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对中医药治疗心悸的有关报道56篇进行分析研究,从文献中筛选出心悸辨证分型中比较公认的证型。再从公认的证型中提取证素。最后把在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证素依据中医理论归纳为临床常见证型,从而探讨心悸的证素分布规律和中医药治疗心悸的证型分类。  相似文献   

2.
开展证候特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危险证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证候研究需要紧密结合临床,明确疾病的证候分布规律、疾病证候的演变规律及不同证候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如何。针对此问题,作者提出了“危险证型”的概念,并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开展证候特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3.
心悸证治     
彭宪章 《四川中医》1989,7(6):38-39
例1.扬××,女,58岁。1958年5月29日诊。患心累心跳与足肿已四月余。西医诊断:三尖瓣及二尖瓣膜疾患,以闭锁不全为主,右心衰竭。现症:除心悸与两足浮肿以外,纳差,胸痛彻背,喜热敷,腹鸣,腹胀硬,按之痛,矢气则舒,口和,小便短少,大便结,舌苔白,  相似文献   

4.
心悸是因心失所养而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为临床常见病.常伴胸闷、气短,甚至晕厥,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与健康,故将心悸之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作一浅析,以飱同道。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医药综合治疗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有效率在90%以上,不良反应少,远期疗效好,复发率低[1、2].但在诊疗实践中存在着中医证型繁杂混乱,证候诊断标准不统一,不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严重影响学术交流和进步.现有文献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断规范化研究,尤其是以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的规范研究不多.为了解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病状分布特点,归纳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诊断要点,自2003~2004年进行了此项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临界高血压是具有向正常和高血压双向发展的中间状态。本研究着重从计算机舌象特征和中医症状方面对临界高血压进行了和正常人、高血压病的对比调查研究。研究发现水湿、气虚和阳虚在临界高血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说明高血压发病过程存在化虚化寒化湿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素特征,初步揭示本地区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病理特性,为中医的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观察1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采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进行研究,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析各个证素积分数值之间的相关性、频数分布等。结果:发现肝、气虚、阳虚、阴虚、湿、热6个证素积分数值较高,显著高于其他证素积分数值(P0.001);积分在70分以上并且居于前几位的证素分别是湿(59.21%)、阴虚(57.24%)、肝(53.95%)、热(51.97%)。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五脏病位证素中,证素肝与胆显著相关(r=0.569),其次是与脾相关(r=0.416),与肺则无明显相关性(r=0.026);肝与病性证素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肝与气滞显著相关(r=0.705),其次为血瘀(r=0.635)、阴虚(r=0.511)、血虚(r=0.485)、阳亢(r=0.477)、湿(r=0.455)。结论: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病理特性以肝、湿、热、阴虚为主,本病很容易传至胆和脾,以本虚标实的兼夹证为多见,这很可能与福建当地湿热的气候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定心力衰竭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表.方法 进行心力衰竭中医信息条目的 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预调查.结果 通过对心力衰竭中医信息条目的 文献回顾,总结既往研究有关心力衰竭中医证候流行病学特征;制定专家咨询表,广泛征求不同地区专家的意见,就其对心力衰竭证候分布规律的认识进行归纳;制定进行预调查,检验临床医师及心力衰竭患者对调查内容理解程度、反应程度,据反馈的信息对相关条目进行调整,形成正式流调表.结论 总结前期文献研究成果,集成当代专家集体智慧,科学地制定心力衰竭中医证候流行病调查表,是进一步实施流调研究的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定心力衰竭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表。方法进行心力衰竭中医信息条目的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预调查。结果通过对心力衰竭中医信息条目的文献回顾,总结既往研究有关心力衰竭中医证候流行病学特征;制定专家咨询表,广泛征求不同地区专家的意见,就其对心力衰竭证候分布规律的认识进行归纳;制定进行预调查,检验临床医师及心力衰竭患者对调查内容理解程度、反应程度,据反馈的信息对相关条目进行调整,形成正式流调表。