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2.
3.
两种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甲钴胺(弥可保)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门诊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弥可保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卡马西平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改变,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弥可保联合利多卡因治疗三叉神经痛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和弥可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三叉神经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弥可保治疗;研究组应用曲安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 d、1个月、3个月数字评分法(N...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浓度为0.25%和0.375%的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与0.25%的布比卡因对照。方法选择ASA I~II级行上肢手术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5例),分别用0.25%罗哌卡因、0.375%罗哌卡因和0.25%布比卡因40 m l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评价麻醉效果。结果B,C两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A组,B组与C组相当。结论与0.25%罗哌卡因相比,0.375%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效果佳、副作用亦少,更适宜于临床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6.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因病因不清 ,故治疗有一定困难 ,目前仍以止痛为主。因此 ,选择什么方法 ,采用何种药物更简便、经济、适用、副作用少 ,便成了临床不断探索的课题。作者几年来采用地塞米松局部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4例病例中 ,男 2 0例 ,女 14例 ;年龄 4 0岁以下 4例 ,4 1~ 5 0岁 12例 ,5 0岁以上 18例 ;三叉神经第二支疼痛 10例 ,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 14例 ,三叉神经二、三支同时发病者 10例 ;病史最短 2个月 ,最长 2 4a ;除 3例首次发病外 ,其余 3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布比卡因硬膜外注射治疗腰腿痛的疗效.方法104例经CT、核磁共振和临床体征、症状检查诊断为腰腿痛病人,接受曲安奈德40mg和0.135%布比卡因混合液10ml硬膜外注射治疗,3~4天后治疗无效或好转者进行下一次疗程治疗,最多不超过3个疗程.结果104例中,只治疗一个疗程的75例(占72.10%),参与2个疗程治疗的20(占13.46%),参与3个疗程治疗的9(占9%).一年后随访:72例治愈(占69%),23例好转(占22%),9例无效(占9%).结论安奈德40mg和0.135%布比卡因混合液10ml能安全有效的治疗腰腿痛. 相似文献
8.
贺建文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6(6):701-702
目的观察应用曲安奈德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曲安奈德,对照组选用2%利多卡因加维生素B12行疼痛相应神经支封闭,定期随访。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和65%,以上2项指标2组间显著性差异。2组患者均无明显感觉降低。结论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方法简单,有效率高,复发率低,毒副作用轻微,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理疗+玻璃酸钠及曲安奈德膝关节腔注射),给予对照组关节镜下膝关节有限清理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3个月、12个月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12个月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治疗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理疗+玻璃酸钠及曲安奈德膝关节腔注射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缓解患者关节疼痛,经济、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不同浓度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阿霉素用于三叉神经痛毁损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副作用。方法选择三叉神经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3组:0.33%阿霉素组、0.5%阿霉素组和1%阿霉素组。根据疼痛的部位不同选择相应的神经干或神经末梢注射不同浓度的阿霉素,观察记录3组患者神经毁损后2周、6个月、2年的疼痛强度和缓解程度以及毁损的副作用。结果0.33%组阿霉素2周、6个月、2年的疼痛缓解度远低于另外两组(P<0.05)。0.5%和1%阿霉素组的2周、6个月的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2年疗效1%的阿霉素明显优于0.5%的阿霉素组(P<0.05)。结论0.5%和1%浓度的阿霉素对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较好,1%浓度的阿霉素远期疗效好于0.5%的阿霉素,但副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口服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5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和卡马西平组。加巴喷丁组78例,口服加巴喷丁后,将剂量调整到缓解疼痛为止,维持量一般为900~1200 mg。卡马西平组80例,口服卡马西平.调整剂量到缓解疼痛为止,维持量一般为600 mg。治疗后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以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加巴喷丁组和卡马西平组疼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9%与77.2%。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加巴喷丁组副作用发生率较低。结论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又神经痛与卡马西平的效果相当,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采用亚甲蓝复合液施行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在疱疹的神经支配区域进行椎旁神经阻滞和肋间神经阻滞,阻滞药物为0.5%亚甲蓝复合液,内含布比卡因和VitB12。结果全组31例注药后VAS评分均降至1.5以下,镇痛持续72~80h,半年~1年疼痛无复发。结论应用亚甲蓝复合液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止痛效果确切且持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针刺疗法与口服卡马西平(CBZ)相结合,和单纯口服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3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前分组,针刺加口服CBZ组(20例)和口服CBZ组(16例),并给予相应的治疗,10周后行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价。结果针刺加口服CBZ组镇痛效果稳定,有效时间显著延长,且可逐渐减少CBZ口服量,该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减少。有效率分别为90.0%(18/20例)及81.3%(13/16例),P〈0.05。结论针刺复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疗效稳定、镇痛时间延长、CBZ口服量及不良反应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亚甲蓝甘油合剂封闭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按国际头面痛学会分类委员会确定的诊断标准,10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亚甲蓝甘油合剂组(n=54),B组为单纯甘油合剂组(n=54);采用徐贵印推荐的三维测角穿刺半月神经节进行封闭治疗,对治疗后1周、3个月和2年分别进行疗效评判和随访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3个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没有明显差异,2例出现视力下降,3例因解剖变异未能穿刺成功,仅在卵圆孔周围进行了注射,外加眶下孔以及骸孔封闭。结论亚甲蓝甘油合剂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远期疗效优于单纯甘油合剂,且亚甲蓝对神经未见明显损害(经2年随访)。 相似文献
18.
射频热凝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住院的10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或侧人路行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射频温控热凝毁损治疗,温度用60℃、65℃、70℃、75℃、80℃、85℃各1次,每次60s。结果105例中,Ⅰ支12例,Ⅱ支45例,Ⅲ支23例,Ⅱ、Ⅲ支同时受累25例。治疗后3个月评定疗效.优效84例(80.0%),良效15例(14.2%),3例经2次治疗后获良效(2.9%);无效者3例(2.9%),包括虽经2次治疗仍有部分疼痛者。总有效率为97.1%。除原疼痛部位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减退外,无其他严重、永久并发症。结论采用经皮穿刺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操作安全,治疗效果良好,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与研究进展——2008年第12届世界疼痛大会综述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由于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一致,本文将2008年第12届世界疼痛大会各学科专家们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提出的新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