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人超声波积分及常见血液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相关性,以遴选乙肝肝硬化无创性诊断指标并建立诊断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428例肝活检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资料,记录病人血液常规、血清生化指标、甲胎蛋白及HBeAg状态、超声波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偏相关分析提示血小板、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AST)、AST/ALT比值、凝血酶原时间及超声波积分均与肝纤维化分期有相关性,在肝硬化与非肝硬化病人中有显著性差异;回归分析表明超声波积分、血小板、总胆红素、白蛋白及AST影响代偿性肝硬化诊断,模型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907,肝硬化指数(CI)-0.94诊断准确率84-3%、灵敏度81.7%、特异度85.0%;56.2%病人CI<-2.0,阴性预告值97.0%,漏诊3.0%;18.2%病人CI>0.15,阳性预告值77.3%.阳性似然比11.77,轻度肝纤维化仅2.7%,接近75%病人可免于肝活检.结论 慢性乙肝常见检查指标中超声波积分、血小板、胆红素、白蛋白及AST联合诊断模型可有效筛选、预测代偿性肝硬化病人,显著减少肝活检病人数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常见血液生化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120例肝活检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资料,对病人血液常规、生化指标、HBV DNA定量、血清甲胎蛋白进行等级相关、等级回归及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分析。结果:1-氨酰转肽酶(GGT)、甲胎蛋白(AF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血小板(PLT)、总胆红素(TB)、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与炎症程度相关;PLT、ALB、PT、GGT水平显著影响炎症分级,预测准确率60%;AFP、PT、GGT、PLT、ALB、TB、AST与肝纤维化相关,其中PLT、ALB、AST及GGT显著影响肝纤维化分期,预测准确率62.0%。PLT、GGT参与代偿性肝硬化诊断敏感度27%,特异度96.7%,准确率83.2%,阳性预告值66.7%,阴性预告值84.6%;PLT100×10^9/L单一指标诊断代偿性肝硬化ROC下面积0.793,特异度98.4%,敏感度23.1%,准确率85.6%,阳性预告值75%、阴性预告值86.2%。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常见血液生化指标中,血清GGT、AFP、AST、PT、ALB、PLT、TB与肝脏炎症、纤维化有相关性,PLT、ALB、AST及GGT显著影响肝纤维化分期,PLT、GGT预测肝硬化准确率83.2%。  相似文献   

3.
血清透明质酸联合血小板准确预测代偿性乙肝肝硬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常规血液指标联合诊断代偿性乙肝肝硬化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3例慢性乙肝患者资料,统计学分析人口学及血液常规、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建立并评价诊断模型;结果 肝纤维化血清指标中,层粘蛋白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排除炎症影响后,仅透明质酸与肝纤维化分期有相关性,诊断肝硬化能力以透明质酸最好,其ROC曲线下面积0.843,应用排除、确定诊断临界值(阴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77.8%),68%患者可免除肝活检,但漏诊率较高;常规肝炎检验指标中血小板、患者年龄、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诊断肝硬化AUC均在0.65以上,联合诊断模型由透明质酸与血小板组成,诊断AUC 0.888,应用排除、确定诊断临界值73%患者可免除肝活检而且排除诊断临界值的阴性预测值98%,确定肝硬化患者轻度纤维化率仅5.1%,可避免漏诊后果,误诊后果轻微。结论 透明质酸联合血小板可准确排除、预测慢性乙肝患者肝硬化状态,使大约70%患者免除肝活检。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诊断 透明质酸 血小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九味肝泰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312例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九味肝泰组、恩替卡韦组和联合治疗组;九味肝泰组服用九味肝泰胶囊;恩替卡韦组服用恩替卡韦片;联合治疗组为前2组联合用药,治疗6个月后比较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转化生长因子-βl(TGF-pl)、还原型谷胱甘肽(GSH)、HBV DNA定量、血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等指标.比较总有效率以确定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6个月,联合治疗组血清SOD和GSH明显提高,MDA明显降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胆汁酸(TBA)、谷草转氨酶(AST)和谷氨酰转移酶(GGT)明显降低,与恩替卡韦组比较,P<0.05.HBV DNA定量和TGF-βl与九味肝泰组比较,P<0.05.血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胶原(PC-Ⅲ)、血清层粘连蛋白(LN)和ⅣV型胶原(cIV)明显降低,总有效率96.11%,与九味肝泰组和恩替卡韦组比较,P<0.05.结论 九味肝泰与恩替卡韦联合用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时可产生药物协同作用,对降低HBV DNA定量、减轻肝组织纤维化病理进程、促进肝功能恢复方面较单独用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甲胎蛋白(AFP)水平及肝纤维化的关系。 方法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8例,依据HBV-DNA载量分为低水平组、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比较各组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总胆红素(TBIL)、α-SMA、AFP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分析HBV-DNA载量与α-SMA、AFP及肝纤维化的相关性。 