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手术、分娩及输血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血液感染性指标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手术、分娩及输血前患者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结果:23 516例患者总阳性率为11.95%,HBsAg、抗-TP、抗-HCV及抗-HIV分别检出2 300例(9.78%)、322例(1.40%)、175例(0.74%)和13例(0.05%),HBsAg阳性率高于其他3项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度感染性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术、分娩及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患者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进行常规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7892例患者输血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检测分析。所有检测项目均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同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7892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12.8%;抗-HCV阳性率为0.78%;抗-HIV阳性率0.07%;梅毒抗体阳性率1.52%。结论:对患者输血前进行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对于规范医疗行为、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具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灵 《内科》2007,2(2):165-166
目的 探讨外科患者输血和手术前传染病感染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4825例外科输血和手术患者,输血和手术前进行乙肝五项、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分析。结果 乙肝五项皆阴性者2475份,占51.30%;1项或多项阳性者2350份,阳性率为48.70%。结论 外科患者输血和手术前,传染病有一定的感染率,尤其是乙肝感染率。因此,外科患者输血和手术前进行传染病检测很有必要,可减少或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乙肝5项、HCV、HIV、TP等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因子标记物及ALT检测,探讨其在医院感染控制、化解医疗风险和减少医疗纠纷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9 592例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乙肝5项指标、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谷丙转氨酶(ALT)采用速率法。结果:单项HBsAg阳性率为16.09%,HBsAg加HBeAg阳性率1.62%,HBsAg加HBeAg加HBcAb阳性率7.16%,HBsAg加HBeAb加HBcAb阳性率8.49%,HBsAg加HBcAb阳性率0.51%,单项HBeAb阳性率0.59%,单项HBcAb阳性率4.76%;HBV总阳性率为38.92%。抗-HIV阳性率0.087%;抗-TP阳性率0.74%;抗-HCV阳性率1.27%;4898例ALT〉40 U/L,阳性率25%。17例抗-HIV阳性病例中HIV重叠感染HBV 7例(41.18%);HIV重叠感染HCV 3例(17.65%);HIV同时感染HCV和HBV三重感染2例(11.76%)。结论:①手术前和输血前进行相关感染疾病标记物的检测对防范手术和输血风险是十分必要的。②要加大经费和技术投入,最大限度的选用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试剂和仪器,尽可能的采用能缩短"窗口期"的试剂,进一步提高检出率,才能有效地减少输血和手术医疗风险和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1242例受血患者输血前相关病原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受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病原学标志物的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状况,预防临床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对1242例受血患者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以及艾滋病(HIV)抗体、丙型肝炎(HCV)抗体检测;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对梅毒进行检测。结果:1242例受血患者HBsAg阳性率为10.15%;HBcAb(IgG)阳性率为10.15%;HBeAg阳性率为2.90%;HBeAb阳性率为6.28%;HCV抗体阳性率为0.97%;HIV抗体阳性率为0%;梅毒阳性率为0.32%。结论:HIV、病毒性肝炎及梅毒等感染途径多种多样,判断是否由输血所致,必须对受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病原学标志物的检测,及时发现阳性患者,否则感染来源难以界定,极易造成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院受血者输血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爱滋病抗体(抗-HIV)、梅毒抗体(RPR)检测在医院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4-2006年我院4996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液HBSAg、抗-HCV、抗-HIV、PRP检测结果分析。结果:检出HBSAg、抗-HCV、PRP阳性率分别为10.91%、0.96%及0.10%,未检测出抗-HIV阳性。结论:受血者输血前血源性感染指标检测能更好控制医院感染,对保证安全输血及保护医患双方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血与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的关系。方法:用卡式凝胶法对4790例输血患者的备血样本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并进行输血史调查;阳性标本加传统的试管抗人球蛋白法做比较。结果:检出不规则抗体总阳性率为0.71%,其中自身抗体6例,同种特异性抗体26例;3次以上输血组与3次以下输血组比较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式凝胶法检出抗体阳性率与传统的试管抗人球蛋白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规则抗体产生与输血频率关系密切;输血前作不规则抗体检测和鉴定在保障临床手术或药物治疗及安全有效输血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选用卡式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其灵敏度高,结果可靠,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8.
