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配合限制片段长短多态现象(RFLP)分析,对22例食管癌病人3号染色体短臂3p14~24,17号染色体短臂17p13.1杂合缺失(LOH)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3p24、3p21、3p14和17p13.1位点LOH检出情况分别为8/11、2/4、1/9和6/6,其中3p24和17p13.1位点的LOH较高,提示这一位点LOH的测定有可能成为食管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实验发现,在3p24EApMD位点的LOH检测中,哈萨克族杂合缺失为5/5,汉族为2/4,维吾尔族为1/2,这是否与种族遗传有关,有必要扩大病例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患者3p24等位基因杂合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配合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对22例妇女乳腺癌患者3号染色体短臂3p24等位基因杂合缺失(LOH)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3p24EAβMD位点和EAβH位点的LOH检出情况为6/14,杂合缺失率为42.8%。实验发现乳腺癌患者在3p24位点的LOH较高,提示这一位点可能存在抑癌基因,此基因的缺失改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配合限制片段长短多态现象(RFLP)分析,对22例食管癌病人3号染色体短臂3p14 ̄24,17号染色体短臂7p13.1杂合缺失(LOH)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3p24、3p21、3p14和17p13.1位点LOH检出情况分别为8/11、2/4、1/9和6/6,其中3p24和17p13.1位点的LOH较高,提示这一位点LOH的测定有可能成为食管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疆民、汉族喉乳头状瘤及喉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p53 蛋白及PCNA 表达的关系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3 例喉乳头状瘤(维吾尔族33 例,汉族30 例),83例喉鳞状上皮细胞癌(维吾尔族27 例,哈萨克族4例,汉族52 例),20 例声带息肉(维吾尔族10 例,汉族10 例)分别进行检测。结果:(1)喉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突变型p53 蛋白阳性率为62.7% (52/83),明显高于喉乳头状瘤的28.5% (24/63)和声带息肉的0.0% (0/20)(P均< 0.005),且与临床分期无关,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PCNA的阳性率在喉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57.8% (48/83)高于喉乳头状瘤的33.3%(21/63)和声带息肉的0.0% (0/20)(P< 0.005),并与临床分期有关,Ⅳ期明显高于Ⅰ期(P< 0.05),民、汉族之间无明显差异(P> 0.05)。(3)经半定量分析,喉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p53蛋白及PCNA 表达的阳性细胞密度及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喉乳头状瘤和声带息肉(P< 0.05)。结论:(1)p53基因突变使p5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中3p24和11p15.5染色体位点潜在抑癌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p24染色体位点的杂和缺失和11p15.6位点的点突变同食管癌之间的相关性,寻找这2个位点中潜在的抑癌基因,并希望通过此研究能为最后确定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用PCR-RFLP法检测3p24染色体的3个位点(EAβMD,EA,βH,EAβR)上等位基因的杂合缺失情况,PCR-SSCP法检测11p15,位点的点突变。结果:经RFLP法显示:在3p24的EAβMD位点,杂合缺失率为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在哈萨克族(简称哈族)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阐明哈族食管癌高发的机理,从分子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技术并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银染的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法对41 例新疆地区原发性食管癌及正常组织中家族性结肠腺瘤样息肉易感基因(APC)第11 外显子杂合缺失(LOH)及点突变进行检测。结果:31 例信息个体中13 例显示杂合缺失,杂合缺失率为41.9% ,其中哈族的杂合缺失率为50.0% (7/14),而汉族的杂合缺失率为35.3% (6/17)。点突变率为24.4% (10/41),其中哈族食管癌的点突变率为30.0% (6/20),汉族食管癌的点突变率为19.0% (4/21)。结论:APC抑癌基因第11 外显子的LOH 存在于食管癌的各个临床分期,LOH不是癌症发生的结果,可能是癌症发生的早期因素,且与食管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并配合限制片段长短的多态现象(RFLP)及CA重复顺序多态性分析,对15例乳腺癌病人3号染色体短臂3p24,7号染色体长臂7q31,16号染色体长臂16q24,3和17号染色体短臂17p13.1杂合缺失(LOH)进行了测定。在上述位点分别发现36%、36%、2/4和5/9的信息个体呈现LOH。其中3p24和7q31位点的LOH大多发生在临床II、III期、淋巴转移阳性和雌激素受体阴性的肿瘤中。提示3p24和7q31位点LOH的测定有可能成为乳腺癌病人预后评价的指标。此外,上述四个位点所呈现的较高的LOH阳性率也提示乳腺癌抑癌基因在这些位点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对30例门脉高压症病人术后应用地塞米松(激素组)防治发热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并与对照组42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照组42例术后体温恢复正常7d内8例(19.0%),8~11d者10例,12d以后者24例,发生各种并发症19例(42.5%);激素组30例术后体温恢复正常76内者26例(86.7%),8~11d者4例,仅1例(3.3%)发生切口局限性感染,其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均<0.01)。  相似文献   

9.
