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分析颈椎管狭窄MRI的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8例经手术治疗证实的颈椎管狭窄病历,其均行了MRI检查,其中9例辅以CT扫描检查。结果:分析造成颈椎管狭窄诸多因素MRI表现。(连续多节间盘后突出、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增厚骨化、椎弓变短和椎板增厚、椎小关节增生肥大内收、钩椎关节增生外翘)。结论:MRI是诊断颈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徐凯 《华西医学》2010,(9):1664-1666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6480例颈椎患者的CT图像资料,观察后纵韧带骨化块的形态、位置及与椎管的关系,计算椎管狭窄率。结果 6480例颈椎CT图像中,37例发现OPLL,占0.57%(37/6480)。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表现为点状、条状、线状、平板状、山丘状、蕈伞状及花边状,呈现局限型、节段型、连续型、混合型特点。C4、C5及C6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常见位置。骨化块平均厚度为4.12mm,骨化块致椎管矢状径狭窄率为10.20%~49.18%,多位于椎管前方中间位置。椎管狭窄率〉34.10%,临床症状明显。结论 CT检查能较好地显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的特征及椎管的狭窄程度,是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案和术后评估预后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简称OPLL),首先由日本学者在1960年报道,是因颈椎后纵韧带内钙质沉着、骨化所致,并在椎管内形成狭窄,从而压迫脊髓或神经根,造成一系列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回顾分析2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X线、CT表现。结果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病程较长,好发45岁以上人群,以神经根或颈神经受损症状为主,多为上肢、肩及头颈部,为局限型骨化灶,80%呈乳头状及块状型,界清,密度均匀,并常合并该部位或上、下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颈椎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4例颈椎病患者,于手术前、术后进行颈椎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扫描层厚3mm,重建间隔1.5mm,螺距1.0mm,数据输入工作站,用表面遮盖显示法进行处理。结果:术前检查全部病例的三维立体形态,显示良好,得以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病变整体形态、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压迫局限于单间隙13例,伴单侧神经根受累8例;压迫累及多间隙34例,伴单侧横突孔狭窄、椎动脉受压5例;长段压迫(外伤后之骨性椎管狭窄或后纵韧带骨化)7例。本组病例均行前路手术治疗。手术所见与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一致。术后复查减压范围与修复情况清晰可见,全组术后减压充分,没有出现骨块脱落,骨愈合率100%。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可用于颈椎病的诊断,以确定病变切除的入路及范围,并可用于术后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张伟 《新医学》1997,28(5):235-235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山东省立医院骨科(250021)张伟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是源于颈椎的慢性脊髓-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一种。1960年由日本人首先发现并报道。1964年正式定名OPLL。由于其临床表现与颈椎病几乎完全相同,显然,在...  相似文献   

7.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报告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本病好发于中年以上男性,引起继发性椎管狭窄,并产生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并依据国内段氏分类法对其进行分型,全部病例均作了颈椎CT扫描,同时收集病例之X线征象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认为对本病的诊断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密切与临床配合,同时使用CT确诊,诊断符合率高、方便、快捷、无痛苦、无损伤,易为病人所接受,CT不仅能很好显示其发病部位及生长范围,还能了解其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不失为一种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0 引言 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 OLF)好发于下胸椎,发生于颈段相对较少。颈椎黄韧带骨化多合并有后纵韧带骨化和/或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等,会导致颈椎管狭窄等,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其临床表现多样化,早期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9.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压迫脊髓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了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压迫脊髓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7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结果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临床出现脊髓受压表现;影像学表现为在椎管前方沿椎体后缘分布的条带状影,致椎管狭窄,压迫脊髓。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发展的结果是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出现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椎管狭窄的临床表现及CT诊断标准。方法:对48例颈椎椎管狭窄的病人行X线摄片及螺旋CT扫描。结果:4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椎管的矢径都小于11mm。结论:对颈髓有压迫症状的患者,即使矢径略大于11mm,也要诊断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扫描多模式重建诊断颈椎病的价值。