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秋季腹泻并发肠梗阻和肠套叠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秋季腹泻是发生于秋冬季节,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常见疾病。本病以发热、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常合并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少数并发肠梗阻或肠套叠。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秋季腹泻并发肠梗阻和肠套叠患儿25例。现结合临床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陶昌华 《家庭健康》2012,(10):51-51
病毒性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症状为起病急,可有腹痛、腹泻和呕吐,有些患儿还可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严重的患儿由于频繁的呕吐及腹泻会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与周围循环衰竭。  相似文献   

3.
刘利 《东方药膳》2005,(8):19-19
腹泻是儿童夏季多发病,严重危害患儿身体健康,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补足液体很重要脱水是腹泻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必须及时预防和纠正脱水,以免发展成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和循环衰竭。对急性腹泻患儿,要补充足够的液体。具体的做法,可以配制米汤盐溶液(米汤1000ml加食盐3.5g)或糖盐水(白开水1000ml加蔗糖20g,食盐35g),先在四小时内按每公斤体重20~40ml口服,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就给多少。如果患儿病情不见好转或三天内出现腹泻次数和量增加,频繁呕吐,明显口渴,不能正常饮食,以及发热、大…  相似文献   

4.
★腹泻患儿不应禁食 以往患儿腹泻,比较强调限制饮食,或干脆禁食。理由是让胃肠道得以休息,并认为禁食后腹泻症状会减轻,但专家们通过大量研究后发现,禁食有害无益。特别是在腹泻大量丢失水分的情况下,禁食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进食太少使小儿处于饥饿状态,会引起肠蠕动增加和肠壁消化液分泌过多而加重腹泻。所以,目前认为腹泻时不必禁食,应多补充水分,特别是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牛奶、蛋汤之类。只要孩子能吃,精神好,即使腹泻次数多一些,也会逐渐好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夏末秋初是换季时节,各大儿科医院的急诊量也迅速飙升,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于没能适应换季导致的急性腹泻。根据临床相关研究,小儿秋季腹泻大多数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多发生在每年夏末秋初,起病较急。由于严重腹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进而危及患儿生命。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腹泻:多发生于产科的新生儿室,系消化道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或病毒所致。传染性强,易暴发流行。患儿每天排便,10余次,呈黄水样便,渐变绿色且酸臭,无粘液或脓血,容易发生脱水及酸中毒。应该及时隔离、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并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做针对性治疗。 学步婴儿腹泻:多见于6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因忌油而引起腹泻。大便每日3—4次,少数病儿每日可达10余次。一般上午次数比下午多,尤其早晨必有一次,其大便量多且干,以后几次大便则或稀薄或粘稠。  相似文献   

