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以汤剂煎煮工艺中加水量参数为主要论述对象,通过对《伤寒论》中一方一工艺与现阶段汤剂煎煮主体多元化和加水量计算方式多样化的现状进行比较,及对当前有关加水量参数的研究和论述的文献的归纳和总结,发现当前对于汤剂加水量参数研究的程度仍旧不够深入和系统。而按照近期"标准汤剂"等相关研究的要求,煎煮工艺条件需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提取质量的一致性,对于处方用药各异的医院代煎汤剂而言,加水量参数的选择应当综合考虑到不同饮片吸水系数及药效成分特性的差异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在保证药效成分提取程度和效率的基础上,对不同处方的加水量参数仍需进行深入系统的分类及细化计算方法,以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依据十功能煎药机3种煎煮模式的加水量公式进行加水,收集相关吸水系数、管道失水及按付数需要煎出的袋数是否相符,并确定最佳加水量。方法:十功能煎药机3种煎煮模式,分别按加水公式进行加水,采集姓名、付数、单位处方剂量(g)、剂量(g)、理论加水(m L)、实际加水(m L)、药渣重(g)、得药量(m L)等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常规加水量(m L)/剂量(g)的值在5~10倍[1],试验中加水量(m L)/药重(g)在2.5~5倍。加水量是保证汤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保证按要求煎出的袋数时,加水量(m L)/药重(g)的值建议为4倍更合适,既保证了汤剂的质量又不会比按要求煎出的袋数多太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厚朴煮散的粉碎粒度,考察加水量对其煎出物的影响,为该煮散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5种规格的厚朴煮散,采用HPLC检测水煎液中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检测波长294 nm,流动相甲醇-水(82∶18),柱温30℃。以厚朴酚、和厚朴酚转移率和干膏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粉碎粒度和加水量对厚朴煮散煎出物的影响,并与饮片传统煎煮进行比较。结果:粒度和加水量对厚朴煮散水煎液有效成分的转移率和干膏率均有显著影响。厚朴煮散最佳制备工艺为粉碎过10目筛,含有能通过80目筛的细粉不超过20%;厚朴煮散煎煮1次,煎煮时间10 min时,24目煮散加20倍量水的煎液中有效成分转移率和得膏率分别为饮片传统煎煮(加10倍量水煎煮50 min)的5.1,2.5倍;10目煮散加10倍量水的煎液中二者分别达饮片传统煎煮的2倍以上。结论:厚朴饮片制成煮散后可节省药材和煎煮时间,可推广于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葛根芩连汤为研究对象,对影响煎煮质量的加水量、煎煮时间等相关参数与主要成分溶出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研究,得出葛根芩连汤的最佳煎煮工艺。方法:煎煮时间20,35,50,65,80 min;加水量6,9,12,15,18倍;煎煮次1次;用全面实验法,对以上参数进行排列组合确定煎煮工艺。每种工艺取选定葛根芩连汤加味方1剂煎煮3次。用HPLC测定煎煮液中主要成分含量,比较不同煎煮工艺对溶出量的影响。结果:①在相同煎煮时间、相同煎煮次数的条件下,主要成分的溶出量随着加水量的增多而呈现上升趋势。明显改变的点为9倍水时。②相同加水量、相同煎煮次数、不同煎煮时间,主要成分的溶出量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上升趋势。明显改变的点为50 min时。结论:确定葛根芩连汤煎煮最低加水量为9倍量,煎煮时间50 min。  相似文献   

5.