受血者输血前不同人群梅毒抗体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受血者梅毒感染率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安全输血提供保障,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选择2005—2007年34209例需输血及术前备血的患者,进行梅毒螺旋体血凝实验(TPPA)已确诊。结果:梅毒抗体阳性率0.57%(196/34209),其中女性梅毒抗体阳性率0.48%(94/19527),男性梅毒抗体阳性率0.69%(102/14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阳性率分别为0.46%、0.51%、0.73%,采用2005年与2006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6年与2007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于20岁、20~50岁、50岁以上不同年龄段阳性率构成比分别为2.04%、70.92%、27.04%。结论:受血者梅毒感染率逐年升高,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通过对受血者梅毒抗体检测,可明确患者健康状况,杜绝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拟输血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并探讨有关检查项目设置的必要性。方法:对4600例拟输血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4项常见传染病指标。结果:在4600例患者中,HBsAg阳性348例(7.57%)、抗-HCV阳性116例(2.52%)、抗-HIV阳性(经省CDC确诊)1例(O.0002%)、TP阳性77例(1.67%)。检测阳性总数为542例,总阳性率为11.78%。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检测,可以减少医院感染,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46例肿瘤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346例肿瘤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筛查红细胞抗体,对抗体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检测。结果346例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为5.20%(18/346),其中男性肿瘤患者阳性率为2.72%(5/184),女性肿瘤患者阳性率为8.02%(13/162),男性与女性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相比,P<0.05。其中抗-Lea者6例、抗-Pl者5例、抗-M者7例、Rh抗体者0例。特异性抗体7例,非特异性抗体11例。5例患者发生自身红细胞致敏。18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中13例伴输血史或妊娠史,Rh抗体8例。结论女性肿瘤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且多伴输血史或妊娠史,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助于肿瘤患者输血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手术及输血前患者肝炎感染情况,探讨医源性肝炎传染的风险,避免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方法:对6147例手术及输血前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抗-HCV;采用速率法测ALT。结果:患者血液异常的总阳性率为23.6%,其中HBsAg阳性867人(阳性率14.1%)、HBcAb阳性287人(阳性率4.52%)、抗-HCV阳性88人(阳性率1.43%)、ALT阳性573人(阳性率9.32%)。结论:对患者进行手术及输血前肝炎指标检测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还可减少或避免因手术及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及防止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台州地区拟输血患者经输血传播疾病的感染状况,减少输血医疗纠纷,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方法:用ELISA法检测2 072例准备输血患者的HBsAg(定性),抗HCV抗体,TPPA抗体和HIV抗体4项感染性指标。结果:2 072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8.16%,抗HCV阳性率0.63%,TPPA阳性率1.16%,抗HIV阳性率0.14%。结论:通过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明确患者的感染情况,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避免输血引起的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3.
