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将垂体催乳素瘤和高催乳素血症41例,经测定血清催乳素(PRL)值.结合CT及/或MRI检查后分为垂体巨腺瘤组、垂体微腺瘤组和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组.8例巨腺癌及4例微腺瘤患者曾被施行手术或加放疗.全部病例口服溴隐亭并长期随访(平均31.1±19.1月).结果:月经恢复率为86.5%,妊娠率达70.8%.微腺瘤组和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组的疗效比巨腺瘤组显著(P<0.05).单用溴隐亭者性腺功能恢复更好(P<0.05),部分病例还有肿瘤缩小的征象.研究结果提示服用溴隐亭是无压迫症状的垂体催乳素腺瘤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溴隐亭治疗垂体催乳素瘤和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溴隐亭在治疗垂体催乳素瘤和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过程中的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及妊娠期用药问题。方法:对36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月经恢复情况,妊娠率,妊娠期用药时间,剂量及对胎儿的影响。结果:患者均停止泌乳,月经恢复率100.0%,妊娠率85.7%,血催乳素(PRL)降至正常,瘤体显著缩小,结论:垂体催乳素瘤和高催乳素血症的治疗应以溴隐亭为首选,药物剂量因人而异,可反复使用,副作用少,对胎儿较安全,在治疗垂体催乳素瘤时,前3周要用足量,使血PRL迅速下降,无论是否妊娠均不能轻易停药,部分患者术后仍必须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10例垂体催乳素瘤患者,X线检查发现;5例微小腺瘤,蝶鞍不大,骨质形态异常;5例大腺瘤,蝶鞍显著增大,呈典型鞍内占位性改变,气脑造影显示交叉池分离上移4例,延长注射脑血管造影1例显示为鞍内垂体前叶区肿瘤染色,就垂体催乳素瘤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诊断催乳素瘤以及鉴别其它原因造成的高催乳素血症,除依靠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体检外,血催乳素值测定有着重要价值。我们两年多来对26侧病人进行催乳素测定,其中女性催乳素微腺瘸12例,男性催乳  相似文献   

5.
垂体移植术制作大鼠高催乳素血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作垂体的异体移植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模型。方法:将SD雌性大鼠(220±2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垂体移植造模14 d组、造模18 d组、造模21 d组,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催乳素( PRL)水平,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卵巢卵泡的发育情况。结果:垂体移植组大鼠血清PR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以18 d组升高最为明显( 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垂体移植组大鼠发育不良卵泡明显增多( P﹤0.01),成熟卵泡明显减少( P﹤0.01),垂体移植18 d组大鼠发育不良卵泡增加和成熟卵泡减少的变化比其他两个时间段明显( P﹤0.01)。结论:垂体移植术可成功制作高催乳素血症大鼠模型,以移植18 d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男性垂体催乳素瘤国内报道较少,我院收治2例,介绍如下: 例1:男,45岁,因性功能减退、肥胖及视力减退2年,于1982年8月11日入院。检查:体型肥胖,胡须稀少,乳房增大,挤压时有少许白色乳液。视力右30cm指数,左20cm指数,双颞侧偏盲,两侧视乳头苍白。颅骨X线平片及薄断层片显示蝶鞍扩大及破坏,鞍底下陷。血催乳素值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对16例高催乳素血症合并垂体微腺瘤患者利用凝胶层析技术结合放射免疫测定血清中催乳素(PRL)的成分进行分析。按卵巢功能分组,卵巢功能正常组6例,卵巢功能障碍组10例。PRL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而大分子催乳素(BPRL) 大大分子催乳素(BBPRL)的比例正常组明显高于障碍组,单体PRL水平则障碍组显著高于正常组,说明卵巢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较高生物活性的单体PPL引起。在溴隐亭治疗1周、4周时,PPL下降幅度正常组均明显低于障碍组,PPL下降幅度与PRL水平无关。而与BPRL BBPRL比例呈负相关,提示某些经溴隐亭治疗PRL下降不明显的高催乳素血症可能与其循环中BPRL BBPRL比例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垂体催乳素瘤是一种由垂体催乳素细胞瘤过量合成和分泌催乳素引起的神经内分泌疾病,垂体催乳素瘤的规范化诊疗对于恢复并维持患者的正常垂体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1月,《欧洲内分泌杂志》发布了国际临床内分泌学分会(ICCE)与意大利临床内分泌学家协会(AME)关于垂体催乳素瘤的临床实践最新共识申明——《2022版ICCE/AME垂体催乳素瘤临床实践共识》(简称2022版ICCE/AME新共识)。2022版ICCE/AME新共识立足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对于垂体催乳素瘤的临床诊治问题进行系统性阐述、分析和建议。本文围绕2022版ICCE/AME新共识关于垂体催乳素瘤的诊断、治疗、特殊人群、多巴胺激动剂抵抗及侵袭性疾病等诊治要点更新进行解读,希望有助于全科医生及内分泌专科医生对于垂体催乳素瘤的认识,为其临床实践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正> 早在1954年Forbes和Abright便已报告伴垂体瘤的闭经乳溢症群(Amenorrheaand Galactorrhea Sydrome)。1971年催乳素(Prolactin)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建立后,证实许多闭经乳溢患者有高催乳素血症(hyerprolactinemia),而高催乳素血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垂体前叶存在自主性分泌催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1985~1990年22例催乳素瘤采用手术治疗结果。男6例,女16例。女性有5例为微腺瘤,男性全部为大腺瘤,手术治疗后,14例垂体功能恢复正常或好转,无手术死亡。因而认为手术治疗为早期催乳素腺瘤提供了良好的有效机会。  相似文献   