正交设计法考察黄芩粒度、煎法及煎出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汤剂制备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饮片含有效成分的多少外,大致有粒度、煎法、煎液量、煎制时间等因素。本实验以主要药效成分黄芩甙煎出量为指标,拟采用正交设计法对粒度、煎法、煎液量这三个因素进行考察,以便弄清其对黄芩成分煎出的影响,对选择合适的煎制条件,提高汤剂质量有实际意义。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汤剂加水量与剂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剂是《伤寒论》中使用最多的剂型,其煎煮法度,对于指导今天中药的煎煮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启示作用。按照最新考证结果"东汉1两合13.8g,1L合200mL",对《伤寒论》中采用标准度量衡单位计量用量的药物剂量进行折算,对非标准度量衡单位计量用量的药物则结合相关实物测量值确定其用量,初步探讨了《伤寒论》中据现有文献可以计算出剂量的88首汤剂的加水量与剂量的关系,统计结果显示,有63首方加水量(mL)/剂量(g)的值在5~10,约占71.6%;并探讨了影响加水量的其他因素;结合现代煎药特点,认为《伤寒论》中煎药方法在现今条件下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麻杏二陈汤饮片剂量换算成煮散剂量的公式,为临床使用其煮散提供剂量依据.方法 分别将5个不同剂量的饮片、煮散制成汤剂,然后测定汤剂的质量,质量的考察指标为麻黄碱、苦杏仁苷含量、总固体量、相对密度,然后进行综合评分,将剂量与综合评分进行回归计算分别得各自的线性方程,根据汤剂质量相等、疗效相等的基本原理,饮片与煮散的回归方程合并成方程式,即可得到换算公式.结果 饮片、煮散的线性方程为Y饮片=0.302 8+0.001X饮片,r=0.995 6;Y煮散=0.302 8 +0.010 1X煮散,r=0.996 4;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饮片剂量换算成煮散剂量的方程式为X煮散=0.499 8X饮片.结论 换算公式科学实用、计算快捷、使用方便,适用于麻杏二陈煮散剂量的确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功能疗效中药复方的吸水性,检验煎药加水量参考公式的准确性,探究中药自动煎药机最合适的加水量。方法:对3类不同功效处方煎药加水量与煎取量进行详细记录,分析研究其吸水性。结果:加水量最合适的处方为解表剂2张处方(3~7付),古代煎处方的10%,补益剂为4张占20%,一般药剂为11张占55%。结论:不同功能疗效中药复方的吸水系数差别较大,应灵活运用加水公式,确保最合适的加水量,保证煎药质量。  相似文献   

9.
略论中药汤剂加水量朱荣江苏省国营新曹农场医院,东台224246汤剂是中医常用剂型,其煎煮的加水量一直沿用没过药面3~4cm左右的经验做法。其实,加水量对药材有效成分煎出量影响甚大,如此千篇一律,势必影响中药汤剂疗效。其实,张仲景在其《伤寒论》中就曾对...  相似文献   

10.
魏顺利  吴文博 《河北中医》2011,33(9):1380-1380
中药汤剂是指用中药饮片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因此,关于中药汤剂的相关研究,一直是中药工作者探讨的课题,如煎药容器及煎制方法对汤剂质量的影响,煎药时加水量、药材的粉碎度(颗粒饮片、微粉、纳米中药)对汤剂质量的影响,煎煮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汤剂煎制工艺的改革(单煎及免煎颗粒、群煎)对药物质量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1.
Since 2016,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been published on standard decoctions used in Chinese medicine.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statistical issues related to establishing the quality standards for standard decoctions. In view of the currently established quality standard methods for standard decoctions, an improvement scheme is proposed from a statistical perspective. This review explores the requirements for dry matter yield rate data and index component transfer data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wo methods specified in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Control and Standard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Granules," which include the average value plus or minus three times the standard deviation () or 70% to 130% of the average value (). The square-root arcsine transformation method is used as an approach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reasonable standard ranges of standard decoctions. This review also proposes the use of merged data to establish a standard. A method to judge whether multiple sets of standard decoction data can be merged is also provided. When multiple sets of data have a similar central tendency and a similar discrete tendency, they can be merged to establish a more reliable quality standard. Assuming that the dry matter yield rate and transfer rate conform to a binomial distribution, the number of batches of prepared slices that are needed to establish the standard decoction quality standard is estimated. It is recommended that no less than 30 batches of prepared slices should be use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tandard decoction quality standards.  相似文献   

12.
