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肺系疫病是以肺系为主要感染部位与传染途径的疫病,是疫病中发病率、传染性及流行性较高的一类疾病.在不断与新发疫病作斗争的临床实践中,中医肺系疫病诊疗理论经历了在伤寒理论范畴内的孕育、从伤寒理论体系逐渐分化、病机治法理论在宋金元时期的进一步发展、伴随明清温病理论体系的发展以及西学东渐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5个阶段.在梳理肺系...  相似文献   

2.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高发,近年来大规模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中医“新发肺系疫病”范畴。新发肺系疫病中医病因存在六淫与疫毒两种观点,这可能与对六淫和疫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认识不清有关。疫毒和六淫邪气同为外邪,来自于自然界,疫毒不同于六淫之邪,是一种特殊致病因素,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疫毒虽不同于六淫,但二者关系密切,六淫为疫毒的产生提供外在条件,疫毒为异常气候淫盛之极衍化而产生的一种特定致病因素,疫毒与六淫二者常相兼致病。面对疫病频发的局势,深化中医疫毒属性,疫毒形成条件、影响因素,疫毒致病力、传染性大小判断标准等研究,结合现代新发传染病与中医历代疫病,研究不同疫病病因病机、传变规律、证治规律,构建新发疫病诊疗理论,筛选针对不同疫毒的特效中药,对中医疫病病因理论的发展、完善疫病诊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医肺系疫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呼吸系统传染病。肺系疫病从广义属于温病范畴,也属于外感热病范畴;从狭义属于瘟疫或者温疫范畴。中医肺系疫病包括传统肺系疫病和新发肺系疫病,在病名的命名上存在多样化和失系统性。针对命名规范化,文章提出传承中医传统命名、借鉴现代西医诊断命名以及促进临床实际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防治疫病经典理论的产生形成于历次重大疫情中医家的实践与经验总结。本文对近二十年中医疫病经典防治理论的研究现状做了简要述评,重点围绕五个方面展开:一是古今融合,拓展疫病文献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二是研究疫病之中医病名,病证结合确定中医疫病研究之基本路径;三是研究传统中医疫病辨治理论,提出现代中医疫病防治新方案;四是紧扣中医疫病研究的关键问题,实现中医疫病研究的新突破;五是以中医经典理论为基础,构建现代中医疫病防治理论新体系。中医疫病防治理论研究需在挖掘整理研究中医经典防治理论为核心的基础上,借鉴现代传染病研究与多学科协同研究的新方法,构建中医疫病防治理论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结合传统中医疫病防控文献相关记载与现代研究成果,对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实践中的问题包括中医疫病防治的理论价值、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中医疫病防治理论具有特色及实践价值,其理论来自实践,而认识具有特色甚至超前性,如环境因素与疫病性质相关、不同属性的疫病会有不同发展规律等;中医疫病理论体系是一个比对数据库,其以经典理论为依托,以现场调研为基础,围绕核心病机配合个体化辨证的防治体系,对于新发传染病的防控是一种成功模式。目前传染病的中医预防理论缺乏完整体系,其方法众多但基础研究及系统评价不足;常见预防方法已经涵盖了传染病的基本要素,但存在缺陷;疫病预防理论基础需要再讨论,预服中药预防需要研究证据支撑。以现代传染病规律为基础,多学科协作,做好基础贮备,可提升中医疫病精准预防及治疗能力,而加强中医疫病理论内涵研究与多学科基础研究储备是中医疫病事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肺系疫病是中医疫病中传染性最强、发病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一类。总结肺系疫病的近现代辨证论治方法,多继承应用传统的伤寒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方法等,或者将2种及2种以上传统方法相结合地创新性应用;分期(型)论治的方法因其简便性、现代临床适用性,应用非常普遍;此外肺系疫病还常根据具体疾病的自身演变特点采取特殊的辨治方法,如辨顺症、逆症治疗与辨常证、变证治疗方法。认为肺系疫病的辨治应当结合辨证、辨病与辨证论治,传承创新,以适应现代临床的特点及需求。  相似文献   

