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潘耿  谢斌  肖虹  李勇  谢朝晖  钟勇  何志明 《重庆医学》2008,37(2):152-153
目的 比较帕米膦酸二钠与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55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帕米膦酸二钠组(30例,将帕米膦酸二钠9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隔2周后60mg重复)和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25例,将帕米膦酸二钠9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隔2周后60mg重复;应用帕米膦酸二钠后1d开始应用化疗,化疗方案:大肠癌患者采用FLP方案,乳腺癌患者采用TA方案,肺癌患者采用NP方案).结果 帕米膦酸二钠组与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3.3%、92.0%(P>0.05);单发骨转移癌痛病灶帕米膦酸二钠组与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7.5%、81.8%(P>0.05);多发骨转移癌痛病灶帕米膦酸二钠组与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3.3%、94.7%(P<0.05).结论 帕米膦酸二钠组与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都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但对多发骨转移癌痛病灶,应首选帕米膦酸二钠加化疗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3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3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疼痛Ⅰ~Ⅲ级.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90 mg,每月1次,共用2~4次.结果止痛有效率86%(31/36).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75%(27/36).结论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应用方便,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帕米膦酸二钠对癌骨转移的止痛效果、活动能力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 42例确诊骨转移癌患者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 60mg,每 2周重复。 结果 止痛显效 1 2例 ,有效 2 4例 ,无效 6例 ,总有效率 85 .7% ,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 64 .2 % ,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不同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并伴骨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A、B、C),每组各50例,分别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60 mg、120 mg、150 mg,均分2 d给药,每4周重复1次,共用2个周期.结果 3组止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10/5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12/50)、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13/5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帕米膦酸二钠可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所致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大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并伴骨痛的患者分为大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各50例),各组分别静脉滴注不同剂量帕米膦酸二钠,大剂量组为第1天90 mg、第2天60 mg,常规剂量组为第1天60 mg、第2天30 mg,每4周重复,共2个周期.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活动能力、生存质量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大剂量组的有效止痛率86%(43/50),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的42%(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9,P<0.01);两组活动能力改善分别为39例(87%)和21例(46%),生存质量改善分别为33例(66%)和18例(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04和9.00,均P<0.01).均无近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帕米膦酸二钠可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所致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剂量的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永城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同时加用帕米膦酸二钠。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每周期90 mg),观察组采用高剂量(每周期150 mg)。结果治疗组镇痛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63.89%,高于对照组41.67%(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精神异常和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高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转移性骨转移所致疼痛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3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3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疼痛Ⅰ~Ⅲ级。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90 mg,每月1次,共用2~4次。结果:止痛有效率86%(31/36)。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75%(27/36)。结论: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应用方便,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帕米膦酸二钠和唑来膦酸治疗伴骨转移的Ⅳ期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伴骨转移的Ⅳ期乳腺癌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和唑来膦酸治疗组。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30例:帕米膦酸二钠90mg,静脉滴注4h,每4周重复1次。唑来膦酸治疗组26例: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30min,每4周重复1次。对患者的骨相关事件(SRE)、生存质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相比,唑来膦酸治疗组第一次出现SRE的中位时间均明显后延(中位时间12个月vs 6个月,P=0.035)。唑来膦酸治疗组改善骨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两研究组改善骨痛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研究组患者的一般健康状态均逐渐恶化,但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患者一般健康状态恶化程度更显著(P=0.03)。唑来膦酸治疗组的骨转移灶缓解率明显高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73%vs 37%,P=0.024)。两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结论在延迟SRE发生和改善生存质量方面唑来膦酸优于帕米膦酸二钠,而两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9.
赵华  肖斌 《中外医疗》2012,31(36):130-13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帕米磷酸二钠在治疗肿瘤骨转移方面的临床疗效,寻求更好的治疗剂量,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该院收治的58例确诊为骨转移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大剂量组予静滴帕米磷酸二钠90mg;常规剂量组予静滴帕米磷酸二钠45mg,均为第1天和第2天连续给药。两组均每4周重复1次,共两次。结果大剂量组患者的止痛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等各方面都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组,两者之间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帕米磷酸二钠治疗肿瘤骨转移临床疗效显著,止痛效果以及患者生存质量都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扶正培本中药、帕米膦酸二钠联合放疗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中的疗效.方法 7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惠者随机分为二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直线加速嚣放射治疗,每次300cGy,共10次,2用结束.而治疗组同时口服扶正培本中药,静滴帕来膦酸二钠治疗.结果 治疗组镇痛效果、生活质量以及骨质修复有效率均优于时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扶正培本中药、帕米膦酸二钠联合放疗是治疗骨转移疼痛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1.