四物汤类方对大鼠子宫血流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观察四物汤及其加减方对大鼠子宫血流的作用,比较各方的作用效果及起效时间,方法采用激光彩色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四物汤及其加减方水提浸膏和水提醇沉浸膏在150min内对大鼠子宫血流的影响。结果与给药前相比,给予四物汤、芩连四物汤水提液及桃红四物汤醇沉上清后,子宫血流速度均明显加快。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水提液各组均对大鼠子宫血流变化率有促进作用;醇沉上清液中除桃红四物汤显著增加子宫血流变化率外,其余各组虽然增加子宫血流变化率,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四物汤类方的水提液和醇沉上清液均有促进大鼠子宫血流速度的作用,可以为临床治疗痛经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元胡产地醋制法最佳工艺条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正交设计法测定各样品的氯仿提取液和水煎浓中总生物碱含量。其最佳方案有两种:以煎剂入药时,可将鲜元胡个用食醋烫至无白心;若提取总生物碱浸膏制备中成药时,可将鲜元胡个用含1/2食醋的醋水液烫至微沸。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密闭式煎药机煎药加液量公式,以利于准确计算加液量,从而保证中药汤剂煎煮质量。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临床50张中药饮片处方,随机分为两组,各25张,分别为新加液量组和厂家公式组。先浸泡饮片,使其充分浸润后,再计算加液量的方法;测量密闭式煎药机的水分蒸发量;参考相关文献的平均挤压功能参数;结合上述参数建立密闭式煎药机煎药加液量公式,并采用实际的临床代煎处方,与厂家的加液公式相对比,验证该加液量公式的准确性。结果:建立加液量公式为Q=F×180×2+1000-W×32%-G(Q为加液量,F为剂量,W为饮片总质量,G为泡药后水的质量);两组处方的液体差值和差值与所需出液量的百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值<0的次数与处方数的百分比,新加液组为16%,而厂家公式组为80%。两组的合格率分别为88%和76%。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加液量公式用于煎煮中药时可提高加液准确性,保证中药汤剂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海藻及海藻与其他药物配伍后其中碘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间接碘滴定法测定海藻原药材、海藻与甘草不同比例合煎、单煎后混合液中碘的含量。结果 此方法稳定、可靠 ,加样回收率高。结论 所建立的间接碘滴定法可用于测定海藻及海藻与其他药物配伍后其中碘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薄荷、徐长卿、肉桂、丁香、牡丹皮5种含挥发性成分饮片在不同煎药时间点、使用3种不同煎药方式(传统砂锅后下、中药煎药机后下及中药煎药机正常煎煮)时汤液中的挥发性成分煎出量大小,明确使用中药煎药机煎煮含挥发性成分饮片的煎药方法。方法:利用HPLC-GC测定汤液中挥发性成分含量,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煎药方式下挥发性成分煎出量的差异性。结果:汤液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中药煎药机大于传统煎药工具,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中药煎药机后下与正常煎煮2种煎药方法对挥发性成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中药煎药机煎煮含挥发性成分饮片时可随复方其他饮片一起煎煮而不必采用"后下"方法;传统煎药方法煎煮此类饮片时"后下"是必要的、科学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煎药机煎法对中药复方汤剂总浸出物及有效成分的影响,为科学评价煎药机煎药和中药饮片“后下”提供依据.方法:以经典方“六味地黄汤”为代表方,以汤剂浸出物和汤剂中丹皮酚的含量为指标,评价汤剂质量.结果:丹皮酚在煎药机煎液中的含量为0.0187 g·L-1,显著高于传统煎液,而总浸出物则相反.结论:传统煎法与煎药机煎法煎煮的六味地黄汤剂在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杨琳  傅延龄 《中医杂志》2012,53(3):241-245,263
对《外台秘要》中煮散方进行服量、服法、主治病证等方面的初步探讨,总结唐代以及唐代以前煮散方的应用情况和特点.《外台秘要》中煮散方每次煮药药量明显小于汤剂用量,而每服量也多小于汤剂的服量,其调整服用次数有3个原则,即“随症施量”、“因势施量”、“因人施量”,主治病证多属于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急性加重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皂角刺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采用18批皂角刺饮片制备标准汤剂,测定18批皂角刺标准汤剂的出膏率、浸出物含量,建立18批皂角刺饮片和标准汤剂超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采用高分辨质谱对特征峰进行成分鉴定,建立皂角刺饮片和标准汤剂中指标性成分东莨菪内酯和花旗松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出膏率、浸出物含量、指标性成分含量、转移率、特征图谱为指标,研究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结果:18批标准汤剂出膏率为3.66%~5.99%,浸出物质量分数为33.38%~47.62%,饮片特征图谱共标定8个特征峰,均能传递到标准汤剂中,并指认出其中6个成分,饮片与标准汤剂对照特征图谱的相似度>0.90,特征图谱可作为共性质量特征用于皂角刺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指标性成分东莨菪内酯和花旗松素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67.32%、24.10%。结论:可为皂角刺药材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的提高、皂角刺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