~(125)I-抗AFP放射免疫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纯化抗AFP多抗,用氯胺T氧化法标记 ̄(125)I,得 ̄(125)I-抗AFP抗体进行导向治疗不能切除的肝癌22例。均经静脉滴注。全组 ̄(125)I中位剂量为289.3(100.3~708.9)MBq,抗AFP抗体的IgG量为5.2mg(1.8~12.8mg)。可评价疗效19例,有效率为31.6%(CR5.3%,PR26.3%),总有效率(CR+PR+MR)为42.1%,肿瘤缩小率为63.2%(12/19)、AFP下降率64.7%(11/17),6例转阴,治后1年生存率为47.1%(8/17),7例尚存活,5例存括14~33个月。治疗耐受良好,毒副反应轻微。 ̄(125)I半衰期长,射线穿透力短,对正常组织扰乱少,使用方便,防护较简便,具有显著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3 号染色体短臂 2 区 4 带(3p24)等位基因杂合缺失与口腔鳞癌临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抑癌基因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 40 例口腔鳞癌及正常组织的手术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 C R R F L P)分析方法进行检测。结果:3p24 等位基因两个基因座位 E Aβ M D和 E Aβ H 杂合缺失分别为50.0% 和 62.5% 。3p24 等位基因杂合缺失在口腔鳞癌病理分级中有显著差异( P< 0.01)。在各民族间元差异( P> 0.05)。结论:3p24 位点的抑癌基因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3p24 等位基因杂合缺失和较差的预后因素相关,有可能成为判断临床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33例经胃左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贲门癌,多数病人的临床症状如吞咽困难、患部疼痛得到缓解。一年生存率42.4%(14/33),半年生存率69.7%(23/33)、本组有8例病人灌注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胃癌组织中多种癌基因变异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胃癌癌变过程中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变异的规律。方法用Southern杂交、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33例胃癌手术标本中原癌基因c-met、EGFR、c-Ha-ras、c-erbB-2、AKT-2的扩增和重排,以及抑癌基因p53、p16、nm23-H1的突变和缺失。结果大多数胃癌组织(70%)存在1个或1个以上的基因改变。不同个体基因异常的种类和方式不同。其中c-met基因重排2/33例(6%),扩增8/33例(24%)。c-erbB-2扩增1/33(3%),AKT-2扩增2/18例(11%)。抑癌基因p16的纯合性缺失6/33例(18%),nm23-H1和p53的杂合性缺失分别是5/17例(29%)和2/13例(16%)。p53第5~8外显子点突变的检出率为20/33例(61%)。癌基因的扩增和重排多发生于胃癌进展期,而p53基因的点突变可发生于癌变各期。结论胃癌癌变是多基因异常累积所引起的渐进性过程,基因改变的数目、种类及方式与肿瘤的恶性表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对65例成人无症状HBsAg携带者进行连续3年随访观察。结果:HBsAg阴转率77%(5/65),HBeAg阳性率37%(24/65),HBeAg阴转率333%(8/24),抗HBe阳性率215%(14/65),临床转归ALT异常154%(10/65),TTT或CCFT(++)以上123%(8//65),肝大(05~15cm)4例,其中有急性肝炎经过3例,慢性迁延性肝炎8例,慢性活动性肝炎8例,发现肝硬化2例,肝癌1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7例间叶组织肿瘤中PCNA、p53、pRb基因产物的表达与间叶组织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85例恶性间叶组织肿瘤中,PCNA、p53、pBb基因产物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7%(72/85),54.1%(46/85),58.8%(50/85);42例良性间叶组织肿瘤中,PCNA、p53、pBb基因产物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17/42),16.7%(7/42),21.4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p53基因和Rb基因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型多态分析技术(PCR-SSCP技术),检测33例鼻咽癌组织、4例鼻咽部炎性组织及3例正常鼻咽部组织中p53基因第7,8外显子的突变。结果显示,在33例鼻咽癌中有7例存在p53基因第8外显子的突变,突变率为21.2%。在第7外显子中未检测出突变发生。