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拇外翻畸形手术方法很多 ,手术方式主要有 :截骨矫正外翻畸形 ;松解拇内收肌 ;切除第 1跖骨头内侧的骨赘 ;截骨矫正第 1跖骨内翻 ;矫正合并畸形。笔者自1 998年以来 ,运用chevron矫形术治疗本病 2 0例 36足 ,术后配合舒筋活络中药治疗 ,促进功能恢复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0例共 36足 ,均为女性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4 5岁 ;双侧 1 6例 ,单侧 4例 ;病程最短 8个月 ,最长6年 ;术前均表现为拇趾呈外翻畸形 ,拇囊炎 ;第 2趾出现垂状趾畸形 6例 ,足跖侧出现胼胝 1 2例 ;拇趾外翻角在 2 5°~ 4 0°之间 ,第 1、2跖骨间角小…  相似文献   

2.
高锋 《四川医学》2001,22(12):1136-1138
目的拇内翻畸形是少见医源性疾病,多为拇外翻畸形行拇囊炎切除术后所致,其原因为截除过多的第一跖骨头而使跖趾关节不稳,患者疼痛,足畸形.本文企图时第一跖骨头内侧植骨矫正拇内翻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30例医源性拇内翻患者,8例采用第一跖骨头内侧植骨术,随访8.6年(2~22年).拇内翻畸形的最初表现为拇趾疼痛、穿鞋不适.较典型的疼痛局限于拇内侧,由鞋帮压迫所致,步行后痛加重.术前拇指关节被动活动范围背屈72°(60°~80°),跖屈12°(10°~20°)内翻角1 8°.结果所有患者与内翻有关的疼痛术后全部消失,术后背屈63°(60°~70°),跖屈10°,跖趾关节外翻角为1 9°(1 6°~22°).没有复发或残留内翻畸形.结论第一跖骨头内侧植骨术效果满意,此技术成败与先前手术导致内翻角度的大小有关,内翻畸形完全可以纠正到中立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拇长伸肌腱移位动力矫正拇外翻畸形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5月至2008年5月采用拇长伸肌腱内移治疗拇外翻畸形35例,58足。男5例,8足,女30例,50足;年龄15~60岁,平均35.3±12.3岁。术前测量拇外翻角21º~55º,平均31.3º±3.37°。跖间角7º~21º,平均12.52º±3.37°。手术将第一跖骨骨赘凿除,内侧关节囊修复,拇收肌横头切断,拇长伸肌腱向内侧移位、止点再造。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已随访6~14个月,平均8.2±3.2月。术后拇外翻角5º~18º,平均7.3º±2.0°。跖间角5º~11º,平均6.5º±2.4°;术后功能优50足,良8足,优良率86.2%。2足在术后2个月出现拇内翻,2足术后出现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受限。无拇外翻畸形复发。结论:该手术通过拇长伸肌腱内移等软组织操作恢复了第一跖趾关节内外侧应力平衡,手术简单,矫正畸形效果好,不易出现畸形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临床常用的5种第1跖骨轴线的确定方法,探讨选择适于远端Chevron截骨术后临床实践应用的方法。方法选取41例(左足)术前诊断拇外翻,行改良Chevron截骨术后患者的足负重正位片,2名影像科医师在PACS工作站上分别用5种第1跖骨轴线的确定方法测量拇外翻角(HVA)、1~2跖骨间角(IMA),以拇外翻诊断标准值HVA≥15°,IMA≥10°作为参照标准对比分析。结果方法 1有22足(73.33%,22/30)HVA>15°,19足IMA大于10°(63.33%,19/30);方法 2有20足(66.67%,20/30)>15°19足IMA>10°(63.33%,19/30),方法 3、方法 4、方法 5所测结果 HVA均<15°、IMA均<10°;方法 5有9足IMA在2°~4°。结论方法 3、方法 4测量方法便捷、测量结果可靠,是拇外翻改远端Chevron截骨术后第1跖骨轴线的有效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拇外翻是拇趾近节趾骨自第1跖趾关节处外翻、内旋,第1跖骨内翻及第1跖骨头内侧骨赘形成,拇外翻患者第1跖趾关节疼痛、肿胀和拇囊炎及足底部胼胝形成。我院自1990年至2002年共收治拇外翻200例(219足),拇趾外翻角均>20°,现将其跟踪随访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例拇外翻患者,5例为男性,195例为女性。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8.5岁。病程8个月~12年。临床表现有拇囊炎160例,第2、3跖骨头跖面胼胝形成29例,82例主诉有第1跖趾关节疼痛。200例中152例有穿高跟鞋习惯,150例有骑自行车经历。根据刘忠歧等〔1〕的分度,轻度采用M asride法术式,重度…  相似文献   

