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肺隔离症又称支气管肺隔离症,由Rokitansk和Reko-torzic在100多年前首次描述,是成人较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是儿童常见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之一[1],占肺部疾病的0.15%-6.4%[2],其主要特点为病变与正常支气管分支不交通,与正常肺组织分隔,无肺功能,并由体循环异常血管供血。多层螺旋CT机及其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的应用,使肺隔离症异常血供的检出变得方便、快捷,从而有效避免了传统有创性的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2.
<正>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肺发育异常。是指一部分肺组织发育不全、无呼吸功能并与相邻正常肺组织隔离,其血供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分支。隔离肺与正常肺组织在同一脏层胸膜者为肺内型;有单独脏层胸膜者为肺外型。肺隔离症临床较少见。本文报告5例经手术证实的肺隔离症,并对其CT表现及诊断价值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3.
肺隔离症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肺发育异常,临床少见,其发病率约为0.15%~6.45%[1],主要特征是胚胎发育期间部分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分离,单独发育并接受体循环动脉的供血,导致发育不全而不具备正常肺的功能.肺隔离症分为两种类型:叶内型和叶外型.由于肺隔离症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医生缺乏诊断治疗经验,因而常容易误诊或漏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本院呼吸科收治的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通过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分析总结,提高对肺隔离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兰青 《疑难病杂志》2009,8(11):687-688
<正>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肺发育畸形,因胚胎期一部分肺组织与正常肺分离,单独发育并接受体循环动脉供血而成。本病较少见且缺乏特异性,我院1995年1月—2003年12月诊治6例肺隔离症患者,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肺隔离症是指某一肺段与正常肺组织及支气管树互不相通,且血供来自体循环动脉系统,属少见的先天发育异常,传统的术前诊断金标准是体循环的动脉造影。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CT检查正逐步成为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本文收集了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18例,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肺隔离症为先天性肺发育异常,一部分肺组织与正常肺分离,单独发育并接受体循环血液供应[1].本病罕见,我院收治2例,现将介入治疗此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的发育异常,主要特点是病变的肺组织由体循环动脉供血并与正常肺组织隔离,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因其少见,临床表现不一,不易与肺癌、肺脓肿、支气管肺囊肿及支气管扩张相鉴别,易误诊误治。现报告1999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诊断的15例肺隔离症,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张义和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1):1573-1574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其特点是异常肺组织与正常支气管树无交通,血供来源于体循环动脉,根据有无完整的脏层胸膜与正常肺组织分界,解剖学上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本病误诊率高,为提高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我们回顾性总结了16例肺隔离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婴儿肺隔离症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我院确诊的1例婴儿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肺隔离症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极易误诊,特别是婴儿肺隔离症更难早期发现并确诊,肺隔离症的确诊主要是依靠肺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该检查清晰显示异常供血动脉.结论:肺隔离症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婴儿肺隔离症难以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0.
Wu N  Sun Y  Zheng QF  Lü C  Yan S  Zhang LJ  Y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7):2627-2631
目的总结叶内型肺隔离症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并了解在慢性炎症状态下肿瘤相关蛋白p53和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方法收集并分析7例叶内型肺隔离症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模式及病理学特点,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肺隔离症组织p53和CEA的表达。结果本组7例叶内型肺隔离症主要症状为肺部感染。患者均在术前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主要为叶切除术。异常体循环血管均发自胸主动脉。病变肺组织呈不同程度的囊性扩张,部分上皮增牛。6例囊肿上皮全部呈053蛋白阳性表达,定位于黏膜卜皮的顶层。CEA在6例上皮中呈弥漫性表达。而叶支气管断端黏膜上皮053和CEA均表达阴性。结论叶内型肺隔离症可通过增强CT并二三维重建技术确诊,多采用叶切除术治疗。肺隔离症的囊肿上皮,特别是增生上皮的顶层可以出现p53蛋白异常积聚和CEA的表达,可能与局部慢性炎性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11.
肺隔离症1例     
1资料患者,男性,25岁,无明显症状,体检时X线发现左下肺野后基底段椭圆形阴影,大小为3·5cm×4·6cm,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最后经主动脉造影确诊为肺隔离症。肺隔离症又称为支气管肺离症,本病为胚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和正常肺分离而单独发育,与正常支气管树不相通,而且其血供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分支,引流静脉可经肺静脉、下腔静脉或奇静脉回流。这种畸形可分为肺叶内型和肺叶外型,肺叶内型是肺隔离症病变区与邻近正常肺组织为同一脏层胸膜所包裹,隔离的肺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肺叶外型肺隔离症为副肺叶或副肺段被独立的脏层胸膜所包裹。临床症…  相似文献   

