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美容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总结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美容术280例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肿胀麻醉下采用注射器法从供区抽取自体脂肪液经清洗、纯化后将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到面部凹陷部位及两侧乳房等受区。结果:本组280例共756个部位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后经3~60个月的随访观察,12例乳房和7例面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后脂肪吸收明显,占6.89%;3例单侧乳房出现硬结,占1.07%;其余受术者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92.14%)。结论: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美容术是一种安全、无排斥、操作便利、效果良好的技术,尤其在修复面部凹陷更为理想,应成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湿性脂肪干细胞辅助自体颗粒脂肪注射填充移植术(湿性CAL)多量大体积注射填充移植术5年301例临床经验,研究总结其标准规范操作流程、临床技术指南、远期效果。方法:301例均采用湿性CAL,单次注射填充移植完成296例(98.3%),5例(1.7%)因体瘦颗粒脂肪量少于实际需要量30%~40%,需半年后二次注射填充移植完成。结果:随访1~5年,本组仅2例(0.7%)出现轻微并发症,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成活率和远期效果均明显提高。结论:采用标准规范的湿性CAL临床操作流程和技术指南,能明显提高多量大体积颗粒脂肪移植成活率,并获得良好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在面部年轻化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肿胀吸脂术抽吸腹部、大腿等部位的皮下脂肪,将抽吸出的自体颗粒脂肪经过提纯后超量30%均匀注射入面部及颈部标定的老化凹陷区域,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注射层次。结果:17例患者38个注射部位,脂肪移植量1~15ml(平均每个部位6.5ml)。除4例患者6~12个月后重复注射外,其余均注射一次。随访时间6个月到4年,效果良好。无感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面部老化症状改善明显,效果持久。结论: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现面部年轻化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混合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最佳浓度,并通过临床混合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及自体移植脂肪组织,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移植脂肪颗粒组织存活率的影响。方法提取抽脂术中获取的脂肪颗粒组织中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实验分为4组:A组(对照组)加入10%胎牛血清,B组添加5%富血小板血浆,C组添加10%富血小板血浆,D组添加15%富血小板血浆,传代培养,定时获取细胞行MTT实验,测试细胞生长曲线,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临床实验选取15例患者,抽取腹部脂肪组织颗粒后进行纯化;同时抽取静脉血,采用离心法提取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纯化的脂肪颗粒与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按照10: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注射移植。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患者在B超下行皮下组织厚度测定。结果第3代脂肪来源干细胞培养观察显示,C组有较好的细胞增殖性及活力;临床研究皮下组织厚度增加率为(158.4±83.1)%;术后3个月,皮下组织厚度增加率为(106.4±70.7)%。结论10%富血小板血浆混合浓度对细胞增殖较为适宜,且临床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自体脂肪颗粒组织移植的存活率,移植后远期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生成素(ANG)协同VEGF对大鼠自体脂肪移植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在颗粒脂肪移植的实验动物模型中应用纤维蛋白原缓释VEGF,作用于血管生成素浸泡过的自体脂肪细胞,免疫组化法观察实验组和各对照组移植体血管生长情况,并测量各组脂肪移植体剩余体积量。结果:实验组脂肪组织移植体血供重建良好,实验组脂肪块剩余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VEGF能加快脂肪移植的血运重建,ANG能协同VEGF作用,从而显著提高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移植促进游离移植的脂肪颗粒组织的血管新生,提高移植脂肪颗粒组织存活率。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血中EPCs,然后与来自人体的脂肪颗粒组织混合移植于裸鼠背部。结果脐血中分离培养的EPCs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DR)及细胞表面标记CD34、CD133,EPCs与脂肪颗粒组织混合移植到裸鼠3个月后,EPCs整合到缺血部位新生血管中,与对照组的脂肪颗粒组织存活率分别为(89.3±6.8)%、(42.2±2.5)%(P〈0.05),而且实验组与对照组脂肪颗粒组织周边区毛细血管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脂肪颗粒组织周边区的EPCs密度分别为(95.2±10.5)个/mm^2、0个/mm^2(P%O.05)。结论体外培养的脐血EPCs移植体内可促进游离移植的脂肪颗粒组织的血管新生,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隆乳术技巧总结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总结自体颗粒脂肪移植隆乳的手术技巧。方法: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取自体颗粒脂肪清洗后移植于乳房后间隙,每侧每次移植40-60mL,共1-5次。结果:接近手术的89例,术后乳房均有体积增大或弹性增加。结论:只要方法得当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是隆服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自体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cells,SVF)对脂肪颗粒(adipose granule,AG)移植的作用。方法:从6只健康新西兰家兔背部肩胛区获取脂肪组织,实验组将自体SVF与自体AG复合,植入家兔耳部皮下,对照为单纯脂肪移植。在术后1、3、6个月,用B超和游标卡尺测量移植脂肪体积;术后6个月取材常规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1、3、6个月对照组脂肪组织存活率分别为:(64.35±8.36)%、(58.22±2.88)%、(50.61±9.47)%;实验组脂肪组织存活率分别为:(77.42±5.1)%、(67.95±6.09)%、(72.75±4.37)%。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组织学观察两组呈正常脂肪组织形态,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自体SVF复合脂肪颗粒能够显著提高移植脂肪组织的成活率,为临床脂肪移植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充填矫治面部凹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一  李伟  邓颖 《中国美容医学》2008,17(2):180-181
目的:观察自体脂肪移植充填矫治面部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肿胀麻醉下,利用注射器抽吸脂肪颗粒。过滤纯化后将脂肪颗粒注射在面部凹陷部位。结果: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矫正面部凹陷153例,注射1~3次均获良好效果。结论:利用自体脂肪移植充填矫治面部凹陷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超声技术评估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术后脂肪的吸收率。方法超声测量自体脂肪颗粒少量多次注射移植隆乳术者33例,每例接受1~5次注射,每侧每次注入脂肪颗粒50~60ml,通过超声测量乳房不同位点的腺体后移植脂肪各时期厚度的变化,评价脂肪的吸收率。结果共测量乳房264个位点,其中224个位点脂肪颗粒位于腺体后层;32个位点脂肪颗粒位于胸大肌层;8个位点脂肪颗粒位于腺体层内。腺体后脂肪平均厚度由术前0.2cm增加到第5次注射后的1.0cm,隆乳术1个月后腺体后脂肪厚度的平均吸收率为34%~66%。结论自体脂肪颗粒少量多次注射移植隆乳术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超声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诊断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洪  肖芳  王静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1):1533-1534
目的:总结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矫正上睑凹陷的经验。方法:采用注射器法抽取自体脂肪颗粒,清洗、纯化后移植于上睑凹陷区。结果:本组共10例,8例一次注射充填后形态满意,2例有部分吸收,行二次注射。结论: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矫正上睑凹陷,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合理的术前设计、正确采集脂肪颗粒和注射层次准确。  相似文献   

12.
