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寰枢关节旋转性移位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选择具有完整影像学资料和治疗、随访结果的15例寰枢椎关节旋转性移位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5例儿童寰枢关节旋转性移位病例,经过抗感染、理疗、雾化吸入、颈椎牵引治疗,13例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2例明显好转。结论 寰枢关节旋转性移位绝大多数见于儿童,多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颈部感染后,经过积极的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小儿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小儿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总结22例小儿严重寰枢椎不稳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6例,年龄3-14岁,平均11.4岁,病因有齿突骨折、横韧带断裂、枕颈畸形、类风湿关节炎等,所有患儿均行后路融合术,其中寰枢椎融合14例,枕颈融合术8例。结果 20例患儿经平均20个月(3个月-11年)随访,均获骨性融合,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上颈椎后路融合术是治疗小儿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对寰枢椎能复位者选择寰枢椎融合,脱位不能复位者应行枕颈融合术。  相似文献   

3.
三维CT重建对小儿寰枢椎旋转畸形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三维CT重建小儿寰枢椎旋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患儿进行CT扫描和三维CT重建的检查。结果:三维CT重建清楚地显示枕寰枢椎骨 解剖和立体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髋臼各组成部分环状骨突生长板的生长速度。方法选用年龄3~4周的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伸膝位长腿石膏管型固定的方法,将幼兔的左下肢固定8周,分别于固定后4、6、8周拍摄X线片直至出现髋臼发育不良兔动物模型7只。将分离出的发育不良髋臼制作病理组织学切片,运用图像分析技术量化髋臼发育不良动物模型中髋臼各组成部分(髂骨、坐骨、耻骨)的环状骨突生长板的生长速度。结果实验组发育不良的髋臼各骨中,坐骨环状骨突生长板生长速度最大,其次为髂骨,耻骨环状骨突生长板生长速度最低;对照组发育正常的髋臼各骨中,髂骨环状骨突生长板生长速度最大,其次为坐骨,耻骨环状骨突生长板生长速度最低。结论不同方向的力学刺激对髋臼各骨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CT检查对小儿寰枢椎旋转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CT扫描诊断小儿寰枢椎旋转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患者颅底和上颈椎进行CT扫描。结果:通过CT影像分析,发现病变早期寰枢椎有较固定的旋转关系,枕寰关节与寰枢关节在同一方向运动,枕骨髁与寰椎侧块无分离。病变后期齿状突与寰椎侧块不对称关系及寰椎旋转移位持续存在,枕寰关节在与寰枢关节活动相反方向发生一种新的旋转移位,部分代偿寰枢关节移位。结论:CT扫描可显示椎管与骨性结构变化的断面图像,能清楚地提供枕寰枢椎横断面的连续图像,作为一种检查手段,明显弥补了X线片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7.
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5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1991年以来采用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各型鞘膜积液 ,经 5 36例术后观察随访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采用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5 36例 ,手术年龄最小的1岁半 ,最大的 14岁。平均年龄 4 .2岁 ,单侧 5 32例 ,双侧 4例。  二、手术方法在麻醉下取患侧下腹壁自然皮皱处横切口 ,长约 1cm ,切开皮肤后用止血钳向皮下环方向逐层分离 ,显露精索 ,于精索前内侧分离出鞘状突并横断 ,近端分离至高位结扎 ,远端鞘膜囊内积液行切开或空针穿刺抽吸积液即可 ,逐层缝合切口术毕。讨  论术式依据主…  相似文献   

8.
9.
