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用光镜及电镜观察了15例肝细胞癌。用电镜观察了5例早期人胚肝作对比,两者在超微结构上有相似之处,这对电镜下判断肝细胞癌,特别是肝外转移的肝细胞癌有重要意义。两者也有较多差别,如癌细胞多形性,异质性,细胞结构成分的不同步分化,以及浸润性生长特点。这给电镜下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提供了重要依据。还观察了多个单个的死亡癌细胞,这些细胞虽未见凋落小体形成,但仍属癌细胞的凋落性死亡。在肝细胞癌半数病例中见到淋巴细胞溶癌现象,并可见较多大颗粒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2.
郭玉华  徐树英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7,17(6):1029-1030,1041
14例肺癌活检组织按照超微结构分类指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鳞癌4例,腺鳞癌5例,腺癌2例,小细胞癌3例,与光镜观察诊断结果相比,两者完全相符者8例,占57%,原光镜诊为鳞癌8例,无腺鳞癌,而电镜下下鳞癌4例,腺鳞癌5例,上升为35%,两者诊断的分岐明显,电镜还观察到在同一个癌细胞内出现鳞性-神经内分泌性及腺性-鳞性的双向分化,表明对癌细胞的多功能化和异质性的观察电镜优于光镜。  相似文献   

3.
14例肺癌活检组织按照超微结构分类指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鳞癌4例,腺鳞癌5例,腺癌2例,小细胞癌3例。与光镜观察诊断结果相比,两者完全相符者8例,占57%。原光镜诊为鳞癌8例,无腺鳞癌;而电镜下鳞癌4例,腺鳞癌5例,上升为35%。两者诊断的分歧明显。电镜还观察到在同一个癌细胞内出现鳞性──神经内分泌性及腺性──鳞性的双向分化。表明对癌细胞的多能分化和异质性的观察电镜优于光镜。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冠军  李薇  续哲莉 《吉林医学》1999,20(4):195-196
通过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的研究,探讨其生物学及临床意义,采用细胞凋亡的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了 17 例正常肝组织(包括癌周边肝组织)及 18 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正常肝组织及癌周边肝组织的细胞凋亡数平均值分别为 22±13 及 26±079,而肝细胞癌组织为 123±26。本结果表明:正常肝组织及肝癌周围肝组织中有较低的细胞凋亡数,而肝癌组织中有较高的细胞凋亡数,二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05。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刀豆蛋白A(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荧光组织化学和超微病理改变。小鼠注射ConA后,经超微病理观察发现,肝损伤突出表现为肝细胞凋落;用生物素化的ConA注射于小鼠,切肝制成冰冻切片,再加入异硫氰荧光素(FITC)标记的亲合素可见大部分荧光分布于肝脏。结果表明,细胞凋落可能是ConA在体内造成肝细胞死亡的机制;ConA具有亲肝特性。  相似文献   

6.
在电镜观察35例人正常食管上皮的基础上,本文对13例手术切除食管癌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电镜观察,光镜I~Ⅲ级鳞癌细胞及其间质在超微结构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I级鳞癌癌巢在电镜下司分为5型癌细胞。即癌巢外层细胞、癌巢中层细胞、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刀豆蛋白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荧光组织化学和超微病理改变。小鼠注射ConA后,经超微病理观察发现,肝损伤突出表现为肝细胞凋落,用生物素化的ConA注射于小鼠,切肝制成冰冻切片,再加入异硫氰荧光素标记的亲合素可见大部分荧光分布于肝脏。结果表明,细胞凋落可能是ConA在体内造成肝细胞死亡的机制,ConA具有亲肝特性。  相似文献   

8.