7.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病。腹泻后机体会引起脱水、酸中毒、低钾。脱水多数为等张脱水,少数营养不良,腹泻严重,食水量多,病程长者为低张脱水。酸中毒多数是由于尿量少、进食少、有机酸增加所致的阴离子间隙增加性酸中毒,少数是由于补钠少、血氯高所致的阴离子间隙正常性酸中毒。在补液前,由于酸中毒、细胞内钾到血液,因此血钾不低。而补液后,尿量增多,一部分钾由尿排出,一部分钾进入细胞内,因此血钾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
<正> 小儿感染性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炎征候群。由于此病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亡。因此,并发症的处理至关重要。 1 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腹泻时,由于水和电解质的丢失,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因此,在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时,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而口服补液盐(ORS)是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急性腹泻患儿血浆D-乳酸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00例患急性腹泻的患儿为观察组,按照脱水程度分为三组,A组50例为无脱水或仅有轻度脱水腹泻患儿;B组35例为中度脱水腹泻患儿;C组15例为重度脱水或低血容量休克腹泻患儿,选年龄及性别相匹配20例正常体检儿童,入院后及腹泻停止3 d后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D-乳酸水平,比较各组血浆D-乳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浆D-乳酸水平低于治疗前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B组、C组D-乳酸水平均显著上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B组血浆D-乳酸水平低于C组(P<0.01).A组和B组患儿治疗后血浆D-乳酸水平下降幅度不大,与治疗前血浆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治疗后血浆D-乳酸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血浆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停止后3 d,仅重度脱水患儿血浆D-乳酸水平有所下降.结论 急性腹泻患儿血浆D-乳酸水平与患儿脱水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98例经皮给药佐治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皮给药佐治小儿腹泻的疗效 ,采取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在补液、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针对不同病因选用抗感染制剂、微生态制剂、肠粘膜保护剂、助消化药的基础上对 98例腹泻患儿加用经皮给药 ,并与对照组 6 5例腹泻患儿比较。结果 经皮给药组在大便次数减少 ,大便外观性状好转 ,水份减少 ,临床症状好转、满意度、住院日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腹泻是一种内病外治 ,安全有效 ,操作简单 ,便于护理 ,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的新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1.
秋季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好发于秋冬季,临床特点为发病急,呕吐、腹泻、不同程度的脱水,部分患儿可发生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属自限性疾病,尚无特效治疗。为了探索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病的有效方法,我院儿科自1991年9月至1997年12月来用围产氦氖激光仪穴位照射治疗秋季腹泻260例(其中住院患儿86例),收到显著疗效,认为激光穴位照射所产生的生物效应,主要通过植物神经--介质--血管反应系统来完成调节小肠和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病毒性腹泻(VD)患儿血转氨酶和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与脱水酸中毒的关联。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2年1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VD患儿96例设为病例组,同期病毒检测呈阴性腹泻患儿9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脱水程度、不同酸中毒程度患儿血转氨酶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4+、CD8+、CD4+/CD8+),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转氨酶、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与VD发病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血各指标单一、联合检测对VD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VD患儿血转氨酶、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与其脱水程度、酸中毒程度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血ALT、AST、CD8+高于对照组,血CD4+、CD4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婴幼儿腹泻是儿科临床工作中的觉病症,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发育,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较多,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由于现代医疗技术条件的进步,本病治疗效果及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儿因不同原因导致腹泻迁延数月,甚至引起儿童营养不良、脱水、酸中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呕吐拉肚子不要紧,过几天就好了。由于频繁腹泻与呕吐,食欲低下,患儿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严重者可出现电解质紊乱,如果治疗处理不当均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可合并脑炎、肠出血、肠套叠或心肌炎而危及生命,小儿腹泻常常会引起以下几种并发症,家长应对此病有足够重视,提早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09年4月于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进行治疗的89例轮状病毒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脱水程度分为3组,A组(轻度脱水组)30例、B组(中度脱水组)30例和C组(重度脱水组)29例,同时选取同期的健康幼儿为对照组(D组)30例,对所有患儿的心肌酶谱水平进行检测,并加以研究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腹泻患儿的ALT、AST、CK、CK-MB、LDH及HBDH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患儿,同时随着脱水程度的加重,其水平也增高,C组各项检测指标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关于轮状病毒腹泻幼儿血清心肌酶谱水平的检测研究,为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16.
秋冬两季是小儿腹泻病的高发季节,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发,可经粪-口传播,呈散发或小流行。该病发病年龄多分布于6个月~3岁,临床表现以"上呼吸道感染、呕吐、腹泻"3大特征为主,且起病较急,常因脱水而引发高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目前,  相似文献   

17.
李恒 《现代保健》2012,(30):35-36
目的:分析腹泻散对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98例秋季腹泻患儿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和贝飞达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腹泻散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腹泻、发热、脱水症状的扭转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腹泻散对秋季腹泻患儿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8.
秋季腹泻大多数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多发生在每年9~11月份,以6个月到3岁间的小儿居多。患儿有三大临床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患儿往往起病急,开始表现为发烧,体温在38℃~39.5℃之间,伴随咳嗽、流清鼻涕等感冒症状,同时还有频繁呕吐,随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腹泻,少则一天数次,多则数十次。严重腹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如不及时治疗,会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进而危及患儿生命。  相似文献   

19.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加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系统临床综合征[1].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其中1岁以下者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最高.小儿由于体液中水含量比例较成人高,故在腹泻过程中容易出现电解质平衡紊乱,严重者可引起酸中毒而危及患儿生命.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至关重要,现对我院近3年的136例腹泻患儿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迟敏 《职业与健康》2002,18(1):134-134
我们在1999年9~12月用米汤ORS口服液治疗45例秋季腹泻患儿,与对照组比较,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患儿45例,男28例,女17例;对照组患儿25例,男14例,女11例;共70例。年龄6个月~2岁,均为急性腹泻,就诊时发病1~3 d,每日腹泻次数5~12次/d,多呈灰白色或浅绿色水样便,或蛋花样便,无粘液便,无脓血便,体温不高或轻度发热,有11例伴轻度呕吐。查体:52例轻度脱水,18例中度脱水。大便常规镜检:白细胞少许,无红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