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主要的杀手之一,而高脂血症(HyperL ip idem ia,HLP)是上述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有效防治HLP有着重要的意义。HLP属中医痰浊血瘀范畴。中医对HLP的认识不外乎因虚致实和肝脾失调,HLP的治则治法主要是滋补肝肾健脾理气活血涤痰。HLP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通过实验和临床证实均有较好的疗效。阐述了HLP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中药针灸气功治疗,使人们对HLP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治则治法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治则包含许多层次,即中医基本治则、各科治则、病的治则、证的治则。治法是治疗疾病的方法,包括药物疗法、针刺法、灸法、推拿法、气功疗法等。治法是在治则指导下而选用的具体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则的特点及其在辨证论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则是中医临床理论中特有的概念,是中医临床实施治疗的原则,它是中医临床诊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充分体现着中医临床诊治的特色和辨证论治的特点;体现着中医动态诊治思维的特点;体现着中医诊治从认识疾病向治疗疾病发展的哲学特点.治则在中医辨证论治中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辨治眩晕的病因病机认识与治疗思路,总结其学术思想特色。[方法]通过查阅浙派中医中几位代表性医家的书籍、文献资料,摘录整理其关于眩晕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论述,总结归纳浙派中医辨治眩晕的共同点及各家学术经验与特色。[结果]张景岳等医家认为眩晕多因正气亏虚,治疗应补虚为先,实脾补肾,慎用攻法。朱丹溪等医家主张因痰作眩,痰因火动,主要采用顺气治痰、兼降相火等治法。虞抟等则倡导瘀血致眩,重视活血化瘀法在眩晕中的应用,并且强调辨体论治。[结论]浙派中医辨治眩晕,病因病机立足虚、痰、瘀为核心,治疗上紧扣病因病机,攻补允当,为临床诊治眩晕提供了重要指导,其学术思想特色值得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5.
浊邪是临床疾病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浊邪理论是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浊邪发生、发展、变化与致病规律、治疗原则的应用理论,王保和教授善用浊邪理论指导临证诊疗,强调浊邪致病在疾病中的影响。提出浊邪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病理因素,并根据浊邪的致病特点从浊、痰、瘀"三元论"解析冠心病的病机,以泄浊豁痰祛瘀为治则,治疗冠心病。阐明"浊邪"概念,解读浊邪理论主要内容,论述浊邪致病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介绍泄浊豁痰祛瘀治则指导下,泄浊化痰、泄浊祛瘀,泄浊化痰祛瘀等具体治法,阐述王保和教授临证经验,并附典型病案一则。  相似文献   

6.
痰邪乃正气不足,津液输布失司,水湿凝聚而成.由此而脏腑功能障碍,升降出入失常,气滞血瘀,痰气交搏,痰瘀互结,络脉不畅,癌症则生.痰在癌症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中医学认为癌应从痰而治.本文试从由痰致癌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进展方面介绍治痰在癌症治疗中的认识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痰饮水湿皆是津液代谢敷布失常所致,归属于六经辨治体系的"太阴病"范畴,是机体功能沉衰不足所致,痰饮水湿证的治则治法基于对其病因病机理解基础上,故仲景确定的治则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而治法是治则结合临床所确定的具体治疗方法,如发汗、利小便等。围绕"和之"而确定的一系列具体治法。同时在发汗、利小便等治法实施过程中,也需要顾护津液,需要通过口渴、汗出、二便等变化情况判定治疗效果。总之通过以治则治法为核心可以明确经方痰饮水湿的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徐志瑛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临床经验。方法 :利用病例采集系统和配套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挖掘平台,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慢阻肺患者103例,共451诊次病例资料,对其中的主要症状、舌象、脉象、证候分布、治则治法及其症-药关联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徐志瑛辨治慢阻肺的主要证候依次是痰热内蕴、痰瘀互结、脾肺气虚、痰浊壅肺、痰湿内阻,主要治则治法依次为清肺祛痰、宣肺豁痰、祛瘀通络、滋阴润肺。结论:徐志瑛认为慢阻肺的病理因素主要为痰、瘀、虚、热,治疗上以清肺化痰、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9.
