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HSCT)后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对嵌合率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C57BL/6受鼠(H-2b)接受全身照射(TBI)预处理后,4 h内分别经尾静脉(IV)或髓腔内(IBM)输注BALB/c小鼠(H-2d)经rhG-CSF动员后的外周造血干细胞3×107个,并予5×106个供鼠DLI,第2天腹腔注射200 mg/kg环磷酰胺。结果移植后第7天各组均为混合嵌合状态,IBM-PBCST-DLI组嵌合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尾静脉移植组均出现不同程度GVHD症状,以IV-PBSCT-DLI组较为显著,而髓腔内移植组均无明显GVHD症状;IV-PBSCT-DLI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明显下降,髓腔内移植组则显著升高。结论经rhG-CSF动员后髓腔内注射可以成功建立非清髓性allo-PBHSCT小鼠移植模型,DLI进一步促进了供者嵌合;IBM明显降低了GVHD的发病率,其机制可能与T细胞亚群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清除性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是否能减少移植相关并发症、相关死亡和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否能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方法荷L615白血病的615(H-2k)小鼠,于接种白血病细胞后第3天接受60Coγ射线全身照射(TBI,5Gy),照射当天移植供鼠BALB/c(H-2d)小鼠的骨髓细胞(3×107)和脾细胞(1×107),移植后第2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mg/kg),分别于移植后第14天和第21天输注供鼠脾细胞(2×107)或移植后第14天输注经氢化可的松(HC)和环孢菌素A(CsA)处理后的供鼠脾细胞(5×107),观察其抗白血病作用.结果移植后第21天输注供鼠淋巴细胞组和移植后14天输注经HC、CsA处理后的淋巴细胞组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分别为(45.1±12.8)d和>50d,而非清除性allo-BMT组为(26.2±3.6)d,第14天输注供鼠淋巴细胞组为(29.3±3.7)d,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无明显GVHD发生.结论非清除性allo-BMT后早期输注经HC和CsA处理的供者淋巴细胞或延迟加用DLI可在减轻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基础上,增强GVL效应,提高长期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用全身照射(TBI)和环磷酰胺(CY)选择性去除同种异基因反应的供者淋巴细胞,为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探索新的手段。以(BALB/c×C57BL/6)F1雌性小鼠(H-2d/b)为受鼠,于第0天接受亚致死量的60Co-γ射线全身照射,总剂量为4Gy,第1天接种P388D1白血病细胞,第2天输注由C57BL/6雄性小鼠(H-2b)为供鼠提供的MHC不匹配的供者脾淋巴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第6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200mg/kg或再次TBI9Gy,选择性去除同种异基因反应供者淋巴细胞,第7天输注(BALB/c×C57BL/6)F1雄性小鼠(H-2d/b)提供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结果显示:以CY和TBI选择性去除同种异基因反应供者淋巴细胞组的小鼠无白血病和GVHD的发生,生存期超过了210天,于移植后第21天出现完全供者嵌合,然后嵌合率下降,第90天表现为混合嵌合体(MC)。对照组的小鼠出现了白血病和GVHD,出血、感染明显,生存期短,为20-36天(P<0.01)。结论:同基因骨髓移植前输注不相匹配的供者脾细胞诱导GVL效应,然后再通过TBI和CY选择性去除同种异基因反应的供者淋巴细胞来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异基因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小鼠模型中,观察抗CD40L单克隆抗体(单抗)体外预处理供鼠T细胞输注,观察其减轻GVHD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供鼠(C57BL/6H-2b)脾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受鼠(BALB/cH-2d)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分别加抗CD40L单抗或不加单抗进行混合培养,培养第5天的细胞作为经体外诱导后的脾T淋巴细胞,分别混合供鼠骨髓细胞后移植给接受8.0 Gy全身照射预处理的受鼠.比较受鼠GVHD发生和造血重建.在移植后不同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鼠脾细胞中T细胞表型的改变,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移植后对照组受鼠均于25 d内死于GVHD,实验组GVHD的发生率为20%,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明显增高和延长(P<0.01);存活的实验组小鼠(8只)第40天时骨髓细胞中H-2Db阳性细胞为(93.54±2.32)%.