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985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明成  高山  苗郁 《西南军医》2009,11(5):902-904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6月份住院病历985份,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对抗菌药物利用度及其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使用抗菌药物品种广泛,共9类40种,β-内酰胺类最多,其次为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联合用药中单用较多,占53.1%,药物利用指数(Din)≤1的占95.0%,日均费用超过100元的有5种。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合理现象,部分药品日均费用略偏高,抗菌药物的使用仍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药物利用分析法,对2007年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门诊抗菌药共14类,92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的用药频度位居前列,其用药金额占门诊抗菌药用药总金额的62.94%。这3类药在门诊使用较为广泛。结论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针对用药频度较高的抗菌药,临床应引起重视,切实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使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乳腺病损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0 -01 ~2011 -05我院乳腺切除术患者病例153例,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调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情况.结果:我们调查的153例乳腺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占121例,占79.08%,药物以喹诺酮类、青霉素类为主.结论:应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促进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其不合理用药实例,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高。方法提取2011-07至2012-07各临床科室的总药费与抗菌药物的总金额,并对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泌尿科使用抗菌药物费用比例为44.15%,其次为普外科41.52%;共调查住院病历2 994份,其中1 866份使用了抗菌药物,906份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2.32%,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比例为48.55%。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药占比偏高,存在各种不合理用药情况,需要制定有力的措施来纠正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魏多祥 《航空航天医药》2011,(12):1490-1490,1523
目的:了解我院乳腺病损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0-01—2011—05我院乳腺切除术患者病例153例,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调查围手术期抗茵药物的预防使用情况。结果:我们调查的153例乳腺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占121例,占79.08%,药物以喹诺酮类、青霉素类为主。结论:应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促进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我院I类切VI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以促进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7月出院的398份I类切口手术病历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398例I类切VI手术患者中320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40%,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以头孢菌素为主,占94.42%,其中93.44%用药时机正确:术后用药时间无指征超24h占58.13%。结论我院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给药时机及用药品种的选择方面已趋规范.但仍存在预防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总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胆道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为提高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余姚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10月间300例胆道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并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300例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使用率最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103例,占34.33%,其次是头孢他啶71例,占23.67%;术前30 min~2 h给药236例,占78.67%;抗菌药物单用286例,占95.33%;二联联用14例,占4.67%;用药疗程〈48 h为95例,占31.67%;〉72 h为97例,占32.33%。结论该院胆道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存在一定不合理性,须继续加强胆道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规范化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静脉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特点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静脉给药途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作统计分析,并进行评估。结果共涉及13大类75个药品种类,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占36.02%,青霉素类占21.57%,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占18.93%为主;数量最多的前6位为美洛西林钠12.99%,头孢噻肟钠9.49%,头孢他啶8.38%,头孢孟多酯钠6.08%,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5.53%,青霉素4.59%;使用抗菌药物最多的3个科室为骨外科30.15%,泌尿外科15.69%,心血管呼吸神经肾内科15.63%。其中用量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中,一线用药两种,使用率为8.47%,二线用药三种,使用率为30.86%,三线用药两种,使用率为10.46%。结论我院住院患者静脉用抗菌药物选用上仍存在不合理性,应加强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监控,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查某院2010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00例,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使用率100%,两联用药比例为9.7%,术后用药大于3d者高达62.3%。结论Ⅰ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指针把握不严、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种类选择欠妥及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应进一步规范化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抽查门诊处方90067张,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3.5%,以单种药物治疗为主91.1%,用药途径以静注为主。结论: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医院管理者领导下的多部门共同配合对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取得的成效与分析。方法统计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解放军307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和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病历资料;分析2010至2012年年度监测指标和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结果;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依据PDCA原则每月通报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结果,分析不合理用药问题,实施不断反馈与干预。结果该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标有显著改观,用药不适宜处方比例由81.2%下降至47.7%。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8.4%下降至68.6%;用药时机合理率由27.4%提升至85%;用药疗程48 h内手术比例由18%提升至65.4%。