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 为探讨呋塞米(速尿)雾化吸入在特重度烧伤伴严重吸入性损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12月-2009年6月就诊于我院烧伤科的特重度烧伤伴严重吸入性损伤患者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速尿40 mg+O.9%NS 5mlL雾化吸入5~10min,q6h.结果 除2例患者因病情危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18例临床症状得到控制者13例(72.1%),显效10例(55.5%),好转5例(27.7%),无效3例(16.6%),总有效率为83.2%.结论 速尿雾化吸入在特重度烧伤伴严重吸入性损伤患者中的疗效较好,可予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肺部感染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6例特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和肺爆震伤患者的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6名伤员在伤后3.5~6 d内出现肺部感染,其中5名需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通气,3例接受机械通气2.5 d后出现肺部感染。经过综合治疗,所有患者的肺部感染均得到治愈。结论: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加强呼吸道管理和营养支持,积极处理创面都是治疗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特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16例特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吸入性损伤疗程20~35d,全部并发肺部感染,治愈14例,死亡2例,死亡率12.5%.其中死于ARDS 1例,死于肺部严重感染1例.烧伤创面愈合良好.结论按照输液公式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液体复苏,早期气管切开,应用纤支镜检查和治疗以及机械通气,加强烧伤创面处理等是治疗特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1 对象和方法瓦斯燃烧烧伤并吸入性肺损伤12例均为男性,年龄23~50(平均33.3)岁,伤后20 min~2 h抢救入院,平均1 h;烧伤部位以头面部为主,散在分布全身,中度烧伤4例,重度烧伤3例,特重度烧伤5例. 12例均为Ⅱ度以上烧伤,以深度Ⅱ为主,伴Ⅲ度烧伤3例,面积为22%~90%,平均48.3%,都伴有中度以上休克,其中重度休克2例,均伴有中度以上吸入性肺损伤,其中重度2例. 12例患者于入院时即行气管切开,5例应用呼吸机,经治疗后12例痊愈出院. 吸入性肺损伤按临床类型分为轻、中和重度吸入性损伤. 轻度:鼻腔、口腔及咽部损伤;中度: 喉及气管隆突以上的损伤;重度: 支气管以下,严重者可达小支气管和肺泡的损伤. 入院即时或1 h内均行首次胸部CR和/或CT检查,并随病情及时复查或随访. 胸部平片为床旁CR照相,CT为胸部螺旋CT平扫.  相似文献   

5.
黄瑞凤 《华夏医学》2002,15(5):625-626
大面积烧伤和严重颜面烧伤常合并吸入性损伤,据国外文献报道,烧伤患者中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可高达20%~30%,合并有吸入性损伤的患者,休克和败血症的发生率高,而且伤势严重,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多且发生得早.因而吸入性损伤成为当前烧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是当前提高烧伤治愈率的关键.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科共收治60例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呼吸道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陈永翀 《广西医学》2001,23(1):38-40
目的:对两组(Ⅰ组12例,Ⅱ组13例)重度烧伤合并严重吸入性损伤低氧血症的患者,分别行常规中,低浓度给的高频喷射通气(HFJV)给氧,总结HFJV的优点,寻求一种在临床上能快速,有效、安全地纠正吸入性损伤低氧血症的方法,方法:对25例重度烧伤合并严重吸入性损伤者,在进行积极的抗休克,控制感染,处理创面的治疗中,早期气管切开,Ⅰ组12例进行持续中低浓度给氧,Ⅱ组13例高频喷射通气给氧,间以低浓度吸氧。动态观测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O2Sat)、呼吸情况、脏器功能,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Ⅰ组12例的PaO2较低,呼吸困难,缺氧症状较明显,脏器功能中度受损;Ⅱ组13例的PaO2能快速提升并能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与Ⅰ组比较P<0.01),呼吸平稳,脏器功能保护良好(与Ⅰ组比较P<0.05)。结论:重度烧伤合并严重吸入性损伤引起道及肺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导致通气/血流比例降低而发生低氧血症。高频喷射通气相有小潮气量,低气道压、产生巨大涡流等特点,能有效增加气体混合,增加动脉血氧合,快速,有效的血氧浓度,是临床上有效纠正吸入性损伤低氧血症,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爆竹火药爆炸特重度烧伤合并肺冲击伤、吸入性肺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2例特重度烧伤合并肺冲击伤、吸入性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烧伤患者均出现吸入性肺损伤、不同程度的肺冲击伤及并发休克和肺部感染;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胸腔积液2例,心包积液1例,局限性气胸1例;创面感染菌以绿脓杆菌、大肠埃希菌多见;痊愈8例,病死4例,病死率33.3%。结论:该种烧伤临床表现急、症状重;呼吸道症状具有多样性、阶段性;胸部X线表现多样化。应重点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采取综合处理烧伤创面、控制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支持、机械通气、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等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汪涛 《四川医学》2003,24(4):370-370
吸入性损伤是当前严重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据统计 ,烧伤死亡病人中半数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其发生率约占烧伤病人的 15 %~ 30 %左右 ,严重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一般在 4 0 %~ 80 %之间[1 ] 。近 5年来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诊治烧伤合并严重吸入性损伤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0例均为我院近 5年来收治的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患者。男 4 6例 ,女 2 4例 ,年龄 14~6 8岁。烧伤面积 35 %~ 95 % ,平均为 6 9 0 4±12 30 %。吸入性损伤原因分别为 :铁 (钢 )水高温烟雾吸入 3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提高治愈率。方法:对13例患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前行鼻导管吸氧,切开后予以气道湿化吸氧并及时吸痰,应用抗生素控制全身感染。