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锌与幼儿生长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锌对儿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发锌是反映体内锌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对 10 1名幼儿的发锌浓度及体格、智力、行为适应能力的测量结果分析显示 ,男孩的发锌与ADQ之间存在正相关 (r =0 4 0 5 2 ,P =0 0 0 70 ) ,发锌正常组的ADQ较发锌缺乏组高 12 71(95 %CI :0 5 5~ 2 4 87) ;但女孩的发锌与ADQ之间未见相关关系。发锌与幼儿所有的体格测量Z评分及IQ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长沙市1047名幼儿头发锌和铅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锌与生物休内200余种酶的活性有关,参与DNA、RNA和粘多糖的代谢,对机体免疫功能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缺锌可引起人体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但是锌过多或补充量超过机体之需却反而抑制免疫功能。铅作为一种重金属元素,不仅危害生长发育期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3.
3-6岁幼儿发锌含量与其生长发育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发锌含量与幼儿的身体发育状况的关系,作者对480名3—6岁的幼儿进行了身高、体重及饮食习惯的调查,并对其发锌含量进行了测定。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作者对铁十八局十八局机关幼儿园(天津)、二处幼儿园(唐山)、四、五处幼儿园(高碑店)、一、三处幼儿园(涿州)进行分层随机抽样选出3-6岁健康儿童480名(男272名、女208名)作为检测对象。12 测试方法 用不锈钢剪刀采集每个受试者后枕部近头皮处05—10g头发,发样经严格处理,干燥消化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发中锌的含量。用身高体重计按常规方法测量幼儿的身高、体重。2 …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县幼儿头发锌、铁、钙、铜的含量水平 ,以判断该年龄段儿童的营养状况 ,为今后科学指导儿童的营养保健提供依据 ,于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对城镇 82 0名幼儿的头发样品进行了测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随机选取我县城镇 6岁以下幼儿为检测对象。1.2 方法 采取受检者头枕部距头皮 2 cm处的头发 1g,用温热中性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洗涤 ,蒸馏水冲洗干净后 ,置烤箱中 40℃左右烘干 ,准确称取 0 .2 0 g发样于 10 0 ml小烧杯中 ,加入 2 0 .0 ml1∶ 4的高氯酸、硝酸混合液 ,消化至呈无色残渣 ,再加少量水… 相似文献
5.
锌与人体生长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锌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锌与人体生长发育有关方面的问题加以浅述,以期为科学地应用锋指标和加强儿童少年的锌营养,促进儿童少年的健康有所帮助。五锌在人体内的生理作用1.1锌是体内代谢所必需的微量元素。WHO组织规定正常成人每日对锌的需要量为10~15mg[1,2]。不同的年龄,对锌的需要量亦不同.一般一岁以下婴幼儿为3~5mg/d,1~3岁为5-10mg/d,4~10岁为6或7~10mg/d,10岁以上为8~15mg/do1.2锌参与人体生理代谢的主要途径和作用:(1)作为某些金属酶的主要组成.如碱性磷酸酶… 相似文献
6.
7.
幼儿头发、全血及血清中锌、铁、铜、钙等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量元素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怎样使微量元素样品采集变得更为简便易行、更能反映出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真实性、减少受试者的痛苦,科学工作者进行了许多探讨[1~4]。为了探讨头发、全血及血清中元素含量的关系,本文研究了佛山市151名正常儿童的三种标本中元素Cu、Ca、Fe、Zn、Mn含量,并讨论其相关性。同时也对儿童体内重金属Pb的含量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头发样本收集151名2~5岁儿童头发0.2g,用洗涤剂浸泡,并用自来水及去离子水洗净、烘干。精度称取一定量烘干后的头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秦皇岛市北戴河区3~6岁幼儿园儿童微量元素锌的营养状况及其与儿童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利用BH5100T原子吸收光谱仪对560名3~6岁幼儿园儿童进行血清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和缺锌组.同时对560名儿童进行常规体检,并将其身高、体重值采用2005年中国九大城市儿童体格生长数据为中国儿童参照人群值进行评价,然后将生长发育情况与锌的营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缺锌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明显低于血清锌正常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量元素锌的营养状况与儿童生长发育有关,锌缺乏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落后. 相似文献
9.
10.
对某幼儿园学龄前期儿童96例(男46例,女50例)3—7岁小儿的血清锌铜、铁蛋白及头发锌、铜、铁含量,探讨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在评价机体营养状况中的意义,按全国九城市标准分为体重达标组66名;未达标组30名,结果如下: 达标组的发锌显著高于非达标组、而血铜则非常显著地低于非达标组。经相关分析发现血锌、发锌、发铜与身长呈正相关(P<0.01、P<0.05和P<0.05)而血铜与身长、体重呈负相关)P<0.01)提示锌、铜与儿童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发铁与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无相关性、然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1.
