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良村教授认为正虚邪积为胃癌的根本病机,辨证首责之于脾胃,按人体正气盛衰将胃积分为脾胃气虚、胃热瘀毒、气阴两虚三型,治疗按此三阶段扶正祛邪,用药特点以益气养阴为本,甘凉平补,意在细水长流。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的主要病机是虚、热、滞相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昌华 《中医杂志》2005,46(9):655-656
笔者曾系统地观察治疗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总结慢性胃炎的主要病机是虚、热、滞相兼.虚主要是指脾胃气虚,热是指脾胃蕴热,滞是指气滞或气滞血瘀,慢性胃炎的发病过程中可以出现虚、热、滞侧重不一,但三者往往相兼为病,治疗采取补益脾胃、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三法并用,并根据虚热滞的侧重不同,以一法为主,兼顾其他,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痞满是临床常见病证,病因纷繁复杂。金宇安教授临证概括痞满为虚、湿、气三因致病,且相兼为患,致中州气机失调,而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脾胃升降失职、中焦气机不利为病机关键。诊病四诊合参,尤重舌脉。治疗时应抓住主要病因,切中要害,强调以脾胃为本,气机通畅为要,并根据虚、湿、气三因辨证论治,调畅气机,理气通滞,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老年脾胃病大多由於脏腑功能虚衰,饮食、情志、寒湿等更伤及脾胃,或由于年老脾胃气虚,运化无力,以致饮食、湿浊诸邪困脾.形成本虚标宾之证。其虚在脾为本,其实在胃为标。  相似文献   

5.
观察符合诊断条件的CRF患者120例,拟定脾胃证候诊断标准及中医脾胃证候积分,以探讨临床症状分布、临床体征分布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CRF患者脾胃证候有本虚标实之分,脾胃本虚中以脾胃气虚证在CRF各期中出现频次最高,脾胃标实证中以脾胃湿浊在CRF各期中最为多见,脾胃本虚标实证中则以脾胃气虚湿阻证更为常见;脾胃证候的演变规律,以脾胃亏虚为病之常,脾胃升降失常为病之变,脾胃阳衰为病之甚;脾胃虚证的病机演变依次为脾胃气虚→脾胃阴虚→脾胃阳虚→脾不统血;脾胃功能失调是病变的重要环节,且贯穿于慢性肾衰竭的始终。  相似文献   

6.
培土生金是指通过调补脾胃以解除肺脏病证的一项治疗措施。这一方法对某些呼吸系统疾患表现为脾(胃)肺两虚见证者,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临床所见脾(胃)肺两虚证的形成,不外二径:一为脾胃诸虚,不能生金,谓之“母病及子”;一为肺脏先病,耗伤气津,累及脾胃,谓之“子盗母气”。二者发病原因不同,但均可按虚则补母的原则,以培土生金法治之。现就该法的源流和临床运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任先运用化痰法治疗脾胃病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任先教授诊治脾胃病经验丰富 ,认为“虚”和“痰”是脾胃病的重要发病因素 ,虚为生痰之本 ,痰为致虚之标。治疗脾胃病时强调“痰气同治”,以燥湿化痰、健脾养胃为要 ,疗效肯定。其从痰论治脾虚的思想对以脾气虚为主的脾胃病证治 ,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献丽  张超 《河南中医》2022,(8):1190-1192
冯明清教授认为,糖尿病病机为脾胃气虚,不及游溢,原因或为饮食过多,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职,出现功能紊乱,此为脾胃的相对虚状态。或为脾胃虚弱,功能不足,气血生化无源,不能荣养五脏六腑,此为脾胃的绝对虚状态。糖尿病发病是脾从相对虚到绝对虚的过程,应治以大补元气、健脾益肺、生津止渴,自拟复脾汤治疗,以人参、黄芪为君药,鸡内金、炒麦芽、炒神曲为臣药,山药、茯苓、麦门冬、葛根、天花粉为佐药,五味子为使药,健脾益气,荣养机体,促脾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中虚精变”理论以《黄帝内经》脾胃理论为依据,侧重阐述脾胃虚衰影响男性精液疾病的途径,以及精液疾病从脾胃论治的思路与方法。根据《黄帝内经》脾胃相关论述,从疾病范畴、脾虚病因及病机变化、治疗等多个方面阐明“中虚精变”的理论内涵。认为“精”之内涵包括精液本身及精室整体,“精变”的核心病机是脾胃虚衰,且涉及肾虚。以“中虚精变”理论为指导,确立“调中理精”的治疗思路,以清补中焦、调节脾胃运化为关键,以调理精室、促进浊物代谢和精微蕴生为目的,具体分为补中理精、运中理精、清中理精三法,以期为男性精液疾病从脾胃论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从临证特色、施治及病案举例三方面介绍祝光礼教授治疗更年期高血压的临床经验。临证特色主要有从肝肾亏虚论治、从阴阳两虚论治、从气血亏虚论治,补虚为要,顾护脾胃。因需采用膏方治疗,在膏方制作时,注重基质及矫味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介绍邓铁涛教授以调脾护心为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经验。本病病位虽在心,但与五脏相关,尤重于心脾;本质为本虚标实,心气血阴阳亏虚于内,致使痰瘀水停之标遏阻心阳,故急性期常按阴阳分治,在温阳或者滋阴的同时均强调温补脾胃阳气;缓解期则需综合调理,注重以调理脾胃为先,才能有效防止复发,带病延年。在遣方用药上补虚泻实,灵活应用气血同调、攻补兼施、升降相随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浅谈滋补脾胃的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明  戴其舟 《新中医》2006,38(10):84-85
脾胃为后天之本,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脾胃之病分为虚实两端,临床因脾胃之虚而发病的并不少见,如何凋补脾胃之虚成为治疗疾病的关键,笔者结合临床治疗心得,浅谈滋补脾胃的用药规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治脾胃补虚泻实处方药着眼升降江苏省靖江市肝病医院(214500)朱玉【关键词】脾胃病,补虚泻实,气机升降,理论研究脾胃为病,不越正虚与邪实两端。然升降逆乱是其病机之关键。自主治脾胃者,或以补虚,或以泻实,或以补虚泻实兼顾,其意均在恢复脾升胃降之生理功...  相似文献   

