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无胎膜早破孕产妇羊膜腔内细菌状况.方法:用随机对照的方法,于剖宫产时抽取羊水进行细菌培养,对无胎膜早破特产和试产后的孕产妇羊膜腔内细菌发生率、细菌种类进行统计,并对试产组人工破膜2小时前后、羊水有无粪染的细菌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羊水细菌阳性例数:(1)26例特产组为4例,阳性率为15.38%,35例试产组为18例,阳性率为51.43%,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试产组中人工破膜后<2小时和>2小时两组比较,<2小时18例中阳性例数6例,阳性率33.3%;>2小时17例中阳性例数12例,阳性率为70.6%,有显著性差异(P<0.05).(3)试产组中羊水是否粪染两组比较,羊水色清13例中阳性例数6例,阳性率46.2%;羊水粪染22例中阳性例数12例,阳性率54.5%,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胎膜早破的孕产妇试产后羊膜腔内细菌发生率显著增加;人工破膜和试产越久,细菌感染率越高;羊水粪染不是细菌感染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羊膜腔输注抗生素预防胎膜早破感染的效果。方法将67例胎膜早破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4例)经宫颈羊膜腔输注青霉素80万U,对照组(33例)静脉注射青霉素640万U。通过对两组产前宫颈分泌物、羊水、新生儿咽拭子细菌培养以及胎膜病理检查结果的对照观察,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羊膜腔输注青霉素对杀灭羊水中的细菌、控制绒毛膜羊膜炎的发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陈华清  朱伟 《吉林医学》2014,(14):21-22
目的:探讨中晚期羊水过少羊膜腔灌注不同液体量的引产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依据羊膜腔内灌注液体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羊膜腔灌注NaCl溶液量为201~300 ml;B组羊膜腔灌注NaCl溶液301~400 ml,比较两组引产成功率、破膜数、二次灌注例数、宫缩发动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A组首次灌注引产成功率最高88.5%,B组胎膜早破例数达2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规律宫缩发动时间、二次灌注数、并发症方面比较均无差异。结论:羊膜腔内灌注液体量201~300 ml,对于中晚孕羊水过少引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羊水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IL-6受体(sIL-6R)水平的动态变化与妊娠及分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期引产、早产及足月妊娠(分为破膜组及未破膜组)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用MTT比色法及ELISA法检测羊水中IL-6及sIL-6R水平;采用羊膜细胞培养法,添加不同浓度IL-6,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白蛋白测定羊膜细胞的通透性。结果:足月经阴道分娩组羊水中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早产组及中期引产组(P<0.01);早产组与中期引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足月经阴道分娩组羊水中sIL-6R水平明显低于早产组及中期引产组(P<0.01);早产组与中期引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羊水中IL-6水平,有宫缩剖宫产组与无宫缩剖宫产组及经阴道分娩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羊水中sIL-6R水平,有宫缩剖宫产组与无宫缩剖宫产组及经阴道分娩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足月经阴道分娩孕妇羊水中IL-6水平,胎膜早破组明显高于无破膜组(P<0.01);羊水中sIL-6R水平,胎膜早破组明显高于无破膜组(P<0.05)。羊膜细胞的通透性随IL-6浓度升高亦升高,存在剂量依赖性(r=0.932,P<0.001);添加IL-6后,羊膜细胞的通透性亦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存在时间依赖性(r=0.854,P<0.001)。结论:IL-6可能与子宫收缩时羊膜细胞通透性增强有关,并可能是导致胎膜早破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Zhu B  Fu Y  He H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0):776-778
目的测定妊娠各期羊膜腔内压力的正常值、异常值,并探讨羊膜腔内输液对治疗胎膜未破羊水过少的临床意义。方法自行设计经腹壁穿刺的羊膜腔内压力监测和治疗三通管道装置。测定71例妊娠各期孕妇羊膜腔内压力和39例羊水过少及羊水过多孕妇的羊膜腔内压力。对33例胎膜未破羊水过少者在羊膜腔内压力监测下行宫腔内输注药液治疗,与64例行静脉滴注治疗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妊娠各期羊膜腔内压力为169±023kPa,羊水过多者为32±03kPa,羊水过少者为11±03kPa,(P<001~0001)。胎膜未破羊水过少病例行羊膜腔内输液治疗后,羊水指数增加50±18cm,羊膜腔内压力升高018±021kPa,维持65±26天,阴道分娩率达879%(对照组121%,两者比较P<0001),未发生羊膜腔内输液并发症。结论正常妊娠各期羊膜腔内压力为一相对稳定值,但随羊水过多而升高,过少而下降。在同步监测羊膜腔内压力的情况下,羊膜腔内输注药液治疗胎膜未破羊水过少,能明显地提高孕妇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胎膜早破孕妇胎膜组织中Galectin-3的表达,探讨其与胎膜早破及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选取胎膜早破孕妇50例作为胎膜早破组,包括足月前胎膜早破组(PPROM)24例、足月胎膜早破组(TPROM)26例。选择正常非胎膜早破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组孕妇胎膜组织中Galectin-3的表达。结果:①胎膜早破组孕妇胎膜组织中Galectin-3的阳性率为60.0%,对照组为36.7%,胎膜早破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绒毛膜羊膜炎孕妇的Galectin-3的阳性率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孕妇,且Galectin-3的阳性率与羊膜炎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lectin-3与胎膜早破及绒毛膜羊膜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胎膜早破孕妇羊水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胎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探讨IL-6和MMP-9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其在预测绒毛膜羊膜炎亚临床感染等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20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25例为研究对象,足月剖宫产人工破膜孕妇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三组羊水中IL-6含量和胎膜中MMP-9的阳性率。结果三组羊水中IL-6含量和胎膜中MMP-9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足月胎膜早破组与足月胎膜早破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绒毛膜羊膜炎组羊水IL-6含量和胎膜MMP-9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P<0.01)。结论羊水中IL-6和胎膜MMP-9的含量与胎膜早破和绒毛膜羊膜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羊膜腔及胎膜、脐带、胎盘、胎儿在妊娠期或分娩期发生的非特异性感染,目前称为羊膜腔感染综合征,好发于胎膜早破及产程延长者。胎膜有防御感染的功能,当该屏障受到破坏时容易发生羊膜腔感染综合征。其发生率随破膜-临产时问及破膜-分娩时间的延长而运渐增高。有资料表明,破膜后24小时以内分娩者,胎膜感染率不足10%,超过24小时者则在30%以上。Gosselin(1975年)统计了破膜-分娩时间与羊水细菌培养的关系(表1)。此外,还需重视胎膜感染与胎龄、胎儿体重的关系。有资料报道,体重等于或大于2 500克者,胎  相似文献   