结果各组GPT、GOT、TBIL、α-SMA、AFP、HA、LN、Ⅳ-C和PC-Ⅲ水平比较,均低水平组<中水平组<高水平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BV-DNA载量水平与α-SMA、AFP、HA、LN、Ⅳ-C、PC-Ⅲ均呈正相关(P<0.05)。 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载量与α-SMA、AFP水平和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HBV-DNA载量水平越高肝脏纤维化越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Fibrotest模型对胆道闭锁肝纤维化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行肝脏病理检查的胆道闭锁患儿44例,收集术前1周内的患儿血清进行γ-谷氨酰转肽酶(GGT)、载脂蛋白A1(ApoA1)、总胆红素(TBiL)、α2-巨球蛋白(α2-MG)及结合珠蛋白(HAP)检测.以肝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Fibrotest模型各检测指标及Fibrotest值与肝组织Metavir纤维化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进一步绘制Fibrotest值的ROC曲线.结果44例患儿肝活检结果显示F0期0例(0.0%)、F1期12例(27.3%)、F2期17例(38.6%)、F3期11例(25%)、F4期4例(9.1%),患儿血清的TBiL、GGT、ApoA1、α2-MG、HAP水平与肝纤维化分级均无明显相关性(r=-0.136、-0.040、0.042、0.100、-0.123,P>0.05),同时,Fibrotest值与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分级亦无明显相关性(r=0.008,P>0.05).Fibrotest模型诊断胆道闭锁肝脏纤维化分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24(95%CI:0.307~0.693,P>0.05).结论 Fibrotest模型对胆道闭锁肝纤维化分级无明显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比较非病毒性因素造成肝损患者的肝组织学病理与临床非创伤性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行肝穿刺活检的非病毒性肝病患者222例,分析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与血清学、影像学检查等非创伤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年龄、肝功能指标、血小板(PLT)、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AST/PLT)比值、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AST/ALT)比值、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均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有显著相关性。以1倍ALT水平正常值上限(ULN)为界,病理炎症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以2ULN为界时,纤维化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B超检查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417,P=0.000;r=0.530,P=0.000)。AST/PLT比值和凝血酶原时间(PT)在肝纤维化组与无肝纤维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00),AST/ALT、AST/PLT、A/G比值和PT值在肝硬化组与无肝硬化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12,0.000,0.003)。无创性诊断模型APRI预测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在3个预测模型中最大,APRI诊断肝纤维化和S-Index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不高;S-Index诊断肝纤维化和Forns’score诊断肝硬化的特异性较高,但灵敏度欠佳。结论临床非创伤性指标对评价非病毒性肝病肝组织病理的炎症活动程度和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预测意义。无创性诊断模型对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有一定的诊断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193例并发症已控制的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予以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治疗.治疗24周前后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乏力、肝区疼痛、肝脾大)、生化指标如肝功能(ALT、AST、血清总蛋白、清蛋白、总胆红素、A/G等)、血常规、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P、PⅣP)、蛋白电泳等项目.结果 治疗24周后患者症状和体征及肝功能、血常规、肝纤维化指标、蛋白电泳等指标均得到改善,且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症状和生化指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并对经典结扎胆总管(BDL)复制模型方法进行适当改进。方法 80只SD雄性成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只、B组40只,分别运用胆总管结扎法和肝门部肝总管缝扎法先后两次造模,各取其中10只为假手术组进行对照,术后1周眼眶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球蛋白(A/G),术后4周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肝脏组织α-SMA和CK-19表达水平。结果两种方法均表现出明显肝功能损害;标本胆小管增生明显,肝脏假小叶形成,达到早期肝硬化,肝脏α-SMA和CK-19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胆总管结扎组死亡率为66.7%,肝门部肝总管缝扎组死亡率为26.7%。