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静脉和神经片段复合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20例分析胡跃进(绩溪县人民医院外科245300)从1992年1月至1996年6月我们按照钟世镇[1]等上肢神经内的局部定位解剖学为基础,引用严维田[2]、韩岩[3]等神经片段小间隙静脉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实验研...  相似文献   

2.
周围神经长段缺损,采取不带血管的神经移植因神经干缺血而效果不佳。1986年以来,我们应用小隐静脉蒂动脉化游离腓肠神经移植的方法,治疗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长段缺损5例,经术后12~23个月随访观察,效果优于不带血管的神经移植,方法可取。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缺损在临床上常见,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1]。创伤性神经缺失、神经肿瘤医源性切除、神经延期修复时的神经短缩等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缺损[2-5],我国每年周围神经缺损患者高达30~50万例。对于小的周围神经缺损,可通过神经游离、转位、改变患肢体位和姿势等方法,将神经两断端接近后进行直接缝合[6]。对于较大的周围神经缺损,应用上述方法无法达到神经的无张力修复时,则需采用其他方法进行神经修复。目前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是神经移植术[7-8],即采用自体神经段桥接缺损的神经,进而达到神经缺损修复的效果,但由于神经移植术的移植神经来源有一定的限制, 且通常还要以牺牲供区神经功能为代价[9-10],因此寻找其他修复方法和技术一直是周围神经缺损研究领域的热点。 我们从肢体延长手术中获得启示:周围神经的特殊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质使得神经干具有一定限度的抗张性,一定范围内延长神经不会对神经造成损伤。经过延长神经可以使神经断端长度得到增加,从而达到缩短神经缺损距离的目的,使得缺损的神经能够直接缝合修复,因此我们开展了用周围神经延长技术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系统研究:完成了周围神经延长器研发、周围神经延长极限、延长神经修复神经缺损效果等多个研究,现将此系统性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报告1987~1995年,我院骨科采用游离腓肠神经移植术修复上肢神经缺损8例,共14条神经。经1~9年临床随访,功能恢复,优:2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75%。本文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了游离神经移植术克服周围神经缺损的适应症,手术时机、方式及影响术后神经功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自1870年Philipeaux和Vulpain首次利用自体神经移植术修复舌下神经缺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自体及同种异体神经移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目前,临床上治疗周围神经缺损主要应用自体神经移植,但自体神经移植不但具有给供区造成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缺点,而且自体神经移植的部位极其有限,细小的皮神经与缺损的神经难以匹配,因此使学者试图寻找自体神经的替代材料.目前,周围神经缺损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异体神经的处理及人工神经的合理构建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而长段距离的神经缺损、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等仍存在修复的难题。神经端侧吻合是近几年来国内外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的课题。如果周围神经通过端侧吻合 ,可以再生并获得有效的功能恢复 ,又不影响邻近神经的功能 ,那将为神经显微外科治疗翻开新的一页。尽管神经端侧吻合有其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 ,但至今其再生机理尚未十分明确 ,有待进一步研究。1 实验研究Viterbo[1~ 3] 等于 1992、1994年首先对神经端侧吻合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 ,他们将大鼠的腓神经切断 ,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 1cm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植入自体雪旺细胞的胎儿神经复合型神经桥接体,修复周围神经缺损42例(57条),。术后1年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本组42例,得到随访38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按Seddon的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恢复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良率为69.0%。结论:植入自体雪旺细胞的胎儿神经复合型神经桥接体移植,是一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方法,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人体长段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报告1例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成功修复长段神经缺损的体会。方法 对3例正中神经损伤,1例骨间背侧神经以及1例正中神经和桡神经损伤的患者应用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感觉、运动功能检查,并行肌电图检查。结果 1名患者术后9个月感觉、运动功能恢复。结论 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修复人体周围神经缺损,能够恢复神经功能。避免了取自体神经的弊端,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周围神经劈裂移植治疗失神经肌肉萎缩.方法取36只体重200—25%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N=12),实验组(N=24)再平均分成两个亚组(N=12)。实验组大鼠右侧胫神经给予暴露、切断、结扎近断端。右侧腓总神经半横断并向近端纵行劈裂约10mm。右侧腓总神经被劈裂出的部分转向后侧与右侧胫神经远侧残端端端吻合。在对照组(N=12)右侧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给予同实验组相同部位同样的处理,但胫神经远、近断端及劈裂出的部分腓总神经近端分别给予结扎不进行神经吻合。术后1、2个月评价实验效果。结果右侧腓肠肌的复合动作电位(CMAP)振幅、肌张力恢复率、肌肉湿重恢复率、肌横截面积等指标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鼠周围神经劈裂移植对失神经肌肉功能恢复满意且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周围神经长距离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临床外科的一个难题。目前,自体神经移植虽被公认是修复长距离神经缺损最理想的方法,但亦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新的自体神经替代物以桥接周围神经长缺损。组织工程学的兴起为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组织工程学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运用组织学和工程学原理,以人工合成或天然生物材料为载体,整合分离的种子细胞,在体外预先构建有生命的移植体,然后植入体内以修复组织缺损,维持或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组织工程人工神经是组织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组织工程神经支架的研究;二是种植人工神经支架,引导并促进近端轴突再生的种子细胞的研究。现将这两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旁路移植在治疗周围神经瘤性不全损伤中可否作为一种既能增加神经再生数量、又能避免原有神经功能丧失的新术式。方法 成年SD大鼠30只平均分成3组,第1组:用显微针持钳夹左侧坐骨神经,至钳夹处神经完全离断仅有外膜相连。于钳夹处近、远两侧开窗,取两段桡神经与窗口做端侧吻合。第2组:手术过程同前组,只是做一条神经旁路移植。第3组:左侧坐骨神经钳夹后,不做旁路移植,作为对照组。结果 术后8周,实验组神经传导速度、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及截面积、腓肠肌湿质量及肌纤维截面积优于对照侧,且与旁路移植的神经数呈正相关。电镜下,旁路移植神经中有多量大小不一的再生有髓纤维。结论 神经旁路移植具有保留原有神经功能,不牺牲动力神经等优点,可作为一种修复周围神经不全损伤的新术式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杨志 《医学文选》2002,21(5):697-701
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缺损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是当前周围神经领域的一大难题。自体神经移植仍是迄今为止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最好的方法 ,但其存在着来源受限、牺牲供区感觉功能、增加供区创伤的缺点 ,因而限制了自体神经移植的广泛应用。异体神经移植有来源充足、各种类型的神经段都可以获得的优点 ,但因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未能解决 ,临床应用仍受限制。近年来 ,随着组织工程学 [1] 的兴起 ,提倡应用生物医学和工程学原理开发能够修复、维持和改善组织功能的生物替代用品 ,将有可能对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3.