外伤后面部软组织畸形的美容修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在外伤后面部软组织畸形美容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9月~2004年3月,作者收治外伤后面部软组织畸形133例,分别采用皮肤扩张术、瘢痕切开缝合术、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皮肤磨削术和真皮组织瓣游离移植术治疗,术后辅以预防瘢痕增生与色素沉着的治疗措施。结果:除2例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者需补充注射外,其余病例临床效果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外伤后面部软组织畸形的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并辅以预防瘢痕增生与色素沉着的治疗措施均可获得理想的美容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修复颞部凹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充填先天性颞部凹陷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注射器法抽取自体脂肪颗粒,经清洗后植入颞部。由于脂肪颗粒移植后有部分被吸收,一般每次超量注射20%。结果共充填修复颞部凹陷152例,1次充填者139例,2次充填者9例,3次充填者4例;每次每侧注射脂肪颗粒6~28ml;疗效满意。结论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是治疗先天性颞部凹陷畸形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矫治颜面部凹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治疗颜面部凹陷的疗效。方法:肿胀麻醉下,利用注射器抽吸脂肪颗粒。过滤纯化后用脂肪抽吸针将脂肪颗粒注射在面部凹陷部位。结果: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颜面部凹陷20例,17例手术一次成功,另3例补充注射1次,效果均满意。结论:利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治疗颜面部凹陷,手术易行,创伤小,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眶隔脂肪颗粒化回植矫正泪槽沟畸形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选择合并泪槽沟畸形、下睑皮肤松弛的眼袋患者60例,采用下睑肌皮瓣法释放并取出眶隔脂肪,剪切成微小颗粒回植于泪槽沟凹陷区域,并去除多余皮肤及眼轮匝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除1例因眶隔脂肪不足行二次充填外,其余患者睑袋消失,泪槽沟、眼周皱纹在外观上均得到明显改善,下睑区平整紧致,无凹凸不平,未触及结节。结论对于伴有泪槽沟畸形、下睑皮肤松弛的眼袋患者,采用眶隔脂肪颗粒化回植,脂肪成活率高,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临床上由于重睑成形术失败所造成的严重畸形,包括重睑过宽、多重睑、上睑凹陷等,探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合并上述多种畸形的重睑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重新设计重睑线,酌情去除上睑瘢痕性皮肤,松解上睑组织粘连,常规方法形成重睑,提取自体颗粒脂肪,移植于松解后的上睑凹陷粘连区,完成修复。结果:修复合并多种畸形的重睑14例共28眼,随访6个月到4年,共随访11例,医患双方满意9例,2例行二次注射。结论:利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修复合并多种畸形的重睑,适应证广,方法简单,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矫治上睑凹陷畸形2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28例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矫治上睑凹陷畸形的治疗体会。方法:采用注射器法抽取腹部或大腿内侧部位脂肪颗粒,经清洗、过滤及纯化后以1ml注射器移植于上睑凹陷区,术中术后局部按摩。结果:本组共28例,25例一次注射充填后形态满意,3例有部分吸收,半年后行二次注射。结论: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合理设计、术中正确地抽吸注射技术及术后良好的局部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AL技术治疗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肿胀麻醉下,5Oml注射器负压抽吸身体赘积部位的脂肪,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静置后过滤除去液体和油状物,700rpm离心3min,弃上清。将其中半量的脂肪颗粒用来抽提富含ADSC的自体SVFs,并与剩余脂肪颗粒充分混合后,注射至乳房后间隙及皮下,每次单侧注射量100-150ml,间隔3-6个月。结果:采用CAL技术治疗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36例,共72侧乳房。其中7例14侧填充1次,24例48侧填充2次,5例10侧填充3次,均达到理想效果。结论:细胞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技术治疗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受术者满意度好,效果理想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袁欣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22):113-116
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胸和假体隆胸的塑形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 广州远东美容医院行隆胸手术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假体隆胸手术,研究组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脂隆胸手术,比较两组入院时、术前 1 d、术后1 d、术后2 d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手术时间、胸围增加量、临床疗效、术后 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塑形效果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术后1、2 d 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 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胸围增加量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 66.67%(P<0.05);研究组塑形效果满意度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 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5.00%(P <0.05)。结论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胸手术的塑形效果优于假体隆 胸效果,不但能增加患者胸围,还能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强化患者对塑形效果的满意度,且术后并发症 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