结论肝门缝扎法可成功建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大鼠模型,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动物死亡率,提高模型质量及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受损程度量化诊断价值.方法:以10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89例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组)和6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MCV、RDW、SAA水平、肝功能指标和CT肝脏体积,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MCV、RDW和SAA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白蛋白(ALB)和血小板(PLT)水平在肝硬化组、乙肝组和对照组中明显增加(P<0.05),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白细胞(WBC)、乙型肝炎E抗原(HBeAg)、MCV、RDW和SAA在肝硬化组、乙肝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肝硬化组的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苷酸(HBV-DNA)水平高于乙肝组(P<0.05).肝硬化组患者根据肝组织穿刺活检结果分为轻度损伤(n=34)、中度损伤(n=51)和重度损伤(n=22)组,三组的MCV、RDW、SAA水平和CTP、MELD评分比较,轻度损伤<中度损伤<重度损伤(P<0.05),CT肝脏体积比较,轻度损伤>中度损伤>重度损伤(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CV、RDW、SAA水平与CTP评分、MELD评分均成明显正相关(P<0.05),与CT肝脏体积呈明显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CV、RDW和SAA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RDW和SAA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0%和71.48%,AUC值为0.841,高于单个指标检测(P<0.05).结论:MCV、RDW和SAA水平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密切相关,可作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血浆内皮素水平与肝硬变病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不同阶段肝硬变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探讨其对肝硬变腹水形成和肝肾功能损伤所起的作用。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浓度,同时也了解肝肾功能。结果 血浆ET—1在无腹水组、有腹水组和肾衰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肾衰组与有腹水组(无肾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有腹水组和无腹水组差异无显著性。血浆ET随肝功能损伤加重而逐渐升高。结论 血浆ET升高可能在肝硬变病程的进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是引起腹水形成和肝肾功能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益肝浓缩煎剂"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防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益肝浓缩煎剂”对四氯化碳大鼠肝纤维化预防与治疗作用。方法 以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注射CCl4前2周及造模结束后分别予“益肝浓缩煎剂”进行防治,各持续10周;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光镜、电镜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变化。结果“益肝浓缩煎剂”预防、治疗组Hyp显著降低(P<0.01),胶原沉积及脂肪变性明显减轻(P<0.05),电镜显示“益肝浓缩煎剂”预防组肝细胞内脂滴明显减少,细胞器接近正常,狄氏间隙内仅见少量胶原纤维增生。结论“益肝浓缩煎剂”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明确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灵抗大鼠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胆总管结扎术(BDL)制备大鼠肝脏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模型,于造模第4周起ig给予肝灵8g/(kg·d),连续2周,第5周末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组织中MMP13、TIMP1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并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模型组的大鼠肝组织MMP13、TIMP1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1),肝灵可使BDL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大鼠升高的肝组织TIMP1、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同时促进升高的肝组织MMP13表达增强(P<0.01),上调其低下的MMP13/TIMP1的比值。结论肝灵通过调节BDL诱导的肝硬化大鼠肝组织MMP13和TIMP1的异常表达而提高MMP13/TIMP1的比值,加速ECM分解,发挥抗肝纤维化和使肝纤维化逆转的作用;肝灵还可通过抑制肝硬化组织NFκBp65蛋白的表达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在高危人群中的检出率及其声像图,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应用B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CPA)检查10383例肝脏。结果:对照组肝癌检出率为0.14%,脂肪肝组检出率为0.84%。慢性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组检出率为10.56%,肝硬化组检出率为36.61%。与对照组比较,肝癌发生危险度在肝硬化组最高(RR=261.5,95%CI  相似文献   

15.