9.
胎膜早破孕妇血清、羊水白细胞介素6,8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孕妇血和羊水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8例胎膜早破(受试组)及4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血清和羊水中IL-6、IL-8水平,同时行胎膜病检。结果:胎膜早破组患绒毛膜羊膜炎33例,感染率为55.17%,明显高于对照组(15.00%)。绒毛膜羊膜炎孕妇的羊水和血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呈正比,当破膜时间超过24h,则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77.78%,当破膜时间在12~23h为50%,破膜时间在12h内为30%,而对照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只为15.38%。结论:羊水和血清中IL-6、IL-8水平升高与绒毛膜羊膜炎有关,胎膜早破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一2(matrixnletalloproteinase一2,MMP一2)及其抑制因子(tissuein—hibitorofmatrixmetalloproteinase一2,TIMP一2)在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胎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分娩产妇124例,分为足月胎膜早破组45例,早产胎膜早破组40例,足月未临产剖宫产39例为对照组,分娩后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及非合并绒毛膜羊膜炎。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连接(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法检测胎膜组织中MMP一2、TIMP一2的蛋白表达。结果:胎膜早破组患者胎膜组织MMP一2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IMP一2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足月胎膜早破组和早产胎膜早破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胎膜组织MMP2的表达高于未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P〈:O.05),TIMP一2的表达显著低于未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P〈0.05)。结论: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可能与MMP2和TIMP一2的表达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及临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问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4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48例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足月生产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组(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羊膜腔感染率、脐带脱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产后出血率及胎盘早剥率无明显差异(P〉O.05);观察组孕妇所生新生儿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剖官产率明显升高,且其所生新生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幅提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未足月胎膜早破后羊水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婷  罗力冰 《西部医学》2014,(5):644-645,648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后羊水指数(AF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0年2月-2012年3月接受治疗的16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残余羊水量正常者(对照组)和羊水量异常患者(观察组)各8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对照组患者剖宫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胎心监护情况、羊水污染情况、新生儿呼吸窘迫和宫内感染发生率均少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史(P<0.05).结论 未足月胎膜早破羊水过少不仅导致孕妇剖宫产率大大增加,而且还导致羊水污染、宫内感染和呼吸窘迫概率大大增加.胎膜早破羊水检测是观察胎儿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母婴预后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单胎妊娠的106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作为胎膜早破组;同时收集未破膜110例早产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按孕周各分为三组组,分析胎膜早破组与对照组的围生儿并发症及结局、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延长孕周时间等的差异。