用椎间融合器Cage或Telamon。结果 35例经6~41个月随访,症状消失25例,明显减轻8例,优良率达94.2%,X线显示椎间融合率88.6%。结论 使用短节段钉棒系统固定失稳腰椎,使滑移复位或减轻,在有效减压和髓核摘除后,能达到椎间即刻稳定,增加了植骨床的稳定性有利于融合,并能维持间隙高度,增加椎管及椎间孔面积,恢复前中柱承重,融合率高。术前术中C臂机应用具有缩小手术范围、监控复位程度、减少损伤、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应用椎间植骨SRS复位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3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L4滑脱18例,L5滑脱12例,均为Ⅰ度滑脱,伴有神经症状,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采用滑脱部位盘环间隙减压,椎间植入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SRS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滑脱均得到复位,植骨块全部愈合,椎体间高度得到恢复,神经症状完全消失。平均随访13个月,优27例,良1例,差2例,优良率93.3%。[结论]SRS椎弓根系统操作简便,复位可靠,能充分恢复椎体问高度,盘环间隙减压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减压充分彻底,椎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9.
10.
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固定加后外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固定加后外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2年5月间89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组(A组),单纯椎弓根固定组(B组),均行后外侧植骨。对二组术前、术后和随访时JOA评分、滑脱率、复位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89例平均随访22个月(12~52月),二组术后较术前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P<0.01);A组椎间隙、椎间孔高度改善优于B组(P<0.05);B组复位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均明显丢失,10.3%的患者植骨融合失败或滑脱复发,3.4%的患者出现内固定断裂或松动。JOA评分A组优良率为93%,优于B组(P<0.01)。结论: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优于单纯椎弓根系统治疗组。 相似文献
11.
Steffee钢板加椎间植骨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度腰椎滑脱 ,是指滑脱移位大于 5 0 % ,按Meyerding分度在Ⅲ°以上 ,可并发椎管狭窄和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腰痛、脊柱畸形及特殊的蹒跚步态 ,病情持续发展可出现下肢神经和马尾神经症状。我院从 1996年~2 0 0 1年 ,采用Steffee钢板加椎间植骨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症 12例 ,效果满意。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共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2 3~65岁 ,平均 45岁。 12例中 8例有神经缺陷 ,其中 6例为马尾神经综合征、2例为足下垂。按Meyerding分度[1 ] 。Ⅲ°9例 ,Ⅳ°2例 ,Ⅴ°1例。L3滑脱 1例… 相似文献
12.
13.
内固定复位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内固定复位加植骨融合在治疗腰椎滑脱中的作用。方法 用SF,FJ椎弓根内固定器为腰椎滑脱坚强内固定,根据需要作彻底神经减压,滑脱椎体复位和足量的植骨融合。本组随诊28例,随诊时间1年~5年6个月,平均4年5个月。结果 滑脱椎体复位理想、13例I度全部恢复正常。11例Ⅱ度中8例恢复正常,3例恢复到0~I度。4例Ⅲ度中有1例恢复正常,3例恢复到0~I度。患者满意和手术优良者共24例(85.7%)。全部植骨融合成功。并发症主要有感染、神经损伤、断钉等。结论 SF,FJ在腰椎滑脱手术中起坚强内固定作用,为彻底神经减压提供一段时期的稳定保证,有理想复位的力量和强度,利于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4.
15.
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我科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椎间植骨关节突关节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7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RF固定加含骨水泥骼骨块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比较单纯RF与RF固定加圆柱形含骨水泥髂骨块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996年2月-2000年4月42例腰椎滑脱患者随面分为二组,分别采用单纯RF固定和RF固定加圆柱形含骨水泥髂骨块椎间植骨治疗,观察项目包括:复位程度、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质量和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手术指征的腰椎滑脱患者,应放弃单纯RF复位固定;对经济条件不允许者,应放弃TFC、BAK,可选用RF固定加圆柱形含骨水泥髂骨块椎间植骨融合,使脊柱达到永久性稳定。 相似文献
17.
18.
后路减压复位椎间打压植骨内固定联合棘突椎板重建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2年4月~2005年6月我们应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加棘突椎板重建的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8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SRS复位固定加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SRS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后路全椎板减压加斜向植入单枚Cage的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对69例腰椎滑脱症采用全椎板减压、SRS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并以后路单枚椎间融合器后斜向植人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滑脱椎体均获得骨性融合.根据MacNab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8.5%.术后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椎间融合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 SRS椎弓根系统和单枚Cage在治疗腰椎滑脱症中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强腰椎固定后的稳定性,提高了椎间融合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11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采用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81例)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30例),回顾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植骨方式术后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随访7~68个月,平均19.9个月。横突间植骨组融合率85.2%,椎间植骨组融合率96.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真性滑脱及Ⅰ度以上退变性滑脱,椎间植骨融合率100%,横突间植骨融合率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椎间植骨组优良率93.3%,横突间植骨组优良率88.9%,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间植骨与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相近。对于Ⅰ度退变性滑脱,横突间植骨仍是有效的植骨融合方法,但对于真性滑脱或Ⅰ度以上退变性滑脱,应行椎间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