实验组小鼠CD3+CD4+、CD3+CD8+、CD4+CD25+、CD4+CD69+、CD8+CD25+、CD4+CD40L+和CD8+CD69+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8+CD40L+和CD4+CD45RA+T细胞比例在两组中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受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抗CD40L单抗体外孵育的脾T细胞与骨髓细胞混合移植,可明显减少GVHD的发生率,且不影响供鼠造血干细胞的植入,CD4+和CD8+T细胞对异体抗原发生耐受,耐受化T 细胞的活化障碍发生于活化的早期和成熟阶段,同时抑制了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分泌,为抗CD40L单抗应用于临床移植预防GVHD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7.5Gyγ射线照射单倍型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DLI)的体内抗白血病作用。方法 荷L61 5白血病 61 5(H 2 k) /BALB/c(H 2 d)F1小鼠 ,于接种L61 5白血病细胞后第 3天接受环磷酰胺(CTX ,2 0 0mg/kg)化疗 ,分别于化疗后第 3 ,5,7天输注 1× 1 0 7经 7.5Gyγ射线照射的亲代BALB/c(H 2 d)小鼠脾淋巴细胞 ,观察抗白血病作用。结果 单倍型供鼠脾淋巴细胞体外经 7.5Gyγ射线照射后 ,增殖能力趋于消失 ,而细胞毒活性增强。输注给荷瘤L61 5CF1小鼠后 ,受鼠的生存期延长为 (1 5.4± 1 .2 )d ,与CTX化疗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t=1 0 .0 3 ,P <0 .0 0 1 ) ,且无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发生。结论  7.5Gyγ射线照射单倍型供者淋巴细胞输注能够在减轻GVHD发生的同时 ,保留抗白血病作用 ,为延迟或预防白血病复发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血细胞嵌合率变化与复发的关系;观察根据血细胞嵌合率变化给予个体化免疫抑制剂治疗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的疗效。方法:106例供者细胞顺利植入的allo-HSCT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的方法,动态检测移植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的嵌合率。根据血细胞嵌合率的变化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和DLI的使用。结果:6例患者在移植后2个月,供者T细胞嵌合状态一直为混合嵌合(MC),将免疫抑制剂减量后均达到完全供者嵌合(FDC)。12例患者在移植后1~5个月,发生供者T细胞嵌合率下降,予免疫抑制剂减量后转为FDC。24例患者血液学复发或髓外复发(进展),有6例在复发前共发生10例次血细胞嵌合率下降,经免疫抑制剂减量或停药后一度回升至FDC,但最终血液学或髓外复发。12例患者在复发或疾病进展后停用免疫抑制剂,共给予DLI23例次,其中8例在DLI前或后给予化疗,最终5例再次达到完全缓解,其余患者最终均因疾病复发死亡。Ⅱ度及Ⅱ度以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为28.3%。慢性GVHD发生率为55.7%。中位随访期为17(1.5~90.0)个月,无病生存65例,死亡41例。67例标危患者预期3年生存率为59.0%;39例高危患者预期3年生存率为44.7%。结论:T淋巴细胞、NK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嵌合状态可作为血液恶性肿瘤复发的预测指标;基于血细胞嵌合率的个体化免疫治疗可以推迟甚至避免临床复发,且不增加急性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经口服受鼠脾细胞诱导耐受的供鼠细胞输注是否能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并保留的GVL效应。以雄性DBA-2(H-2d)小鼠为供者。供鼠分别用BALB/c鼠脾细胞、DBA-2鼠脾细胞、牛血清蛋白和普通饲料喂养,隔天1次。应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评估诱导耐受状态。以雌性BALB/c小鼠(H-2d)为受者,给予6.0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同一天输注3×10^3鼠白血病细胞,尾静脉输注源于DBA-2小鼠的2×10^7脾细胞。对照组不给予鼠白血病细胞输注。结果显示,接受已耐受供鼠脾细胞输注的受鼠发生GVHD较其他组轻,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CD4^+/CD8^+比值增加。接种白血病细胞的受鼠活存率各组间无差别。结论:口服受鼠脾细胞耐受的供鼠,其脾细胞输注给受鼠后GVHD明显减轻,且对GVL效应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感染和淋巴增殖性疾病防治以及促进免疫重建等的重要手段.然而,DLI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限制了DLI的临床应用.本文从发病率、临床表现、高危因素、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对DLI后GVHD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照射剂量建立非清髓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模型小鼠外周血T细胞消长性变化,了解GVHD发病中T细胞的作用。方法 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10只/组),包括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8Gy单纯照射(IRD)组:仅接受8Gy全身照射(TBI);7.5 GyIRD组:仅接受7.5 GyTBI;8 GyGVHD组:接受8 GyTBI后24 h移植供鼠(10只C57BL/6)1×107个骨髓细胞和2.5×107个脾细胞;7.5 GyGVHD组:除接受7.5 GyTBI,其他实验条件同8 GyGVHD组。