方法161例颈椎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神经根型、动脉型、脊髓型、混合型和食管压迫型,分别为84例、40例、22例、13例和2例。采用多排螺旋CT扫描多模式重建技术观察颈椎骨质增生情况、椎间孔大小、椎动脉和颈椎骨质增生的关系、骨性椎管狭窄的改变。结果84例神经根型中,发现椎间孔狭窄438处,其中C5-6和C6-7椎间孔狭窄占79.6%,椎间孔狭窄的成因有钩突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体肥大、小关节突骨质增生、错位等;40例椎动脉型表现为骨赘压迫椎动脉(52.5%),导致椎动脉变细、粗细不均和椎动脉迂曲。22例脊髓型表现为颈椎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椎间隙狭窄和颈椎间盘突出等。结论多排螺旋CT扫描多模式重建能全面评价颈椎骨质增生及颈椎间盘退变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影响,是颈椎病诊断较实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即后纵韧带内异位骨形成,骨化块凸向椎管引起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即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易引起脊髓损害,尚无有效的非手术疗法能延缓或阻断其病理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附5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评价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及限度。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对它们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诊断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符合率为85.7%;CT分型:中心后型,后外侧型,椎间孔内或外型;主要CT表现有:(1)腰椎间盘后缘局限性后突软组织密度块影,边缘光滑,硬膜囊受压、变形;(2)游离碎块形成;(3)神经根受压、水肿或湮没;(4)突出髓核部分钙化或骨化;此外,CT还能清楚显示椎管及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小关节病变以及椎间盘真空征等合并征象。结论:CT是诊断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检查方法,大部分病例经CT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扫描资料脊柱损伤诊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脊柱损伤的CT扫描资料。结果 单纯压缩型5例,爆裂型40例,骨折脱位型6例,安全带型1例。爆裂型CT表现为:①椎体向心性爆裂;②碎骨片向后移位致椎管狭窄;③伴有椎板骨折;④部分伴随横突、棘突、关市突骨折。结论 CT在显示脊柱骨折细节及椎管受累优势明显,对诊断、分型、判断失稳及椎管狭窄程度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腿痛病变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对62例腰腿痛患者L3-S,椎间隙行螺旋CT扫描,并对其CT图像进行分析。结果62例腰腿痛患者中,CT影像检查:椎间盘突出31例,椎间盘退变及椎间盘膨出16例,后纵韧带骨化6例,骨性椎管狭窄4例,腰椎滑脱2例,单纯椎小关节退变2例,肌源性腰痛1例。结论腰腿痛病变具有典型的CT影像相关改变,椎间盘病变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正确分析其影像特征,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袁红 《护理研究》2006,20(11):3041-304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TT)又称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症,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或钙化),从而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手足及躯干的感觉异常、运动麻痹、膀胱等神经症状的疾患。我院2000年3月-2006年3月收治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人,行经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颈椎管狭窄,对脊髓神经根或血管造成压迫,引起一系列症状,特别是外伤后可诱发或加重临床症状。为使脊髓解除或减轻压迫,需采取手术治疗。方法观察及分析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OPLL45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45例OPLL手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提高3-7分,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43%。结论OPLL引起椎管狭窄,经X线、CT检查后可确诊。建议OPLL患者出现症状后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有利于早期恢复,可减少因生活中的外伤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是指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后所形成的内容广泛的一类疾病,包括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等,临床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等,因颈椎病变对邻近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等组织刺激和压迫的不同.可发生各种不同症状,使得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上很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19.
颈椎损伤的X线与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常规X线和CT扫描对颈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8例X线和CT诊断为颈椎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受损椎体共46个,环椎骨折脱位5例,齿状突骨折移位3例,G3-7,椎体骨折(含脱位)共30例,其中多个椎体连续或跳跃性骨折有5例。X线平片显示椎体后缘联线异常20例,CT片根据脊柱三柱结构诊断不稳定骨折23例,椎管0度狭窄15例,1度狭窄16例,2度狭窄6例,3度狭窄1例。结论:对于颈椎损伤的患者,由于X线平片和CT扫描均有一定局限性.应常规行X线和CT扫描检查,以利于为临床提供更全面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41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依据颈椎JOA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8a,术前JOA评分为(8.21±1.44)分,术后为(13.51±1.93)分,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