4375例输血前4项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传染性病原体感染状况。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甲苯胺不加热血清试验法对4375例住院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等“输血前4项”检测。结果:4375例患者检测总阳性率505例(11.54%),其中HBsAg阳性439例(10.03%)、抗-HCV58例(1.32%),抗HIV阳性2例(0.05%)、RPR6例(0.14%)。结论:进行输血前4项检测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医院感染的预防,减少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检测对梅毒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72例梅毒患者检测了特异性IgM抗体,并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清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在一期梅毒的阳性率为73.3%(11/15),在二期梅毒的阳性率为88.9%(16/18),二者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6363,P>0.10).在潜伏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26.1%(6/23),非常显著地低于早期显性梅毒(χ2=17.6189,P<0.005).在一期、二期和潜伏梅毒,RPR和TPPA的阳性率均为100%.入组前2~24个月已经正规抗梅治疗的梅毒16例,其中IgM抗体阳性2例.结论 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抗体诊断一期梅毒并不优于RPR和TPPA.IgM抗体在潜伏梅毒敏感性低,其诊断应依靠RPR和TPPA.目前不推荐单独检测抗梅毒IgM抗体来监测病情和判断疗效.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的临床意义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加强医务人员对患者术前检测输血5项的重视,减少医院内感染。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月检测输血5项7919例,分析各项传染病指标的阳性率,用以说明医务人员感染的潜在危险性。结果:各项传染病指标阳性率分别为谷丙转氨酶(ALT)9.89%、乙肝表面抗原(HBsAg)11.3%、丙型肝炎抗体(抗-HCV)1.1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0.025%、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TP)1.84%。结论:术前检测输血五项不仅可以了解患者病情,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医院内感染,还可以作为处理医疗纠纷的依据,对医患双方都有重要意义,应引起各级医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并探讨其临床意义,评估不规则抗体在不同性别、输血史/妊娠史、不同疾病的发生率。方法:采用盐水法和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对23086例备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和特定抗原分型。结果:①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114例,阳性率为0.49%。女性阳性率(0.72%,78/1 0814)高于男性阳性率(0.29%,36/1 2272)(P0.01)。有输血史或妊娠史者110例,高于无输血史或妊娠史者。②自身抗体12例(10.53%),特异性抗体85例(74.56%),非特异性抗体17例(14.91%),同时存在2种不规则抗体17例(14.91%)。③特异性抗体中Rh系统有67例(58.77%);抗-E 50例(43.86%);MNS系统抗体9例(7.89%);Kidd系统5例(4.39%);Lewis系统2例(1.75%);Duffy、P和Kell系统各1例。④自身免疫病(2.27%)、肝病(1.44%)、实体瘤(0.82%)和血液病(0.78%)备血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较高。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能有效地发现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有利于寻找到合适的血液,特别是对于自身免疫病、肝病、血液病、肿瘤等多次输血、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的患者而言尤为重要。抗-E检出最多,建议将E抗原的检测纳入到输血前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7.
四种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君霞  巫翠云  何林 《山东医药》2008,48(1):122-123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分别检测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局部分泌物或渗出物中梅毒DNA.结果 :TRUST、TP-ELISA、TPHA、FQ-PCR法灵敏度分别为84.3%、96.1%、94.1%、97.1%,特异性分别为93.5%、98%、100%、100%.TRUST在一、三期梅毒的阳性率最低(66.7%和50%);FQ-PCR在一期梅毒阳性率最高.提示TP-ELISA可作为输血和手术前检测的一种理想筛查方法;TPHA可作为梅毒确诊方法;TRUST可应用于梅毒治疗疗效监测;早期梅毒的诊断首选FQ-PCR.  相似文献   

18.
沈阳市高危人群艾滋病、梅毒、肝炎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了解辽宁省高危人群艾滋病,梅毒和肝炎的感染现状。方法:应用固相酶免疫测定(ELISA)法或间接血凝法分别检测了488名吸毒者,暗娼和STD门诊患者及2000例普通患者血清中HIV抗体,HBsAg,抗-HBs,抗-HCV,抗梅毒抗体。结果:吸毒者丙型肝炎感染率为47.5%,显著高于暗娼(6.8%)和STD门诊患者(1.4%),(P<0.01),吸毒者,暗娼,STD门诊患者梅毒感染率均高于普通患者,且STD门诊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吸毒者(P<0.01),吸毒者,暗娼,STD人群和普通患者各组间抗-HBs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本次调查未发现AIDS患者/HIV感染者,结论:辽宁省高危人群梅毒、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高危人群管理,防止艾滋病在辽宁省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岑柳仙 《传染病信息》2005,18(4):148-148
我院按照三级甲等医院要求,对术前、输血前的患者常规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在2004年全年中,我科共对23086例患者进行输血前4项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检测的阳性频率及其特异性,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时的临床意义,分析输血前的有效处理方法,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2012-02-2014-02输血或手术备血的7 231例患者应用微珠凝胶技术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的标本送烟台市中心血站进行抗体鉴定,分析抗体特异性。结果: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27例,阳性率为0.37%,其中自身抗体3例,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同时存在1例,同种抗体23例。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临床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敏感度高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尽可能检出有临床意义的抗体,以减少输血风险,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