在电镜观察35例人正常食管上皮的基础上,本文对13例手术切除食管癌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电镜观察,光镜Ⅰ~Ⅲ级鳞癌细胞及其间质具有不同的超微结构特点。癌巢内不同部位的癌细胞,其超微结构亦殊异。Ⅰ级鳞癌在电镜下可将癌巢自外向内分为5型癌细胞,即癌巢外层细胞、癌巢中层细胞、含有角质透明颗粒的癌细胞、癌珠细胞及癌珠中央退化的癌细胞。这些癌细胞不仅重复正常非角化食管上皮自基底细胞向表浅层细胞演变的动力学改变,而且颇似皮肤角化鳞状细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1974—1980年收集的手术切除肝癌标本62例,其中15例病变直径≤3cm;全部标本均作光镜和电镜对比观察。着重讨论了小肝细胞癌癌细胞及癌周肝细胞的变化;淋巴细胞浸润与肝癌细胞的关系;癌细胞的超微结构与手术的疗效和预后关系。证明了小肝癌术后的存活率远比一般肝癌术后存活率为高,认为正确区分大小两种肝癌,注意AFP的动态变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P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结法)对肝细胞癌(46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38例)中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两者的检出率分别为21.7%和36.8%。阳性染色细胞呈弥漫、灶状和散在分布。抗原定位于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胞浆内,少数有围核分布的特点。阳性染色多呈细颗粒状,少数呈均质状。癌旁组织抗原表达区域中有淋巴细胞浸润聚集。结果提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肝细胞癌的发生中可能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中肝干细胞的起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中肝干细胞的活化、分布、来源和免疫表达特征.方法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S-P方法观察94例肝细胞癌(HCC)和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10例混合型肝癌的肝干细胞情况,用5例肝硬化和4例正常肝组织为对照.结果在原发性肝癌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中干细胞免疫标志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均可观察到肝于细胞向肝癌细胞的转化,以混合型肝细胞癌中肝于细胞免疫表型表达率最高(P<0.05).结论不同病理组织类型的肝癌组织中均存在不同分化状态和不同来源的肝干细胞,可能由于肝干细胞(hepatic stem cell,HSC)分化不全或分化异常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病理学改变.方法分别选取2、6、12、18、24月龄的SPF级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和p21+/+野生型小鼠,剖检进行大体观察,取肝脏及肝脏肿瘤组织,进行组织学HE染色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大体、光镜和电镜下均有明显病理改变.随着月龄的增加,肝脏色暗质硬,表面有结节和肿瘤形成;光镜下,肝细胞浊肿,炎症细胞浸润,脂肪变性,点状、灶状和碎屑状坏死,非典型增生,肝细胞癌.癌细胞分化良好,类似肝细胞,形成索状和腺泡状结构.癌细胞核深染,具核分裂像.电镜下,癌细胞核变形,核膜曲折凹陷,线粒体肿胀,数目增多,嵴减少.4例18月龄转基因小鼠发生肝细胞癌(4/10),6例24月龄的转基因小鼠发生肝细胞癌(6/10),其中2例发现远处转移.结论 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出现明显病理损害,18月龄小鼠开始发展成高分化的肝细胞癌,高龄小鼠形成的肝细胞癌能够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电镜观察微波组织凝固(MTC)治疗宫颈癌阴道出血的效果。方法:3例宫颈癌阴道出血患者分为MTC治疗前(对照组).MTC治疗后癌组织(A组).癌旁组织(B组).MTC治疗后一周(C组).MTC治疗后两周(D组).按电镜常规制样方法制备标本.做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经微波固化治疗后的癌细胞均出现细胞坏死的超微结构改变,死亡有两种形式:细胞凋亡和细胞胀亡。结论:微波高热不仅可达到止血的效果.还可使组织蛋白凝固变性.杀死癌细胞.有良好的局部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22例胃粘液细胞癌中72KDⅣ型胶原酶的表达及Ⅳ型胶原在胃癌组织的分布,结合电镜进行胃粘液细胞癌三种类型癌细胞的观察。结果显示该酶在胃粘液细胞癌第Ⅱ型细胞中有强烈的表达,Ⅰ、Ⅲ型细胞表达较弱,癌细胞周围Ⅳ型胶原呈阴性。