结果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胎膜早破组中28-31^+6周延长孕周成功率低于对照组(χ^2=8.79,P〈0.05),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存活早产儿的呼吸窘迫、脑室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的发生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者围生儿并发症及母婴感染的发生与孕周及处理方式相关,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应采取个体化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活化素A在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妇产科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3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IA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3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为对照组,在征得两组患者知情同意下对其活化素A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及比较,以分析活化素A在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活化素A表达水平和羊水中活化素A表达水平分别为(245.35±12.85) pg/mL、(396.21±5.33) 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2.44±11.46) pg/mL、(277.65±5.21) pg/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轻度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者血清、羊水中活化素A表达水平分别为(120.85±11.84) pg/mL、(360.72±5.50) pg/mL,均低于中、重度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者的(370.44±12.92) pg/mL、(500.24±5.75)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化素A表达水平与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息息相关,膜腔感染程度越高,则其表达水平越高,可作为临床判定是否发生羊膜腔感染以及感染程度的重要参照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与胎膜早破及早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01-01~2012-01-01来我院产科门诊就诊,孕龄大于35周妊娠晚期妇女,采用细菌性阴道病试剂盒检查,BV检测阳性的孕妇138例为BV组,20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跟踪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 妊娠合并BV的孕妇胎膜早破的发生率37.68%,早产的发生率27.54%;非BV的孕妇胎膜早破的发生率10.5%,早产的发生率1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性阴道病可使妊娠产妇胎膜早破及早产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陈凯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33-35
目的探讨围生期危险因素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4月~2009年7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56例早产儿病例资料,根据床旁B超的检查结果诊断,分析颅内出血与围生期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156例出生体重≤2000g,胎龄≤36周的早产儿中发现92例(58.97%)颅内出血患儿。分析围生期危险因素中,分娩方式、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及母体异常、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阿氏评分、呼吸窘迫的发生及低体温对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有影响(P0.05);而保胎有无、羊水异常、胎盘异常、脐带异常、低血糖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围生期危险因素中,分娩方式、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及母体异常、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阿氏评分、呼吸窘迫的发生及低体温对颅内出血的发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羊水泡沫振荡试验预测胎儿肺成熟在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把2011年9月~2012年12月妊娠28周~36〈周胎膜早破需期待治疗的孕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16例,孕周35周时或终止妊娠72 h前取阴道内羊水行泡沫振荡试验,试验阴性再次予地塞米松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103例,孕周〈35周按常规促胎儿肺成熟,孕周〉35周终止妊娠。对两组围生儿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羊水泡沫振荡试验预测胎肺成熟度敏感性66.7%,特异性96.3%,不成熟预测准确率33.3%,成熟预测准确率99.1%。研究组的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病和围生儿死亡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治疗中预测并促进胎肺成熟能显著改善围生儿结局,在临床上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细菌性阴道病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在妊娠妇女中的发病情况及对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来我院产科门诊行首次产前检查的孕妇2931例常规进行BV检测,所检测出的BV阳性孕妇自由选择是否进行治疗及治疗用药的方式,同意治疗者给予甲硝唑或克林霉素口服给药或甲硝唑阴道给药治疗。研究对象分为3组,BV阳性同意治疗并治疗有效者164例作为观察组1,BV阳性不同意治疗者及治疗无效者共98例作为观察组2,取BV阳性者相邻的BV阴性正常孕妇262例作为对照组。3组孕妇记录临产孕周、胎膜破裂时间、分娩情况及新生儿情况,分娩后取胎膜组织送病理检查并记录病理结果及进行产褥期随访。结果妊娠期BV的检出率为11.2%,观察组1与观察组2比较,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及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与对照组比较,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期BV的检出率较高,可明显增加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BV阳性者经治疗后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故对妊娠期BV进行常规筛查及系统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致新生儿早产的临床相关因素,以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远期生活质量。方法对我科NICU2007年7—12月住院的152例早产儿病历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致新生儿早产的主要因素为:胎膜早破者73例,占48.03%;双胎(40例)和多胎(6例)共46例,占30.26%;孕母患有疾病45例,占29.60%;羊水异常40例,占27.44%;脐带绕颈和脱垂26例,占17.11%;高龄产妇23例,占15.13%;前置胎盘(9例)和胎盘老化(1例)10例,占6.58%。结论新生儿早产的发生与胎膜早破、羊水异常、双胎和多胎、孕母疾病、脐带绕颈和脱垂、高龄产妇、前置胎盘和胎盘老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