胃癌占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第一位,明确胃癌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进而选择合适的抗胃癌中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藤梨根作为传统的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中药,过去对其抗胃癌的功效多从清热解毒的角度认识,该文提出了藤梨根从"痰毒"论治胃癌的新思路,以期为拓宽藤梨根的抗胃癌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风病,为中医风、痨、臌、膈四大顽症之首,历来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缺血性中风主要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所致,它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中医理论对缺血性中风有独特的认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又颇具优势,建立了针对性强、简便、有较好疗效的治则治法.其总体思路为"以法立方,随证加减".现将近几年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愈"是机体通过自主调理而愈疾病,医学早有认识但被流行的治疗模式所忽视。发挥机体自愈的作用正成为治疗学发展的新方向,现代系统自组织理论揭示的机体自组织机制和规律,为从这个方向突破开辟了科学道路。中医历来注重依靠、调动、发挥机体的自主调理功能,以"治本"为核心,贯穿在基本理论及众多的治则、治法、方药中,是中医从这个方向实现突破和创新的巨大战略优势。应当研究和建立关于机体自主调理功能的专门理论;创立和发展治疗学的第一原理——依靠、调动、发挥机体的自主调理功能来防治疾病;提出正确处理机体自主调理与临床治疗之关系的基本原则;开发旨在调动、发挥机体的自主调理功能来防治疾病的治则、治法、方药。  相似文献   

12.
痰病的现代研究及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根据自己对疾病及参阅有关资料从疾病的概念、形成、病理生理特点及治则治法,系统论述了痰病的现代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痰病的现代研究思路和方法,对痰病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中医对心衰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有关治心衰的理法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心衰的中医命名,李氏(1)回顾了中医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认识过程,就该病的中医病名展开讨论,认为中医也以"心衰"名之为妥.笔者从心衰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治法、临床验方等几个方面对中医论治心衰的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略论"异病同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异病同治"是与"同病异治"相对的一种治则."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病证,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型的各异,病机的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1].二者均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且一直作为最基本的治则指导着临床和科研工作,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若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现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目前中医界对中医治则与治法慨念的认识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治则与治法慨念应包括制定治则与治法的理论依据、针对的对象和它的作用三个方面。文中还论述了不同层次治则与治法的主要内容。最后就治则与治法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从治则治法源流,治则与治法区别,治则治法的特性,治则治法与方证关系,以及治则治法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疗效研究、不同治法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对中医治则治法进行理论探讨,同时指出治则治法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同种疾病动物模型治法各异、功效雷同,理法方药紧密联系不够,治则治法研究中存在探索证实而不证伪等.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则治法体系再构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代的治则治法体系多存在着内容与逻辑缺陷。有必要在《内经》疾病论、治则论的指导下 ,运用形式逻辑再构建新的治则治法体系。新体系以“以平为期”这个治疗目的作为最上层 ,结合“知常达变 ,因异而异”的运用原则 ,向下层层推演 ,共推得治疗目的、治疗大法、治法、具体治法、选方遣药五个层次 ,而构成新的治则治法体系。1 历代治则治法体系及其缺陷《内经》中提出了许多治则治法 ,后世医家总结为种种治则治法系统。金代张子和主张以汗、吐、下三法赅众法 ;明代张介宾提出补、和、攻、散、寒、热、因、固八略 ;清代程国彭总结为汗、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痰瘀互阻证在各种疾病中所占比例逐渐升高,中医所谓"怪病多痰","百病皆由痰作祟",久病多瘀,痰瘀合病已成为临床许多病症之症结,冠心病、动脉硬化、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痰瘀均占有重要地位,而西医病理中阐述的自由基损伤与中医病机所谓痰瘀致病息息相关,活血化痰中药及以活血化痰为主要功效的中药复方药效的发挥更被证实与清除自由基作用密切相关。通过论证痰瘀与自由基的关系及其活血化痰药清除自由基在相关疾病治疗中作用,为活血化痰治则在多种痰瘀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医治疗思想,是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指导疾病治疗的思想,它受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思想的影响,具有整体、恒动,平衡的观点.是中医防病治病的优势和精华。千百年来,治疗思想对于我们临床治疗疾病起了不可低估的指导作用。治则、治法以及治疗形式,治疗手段都是在中医治疗思想的启发下产生的。近代中西医结合的崛起,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方法的认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区别现代医学及其他传统科学的一大特色。它抓住疾病阶段主要矛盾——“证”来拟定治则、治法,选择药物的过程。“证”是中医辨证的基础也是中医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