观察2个GVHD组小鼠移植后GVHD临床症状,肝、肺与肠病理变化,嵌合率以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8与7.5 GyGVHD组小鼠移植后均为供鼠H-2Kb阳性细胞90%。10、17、24 d的GVHD评分,8与7.5 GyGVHD组分别为7.25±0.29 vs 5.63±0.25(P0.01),5.00±0.41 vs 4.00±0.41(P0.05),6.50±0.41 vs 8.00±0.41;GVHD评分组内两两比较,除8 GyGVHD组10与24 d比较有较大变化(P0.05)外,其余变化更明显(P0.01)。CD4+/CD8+比值,8与7.5 GyGVHD组分别为0.42±0.03 vs 0.31±0.03,0.27±0.02 vs 0.19±0.01,0.43±0.03vs 0.32±0.03(P0.01);CD4~+/CD8~+比值组内两两比较,除10与24 d相近外,10较17 d和17较24 d都变化明显(P0.01)。CD4~+CD25~+T比例,8与7.5 GyGVHD组分别为0.028 4±0.009 1 vs 0.020 9±0.004 9(P0.05),0.014 0±0.004 3 vs 0.006 6±0.001 2(P0.05),0.009 4±0.000 8 vs 0.005 1±0.000 7(P0.01);组内两两比较,均为17与24d相近,10较17 d和10较24 d变化明显(P0.01)。结论非清髓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小鼠发病过程中CD4+T细胞起更重要的作用;随着小鼠移植后生存时间的延长,其体内的CD4~+CD25~+T细胞呈阶梯式下降,下降幅度与照射剂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异基因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小鼠模型中 ,观察抗CD4 0 L单克隆抗体 (单抗 )体外预处理供鼠T细胞输注 ,观察其减轻GVHD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供鼠(C5 7BL 6 H 2b)脾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受鼠 (BALB cH 2d)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 ,分别加抗CD4 0 L单抗或不加单抗进行混合培养 ,培养第 5天的细胞作为经体外诱导后的脾T淋巴细胞 ,分别混合供鼠骨髓细胞后移植给接受 8.0Gy全身照射预处理的受鼠。比较受鼠GVHD发生和造血重建。在移植后不同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鼠脾细胞中T细胞表型的改变 ,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移植后对照组受鼠均于 2 5d内死于GVHD ,实验组GVHD的发生率为2 0 %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 ,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明显增高和延长 (P <0 0 1) ;存活的实验组小鼠 (8只 )第4 0天时骨髓细胞中H 2Db 阳性细胞为 (93.5 4± 2 .32 ) %。实验组小鼠CD3+ CD4+ 、CD3+ CD8+ 、CD4+CD2 5+ 、CD4+ CD6 9+ 、CD8+ CD2 5+ 、CD4+ CD4 0 L+ 和CD8+ CD6 9+ 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CD8+ CD4 0 L+ 和CD4+ CD4 5RA+ T细胞比例在两组中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实验组受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 2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物中分离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与移植物抗白血病 (GVL)作用的T淋巴细胞阈值。方法 建立 (C5 7BL 6× 6 15 )F1(H 2 b)白血病鼠模型作为受者 ,以C5 7BL 6 (H 2 b)小鼠为供鼠 ,应用免疫磁珠 (MiniMACS)纯化供鼠的CD34+ 和CD3+ 细胞 ,纯度分别为 ( 81.5± 2 .4) %和 ( 95 .4± 2 .9) %。 6 9只受鼠分为 7组 ,A为白血病自然生存组 ,其余各组均经6 0 Co 9GyTBI,除B组单纯TBI外 ,其余各组均经尾静脉输注供鼠CD34+ 细胞 10 5 只 ,D、E、F、G组移植物中还分别混合CD3+ 细胞每只 10 7,5× 10 7,10 8和 1.5× 10 8,饲养 6 0d ,根据病理确定死因。结果 E组 10 0 %存活 >6 0d ,明显长于其它组 (P <0 .0 0 0 1) ;生存 >6 0d者异性染色体为 10 0 %,D、E组因白血病复发死亡者明显少于C组 (P <0 .0 0 1) ,G组因GVHD死亡者明显高于E、F组 (P <0 .0 0 1)。结论 单纯CD34+ 细胞移植组白血病复发率最高。移植物中CD3+ 细胞 >10 8时因GVHD死亡者最多 ;5× 10 7 只时能够分离重度GVHD和GVL。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小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H 2 )半相合非清髓移植中预处理方案的可行性、移植后的造血重建、嵌合体水平及GVHD的发生情况 ,以CB6F1小鼠为受鼠 ,分为 3组 ,移植前 5天开始给予预处理 ,A组给予清髓(10 .5Gy)预处理方案 ,B组给予全身照射 (2Gy) Ara C Cy ,C组为全身照射 (2Gy) Ara C Cy Flu ,对所有受鼠均未进行GVHD防治。所有受鼠在第 0天经尾静脉注射C5 7BL 6小鼠混合细胞悬液 (2× 10 7骨髓细胞 1×10 7脾细胞 ) ,然后观察其造血恢复、植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情况。