6.
入院前准备门诊病人的筛选如下。纳入标准:外观拇趾外展外翻畸形,可有拇囊处红肿、疼痛,穿鞋行走受限。伴或不伴有足底胼胝体、锤状趾等相关病症。X线示:拇外翻角(HAV)>15°,第1、2跖骨间角(IM)>9°。排除标准:严重糖尿病,急性感染性疾病,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拇跖趾关节融合,严重的神经损伤(中风后遗症、腰源性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等),各类精神疾患(抑郁症、偏执狂、自恋癖等),完全没有疼痛或者穿鞋困难等主诉,一味要求解决外观者(慎重考虑)。入院后准备常规检查:必要的化验检查,X线检查(足部正侧位、前足横弓轴位);注意:不要拍足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孔矫形术治疗拇外翻术后复发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 和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20例32足拇外翻畸形采用微孔矫形术治疗,整复畸形,矫正拇趾脱位,复位一次完成.结果 本组随访6~60个月,平均3年,参照温建民等拟定标准,优良率为98.3%,稍差为1.7%.结论 微孔矫形术治疗拇外翻术后复发畸形是一种简便、安全、疗效显著的微创治疗方法 .具有微创、恢复快、价廉、易掌握的特点,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第一跖骨颈内侧截骨、术中配合正骨八法治疗脚拇趾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9年6月,采用跖骨颈微创截骨结合中医正骨八法治疗32例(46足)拇外翻患者,男9例,女23例,年龄35~79岁,平均55岁,病程6个月~10年,患者术前主要症状表现为拇外翻畸形、拇囊炎,穿鞋及行走时疼痛明显。手术前后均摄双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及近侧关节固角以判定畸形程度,并采用足部疾患治疗效果AOFAS评分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时限为24~57个月,平均38个月。术后骨愈合满意,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情况,术后足部持续疼痛2例。术后2年与术前相比,患者的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及近侧关节固角平均矫正11.7°、3.5°和9.7°,AOFAS评分提升33.8分。结论:跖骨微创截骨手术结合中医正骨八法是治疗拇趾外翻畸形的一种较好的、疗效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一跖骨籽骨系统在拇外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45足正常足和141足拇外翻足籽骨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以胫侧籽骨位置(tibialsesamoidposition,TSP)来表示]进行测量,并与拇外翻角(halluxvalgusangle,HVA)、跖间角(intermetatarsalangle,IMA)、跖趾关节半脱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足与拇外翻足籽骨的绝对位置无差异,TSP与HVA、IMA呈明显的相关关系.245足正常足TSP的正常值范围为TSP≤3.92足拇外翻足行手术治疗中,19足行改良McBride手术,24足行跖骨头颈部截骨术,29足行跖骨基底截骨术,20足行Keller手术.因为Keller手术并不能矫正TSP,故共随访72足拇外翻足,随访时间1~6年,平均4年.术后HVA为5°~10°,平均7°;IMA为5°~9°,平均7°;TSP均为3或4.根据孙俊英等提出的疗效评价标准,优60足(83%),良8足(11%),差4足(6%),优良率为94%.结论TSP应该作为常规术后疗效评价及手术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对于TSP位置异常者,应首选骨性手术,以恢复正常的跖骨籽骨系统.  相似文献   

