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垂体催乳素瘤和高催乳素血症41例,经测定血清催乳素(PRL)值.结合CT及/或MRI检查后分为垂体巨腺瘤组、垂体微腺瘤组和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组.8例巨腺癌及4例微腺瘤患者曾被施行手术或加放疗.全部病例口服溴隐亭并长期随访(平均31.1±19.1月).结果:月经恢复率为86.5%,妊娠率达70.8%.微腺瘤组和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组的疗效比巨腺瘤组显著(P<0.05).单用溴隐亭者性腺功能恢复更好(P<0.05),部分病例还有肿瘤缩小的征象.研究结果提示服用溴隐亭是无压迫症状的垂体催乳素腺瘤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溴隐亭治疗垂体催乳素瘤和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溴隐亭在治疗垂体催乳素瘤和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过程中的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及妊娠期用药问题。方法:对36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月经恢复情况,妊娠率,妊娠期用药时间,剂量及对胎儿的影响。结果:患者均停止泌乳,月经恢复率100.0%,妊娠率85.7%,血催乳素(PRL)降至正常,瘤体显著缩小,结论:垂体催乳素瘤和高催乳素血症的治疗应以溴隐亭为首选,药物剂量因人而异,可反复使用,副作用少,对胎儿较安全,在治疗垂体催乳素瘤时,前3周要用足量,使血PRL迅速下降,无论是否妊娠均不能轻易停药,部分患者术后仍必须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溴隐亭治疗垂体腺瘤2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CT或MRI确诊的垂体腺瘤23例分析表明,垂体微腺瘤和巨腺瘤血清泌乳素(也称催乳素)分别为117.75±86.55和268.73±125.5μg/L,两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经溴麦角隐亭(简称嗅隐亭)治疗后60d,两组泌乳素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为23.69±8.74和85.62±27.35μg/L(P<0.001),而且巨腺瘤组血清睾酮也由3.43±1.49降至2.69±1.23nmol/L(P<005),两组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资料提示,血清泌乳素水平可用于垂体腺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较大剂量的溴隐亭可降低血清睾酮。  相似文献   

4.
对52例高催乳素血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表明高催乳素血症者垂体腺瘤为其主要病因,占42.1%,性激素测定结果显示高催乳血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受抑制,溴隐停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月经复潮率为91.3%,妊娠率为34.48%。  相似文献   

5.
21例药物性高催乳素血症,平均年龄289岁。患者均有月经异常及溢乳。血清PRL值均>40μg/l,其中,≥100μg/l者8例(3809%)。初诊:x线检查未发现垂体肿瘤。停药后1~3月,11例自然恢复。10例用溴隐亭治疗后月经来潮、溢乳停止、PRL降至正常。2例有服避孕药史者分别于结束治疗后6月及11月CT检出垂体微腺瘤。本文对药物与高PRL血症的关系,治疗方案及随访的意义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催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HPRL)不孕患者药物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垂体微腺瘤引起的HPRL不孕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溴隐亭组38例单用溴隐亭治疗,初始剂量1.25 mg/d,后加量使催乳素水平正常后逐渐减量至溴隐亭维持量为1.25~2.5 mg/d,不用促...  相似文献   

7.
张立冬  裴静  冯健怀  林玉敏  李冰 《广东医学》2007,28(7):1145-1147
目的 探讨血清催乳素(PRL)处于正常值范围或曾一过性高PRL血症的原因不明排卵障碍患者,存在着隐匿性高催乳素血症(OHP)及垂体微腺瘤的可能.方法 对53例原因不明排卵障碍而无法诱发优势卵泡患者,分为2组:A组继续促排卵治疗,B组促排卵 溴隐亭治疗,B超动态监测卵泡发育情况.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34.62%,B组治疗有效率92.57%,可见加用溴隐亭治疗后优势卵泡发生率显著提高(P<0.01);另外,对19例治疗无效患者进行脑垂体核磁共振(MRI)检查,9例患者发现垂体微腺瘤、10例患者脑垂体未见异常.结论 血清PRL处于正常值范围或曾一次略高于正常值的原因不明排卵障碍患者,应高度重视隐匿性高催乳血症及垂体微腺瘤的可能存在性,及时诊断及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的病因病机和辩证治疗从中西医角度分别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和探讨,指出脾肾亏虚和肝郁痰凝是该病的主要病机,冲任失调是其最终病机,并自拟“HPL针刺协定方”加减治疗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31例,同时设立溴隐亭对照组15例。结果显示:针刺组治愈率54.8%,总有效率90.3%;对照组分别为60%和93.3%。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针刺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为针刺治疗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提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6例高催乳素血症合并垂体微腺瘤患者利用凝胶层析技术结合放射免疫测定血清中催乳素(PRL)的成分进行分析。按卵巢功能分组,卵巢功能正常组6例,卵巢功能障碍组10例。PRL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而大分子催乳素(BPRL) 大大分子催乳素(BBPRL)的比例正常组明显高于障碍组,单体PRL水平则障碍组显著高于正常组,说明卵巢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较高生物活性的单体PPL引起。在溴隐亭治疗1周、4周时,PPL下降幅度正常组均明显低于障碍组,PPL下降幅度与PRL水平无关。而与BPRL BBPRL比例呈负相关,提示某些经溴隐亭治疗PRL下降不明显的高催乳素血症可能与其循环中BPRL BBPRL比例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肾调肝方治疗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益肾调肝方)47例、对照组(溴隐亭)40例,观察血催乳素值变化、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6%,对照组为90%,统计学分析P〉0.05,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中医症候疗效评价分析治疗痊愈率为74.47%,对照组为50%,统计学分析P〈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症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结论:益肾调肝方治疗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溴隐亭和针灸疗法治疗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合并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合并不孕症患者根据就诊的次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溴隐亭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溴隐亭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PRL的水平均明显降低,LH、FSH、E、P的水平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PRL的水平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LH、FSH、E、P的水平相比较差异显著(p<0.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半年、1年后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溴隐亭和针灸疗法治疗特发高催乳血症合并不孕症有确切的疗效,可显著减轻溴隐亭的副作用,在短期内完全恢复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显著改善其排卵功能,提高其妊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垂体催乳素腺瘤约占嫌色细胞瘤的70%,在女性主要表现为闭经,泌乳及不孕。近年来由于放射免疫测定的不断进展,可直接进行血催乳素微量测定,加之放射诊断的进步,垂体催乳素腺瘤的早期诊断率大为提高。此病采用溴隐亭(Bromocriptine)治疗后能停止泌乳、恢复月经周期和受  相似文献   