14.
半夏泻心汤系治痞证代表方,按痞证多指湿阻气机,胃脘部(旧指心下)满闷不舒而言,因痞字从病从否,说明病人胃脘难受堵闷痞塞,按之濡软而不痛,有难言之意。痞有虚实之不同,虚痞多由脾胃素虚,或病后气虚,或吐下伤及脾胃,以致中阳不振,运化无权而发生本症。实痞多因食滞、痰热或湿热等邪陷中焦,壅阻于胃而形成本症。伤寒之痞多因表邪误下入里,壅聚于胃,以致中气已虚、寒热互结而成,故多挟虚;而温病多因湿热互结,热重于湿而未经误下,或由痰热凝聚,故多成实痞,此与伤寒致痞有所不同。《伤寒论》半夏泻心汤为治少阳误下伤中而形成痞证。因痞出自误下,损伤脾胃,邪热内陷,以致脾胃升降失司,或呕或利,寒热错杂,壅阻心下,遂成心下痞硬之证。此证偏虚,  相似文献   

15.
罗天益师承李东垣,二者均为易水学派代表医家。以李东垣脾胃内伤的饮食和劳倦两大病因为基础,罗天益首次增补完善为饮伤、食伤和劳倦内伤,且将劳倦内伤细分为虚中有寒和虚中有热两大证型,按不同病因分类罗列常用治疗方,病因病机论述更为详尽,用药范围更为广泛。探析罗天益所诊病案,可知其治病尤重脾胃,调节脾胃功能,以期做到整体论治。以治疗咳嗽医案为例,罗天益论治咳嗽不单从肺,而不忘脾胃,治脾胃与治肺并重,为后世咳嗽证治提供新思路。本文从脾胃内伤病因病机分析和遣药用方的规律,从两个方面探讨罗天益对脾胃论的创新发展,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的强弱决定了人体之盛衰,脾胃学说的研究对后世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又有罗天益在易水学派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以期通过罗天益学术思想的研究,对中医学术思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来胜 《陕西中医》2001,22(2):94-95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乃肝、脾、肾三脏之虚为本 ,痰浊、瘀血为标的病证。应以调理脾胃 ,补益肝肾 ,祛痰除浊 ,活血化瘀综合治疗为大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明代医家薛己《内科摘要》病案研究,系统总结了薛己"治病必求于本"和"温补脾胃"的治病思想,提出了薛己关于脾胃病学可以分为"虚中有寒""虚中有热"和"虚中有滞"的"一源三歧"证治特点。  相似文献   

18.
骆常义  王淑英 《河北中医》2000,22(7):514-515
老年人脾胃本虚 ,决定了老年脾胃病的病理特点。《内经》指出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经临床观察 ,老年脾胃病多由脏腑生理功能虚衰 ,每因饮食、情志、寒湿等更伤脾胃 ,或因脾胃本身气虚运化无力等 ,以致饮食积滞 ,湿浊困脾 ,形成本虚标实或虚中夹湿者居多。其虚在脾为本 ,其实在胃为标。与仲景“虚则太阴 ,实则阳明”之论相符。脾胃同居中焦 ,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 ,脾升则健 ,胃降则和。肝主疏泄 ,协助脾胃纳化 ,脾、胃与肝 ,三者一气相通 ,则升降有度 ,纳化有常 ,共同完成饮食的受纳、消化、吸收、运化功能 ,是气血生化之源…  相似文献   

19.
1脾胃气虚型 症状:胃隐痛、按之则舒,纳呆,腹胀食后则甚,便溏,口中乏味,面色萎黄,虚浮、神疲倦怠,舌淡,脉弱。分析: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气虚不养则胃隐痛;虚得其助,故按之则舒;脾不运化水谷精微则纳差、便溏、口中乏味;不运水湿则虚浮水肿;不化生气血主运四肢则面色萎黄、四肢倦怠。方药用自拟固脾汤:党参、扁豆、苡仁、山药、茯苓、黄芪、炙甘草、陈皮、莲子。  相似文献   

20.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多属本虚标实,并围绕着热、虚,其中止血药运用较为重要。辨证分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脾胃气虚三型,分别采用滋阴降火、补肾止血,滋阴补肾、益气止血,健脾益肾、补气止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