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唐学贵  刘芳  伍静 《中医药学刊》2010,(10):2072-2074
目的:证实便塞通合剂对便秘模型大鼠的通便作用是通过调节动物远端结肠AQP4表达来实现的这一假说。方法: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1组(麻仁丸组)、阳性对照2组(莫沙比利组)、便塞通合剂治疗高、中、低剂量组。用复方地芬诺酯制造大鼠便秘模型,确定模型建立后,各组分别给药,每天灌胃1次,7天为1疗程,疗程间停药1天,2个疗程后动物处死,收集标本做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AQP4在各组动物远端结肠组织均有表达,但在便塞通合剂各剂量组表达减少,尤其在中、高剂量组明显减少。便塞通高、中剂量组和莫沙比利组的AQP4阳性细胞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和空白组(P〈0.01);麻仁丸组和便塞通低剂量组大鼠AQP4的表达低于模型组大鼠(P〈0.05),但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组间比较:便塞通高、中剂量组和莫沙比利组的AQP4阳性细胞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便塞通低剂量组和麻仁丸组AQP4阳性细胞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却高于便塞通高、中剂量组和莫沙比利组的AQP4阳性细胞的表达(P〈0.05)。结论:便塞通合剂对便秘模型大鼠的通便作用是通过抑制模型动物远端结肠AQP 4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含油量柏子仁对小鼠便秘模型和肠推进作用的影响,为柏子仁含油量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建立小鼠便秘模型,分别观察模型小鼠排便潜伏期、排便次数、便重及含水量,及小肠推进作用。结果:0%~16%含油量柏子仁对小鼠便秘模型的相关指标均无明显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肠推进率随含油量增加而呈现不同程度提高。20%~40%含油量柏子仁霜对小鼠便秘模型的相关指标亦无明显影响。20%~40%含油量柏子仁对小肠推进率影响较为明显,含油量在30%时小肠推进作用明显增强,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随含油量增加,推进作用增强。结论:柏子仁含油量增加可提高小鼠小肠推进率,但对便秘模型影响不明显,提示其泻下作用缓和,符合临床润肠通便的功效,同时认为其作用部位主要为小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对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模型大鼠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及结肠P物质(SP)的影响.方法:6f)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磨汤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以及西药组,按夹尾法配合饥饱失常法造模后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检测半固体营养糊在体内的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按免疫组化要求染色并观察sP的阳性面积。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残留率明显升高以及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四磨汤口服液高剂量组较模型组大鼠胃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率增加(P〈0.05);模型组结肠SP表达水平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四磨汤口服液高剂量组与西药组结肠SP阳性表达均较模型组增高(P〈0.05)。结论:夹尾法配合不规则喂养可导致大鼠胃肠运动紊乱,四磨汤口服液能促进胃肠运动障碍模型大鼠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能够增高胃肠功能障碍大鼠兴奋性神经递质SP的表达,可能是其调整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证实便塞通合剂对便秘模型大鼠的通便作用是通过调节血中GAS、MTL和SP等胃肠激素的分泌来实现的这一假说。方法: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1组(麻仁丸组)、阳性对照两组(莫沙比利组)、便塞通合剂治疗高、中、低剂量组。用复方地芬诺酯复制便秘大鼠模型,确定模型建立后,各组分别给药,每天灌胃1次,7天为1疗程,疗程间停药1天,2个疗程后,收股动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便塞通高、中剂量组和莫沙比利组大鼠的GAS、MTL和SP的含量显著增高,与模型组和空白组大鼠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便塞通低剂量组和麻仁丸组大鼠的GAS和MTL含量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给药组组间比较可见:便塞通高、中剂量组和莫沙比利组大鼠的GAS和MTL的含量高于便塞通低剂量组和麻仁丸组大鼠的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塞通合剂能提高大鼠血浆中GAS、MTL和SP等胃肠激素的含量,而具有通便作用,并且便塞通的通便作用皆呈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高、中剂量组作用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耄塞通对大、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小鼠灌胃给药的方法,观察3组实验动物24h糖便情况、粪便中水分含量、胃肠推进功能及对大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耄塞通组动物排便量、稀粪数及稀便占总烘便的百分数、粪便中水分含量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对胃肠道运动有促进作用。结论:耄塞通能使大便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缩短,水分吸收和,排便量增加,从而为该药治疗老年性便提供实验依  相似文献   

6.