揭示Ⅳ型胶原酶的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状态有关。癌细胞分泌Ⅳ型胶原酶降解基底膜Ⅳ型胶原,从而便于其向间质浸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我们用间接免疫酶标抗体技术,对22例外科手术切除的人体原发性肝细胞癌标本进行了有关甲胎蛋白(AFP)的组织内定位及其在光学显微镜的形态学观察研究。其结果: 一、AFP主要存在于部分肝癌细胞和癌周宿主肝细胞原浆中。阳性颗粒在细胞浆内的分布可分四型,多数弥漫分布,少数局限分布,或呈胞膜型和核周型。含AFP的肝癌细胞或宿主肝细胞在组织中多呈散在随机分布,但密度不一,个体差异较大。一般以癌组织的周边及靠血窦的癌细胞染色较强,酶标阳性颗粒也较粗大、清楚。癌周宿主肝组织亦以小叶外周或肝内静脉分支周围的细胞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类肝癌肝组织是否存在小上皮细胞(small epithelial cell,SEC),这类细胞是否表达白蛋白CK7抗体,对30例人肝细胞肝癌的手术标本材料作免疫组化染色,对其中10例作超微结构观察和白蛋白及CK7的免疫电镜标记。结果 30例中有20例在肝癌肿瘤边缘和增生的小胆管发现有少量SEC。这类细胞既表达白蛋白,又表达CK7。电镜下,这类SEC体积较小,核大,胞质少胞质内主要为游离核糖体,并有胞质内张力微丝及细胞间连接结构。免疫电镜下,10例中有5例可显示在同一SEC同时表达白蛋白和CK7。结论 人肝细胞癌肝中确实存在SEC。这类SEC具有与人肝母细胞瘤和胆道闭锁肝组织中的SEC一样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  相似文献   

17.
观察了30例血清甲胎蛋白阴性或低值大肝癌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学。发现有19例透明细胞型肝细胞癌,其中仅2例免疫组化试验甲胎蛋白阳性,此结果提示在肝细胞癌细胞内发生的透明变可抑制甲胎蛋白合成,这可能是导致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阴性或低值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泡状核细胞癌的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特点,探讨其病因、组织起源与分型等问题。方法收集18例鼻咽泡状核细胞癌的活检标本,应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其中10例于活检同时进行常规电镜制片。结果电镜下1例癌细胞核内见有直径约45nm的电子致密颗粒,考虑为乳头多瘤空泡病毒。癌细胞胞质泡状系统占优势,而张力微丝少见,桥粒发育不良,应将其列为柱状细胞癌,癌组织可能起源于鼻咽纤柱上皮的中间细胞或基底细胞。免疫组化CK-HMW染色,大多数呈阳性反应。结论电镜与免疫组化观察有助于泡状核细胞癌的病理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热休克蛋白40(shock protein 40,HSP40)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肝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HSP40 在3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20例肝细胞癌组织和15例肝细胞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1SA)检测相应3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20例肝细胞癌患者和15例正常健康志愿者体内血清中HSP40的含量,ELISA试剂盒购自Cusabio公司。结果 HSP40在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中表达量为502.07±64.53,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志愿者中表达量为105.31±27.00(P<0.02);在肝细胞癌患者中表达量为412.00±53.41,并且HSP40在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中比肝细胞癌患者中明显较高。结论 HSP40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与其癌变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关联,可作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电镜观察了12例各型乳腺癌,看到导管癌、单纯癌、髓样癌、小叶内癌有二种癌细胞即明细胞和暗细胞。在导管癌、单纯癌和腺癌中看到肌上皮样细胞,有的间变、有的间变不明显。在小叶内癌,导管癌、腺癌、单纯癌、癌细胞内有微腔。间质中有明显的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并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可见淋巴细胞溶癌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