12.
肺隔离症是肺组织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是部分肺组织与主体肺分隔,并形成囊性肿块。该部分肺脏无功能。隔离肺部的支气管可与正常支气管系统相通或不通。连通正常支气管时常反复继发感染,不通者无症状元感染。此外,病变处有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动脉,是为胚胎期遗留的畸形血管。病变部位的支气管与正常的支气管不相通,故不具有呼吸功能。病肺局部无色素沉着,颜色浅淡。叶外型较叶内型少见,亦有90%在左侧。肺隔离症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部分病例合并肺内感染时,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症状,可引起误诊。本组病例除4例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其余8例均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症状而误诊。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支气管肺前肠畸形,特点是一部分肺芽组织与支气管树分离,与正常气管、支气管不相通,仅接受体循环异常血管的供血,从而导致该部分肺呼吸功能难以进行,形成PS。根据隔离肺叶与正常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的关系,PS分为两型:肺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CT表现及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肺隔离症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并对隔离的肺组织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结果10例均位于肺下叶后基底段,病变呈囊实性、囊性及实性。10例均在薄层增强扫描上显示异常体循环供血血管,经异常供血动脉采用不绣钢圈栓塞后临床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随访6个月-1年,症状未再复发。结论肺隔离症主要表现为双肺下叶后基底段的囊性、实性、或囊实性的软组织影,CT增强扫描发现来自体循环的异常供血动脉可以确诊。经异常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肺隔离症安全,惠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误诊的常见原因.方法 分析该院一例经胸腔镜手术证实的肺隔离症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参考相关文献.结果 此例肺隔离症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胸痛,误诊为肺脓肿.结论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肺部先天性发育畸形,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时常易被误诊为肺囊肿、肺脓肿、肺肿瘤等多种疾病,手术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鲁强  解耀锃  王平凡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1):1230-1230
<正>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肺部发育畸形,由来自体循环的血供及一段发育不全的肺组织构成,其与正常支气管树不相通。如隔离肺位于正常胸膜内,静脉引流入肺静脉者称叶内型;如与正常肺分覆不同的脏层胸膜则为肺外型。我们近年来CT检查确诊了15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例肺隔离症患者均经我院检查确诊。男性7例,女性8例。平均16~62岁,40岁以下12例,40岁以上3例。有4例合并感染,2例合并结核,1例合并支扩,1例有钙化。  相似文献   

17.
1 概述 肺段隔离症(PS)也叫支气管肺隔离症,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之一,而成人较少见[1] .病变是由体循环供血无肺功能的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2、3、4],血供来自主动脉或其分支.发育异常的肺组织与支气管树缺乏正常连接[5] .按解剖部位分为两型:1)隔离肺与正常肺居于同一脏层胸膜内,静脉引流入肺静脉者称为肺叶内型(ILS),它与正常肺的支气管并不相通,但反复感染后可与支气管相通,形成囊腔.2)隔离肺本身另有胸膜包绕者称为肺叶外型(ELS),静脉引流入体静脉[2]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SCT在肺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例确诊为肺异常体循环动脉病人的影像资料,通过后期图像处理,回顾性分析异常供血动脉、支气管及肺实质MSCT表现。结果:20例肺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中,肺隔离症15例,孤立性肺动脉供血5例。15例肺隔离症均伴肺实质异常,MSCT表现为肿块9例,空腔4例,肺衰减减低2例,双侧发生2例,单侧13例,胸降主动脉供血11例,腹降主动脉供血2例,腹腔干供血1例,1例伴有食道憩室胸膜漏。肺孤立性体循环动脉供血5例,由胸降主动脉左侧发出,血管先向下走行,后翻折向上,再下降形似"S"形外观,受累肺组织支气管结构正常。结论:肺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有特征性表现,MSCT增强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肺隔离症是一种较少见的肺先天性发育畸形,病因尚无定论,迄今国内报告不足IOO例。在大体标本上,隔离肺系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动脉供血的一段无功能的肺组织,影像学上有其表现特征,亦存在着鉴别诊断的困难。曾有报道异常血管来自腹主动脉分支术中误被切断而发生腹腔大出血死于手术台上。故本病术前的正确诊断是至关重要的。现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叶内隔离症5例报告如下。三一股资松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3O岁,其中19~20岁占3例。临床表现:多有间断的肺部感染史,表现为发热、咳嗽、黄痰、胸疼等,1例有气促并轻度紫错。术前…  相似文献   

20.
李丛福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971-2972
目的探讨CT对肺隔离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2例肺隔离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其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肺部CT影像可见异常的主动脉供血,15例影像可见左下肺后基底段有相对恒定的病变,18例可见单房或多房囊性肿块,12例病灶周围肺组织内伴有局限性肺气肿,6例伴有囊实性肿块,3例伴有实性肿块,4例局部肺野可见血管结构增粗或增多。结论 CT检查可以明确肺隔离症发生部位及肺部异常主动脉供血情况,为肺隔离症的临床诊治提供全面的指导信息,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