褪黑素保护大鼠慢性肝损伤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褪黑素抗大鼠慢性肝损伤作用。方法 用四氯化碳(CCl4)制造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同时予褪黑素腹腔注射;在造模的第1、2、3月末处死大鼠。分别测定大鼠体重、肝脏湿重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并作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褪黑素可以显著降低CCl4诱导大鼠慢性肝损伤早期的ALT、AST,在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中期,MT可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和白球比值,改善肝脏病理损伤。结论 褪黑素在CCl4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早期可以减轻肝脏炎症,而在中晚期,MT主要起着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50例肝硬化患者和27例非肝胆疾病患者进行血清ADA和GPT测定,其中部分患者进行TTT、ZnTT、血清蛋白电泳、A/G、PT测定。肝硬化组血清ADA与非肝胆疾病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肝硬化组ADA与GPT、TTT、ZnTT、γ-球蛋白、A/G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PT延长值呈直线正相关(P<0.05),表明肝硬化患者血清ADA不能反映肝纤维化过程,而与肝病时肝脏损害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肝脏功能,并对愈后作出判断,我们对22例男性肝硬化患者采用靛青绿(ICG)注射液从静脉注射,不同时间采血,用分光光度计测量 ICG 在肝脏的潴留率及清除率.结果表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 ICG 血浆潴留率±S 为35.05±3.67%.6.09±2.43%,肝硬化并腹水和对照组 ICG 血浆消除率又±S 为0.070±0.033%.0.189±0.022%.P<0.0l,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ICG 滞留试验可以较真实反应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并对预后有一个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55例原发性肝癌及51例肝硬化同时进行AFP、AFP变异体(AFP-V)、α_1-抗胰蛋白酶(AAT,生化法),γ-谷酰转肽酶(GGT)、GGT同工酶(GGT-Ⅱ,圆盘电泳法)、醛缩酶同工酶(ALD-A,放免法)测定,在苹果Ⅱ微机上计算出Logist判别函数方程,将各项数据代入后进行分析,得出各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总符合率。以诊断总符合率来看,Logist判别分析法最优,其他依序为AAT、GGT-Ⅱ、AFP、AFP-V、GGT、ALD-A。从对19例AFP阴性生肝癌的分析来看,以AAT、Logist判别分析及GGT的阳性率较高,从8例AFP阳性的肝硬化的分析来看,以GGT-Ⅱ、Logist差别分析、AFP-V及ALD-A有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纤维化的病理改变与血清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彩色B超定位下穿刺取活体肝组织299例,作苏木素-伊红(HE)、网织纤维(RT)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分级、分期。血清标本用放射免疫测定检测透明质酸(HA)、Ⅲ型人前胶原(HPCⅢ)、IV-型胶原(IV-C)。【结果】慢性肝炎轻度97例,血清学纤维化指标升高不明显。慢性肝炎中度126例,血清学纤维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慢性肝炎重度29例、肝硬化47例,血清学纤维化指标均显著升高。299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理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分期与血清学纤维化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和血清学的变化随临床病情的变化而改变。肝组织活检结合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抗肝硬化复方对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抗肝硬化复方(BJ JN)对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胆总管结扎术制备大鼠肝脏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模型,于造模第四周起ig给予BJ JN3、6、12g/(kg·d)和阳性对照药肝灵8g/(kg·d),连续14d检测血生化、肝匀浆SOD活性、MDA、肝组织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和肝脏病理组织学的改变。结果 3个剂量BJ JN均能使肝、脾指数和血浆ALT明显降低。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BJ JN对肝脏病理性改变有改善作用。3个剂量BJ JN均能明显提高肝硬化大鼠的SOD活性和总蛋白含量,降低HyP含量,中、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肝组织MDA含量。结论 BJ JN对胆总管结扎术所致肝硬化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