结论总结前期文献研究成果,集成当代专家集体智慧,科学地制定心力衰竭中医证候流行病调查表,是进一步实施流调研究的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亚健康的一般特征。方法通过亚健康调查问卷,对成都的亚健康人群进行调查,探究成都地区亚健康基本证型及症状的特征。结果成都人群亚健康症状,以咽干口燥想喝水(40.6%)、长叹气(37.1%)、脱发(35.9%)、急躁易怒(34.6%)、心中烦闷(34.5%)、喜热饮不喜冷饮(33.8%)、怕冷四肢发凉(33.4%)、大便干(32.5%)、神疲乏力(31.4%)、情绪不好,遇事普遍不高兴(31.3%)、没劳动也不想说话(31%)、食欲不佳(29%)等为主。证型以肝郁脾虚(22.1%)、肾阴虚(10.1%)、脾肾阳虚(9.3%)、肾阳虚(9.3%)、肝气郁结(8.7%)、肝郁化火(7.2%)、湿热(4.8%)、脾阳虚(4.5%)、气阴两虚(3.8%)、脾虚湿阻(2.9%)等为主。结论成都亚健康证型及症状与本地地域、气候以及本地人群的生活习惯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心悸为主症患者中医常见证型的主要症状。方法:采用临床调研与中医计量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多个地区1126例心悸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心悸常见证型主要症状进行提取。结果:发现心悸常见证型主成分中症状基本反映"证素辨证"的结果。结论:心悸的病性虚实错杂、病位涉及多个脏腑,临床辨证以多证素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12.
娄彬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2):2184-2186
心律失常隶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总结董其美临证应用活血化瘀疏通心脉、益气温阳宣畅心脉、和胃降浊心胃同治、养阴平肝心肝同治、心肾不交引火归元、辨证用方辨病用药的辨治心悸、怔忡经验。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肝气郁结证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肝气郁结证治特点。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整群抽样法,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第二、第三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01年12月所有住院病例中,查找临床中医证候诊断属肝气郁结及其兼证者,填写调查表格,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运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方法论证了肝气郁结三大证治特点:疏肝为第一大法;体用兼顾、扶护脾胃;因证制宜、灵活运用。结论本法为中医证候学研究的有效方法,结果比较客观、真实,符合临床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常规体检人群进行调查,对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现患率、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人口学资料等进行描述性分析。方法:运用“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问卷(3版)”在常规体检人群中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描述性分析,对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人群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发生率7.16%,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人群特征为女性发生比例高于男性,19岁以上各组肝郁脾虚证发生率均较高,学历层次以大专以上发生比例最高,婚姻状态以离异者发生比例最高,职业状况以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以行政管理人员等发生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5.
系统论述《金匮要略》惊悸病辨证施治。通过惊悸病名分析,病因病机探讨,病性虚实的区分,探讨和了解《金匮要略》对惊悸病辨病思路。通过惊悸病治法与方药应用,掌握其论治特点,从而总结归纳仲景对惊悸病的辨证论治特点。  相似文献   

16.
心悸辨证分型及证素分布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对中医药治疗心悸的有关报道56篇进行分析研究,从文献中筛选出心悸辨证分型中比较公认的证型,再从公认的证型中提取证素,最后把在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证素依据中医理论归纳为临床常见证型,从而探讨心悸的证素分布规律和中医药治疗心悸的证型分类。  相似文献   

17.
朱文锋教授创立的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是中医辨证学的重大发展。"证素"即证的要素,指辨证所要辨别的脾、肾、肝、胃等病位和气虚、血瘀、痰、寒等病性。每一证素都有一定的症状、体征等"证候",根据证候,可以辨别证素。明确了证素,便可组合成"证名",因而证素是构成证名的基本要素。为使证素辨证的方法与内容广为普及,特将其编成歌诀,使学者如同背诵方歌一样,便于学习掌握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肝气郁结病机特点。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整群抽样法,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及第三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01年12月所有住院病例中,查找临床中医证候诊断属肝气郁结及其兼证者,填写调查表格,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运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方法论证了肝气郁结的广泛性-杂病多郁、复杂性-变证多端、倾向性-易传脾胃三大病机特点。结论本法为中医病机学研究的有效方法,比较客观、真实,符合临床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