结果表明 :A组植入结果始终为完全供者型嵌合体 ,B和C组则为混合型或完全供者型嵌合体 ,其中B组混合嵌合体保持在 80 %以下 ,且在移植 5 0天以后有下降趋势 ,而C组嵌合体水平保持在 80 %以上 ,其嵌合接近或为完全供者型 ,移植 5 0天以后仍保持稳定。由于没有给予GVHD防治措施 ,各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GVHD ,其中A组受鼠GVH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B和C两组 (P≤ 0 .0 1) ,但B和C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以氟达拉宾为主的非清髓预处理方案 ,能够在受者体内形成稳定且持久的植入 ,并通过在受者体内形成混合性嵌合体 ,诱导供体对受体的特异免疫耐受 ,减少或避免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半相合骨髓移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经8Gy^60Coγ射线照射后,BALB/c(H-2^d)雌性小鼠分为两组:MSC组,尾静脉输注经cm—DiI膜染剂标记的CB6F1(H-2^bd)雌性小鼠的MSC和CB6F1雄性小鼠的骨髓及脾的单个核细胞;对照组,单独输注CB6F1骨髓及脾的单个核细胞。观察两组移植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亚群,ConA和LPs刺激的T、B淋巴细胞增殖,供受者及第三者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供者骨髓及脾细胞在受者胸腺、骨髓和脾脏的植入率,供者MSC在受者体内分布,急、慢性GVHD的发生率和生存分析。结果移植后90天(+90天)内,MSC组CD3阳性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30天MSC组CD3CD4双阳性细胞百分比和CD4/CD8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细胞增殖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C组+14天后B细胞增殖功能开始恢复,+30天达到正常值,而对照组+60天才恢复到正常值。供受者的MLR中MSC组的RR值始终低于对照组;第三者MLR中MSC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天MSC组受者骨髓和脾中的sry基因多于对照组。移植后MSC主要集中在胸腺、骨髓、肝、小肠,并且大量扩增。对照组急性GVHD发生率高于MSC组(P〈0.05),+90天对照组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GVHD,MSC组+120天后出现慢性GVHD,程度轻于对照组。MSC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SC促进骨髓干细胞植入,加快C1M淋巴细胞恢复,促进体液免疫恢复,减少GVHD发生率,并且在受者胸腺、骨髓、肝、肠和心内膜下大量扩增,起到修复损伤作用,提高半相合骨髓移植动物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背景: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并发症,表现为多系统损害(皮肤、食管、胃肠、肝脏等)的全身性疾病,是造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探讨建立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的方法,为实验性研究药物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C57BL/6(H-2b)→BALB/C(H-2d)作为完全异基因移植供、受体。通过注射移植供鼠脾脏淋巴细胞及骨髓细胞数以建立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根据临床表现、病理检查等判断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是否建立。结果与结论:给予5×106个以上的供鼠脾细胞的小鼠都发生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但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出现的时间、存活期不同。提示,输入5×106个供鼠脾细胞可有效建立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动物模型是可靠的,可用于移植物抗宿主病防治的实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各系细胞嵌合状态与移植物植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移植物被排斥和疾病复发的关系.方法 对65例患者进行allo-HSCT,在移植后定期采集所有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用流式细胞术分选了65例患者的CD3+T淋巴细胞,52例分选了CD3-CD56+CD16+NK细胞,32例分选了CD15+粒细胞,20例分选了CD19+B淋巴细胞.进行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检测各系细胞嵌合状态.结果 移植后NK细胞早期植入比例(55.5%)最高,T细胞最晚(+21 d)达到完全供者嵌合状态.+7 d T淋巴细胞供者嵌合比例(DC)≥70%和+14 d T淋巴细胞DC≥95%属aGVHD发生的高危患者.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出现移植物被排斥的分子生物学征象者和疾病复发者,都以T淋巴细胞供者嵌合状态下降为主.在过继免疫治疗中,动态检测嵌合状态可以判断疗效和指导进一步的治疗.结论 allo-HSCT后T淋巴细胞嵌合状态动态检测可以早期预测发生aGVHD的高危患者、判断移植物植入、发现移植物被排斥和疾病复发并指导免疫调节治疗的时机和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