《温病条辨》增液汤治疗津亏液竭便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温病奈辨》增液汤治疗津亏液竭便秘的作用及量效关系,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麻仁丸为阳性对照药,对正常小鼠和模型小鼠肠道运动功能、小肠炭末推进率,模型小鼠的肠道(小肠、大肠)含水量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增液汤可增强正常小鼠和模型小鼠肠道运动,促进排便,可使小鼠肠道水分含量明显增加,以上作用均显示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增液汤治疗津亏液竭便秘的机理与增加肠道水分含量.间接刺激肠道的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四磨汤有效成分(槟榔碱、乌药醚内酯、橙皮苷及木香烃内酯)对慢性应激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4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136只),模型小鼠给予不可预知的慢性应激造模21d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四磨汤组及四磨汤成分组(15组)共17组;造模第15天起给药7d后,检测各组小鼠的胃肠运动功能。结果:模型组胃内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降低,与正常组及四磨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磨汤有效成分三药及四药组合组胃内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四磨汤有效成分单药组及两两组合组的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与四磨汤组比较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槟榔碱、乌药醚内酯、橙皮苷、木香烃内酯可能为四磨汤的有效物质基础,可不同程度改善慢性应激小鼠的胃肠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川椒丸对腹泻型小鼠小肠推进功能和腹泻指数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川椒丸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用炭末灌胃生理盐水来测定小肠推进率,番泻叶造模来比较腹泻指数。结论与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比较,川椒丸不同剂量组小肠推进率和腹泻指数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椒丸具有抑制小肠功能亢进和止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益气养血法对小鼠胃肠动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以益气养血法组方药物对正常及便秘模型小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用酚红法检测胃排空功能;墨水推进法检测小肠、结肠运动功能;用NADPH.黄递酶(NDP)组化技术和分层铺片方法检测结肠肌间神经丛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灰度值。用复方地芬诺酯制备便秘动物模型。结果:益气养血法组方药物3个剂量组的小鼠胃排空率,小肠和结肠推进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5)。便秘状态下3个剂量组的小鼠胃排空率,结肠推进率和结肠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的灰度值与模型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5)。结论:以益气养血法组方药物对小鼠胃肠动力具有促进作用,可调节便秘小鼠结肠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麻仁益通片对实验小鼠的通便作用。方法:采用缺水3d和复方地芬诺酯两种方法建立小鼠便秘模型,通过计算墨汁推进率,判断麻仁益通片对小鼠肠道蠕动功能的影响;通过测定首次排黑便的时间和6h内排便粒数及重量,判断麻仁益通片对小鼠排便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麻仁益通片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明显增加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P0.05,P0.01);中、高剂量组可缩短首次排黑便时间(P0.05),增加6h排便量(P0.05,P0.01);麻仁益通片对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影响。结论:麻仁益通片具有良好的促进排便和促进肠道蠕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正骨胶囊的消炎镇痛作用。方法:将经过筛选的60只雌性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正骨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和云南白药组,每组12只,分别给予蒸馏水,3.45 g.mL-1正骨胶囊水溶液、1.72 g.mL-1正骨胶囊水溶液、0.86 g.mL-1正骨胶囊水溶液、0.37 g.mL-1云南白药水溶液按每10 g体重0.2 mL灌胃,并分别于给药前和末次给药后30 min测各鼠痛阈值。另取KM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正骨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和云南白药组,每组12只,分别给予蒸馏水、3.45 g.mL-1正骨胶囊水溶液、1.72 g.mL-1正骨胶囊水溶液、0.86 g.mL-1正骨胶囊水溶液、0.37 g.mL-1云南白药水溶液灌胃。测定其耳肿胀度和血清中白介素-1含量。结果:①给药后各组痛阈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89,P=0.006)。组间两两比较:云南白药组与空白组(q=4.03,P=0.007)、正骨胶囊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q=3.47,P=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骨胶囊中、低剂量组与空白组、云南白药组与正骨胶囊各剂量组及正骨胶囊各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给药后各组小鼠耳肿胀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83,P=0.002)。组间两两比较:云南白药组与空白组(q=2.88,P=0.047)、正骨胶囊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q=3.45,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骨胶囊中、低剂量组与空白组、云南白药组与正骨胶囊各剂量组、正骨胶囊各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给药后各组小鼠白介素-1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49,P=0.004)。组间两两比较:云南白药组与空白组(q=3.52,P=0.043)、正骨胶囊高剂量组与空白组(q=5.46,P=0.006)、正骨胶囊中剂量组与空白组(q=5.07,P=0.008)、正骨胶囊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q=4.48,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云南白药组与正骨胶囊各剂量组、正骨胶囊各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骨胶囊能抑制白介素-1释放,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其效果与云南白药相当,剂量对其抗炎作用无明显影响;正骨胶囊在提高痛阈,改善耳肿胀度方面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止咳平喘合剂对哮喘大鼠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深化探讨名老中医经验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60只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止咳平喘合剂大、中、剂小剂量组,每组均为10只,以卵白蛋白(oval albumin,OVA)复制哮喘大鼠模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4、IFN-γ含量,取右肺组织行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模型组血清中IL-4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IFN-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存在IL-4/IFN-γ失衡;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中药大剂量与中剂量组IL-4含量降低(P〈0.05),而IFN-γ含量均有升高(P〈0.01~0.05);并且血清IL-4与IFN-γ呈明显负相关(r为-0.974,P〈0.01)。