结果:13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12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预防性气管切开是吸入性损伤抢救成功的关键,气道湿化、吸氧和保持气道通畅是治疗吸入性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45例大面积烧伤伴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5例大面积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大面积烧伤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因细致的呼吸道护理,无1例呼吸道感染病例,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呼吸道保持通畅、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是护理大面积烧伤并吸入性损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正>妊娠晚期特重度烧伤并吸入性损伤在临床上较少见,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救治困难,涉及抗休克、抗感染、呼吸道护理、创面处理、并发症防治、营养支持、产褥期护理等多个方面。而妊娠使母体发生了特殊的生理变化,给烧伤的救治增加难度,严重危及母婴生命,我科于2012年5月30日收治1例妊娠晚期特重度烧伤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患者住院58 d,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21岁,妊娠37周,全身多处皮肤火焰烧伤并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特重度烧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2年—2008年收治的276例特重度烧伤患儿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6例中,治愈243例(88%);死亡21例(7.6%);自动出院12例;并发休克116例,因休克导致早期死亡6例,出现与休克有关的严重并发症48例;发生创面脓毒症47例,血培养阳性29例,因感染死亡12例;有吸入性损伤26例中,死亡11例,死亡率57.9%。结论由于小儿特殊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特重度烧伤后往往病情变化快,并发吸入性损伤者治疗难度更大,休克、感染、脓毒症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由此造成的死亡率也较高。因此,在休克防治、吸入性损伤的处理、烧伤感染的治疗、烧伤创面处理、加强营养、积极处理并发症等方面,应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治疗和干预,有效地减少并发症,提高小儿特重度烧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共24例,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乌司他丁治疗组给予每日1次注射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持续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RR、PaO2、PaCO2、TNF-α、IL-8的浓度变化。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RR、PaO2、IL-8、TNF-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乌司他丁可有效的清除炎性介质,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4.
曹嵋 《大家健康》2016,(1):227-228
目的:对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综合护理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2.6%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1% ,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对提高抢救率以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重度烧伤特别是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为有效预防呼吸困难及窒息。气管切开是常规治疗手段之一,但常因一些意外因素导致气管切开术后仍有再发呼吸困难情况出现,且一旦发生,病情危险。2001~2007年的7年中,我们对125例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治疗,11例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再发呼吸困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特重度烧伤患者病情重,病程长,治疗及护理困难,预后差。近年来,虽然对特重度烧伤治疗及护理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但对90%以上深Ⅱ~Ⅲ度烧伤抢救成功率低,尤其在县级医院,几乎为零。我科2002~2004年共收治特重度烧伤25例,其中烧伤总面积90%以上的为5例,均伴有重度吸入性损伤,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瓦斯爆炸吸入性损伤患者呼吸道的病情观察和气道护理要点。方法对1994年1月~2004年1月我科收治的64例瓦斯爆炸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瓦斯爆炸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无一例呼吸道感染病例。结论瓦斯爆炸吸入性损伤的气道护理关键在于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气道湿化,预防气道感染。  相似文献   

18.
祖红旭 《中外医疗》2014,(23):104-105
目的 探讨重度、特重度烧伤合并呼吸道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并对患者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8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的重度、特重度烧伤合并呼吸道烧伤患者47例,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探讨。结果 该研究中,38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并出院,8例死亡,治疗有效率83.05%;其中休克是造成重度、特重度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其次为吸入性损伤、脓毒症及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临床治疗重度、特重度合并呼吸道烧伤患者致死因素主要包括休克、吸入性损伤、脓毒症及器官功能衰竭,治疗关键在于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同时及早采取烧伤治疗措施,实施早期创面治疗以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刘大海  汪涛 《四川医学》2002,23(11):1177-1178
吸入性损伤已成为当前烧伤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也是阻碍治愈率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我们尝试使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 - 2 0 8,第三军医大学研制 )以促进重度吸入性损伤后气道粘膜及肺泡上皮的修复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所选 34例均为我院烧伤科 1995年以来收治的重度和特重度烧伤患者 ,男 2 6例 ,女 8例 ,年龄 12~ 5 5岁。烧伤面积 <5 0 %的 6例 ,烧伤面积 >5 0 %的 2 8例。吸入性损伤原因为 :铁 (钢 )水高温烟雾吸入 14例 ,汽油或酒精火焰 12例 ,生石灰水 2例 ,其他 8例。本组病例均在伤后 1天内行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与指征。方法:回顾分析1992~2004年我科收治的110例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烧伤后1~12 h行气管切开术57例,死亡9例;13~24 h22例,死亡6例;24 h后31例,死亡18例。12 h前行气管切开者病死率明显低于>24 h切开者。轻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病死率与中、重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中度与重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均为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气管切开越早,病死率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