7.
疫病是指具有传染或流行特征而且伤亡较严重的一类疾病。疫病种类繁多,其病名及内涵不断演变和发展,在各个时代各有不同。本文基于中医古籍疫病理论,从疫病名称的古籍出处、古籍内容等方面对疫病、疫疠、瘟疫、温疫,肺痨、大头瘟等肺系疫病,痢疾、黄疸等消化系疫病,天花、麻风、鼠疫及动物传染性疫病等疫病名称进行考证辨析。"由释名义,以正源流",通过对疫病病名的梳理,达到正确理解疫病内涵的目的,不仅丰富、完善了疫病的中医病名理论,而且能为现代疫病的研究提供中医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温疫病临床思维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温病学角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病因是湿热疫毒,发病过程中由湿热疫毒而致热、喘、瘀、脱、虚,从病机而论有湿毒、热毒、瘀毒等不同的病性,故治之当不离湿热疫毒,"逐邪为第一要义"。以分消湿热疫毒、宣畅气机为主,把握早期、进展期治疗是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中医防治温疫病的临床思维创新要以真正掌握经典理论中温疫病疾病传变规律、治疗方与证的对应规律及方证理论的精髓为基础,并努力研究、应用于现代疾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内的传染病中医临床证治规律之中,创建自身的中医临证体系,才能在诊治患者中处变不惊。其中,坚持临床急症思维,既病防变,建立病证结合标准化与个体结合的诊疗体系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国古代文献中防治肺系疫病方药的用药规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第5 版《中华医典》数据库中的肺系疫病条文,筛选明确具有现代流行性传染病特征、发病部位在呼吸系统、且包含药物组成的条文。提取其中涉及的病名、证候、用药等信息,对提取信息进行术语规范化后,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常用中药用药频次、分析其关联规则,获取核心处方及组方规律,结合现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 869 条古代疫病条文,根据传染性评价和发病部位判断后,最终纳入含中药处方的肺系疫病条文共177 条,1 条来自唐代,4 条来自宋代,2 条来自金代,2 条来自元代,60 条来自明代,90 条来自清代,18 条来自民国。涉及药物共204 种,单药使用频次最高前3 位的为甘草、黄芩、桔梗,出现药对频次最高的组合为甘草-桔梗、黄芩-甘草、连翘-甘草。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进一步分析,设置支持度20,得到核心处方黄芩-黄连-连翘-甘草-桔梗;设置支持度16,得到核心处方为黄芩-黄连-柴胡-连翘-桔梗-牛蒡子-玄参-甘草。结论:中国古代经历多次疫灾,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记载了大量的抗疫方药。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古代肺系疫病的诊疗经验,建立了古代肺系疫病文献数据库,发现古代肺系疫病与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辨证分型虽不尽相同,但高频用药多为清热药、解表药;处方规律则改泻火解毒为辛凉宣肺,注重顾护胃气。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总结疫病与伤寒的概念病因、病机认识、证候诊断、治疗原则、治疗方法、预防调护,并进行比较分析。中医证治疫病有其特殊规律,要充分探索、思考、总结和运用。充分发挥疫病中医证治规律,有利于中医药积极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是一新学科,为论证这一新学科,需要探讨其面临的问题,达到深化研究领域、形成学科分支以及迈向现代教学的初衷,从国际视野首先探讨明确学科和中医学相关概念,其次探讨学科分类体系与中医学及中医理论学科在其体系中的位置,进而探讨学科总体发生、发展及消亡规律,重点揭示医学和中医学学科规律及其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论证阐述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新学科属性及定位、研究对象与领域、发展方向及意义,从而得出符合演绎逻辑推理的可信结论。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中医药在这两种疾病的防治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治未病”是祖国医学中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治未病”理念不仅体现在预防疾病发生层面上,同样也体现在病中积极治疗和病后的康复过程中,这在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比如哮喘和COPD的防治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深刻和丰富。本文从未病先防、治病于始、既病防变、瘥后调摄等多角度阐述了这两种疾病在各个阶段的防治目标、防治思路和方法,希冀有益于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和COPD思路和防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论述血痹学说源流、病因病机、脉证及治疗,分析奥沙利铂化疗后神经毒性的发生规律。提出循血痹学说,阐明奥沙利铂药物神经毒性发病的病因病机和传变规律,研发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的临床防治方案,有利于突破生物医学研究神经毒性的局限,研究成果将促使中医现代化、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医肺病学科不同于西医呼吸病学科,研究对象是肺系统疾病,内涵包括肺系统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解剖定位、生理病理特点)、肺系统疾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见症状辨证要点、治则治法、预防及预后;疾病范围:与肺功能(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有关类病证。外延可分为三类:1相近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临床药理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等;2相邻学科: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化学、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中医养生康复学、医学统计学等;3边缘学科: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心理学、数学、化学等;西医肺脏病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手段及进展亦为其外延部分。目前中医肺病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肺气虚证的基础及临床、中医药防治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防治哮病(支气管哮喘)等。未来建设的核心是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尤其是藏象理论,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现代医学先进技术和方法,促进自身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关中医理论的探讨,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生活质量量表,应该结合中医理论如"以肺为主,五脏相关、形神合一、内伤七情、天人相应"等学说,并参照国际生活质量量表的制作规范,将量表具体划分为: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和自然环境等领域,本文希望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生活质量量表的进一步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龙胆斑枯病是龙胆栽培过程中的主要病害。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及实验室研究,探讨了龙胆斑枯病的发病规律及病害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并从农业措施、土壤与种苗处理、化学农药防治和中药防治等角度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研究表明:黑龙江龙胆斑枯病的病原菌为Septoria mi- crospora speg.和Septoria gentianae Thum.;农学措施防治研究表明优质健壮种苗、较高的栽培密度、与高杆作物间作可有效缓解龙胆斑枯病;就有效成分而言,獐牙菜苦苷含量与病情之间无明显规律性,但龙胆苦苷含量随病情指数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植物新农药防治龙胆斑枯病药效试验表明,9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龙胆斑枯病病菌(Septoria microspora Speg.)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烂喉丹痧是常见的中医肺系疫病之一,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猩红热。通过对烂喉丹痧病名溯源及清代以前中医著作有关文献的梳析,进一步明确烂喉丹痧的病名源流、致病病因、发病条件、病机特点、证治方论及预防,以便提供有价值的临床思路和启迪。  相似文献   

18.
肺间质纤维化是多种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最终转归,临床上多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或刺激性干咳,病情呈慢性过程,常持续进展,是呼吸系统疑难病。本文从中医理论对肺间质纤维化病名归属、病因病机、临床常见辨证分型三个方面进行浅析,旨在提高中医药防治肺间质纤维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气论治的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韩佳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10):2151-215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其具有气流受限特征,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人口年龄结构改变以及吸烟等社会问题的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增高。为进一步提高及完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首先阐释了肺肾相关的有关理论,从气论治中进一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病因病机,包括肺气虚、肾气虚等,并进一步阐释从气论治的相关理论,进而在治疗上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从而达到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从"肺"的生理功能角度阐述特发性肺纤维化(肺痿病)中医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提出补肺生肌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学说及理论依据;并根据珠及汤的药物组成、配伍、古代文献记载及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等进行分析,探寻珠及汤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肺痿病)的可能性,提出中医治疗肺痿病可能的新思路,并举一典型病例证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