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对Rb基因在鼻咽癌中存在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3例鼻咽癌组织中有11例鼻咽癌组织有Rb基因的缺失或明显减弱,提示p53基因突变及Rb基因的缺失而导致的基因失活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中随机HLA配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随机HLA 配型的供 受者配合率的多寡,为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提供一些基础性资料,对336 例肾移植供 受者随机的HLA A、B 和DR 抗原配型做了分析。HLA6 个抗原完全错配率为24 .40 % (82/336) ,5 个抗原错配率为33 .33 % (112/336) ,4 个抗原错配率为27 .68 % (93/336) ,3 个抗原错配率为11 .91 % (40/336) ,2 个抗原错配率为2 .68 % (9/336) ,1 个抗原错配率和0 个抗原错配率为0 。随机HLA A、B 和DR1 个抗原配合的在HLA A 抗原为49 .7 % (167/336) ,B 抗原为27 .7 % (93/336) ,DR 抗原为31 .8 % (107/336) 。2 个抗原配合的在A 抗原为4 .76 % (16/336) ,B 抗原为2 .08 % (7/336) ,DR 抗原为3 .27 % (11/336) 。提示:完全配合的HLA 抗原和5 个HLA 抗原配合的几率极低。在随机肾移植供 受者中,HLA 抗原A、B 和DR 抗原位点的2 个等位基因完全配合的几率很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非洛地平的降压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对41例入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男13例,女14例,年龄为53.9±10岁)和对照组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为48.1±12岁),分别给予非洛地平与尼群地平各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血压下降4.1±2.1/2.3±1.0kPa(P<0.001),显效率88.9%(24/27例),有效率7.4%(2/27),总有效率96.3%,达靶率81.48%;对照组血压下降3.0±2.3/2.1±1.7kPa(P<0.001)。显效率57.1%(8/14),有效率28.6%(4/14),总有效率85.7%,达靶率64.29%。总有效率与达靶率前者均高于后者,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有踝关节浮肿(11.1%)、头痛(7.4%)、面部潮红(7.4%)、心悸(3.7%)等,而对肝肾功能、糖脂质代谢等无明显不良影响。结论:非洛地平可十分有效地降低血压,其不良反应与其他钙拮抗剂的主要表现形式相似,多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可摘He重建对重度He磨损伴双侧后牙游离缺失患者的髁状突移位的调位作用。方法 根据治疗前及传统可摘义齿和可摘He重建义齿戴用后双侧颞颌关节侧位体层摄片上关节间隙线性测量值,对42侧髁状突位置进行评判分析。结果 治疗前髁状突后移位和上移位分别为85.7%(36/42)和54.8%(23/42),可摘义齿戴用和可摘He重建治疗后髁状突调整居中心分别为26.2%(11/42)和78.6%(33  相似文献   

19.
比较单用强的松、强的松+环磷酰胺、强的松+环孢素A3种不同方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炎的疗效,进行3~10a的随访总结。方法测定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肌酐值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单用强的松治疗组30例,完全缓解11例(37%),部分缓解7例(23%),有效率60%;强的松+环磷酰胺组24例,完全缓解10例(42%),部分缓解4例(16%),有效率58.3%;强的松+环孢素A组26例,完全缓解19例(73%),部分缓解4例(15%),有效率88.5%。在随访中,3组患者的两年复发率分别为33.3%,35.7%,34.8%,其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建议在特发性膜性肾炎的治疗上,对激素无效者可加用环孢素A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索胶质瘤的发生机遇,为胶质瘤的诊断、预后提供有意义的指标,并且为基因治疗胶质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PCR技术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对胶质瘤3号染色体短臂3p24两个DNA标志不同位点的杂合缺失(LOH)进行检测。结果:27例胶质瘤标本中在EAβH位点发现6个信息个体中有3例显示杂合缺失,杂合缺失率为3/6,而EAβMD位点未发现杂合缺失。结论:胶质瘤中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