13.
高催乳素血症与不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桂英  赵海波 《医学争鸣》1994,15(6):457-458
作对40例高催乳素血症患引起不孕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发现高催乳素血症患基础体温、经前子宫内膜活检及黄体期孕酮测定均提示黄体功能不全,是导致高催乳素血症患不孕的主要原因,经溴隐亭后,催乳素下降,基础体温黄体期正常,黄体期孕酮水平明显提高,40例中18例受孕,作还对溴隐亭治疗后分娩的15例小孩作了体格和染色体检查,未发现异常,似可说明溴隐亭治疗是安全的,它不仅可用于高催乳素血症患,也可用于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不孕症疗效。方法将56例高催乳素血症不孕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自拟清肝汤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溴隐亭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妊娠率。结果观察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vs46.15%,P〈0.05)。结论清肝汤合溴隐亭治疗高催乳素血症不孕症具有较好疗效,且可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药滋肾育胎丸治疗隐匿型高催乳素血症伴早期复发性流产的疗效。方法用促甲状腺释放激素负荷试验从151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中检测出56例为隐匿型高催乳素血症,将其随机分为口服中药滋肾育胎丸(31例)及西药溴隐亭(25例)两组。检测其治疗前后围着床期血清雌二醇、孕酮的水平;并在同日行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的厚度;检测受孕8周内血清孕酮、催乳素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清雌二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孕酮和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中药组受孕29例,受孕后检测孕酮,提示黄体功能不全1例(3.4%);流产2例,流产治愈率为87.1%(27/31)例。西药组受孕20例,黄体功能不全4例(加.0%);流产1例,流产治愈率为76.0%(19/25)。两组黄体功能不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流产与隐匿型高催乳素血症密切相关。可通过促甲状腺释放激素负荷试验检测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中的隐匿型高催乳血症。中药滋肾育胎丸对改善黄体功能及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优于溴隐亭。  相似文献   

16.
溴隐亭可通过抑制催乳素(PRL)治疗高PRL血症。近年报道,此药物亦可治疗正常PRL水平的排卵障碍。经LHRH或TRH试验,溴隐亭治疗有效者均有潜在性高催乳素血症(OHP)。在原因不明的不孕症患者中,约近一半系OHP所致。OHP是高催乳素血症的特殊类型,其PRL分泌亢进的机制是下丘脑部多巴胺活性下降,抑制PRL分泌状态被解除。引起PRL过度分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小剂量阿立哌唑与溴隐亭治疗抗精神病药物(APS)所致高催乳素血症(HPR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APS所致高催乳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溴隐亭组各60例,在维持原APS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阿立哌唑组合并使用阿立哌唑,嗅隐亭组合并使用溴隐亭,疗程4周。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末检测血清催乳素水平。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周末评定原APS治疗疗效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结束时两组血清催乳素水平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BPRS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ESS量表显示阿立哌唑组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溴隐亭组。结论:小剂量阿立哌唑及溴隐亭均能显著改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HPRL,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的安全性明显高于溴隐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甲磺酸-α-二氢麦角隐亭及甲磺酸溴隐亭治疗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HPRL)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特发性HPRL女性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分别给予甲磺酸-α-二氢麦角隐亭片、甲磺酸溴隐亭口服,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0、60、90、120、150、180 d时血清催乳素水平、患者月经和溢乳恢复正常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血清催乳素水平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但在各时间点两组血清催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月经正常、无溢乳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磺酸溴隐亭与甲磺酸-α-二氢麦角隐亭片治疗特发性HPRL均有效,但是甲磺酸-α-二氢麦角隐亭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泌乳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观察分析本院62例高泌乳血症病例(功能性高泌乳血症40例,垂体微小腺瘤22例)。结果 功能性高泌乳血症药物(溴隐亭)治疗后80%患者泌乳停止,月经恢复,妊娠率达30%。垂体微小腺瘤(10mm左右),经蝶显微手术后全部恢复排卵性月经,PRL降至20ng/ml以内。结论 功能性高泌乳血症予药物治疗,而垂体微小腺瘤以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20.
张秀玉  丁岩 《新疆医学》1997,27(1):16-18
近代研究证明某些不孕患者是与高催乳素血症有关。半合成的麦角碱——溴隐亭(Bromocriptine,Br)的临床应用,使此类患者的月经恢复及妊娠率获得突破性进展。本文对我科1988年6月~1996年6月收治的28例高催乳素血症性不孕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