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麝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1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景超 《陕西中医》2005,26(2):108-109
急性脑血管病(ACVD)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是危害我国人民三大死亡疾病之一。而合并神智障碍尤其是昏迷患者死亡率更高,我们采用麝香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昏迷患者108例,取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下。  相似文献   

2.
3.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脑血管疾病又叫脑卒中,其并发症很多,但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上相当常见,病死率甚高,其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较差,其中很多原因中有因护理不当所致的,故提高护理质量,往往可以挽救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4.
意识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多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程度成正比,关系到患者的预后。积极改善ACVD患者意识状态,有利于降低病死率。2002年9月-2007年4月,本院急诊科ICU对收治的60例ACVD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进行了加昧通关散氧驱雾化吸入治疗,观察意识障碍的改善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血管病后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62例急性脑血管病后意识障碍患者单盲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每日1次,7 d 1疗程.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采用1~7 d体温及格拉斯哥-庇斯布赫昏迷分度表(G-Pc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体温升高增幅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在各个时点上的G-Pcs平均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血管病后意识障碍患者体温,促进意识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中西医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性溃疡 ,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 ,严重时 ,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危及病人生命。实施临床护理时如能在密切注视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瞳孔等生命体征变化外 ,密切观察有无腹胀、腹痛、呕吐及大便的情况 ,进行合理的中西医护理 ,就能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笔者总结了我科自 1995年 8月— 1998年 3月 ,急性脑血管病 33例的护理体会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急性脑血管病 33例中 ,男 2 8例 ,女 5例 ;年龄 4 6~ 82岁。其中脑出血 17例 ,男 13例 ,女 4例 ;急性脑梗塞 16例 ,男 15例 ,女 1例。出现应激性溃疡 2例 ,男 1例 ,女 1例。均经…  相似文献   

7.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颖  段晓丽 《河南中医》2011,31(10):1177-117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脱水、促脑细胞代谢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57例,有效21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86%,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30例,无效48例,有效率为4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病的早期康复治疗,至今越来越被广泛医护人员重视起来.本院对40例急性脑血管病人进行了康复治疗疗效观察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晓霞  冯毅等 《北京中医》2002,21(4):199-201
目的 探讨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一种新的给药途径。方法 将麝香等芳香开窍类中药加工后通过吸入形式经鼻腔粘摸,呼吸道进入肺泡而迅速吸收。结果 轻中度意识障碍患者经治疗后其意识障碍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RBC-SOD测定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经颅多谱勒测定,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改善。结论 该法简便易行,新的给药途径给不愿口服中药及有吞咽障碍与意识障碍者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洛赛克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114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洛赛克组、西咪替丁组 ,于患者住院期间观察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洛赛克组总有效率为 96 .9% ,止血时间为 (45 .7± 2 .1)h ,西咪替丁组总有效率为 4 0 .0 % ,止血时间为 (86 .7± 3.2 )h。洛赛克组无论总有效率、止血时间与西咪替丁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洛赛克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并发中枢性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的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醒脑静注射液配合物理降温,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降温及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7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有效降低急性脑血管并发中枢性高热,有助于意识恢复及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川芎嗪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9例ICVD患者随机分为A组(川芎嗪120mg)、B组(川芎嗪240mg)、C组(川芎嗪480mg)3组,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组、C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总有效率:A、C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血液流变学:与治疗前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川芎嗪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ICVD)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9例ICVD患者随机分为A组 (川芎嗪 12 0mg)、B组 (川芎嗪 2 4 0mg)、C组 (川芎嗪 4 80mg) 3组 ,观察 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组、C组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总有效率 :A、C两组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血液流变学 ,与治疗前比较 ,A组 1项、B组 3项、C组 7项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大剂量川芎嗪治疗ICVD具有临床疗效好 ,血液流变学改善明显 ,基本无因药物剂量大而出现的副反应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血压急性脑血管病(AICVD)患者经抗凝治疗前后凝血、纤溶及蛋白C系统的反应及临床疗效。方法:对57例AICVD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肝素及血栓通干预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活化蛋白C(APC)。结果:肝素组临床愈显率69.2%,血栓通组愈显率67.7 %,两经且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素组治疗后PT及APTT均延长,FIB水平下降,t-PA活性增加,PAI活性下降,APC无显著变化。血栓通组治疗后FIB水平下降,t-PA活性增加,PAI活性下降,APC活性增加,而PT及APTT无显著变化。结论:肝素及血栓通过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治疗均有良好的抗凝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意识障碍患者中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方法;观察组使用常规固定加弹力绷带外固定的方法。观察2组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率、静脉炎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结果:留置针留置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贴膜卷边率、针头脱出率、静脉炎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意识障碍患者静脉留置针固定时巧用弹力绷带,可增加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贴膜卷边、针头脱出、堵管、反复浪费胶布、静脉炎非计划拔管等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黄左金丸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9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应激性溃疡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急性脑血管意外相应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再给予奥美拉唑,西咪替丁;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大黄左金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胃液pH值,潜血试验。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在治愈率,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大黄左金丸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应激性溃疡有比较肯定的治疗效果,能促进溃疡愈合,降低了脑血管意外危重症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属中医"中风"范畴,其发生发展与胃肠道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以下三方面阐述脑血管病急性期胃肠道系统与脑的关系。首先,中医理论认为胃肠道系统与脑在生理功能及经络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其次,临床研究表明痰热腑实证是脑血管病急性期主要证候之一,此证候最突出的表现为腑实便秘,关乎病情转归预后;再者,脑血管病急性期脑肠肽中胆囊收缩素的改变和体表结肠电生理变化也为胃肠道系统与脑具有相关性的理论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电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脉络宁注射液治疗不同中医证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 方法: 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7月—2012年7月间住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所属中医证型将所有患者分4类,均给予常规西医结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比较各组患者的治疗后临床疗效、活动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 结果: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其他各型(P<0.05);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的活动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其他各型(P<0.05)。 结论: 脉络宁注射液可以有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但是不同中医证型的疗效不一,对于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的疗效较其他类型差。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血管病辨证分型与血浆胃动素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胃动素的关系.方法将3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辨证分为痰热腑实、风痰火亢、风痰瘀阻、风火上扰、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型7个证型,每个证型各5 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5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在入院后翌日、排便后翌日、病程第7天和第14天清晨空腹平卧采肘静脉血测定血浆胃动素.最后运用华西医科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提供的Pem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MT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其中以痰热腑实型、风痰瘀阻型、痰湿蒙神型、气虚血瘀型的空腹血浆胃动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中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ICH)的其余各证型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P<0.01),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CI)的风火上扰、阴虚风动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胃动素浓度有相关性.为临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指导临床合理应用通腑药提供了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灸对介入治疗术后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PTAS)介入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足三里(双侧)、绝骨(双侧)艾灸治疗.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IL-6)、高度敏感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血浆IL-1β、IL-6、hs-CRP水平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各时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绝骨穴可显著改善介入治疗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炎症反应,减少血清中的炎症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