高伟阳 《温州医学院学报》1996,26(4):249-251,237
自体静脉移植桥接周围神经缺损高伟阳综述陈德松审校周围神经缺损的传统修复方法是自体神经移植。由于作为供体的自体神经来源有限,还受到长度、粗细的限制、供区功能影响等,一个世纪来,一直有人试图寻找一种能用于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非神经移植体[1]。随着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4.
易祖强 《中原医刊》2006,33(19):28-29
目的通过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法的比较,探寻长段周围神经缺损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运用带小隐静脉蒂的腓肠神经移植修复前臂三大神经缺损,由于腓肠神经较细,在显微外科和无创技术下,行“电缆式”外膜缝合,反折部剥开少许外膜,只切断神经束,保持外膜的连续性,保护神经干的营养血管,且每段移植神经皆较神经缺损长度长15%,以达到无张力吻合。结果本组21例,全部得到3~10年随访,平均5年。受区神经功能恢复满意,供区麻木症状1年后消失。结论带小隐静脉蒂的腓肠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的长段缺损,疗效可靠、满意,是一种较好和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复合翻转静脉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大鼠造成10 mm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取大鼠长14 mm的左侧颈外静脉,将其内外翻转同轴置于自体坐骨神经缺损的断端,向静脉段内注入浓度为4 000 U/mL的bFGF溶液约0.12 mL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后4周、8周、12周每组各取5只大鼠行坐骨神经HE染色,光镜检查,用Image J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实验组有较多的有髓神经纤维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12周标本再生神经轴突面积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bFGF复合翻转静脉神经导管桥接周围神经缺损,能明显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是一种较好的神经桥接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损伤是当前面临的最棘手也富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其致病因素广泛,可由外伤直接引起、或是囚周围神经肿瘤而人为切除部分神经组织引起、或是运动伤等原因引起。而且,周围神经损伤会导致感觉及运动功能丧失,往往致残。这就迫切要求技术及理论的突破,以期找到一种能够经济有效地修复外周神经缺损的方法.外科治疗周同神经损伤已经有超过150年的历史。治疗方法也由最初的断端直接缝合逐渐发展到自体神经移植再到现代的自体神经替代物移植和生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冷冻保存异体神经移植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求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能性。方法:用-30℃保存60天的同种异体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15mm缺损;术后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神经功能恢复检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异体神经移植与自体神经移植比较,在早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随着恢复期延长,其差异性逐渐缩小,到6个月时已无明显差别。结论:认为用冷冻保存的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研究人发角蛋白非神经移植材料的解剖学特点和组织相容性,及其对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②方法 Wistar大白鼠18只随机分成3组,将其坐骨神经切取10mm,分别用人发角蛋白非神经移植材料(实验组)、大白鼠自体骨骼肌(对照I组)和未经特殊处理的人发(对照Ⅱ组)连接神经两断端。术后不同时间进行组织形态及解剖学观察。③结果 术后第8周实验组坐骨神经两断端之间出现白色新生组织;第12周白色新生组织出现于移植材料腔隙;第24周移植材料腔隙被充满,人发被初步降解,光镜下可见人发周围有大量呈无序排列的再生神经纤维,透射电镜下可见人发周围雪旺细胞增殖并形成髓鞘。对照组未出现上述变化。④结论 人发角蛋白非神经移植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好,并可诱导神经纤维再生,是用于修复神经缺损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应用神经导管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臣 《吉林医学》2009,30(23):2930-2932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损伤,神经缺损距离较小时,可采用端端吻合来修复。当待修复神经的缺损长度超过5mm时,直接吻合将存在张力,会形成内在的神经瘤,阻碍神经轴突的再生。应用自体神经移植是临床修复神经缺损的一种经典方式。然而自体神经移植会出现供区神经功能丧失;另外,对于较大、较粗的神经缺损,供区组织来源不足。为此,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已着眼于使用神经导管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以代替自体神经移植。本文就应用神经导管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新的手术方法和验证胎儿神经,雪旺氏细胞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用80只在白鼠,随机分成三组:A组自体神经移植组;B组单纯液氮冷冻胎儿神经组;C组液氮冷冻胎儿神经加自体雪旺氏细胞组,术后分别于4,12和24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电生理检测,临床应用胎儿神经加片体雪旺氏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32例(45条),术后1年进行神经功能评定,随访1-3年,结果:A,C两组术后4周开始再生纤维逐步增多,术后24周再生纤维增粗并形成神经束,而组再生纤维数目很少,复合动作电位峰值恢复率及传导速度恢复率,A,C两组恢复明显高于B组,临床应用32例*(45条)周围神经,按Seddon的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恢复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良率为65.8%,结论:植入自体雪旺氏细胞的胎儿神经移植是一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方法,具有进一步空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