Archer NP Bradford CM Klein DM Barnes J Smith LJ Villanacci J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journal》2012,16(7):1518-1524
Recent literature has shown that analyzing newborn dried blood spots (DBS) may be effective in assessing some prenatal environmental exposures, such as exposure to lea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natal exposure to lead (as measured by newborn DBS results) and blood lead levels (BLLs) in infants 6?months of age or younger, using public health registry data for infants born in Texas from July 2002 through July 2006. The Texas Child Lead Registry (TCLR) was used to identify infants with documented elevated BLLs of 10?μg/dL or higher as well as infants with documented low BLLs. BLLs for these children were compared to their corresponding newborn DBS results using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nd exact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Overall, a significant but weak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infant BLLs and corresponding newborn DBS lead levels (r?=?0.48). However, the odds of an infant with an elevated newborn DBS lead level having an elevated BLL at 6?months of age or younger were much greater than for an infant with a low newborn DBS lead level of <5?μg/dL (adjusted odds ratio 27.95, 95% CI: 5.52-277.28). Although an associ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newborn DBS lead levels and BLLs in infants tested between 0 to 6?months of ag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prenatal exposure may not be the only significant source of lead exposure for infants ≤6?months of age. 相似文献
12.
儿童发铅与智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环境中低浓度铅对儿童智商的影响,选择合肥市某小学学生131名,调查其发铅值、智商和影响智商的因素。结果发现,131名儿童的发铅值水平在0.05-8.35μmol/L(2.571.87μmol/L),智商(IQ)水平在72~135(105.2712.08)。以3.5μmol/L和1.5μmol/L两个发铅值为界线,对智商进行t检验,发现儿童的发铅值在较低浓度(1.5μmol/L)时,仍对智商有影响(P<0.05)。控制11个对智商有影响的混杂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铅值排在11个影响因素的第二位。 相似文献
13.
儿童智商与发中钙锌铁铅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儿童智商与发中钙、锌、铁、铅含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308名8~11岁儿童用WISC-CR智力量表测定智商,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头发中钙、锌、铁、铅含量。结果 被调查的儿童智商呈正态分布(P>0.05),智商与头发中4种元素的相关分析显示:r钙=0.593,r锌=0.384,r铁=0.499,r铅=-0.637,P均<0.01。结论 儿童智商与头发中钙、锌、铁呈正相关,与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人体内微量元素锌、铁含量与近视的关系。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 ,对重庆市某高校 93例近视大学生发锌、铁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 对照组发锌含量明显高于近视组 ,且 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发铁含量在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在引起大学生近视的诸多因素中 ,体内锌的相对缺乏很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儿童食物铅摄入与血铅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南京市小学生食物铅摄入与血铅水平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南京市两所小学9~12岁学生404名为研究对象,采指端末梢血,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血铅;采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各种食物中的含铅量、连续3 d询问法进行膳食调查,了解铅摄取量。结果南京市小学生血铅平均水平为81.2μg/L,血铅达到和超过100μg/L人数占22.8%。以血铅水平100μg/L为判定标准,将被调查对象分为高血铅组(≥100μg/L)和低血铅组(<100μg/L),高血铅组儿童铅摄入量显著高于低血铅组,高血铅组儿童摄入铅污染较高的水产类、糕点类明显高于低血铅组。结论铅摄入量高可导致血铅升高,血铅水平高的儿童摄入铅污染较高的水产类、糕点类明显较多。 相似文献
16.
早期教育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早期教育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早期教育方案,实验组自胎儿5个月时实行胎教,小儿出生后在医生指导下,由家长按计划对其每天进行训练,另设对照组,定期进行体格发育及精神发育评估,血红蛋白检查,疾病和睡眠等情况监测。在1岁时对两组小儿进行盖塞尔婴幼儿发育量表测试。结果:两组小儿1岁时,体格发育指标无差异,实验组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及天数低于对照组,睡眠情况好于对照组,发育年龄(DA)及发育商(DQ)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教育可促进婴儿的智能发育,并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增进睡眠。 相似文献
17.
人发铅锌含量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正常人发中铅、锌含量的变化规律及二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将发样用混合酸(HNO3:HClO4=4:1)消化至无色透明,蒸发近干,定容5ml,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结果:发铅值婴幼儿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老年人最低。 城区人群发铅值普遍高于农村;发锌值婴幼儿较高,学龄前儿童最低,老年人最高;以铅、锌含量加权平均值得出二关系曲线方程为LgY(Pb)=5.86-2.47LgX(Zn)。结论:人发内铅、锌之间呈负相关,提示铅、锌在体内存在拮抗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妊娠期铅和硒、过氧化及抗氧化水平,预断宫内铅暴露对婴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进行血铅、微量元素和生化指标的检测分析。全血铅测定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全血硒测定采用双道原子荧光光度法。血清铁、锌和铜测定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采用TBA比色法、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采用黄嘌呤氧化法,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采用DINB直接法测定。结果75例孕早期妇女血铅(0.30±0.20)μmol/L,未见高于对照组,孕早期妇女血硒含量下降明显(P〈0.05),早孕组妇女血清LPO含量增加,SOD活力增高(P〈0.05和P〈0.01),GSH-Px活力变化不明显,Se和Zn低含量与SOD和GSH-Px活力之间未见有联系。结论孕早期妇女Pb未见有高暴露,但Se和Zn含量下降,过氧化和抗氧化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9.
脐血铅含量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为了探讨宫内铅暴露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关系,选择了北京地区101例新生儿,以脐血铅含量作为新生儿宫内铅暴露的指标,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作为效应指标。结果:新生儿脐血铅含量与神经行为总分及行为能力评分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以脐血铅含量0.48μmol/L为分界,高铅组与相对低铅组新生儿行为能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其行为能力分项评分结果表明,非生物听定向反应、生物性视和听定向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宫内铅暴露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特别对视和听功能可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