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46.7%下降至41.9%;病原学送检率由20%提高至37%。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偏长,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居高不下,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增加,细菌耐药问题亟待控制。结论多部门和多学科联动是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持续改进的必要条件和有效因素,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宦定才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200-1201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科老年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通过医院病案查询系统,在2009-01~12间住呼吸科老年患者病例中,随机查阅100份医嘱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病例,对其中的数据加以计算、整理及分类,并运用DDDs法,从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金额排序等方面,对我院呼吸科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由DDDS可以看出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仍然是目前呼吸系统运用最多、最广泛的抗菌药物。结论:我院呼吸科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腹胆镜胆囊切除术(LC)围术期抗菌药的应用。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6月因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在西京医院行LC的老年患者200例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60~79(69.2±10.5)岁。将200例患者分为抗菌药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抗菌药组于术中取胆汁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LC前30 min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术后预防性使用青霉素等抗菌药3 d。如果术中发现胆囊炎性反应较重,则术后静脉给予甲硝唑,头孢哌酮等抗菌药4 d;对照组手术患者未使用抗菌药。每例患者门诊或电话随访1个月,观察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于术前和术后1周进行血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抗菌药组发生术后感染并发症者3例(3.0%),包括切口感染2例和尿路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术后感染并发症者12例(12.0%),包括切口感染8例,肺部感染4例,抗菌药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LT和总胆红素(TBIL)均显著下降(P<0.01),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LC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可减少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某医院外科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提取HIS系统中2012年7月至12月期间某医院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记录,进行分类汇总与分析。结果大多数病种、术种抗菌药物使用率在70%以上,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79.7%,金额排名前十位的药品费用占抗菌药物总费用的比例为78.8%。结论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用量、疗程处于比较合理水平。但仍存在超剂量、超疗程、多品种联用等现象,抗菌药物使用品种过于集中。需加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力度,列入目标考评,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生化汤加味联合抗菌药对提高药物完全流产率,降低药物流产(药流)后阴道持续出血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门诊药物流产者315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55例,观察组胎囊排出后给予加味生化汤治疗,每日1剂,分2次服完,同时口服替硝唑1g,每日1次,环丙沙星500mg,每日2次,均连服5天。对照组160例,对照组胎囊排出后不予服用加味生化汤及上述抗菌药。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不全流产率、持续阴道出血率分别为95.5%、4.5%及9.7%,而对照组分别为90.0%、10.0%及23.1%,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生化汤加味及抗菌药联合治疗能提高药物完全流产率,降低不全流产率及持续阴道出血率,并能很好的预防和控制感染,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刘德福  王蕾  杨波  桂皓辉 《武警医学》2020,31(11):961-963
 目的 分析某院第二类口服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该类药品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8-2019年第二类口服精神药品的使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药品排序比(B/A)以及各主要科室分布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8-2019年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品种稳定,药品销售金额和构成比稳定增长。主要分布在脑系科、心血管科、消化科、精神科。艾司唑仑片、佐匹克隆胶囊、氯硝西泮片用量排名前三位,佐匹克隆胶囊、酒石酸唑吡坦片、艾司唑仑片销售金额及DDDs位于前三位。第二类精神药品的DDC基本保持稳定,盐酸曲马多胶囊DDC最大,艾司唑仑片DDC最小。佐匹克隆胶囊、劳拉西泮片、盐酸曲马多胶囊氯硝西泮片B/A接近于1,艾司唑仑片B/A最大,酒石酸唑吡坦片B/A最小。结论 该院第二类口服精神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0 T 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对于脊柱转移瘤与脊柱结核、脊柱转移瘤原发灶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脊柱转移瘤(71例,其中肺癌43例,乳腺癌14例,肾癌14例)和脊柱结核(25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用后处理软件测量感兴趣区(ROI)的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stand)、...  相似文献   

18.
刘振华  仲华  吕娟丽 《武警医学》2013,(11):966-969
目的通过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干预前后的对比分析,探索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抗菌药物的管理规定采取系列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阶段分别从出院患者手术病历中随机抽取300例作为非干预组、第一次干预组、第二次干预组,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对干预前、后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实施系列干预措施,围术期抗菌药物消耗平均费用由干预前1285.16元依次下降至819.75元与634.07元;抗菌药物使用的综合合理率由干预前8.67%逐步提高至23.67%与47.33%。结论本研究针对合理用药所采用的干预措施是可行和有效的,对保障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合理性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experience of optimization of empirical antibacterial therapy of diffuse purulent peritonitis at toxic and terminal stages is presented. The treatment results were compared in main (209) and control (130) patient group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linical and bacteriological efficiency. The technology of combined antibacterial multi-component retroperitoneal lymphotropic therapy was used that included the following drugs: novocain, haemodesum, trisaminum, hydrocortison hemisuccinas, heparin, tripsinum and antibacterial group (kanamicini, levomycetinum, natrii hemisuccinas, dioxydinum, metronidazole) for abdominal and retroperitoneal treatment. 96.7% from the main group and 74.6% from the control group recovered, lethal outcomes and complications decreased in 2.78 and 4 time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