儿童严重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儿童严重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特点及诊断体会。方法1982-1992年收治7例Fielding和Hawkins分型中的Ⅲ型病例,平均年龄为8.5岁,男孩5例,女孩2例。平均确诊时间7.8周,无一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经颌枕布袋牵引,在6周内5例临床及X线效果满意,继续颈托因定2-3个月。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讨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例儿童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进行临床分析,观察化疗疗效,复习文献总结国内外儿童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诊治情况,了解其病理特点。结果: 患儿,男,1岁11月,临床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颈部明显,颈部部分融合成团,约5*5cm大小,病理结果示淋巴结滤泡减少,代之以大量大细胞,分裂相易见。免疫组化S-l00 ( + ) 、Vimentin ( + ) 、Ki-67 ( 30%), CD68 ( + ) ,诊断为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拟定为按LCH高危组治疗方案进行化疗,行(Pred+VDS+MTX)第一疗程结束后,颈部肿块有所减小,但不久下颌出现新的淋巴结肿大且颈部淋巴结复又增大, 因同时伴有严重的肺部感染,暂停化疗。好转后继续予以化疗,目前随访中,淋巴结较前有所减小。结论: IDCS是比较罕见的肿瘤,因此易误诊,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治疗上目前没有统一的方案,因肿瘤的侵袭性较强,因此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用不缝合的小切口鞘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效果。方法 对139例年龄在18个月~9岁不同类型的小儿鞘膜积液采用不缝合的小切口行鞘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小的鞘膜积液开窗放液,较大的加作部分鞘膜切除。结果 术后无切口裂开和感染,1例痊愈,1例因术中鞘突管辨识失误术后复发;切口瘢痕小而美观。结论 不缝合的小切口鞘突管高位结扎术适合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可免除患儿术后拆线,符合微创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13.
患儿,女,2岁。2d前被一辆小车倒车时撞伤头颈部及胸部,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脑左额叶挫伤,左颞枕骨骨折并颅内积气,颅底骨折,双肺挫伤,予以抗感染、补液、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儿病情渐平稳,于伤后第2天发现头颈不能活动,行X线片检查示枢椎齿状突骨折并环枢椎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14.
小阴茎、小睾丸的病因复杂,临床诊断较为困难。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及雄激素合成和转化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皆会影响阴茎和睾丸的发育。治疗应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予以个体化方案。提倡重视小青春期内的早期诊断,以期早期治疗,使病变的危害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5.
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提高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7年~2001年间收治的29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行手术刮除病灶及植骨术治疗17例,仅作病灶活检术的5例,非手术治疗7例。结果29例中初诊仅9例为骨嗜酸性肉芽肿,8例为骨病变待诊人院,有12例均诊断为其它疾病。手术治疗的17例中11例痊愈,随访2~5年无复发,3例有残余低密度灶,2例有骨骼的畸形愈合,1例疗效差并已失随访;作病灶活检术的5例中3例痊愈,2例病灶仍有待观察后必要时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7例中2例治愈,4例病灶明显缩小,症状消失,1例放弃治疗。结论 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表现多样,容易与其它病变混淆而引致误诊或漏诊,X线平片是发现骨破坏病灶和随访嗜酸性肉芽肿的首选和主要的检查方法,强调与临床、病理结合才能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治疗上以手术刮除病灶及植骨为佳,在作活检术时尽可能刮除所有病变组织,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6.
17.
Brodie骨脓肿多见于儿童和青年,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好发于四肢长骨干骺端。发病时症状、体征不典型,炎症指标可正常或轻度升高,因此诊断较困难。本病一旦确诊,应尽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单纯药物或者药物-手术联合治疗,大部分患者效果较好。本文从Brodie骨脓肿的发病机制、病理学、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小儿骨科医师在临床中诊治该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7例骨样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总结诊断经验,探讨治疗方法。方法 对7例骨样骨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变位于股骨近端4例,胫骨中上段、距骨各1例,股骨远端干骺端和胫骨上端干骺端同时存在1例。2例患者施行传统的手术方法,将整块硬化骨质及瘤巢一并切除,5例患者在C型臂引导下切除瘤巢,所有病例切除组织术后均送病理检查。结果 7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病理报告均为骨样骨瘤,随访2月~8年余无1例复发。结论 骨样骨瘤的诊断主要根据典型的夜间疼痛为主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发现瘤巢,尤其是CT诊断价值最大;瘤巢的准确定位及彻底切除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C型臂引导下手术切除局部病灶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