王莉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3):1451-1452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合并化疗对骨转移引起疼痛的疗效,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不良反应。方法:对54例临床确诊为骨转移癌的患者随即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化疗)和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帕米膦酸二钠)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7.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主要系统的不良反应治疗组较对照组轻。结论:帕米膦酸二钠合并化疗对骨转移癌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韩萍 《四川医学》2011,32(7):1061-1063
目的探讨同期放、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63例肺癌骨转移患者,A组同期放、化疗+帕米膦酸二钠;B组序贯放、化疗+帕米膦酸二钠。结果 A、B组治疗疼痛缓解率86.7%、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组治疗局部病灶的总有效率60.0%、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个组2年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及A、B组之间生存质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骨转移后采取同期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明显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单纯应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20/32)和34.4%(11/32),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能提高近期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3种常用双膦酸类药物治疗转移癌性骨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1例患者入选参与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A组(20例)用氯屈膦酸钠1500mg,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滴4h;B组(20例)用帕米膦酸钠90mg,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滴4h;C组(11例)用唑来膦酸4mg加生理盐水50ml静脉滴注15min,单次为1疗程,5周后重复给药,连续2疗程后观察用药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51例人组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A组骨痛治疗2疗程的总有效率为55%(11/20),B组总有效率为65.0%(13/20),C组总有效率为81.8%有效(9/11);经统计学处理,C组与A组两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A、B、C三组的1疗程缓解率分别为33.3%、40%和66.7%,经统计学处理,A组与C组之间、B组与C组之间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唑来膦酸对癌性骨转移性疼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它比传统使用同类治疗药物具有使用更方便,疗效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42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分别给予唑来膦酸4 mg与帕米膦酸二钠90 mg静滴,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20例总缓解率为90%,对照组21例总缓解率85.7%,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和47.6%,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单药治疗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6例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随机临床研究,试验组23例,应用注射用唑来膦酸4mg;对照组23例,应用注射用帕米膦酸90mg。对治疗前后第7d和第14d的主要有效指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微缓解MR、无缓解NR、总有效率、加用止痛剂和QOL、KPS情况以及次要有效指标临床获益率、三个月骨放疗发生率,三个月后骨相关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第7d试验组11例CR,6例PR,总有效率73.92%;对照组12例CR,5例PR,总有效率73.91%,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第14d试验组12例CR,6例PR,总有效率78.26%;对照组12例CR,5例PR,总有效率73.91%,无统计学差异。在加服即释吗啡人数比较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例。治疗7d后,患者QOL评分增加,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无差异;治疗14天后,QOL及KPS评分均增加,且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三个月试验组骨放疗事件4例,发生率17.39%;对照组7例,发生率30.43%,无统计学差异。三个月后试验组骨相关事件(SRE)5例,发生率21.74%;对照组12例,发生率52.17%,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唑来膦酸能够有效缓解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疼痛,总体疗效与帕米膦酸相当;可提高患者的体能状况和生活质量,减少放疗等骨关事件的发生,不良反应较轻,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Yishengukang decoc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metabolic bone markers, 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 (BAP), 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 (PICP), and carboxyterminal cross-linked tele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 (ICTP), in cancer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METHODS

Patients (n = 180)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 bone metastasis patients treated with Yishengukang and pamidronate disodium injection (treatment group, n = 60); (b) bone metastasis patients treated with pamidronate disodium injection alone (control group, n = 60); (c) cancer patients without metastatic bone lesion (non-bone metastasis group, n = 60). Serum levels of the metabolic markers BAP, PICP, and ICTP were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pre- and post-therapy.

RESULT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serum BAP level was observ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rum levels of PICP and ICTP before or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Yishengukang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pamidronate disodium injection reduced serum BAP level to a greater extent that pamidronate disodium injection alone. Furthermore, the combined therapy was more beneficial in regulating imbalanced bone metabolism after bone metastasis, and may represen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underpinning the effects of Yishengukang decoc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尿脱氧吡啶啉(urine Deoxypryidinoline,uDPD)在肺癌骨转移诊断和治疗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202例肺癌患者,进行uDPD/尿肌酐(uDPD/Cr)检测,计算其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55例肺癌骨转移患者分别采用二磷酸盐制剂博宁、化疗治疗,2周后复查uDPD/Cr,分别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uDPD/Cr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4%和70.0%.25例肺癌骨转移患者博宁治疗前uDPD/Cr为(13.37±2.65) nmol/ mmol,治疗后uDPD/Cr下降为(7.34±2.15)nmol/ m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GP或EP方案化疗,治疗前uDPD/Cr(12.85±2.52)nmol/ mmol,治疗后uDPD/Cr下降为(8.43±2.63)nmol/ m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DPD检测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与治疗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