结论:IFN-γ/IL-4的失衡参与哮喘发病过程,止咳平喘合剂可能通过下调IL-4的水平和提高IFN-γ的含量,纠正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进而减轻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气开秘方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小鼠肠道动力的影响。方法将30只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中药组,后两组采用吗啡皮下注射制备小鼠肠动力障碍模型;正常组常规饲养,模型组灌胃给予0.9%NaCl溶液,中药组灌胃给予益气开秘方;4周后检测炭末推进百分率,以及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结肠Cajal细胞标志物C-Kit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炭末推进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炭末推进百分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VIP阳性神经纤维较正常组降低,中药组较模型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Kit蛋白表达较正常组减少,中药组较模型组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开秘方对吗啡诱导肠动力障碍小鼠具有一定肠动力恢复作用,其可能通过促进结肠VIP表达、修复Cajal间质细胞,发挥调控肠道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补脑安神胶囊(BNAS)的镇静催眠作用,为该药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观察小鼠自发活动及小鼠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协同催眠时间的研究方法,进行镇静催眠实验。结果:与给药前比较补脑安神胶囊低剂量组(BNAS1)、中剂量组(BNAS2)、高剂量组(BNAS3)均可显著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时间和延长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协同睡眠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P〈0.01)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BNAS1与阳性对照组ASBN0作用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脑安神胶囊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肺汤对荷瘤小鼠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lewis肉瘤细胞,接种于C57BL/6纯系小鼠,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设空白对照组、荷瘤对照组及益肺汤给药组,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生活状况,检测各组小鼠IFN-r和IL-4浓度及两者比值。结果:荷瘤对照组小鼠一般生活状况较差,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IFN-r浓度下降(P〈0.05),IL-4浓度升高(P〈0.05),两者比值减小(P〈0.01)。益肺汤组与荷瘤对照组比较IFN-r浓度升高(P〈0.05),IL-4浓度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比值增大(P〈0.05)。结论:荷瘤小鼠存在免疫失衡,且向Th2型偏移,益肺汤能有效纠正Th1/Th2的失衡,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咳敏合剂”早期干预治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3(IL—13)及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影响。方珐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咳敏合剂高剂量组、咳敏合剂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小鼠用卵蛋白(OVA)联合氢氧化铝凝胶于第7、14天肌注致敏,第15至28天雾吸激发造模。第29天开始对模型组、咳敏合剂低剂量组、咳敏合剂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进行药物干预,共干预5天。收集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FN-γ及IL-13的含量,并观察模型小鼠肺组织病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咳敏合剂高、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IFN-γ、IL-13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咳敏合剂高、低剂量组IL-13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检查显示,咳敏合剂高剂量组能有效减轻肺内炎症,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敏合剂可以有效减轻咳嗽变异性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厚朴排气合剂治疗便秘型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便秘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口服厚朴排气合剂,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片,疗程5天。观察两组便秘和腹胀的改善情况。结果①便秘疗效:治疗2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76.0%;两组便秘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5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为93.3%;两组便秘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腹胀疗效:治疗2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80.0%;两组腹胀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5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7%,对照组为96.0%;两组腹胀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厚朴排气合剂治疗便秘型慢性结肠炎,改善便秘和消除腹胀作用起效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白术七物颗粒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和模型组(45只)。模型组小鼠皮下注射盐酸吗啡2.5mg·kg-1·d11建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正常组皮下注射等量等渗生理盐水,共45d。将造模成功的4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白术七物颗粒组(15只)和莫沙必利组(15只)。各组小鼠分别予以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正常组和对照组小鼠予等量等渗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14d。于给药第14天计算每组小鼠当天粪便干重,末次给药后测定并对比分析各组小鼠肠道墨汁推进率。结果:治疗后各治疗组小鼠粪便干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肠道墨汁推进率提高,且白术七物颗粒组改善程度优于莫沙必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术七物颗粒能增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的肠道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洗剂对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8(IL-8)引起皮肤瘙痒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复方苦参洗剂治疗皮肤瘙痒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磷酸组胺建立小鼠瘙痒模型,用即用型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后对各皮损部位的切片进行IL-1β、IL-8含量检测。结果:与空白组和基质组相比,复方苦参洗剂高、中、低各剂量组IL-1β、IL-8灰度值均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炉甘石洗剂组相比,复方苦参洗剂高、中剂量组IL-1β、IL-8灰度值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洗剂可明显抑制瘙痒模型小鼠皮肤组织中IL-1β和IL-8的含量,其改变程度与用药剂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