14.
15.
中医药治疗高催乳素血症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催乳素血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外周血中催乳素(PRL)水平高于 30ng/ml,造成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的功能紊乱 ,其临床表现 :女性患者表现为月经不调、稀发、闭经、溢乳、不孕等 ;男性患者表现为不育、性功能减低、勃起功能障碍、不射精甚则无精子。近几年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高催乳素血症 (HPRL)在中医古籍中未见病名记载。但女性患者的相关疾病 :月经不调、闭经、溢乳等则散见于历代医籍中。现代研究亦多从月经病及溢乳方面探讨其病因病机。本病其病位在肾、肝、脾三脏 ,由于肾肝脾三脏的功能失调 ,…  相似文献   

16.
高催乳素血症系指由各种因素引起的,以外周血催乳激素(PRL)升高(≥1.14nmol/L)、闭经、溢乳、无排卵和不孕为特征的综合征.正常PRL脉冲性释放及其昼夜节律对乳腺发育、泌乳和卵巢功能起重要调节作用.PRL分泌受下丘脑促催乳素释放激素和催乳素抑制因子双重调节,一旦这种调节失衡即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对于此病的治疗药按照相应的症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丛建华 《包头医学》2003,27(1):24-24
催乳素(PRL)是垂体前叶催乳素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蛋白激素,PRL过高可致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障碍,临床主要症状为闭经、溢乳、不孕、月经失调。我科于1999年1月~2002年6月对62例上述患者血清PRL进行放射免疫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催乳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催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HP)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疾病.造成乳溢症、月经稀少、闭经,以及不孕不育等问题.普通人群的发病率为0.4%,而生殖障碍女性的发病率高达9%~17%,也有报道以不孕不育作为就诊主诉的患者,约1/3存在高催乳素血症[1].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的病因病机和辩证治疗从中西医角度分别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和探讨,指出脾肾亏虚和肝郁痰凝是该病的主要病机,冲任失调是其最终病机,并自拟“HPL针刺协定方”加减治疗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31例,同时设立溴隐亭对照组15例。结果显示:针刺组治愈率54.8%,总有效率90.3%;对照组分别为60%和93.3%。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针刺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为针刺治疗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提  相似文献   

20.
高催乳素血症可致卵巢功能紊乱,并导致不孕。然而,近年国外有若干报道少数本症伴存正常排卵周期与生育功能,引起人们注意。其循环中催乳素以生物活性较低的多聚型‘大’与‘大大’分子催乳素占主要成份,有人称作假高催乳素血症。通常使用胶层析方法检测到这类妇女循环中过量的多聚型‘大’与‘大大’分子催乳素成份。本文报告2例不孕妇女有高催乳素血症伴正常排卵周期。催乳素水平分别为133~165ng/ml和115~136ng/ml。胶层析结果显示其循环中‘大大’分子催乳素分别占83%及87%。例1同时合并有5.3× 4.7mm垂体微腺癌,经各项不孕原因检查,不孕并非高催乳素血症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