10.
<正>拇外翻(hallux valgus)是指拇趾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偏斜超过正常生理范围的一种前足畸形~([1]),俗称为大脚骨,是临床手足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多因拇囊炎急性发作,行走时第1跖趾关节内侧反复疼痛为症状来院就诊。自2015年1月我科针对前来就诊轻、中度拇外翻的患者,制定了微创截骨8字包扎固定,第2天即可出院的治疗方案,至2018年4月共手术27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拇外翻影像学表现为依据的Mnaa分型~([2]),根据严重程度对拇外翻进行分类:①轻度拇外翻:拇外翻角<30°,跖骨间  相似文献   

11.
于勇勤  李鑫  梁凤山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1):1984-1985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845例(1467足)拇外翻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 1467足均在术后8周一期愈合,内侧皮神经损伤19足.拇趾僵硬12足,第一跖趾关节痛、畸形矫正不良8足(均为重度拇外翻患者),转移性跖骨痛6足,足中部不适6足,均对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拇外翻微创治疗适合于轻中度拇外翻患者,术后可在短期内愈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针对高龄拇外翻患者采用较为彻底的截骨矫形手术,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手术风险.方法 手术治疗70岁以上高龄拇外翻患者38例(59足),根据畸形情况选择Austin术式或第一跖骨双段截骨术治疗,分析拇外翻角(HVA)、1,2跖间角(IMA)、近侧关节固角(PASA)角度矫正情况及足功能评分(AOFAS).结果 术后患者行...  相似文献   

13.
拇外翻是足部常见病,患者因足部畸形、拇囊炎或足底胼胝形成伴疼痛,临床治疗较为复杂,缓解疼痛和美观是患者求医的根本要求,但往往临床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对于中、重度拇外翻患者常需手术治疗。1998-2007年,我院采用第1跖骨近端张开式截骨结合其他手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23例(28足),疗效满意,现作报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外固定器行骨痂延长术治疗青少年严重的膝外翻畸形合并肢体短缩的疗效及经验,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外固定器对28例青少年膝外翻畸形并肢体短缩行骨痂延长术治疗的资料。男17例,女11例,年龄8~14(平均11.9)岁,双膝外翻者3例,共31个膝。术前患侧肢体短缩3~7(平均4.1) cm;股胫角138°~160° (平均148°),踝间距5~33(平均15.2) cm。结果:全部病人均获随访。随访35~84(平均62)个月,延长范围4.5~10.1(平均6.8) cm。愈合后股胫角169°~175° (平均173°)。所有患者双下肢几乎等长,严重外翻畸形得到纠正。结论:骨外固定器行骨痂延长术是治疗青少年伴有股骨短缩的膝外翻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Chevron截骨术联合外侧软组织松解治疗老年拇外翻并锤状趾的临床疗效。方法 16例老年拇外翻并锤状趾患者采用Chevron截骨术联合外侧软组织松解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6月的拇外翻角(HVA)及跖骨间角(IMA),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制定的足拇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估患者功能愈后。结果术后6月,患者HVA,IMA均显著减小,AOFAS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 Chevron截骨术联合外侧软组织松解可显著改善老年拇外翻并锤状趾患者的临床症状,术后HVA,IMA改善明显,AOFAS评分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16.
拇趾有二子骨与第一跖骨接触形成摩动关节,正常拇趾向外倾斜角小于15~O是由附着在拇趾上的六根肌腱和关节囊支持的;如成人拇趾长期遭受尖头鞋挤压或肌腱异常牵拽而形成拇外翻;其主要表现不仅是拇趾的外翻畸形;并可诱发拇趾周围肌腱、韧带、关节囊、子骨和第一跖趾关节半脱位以及跖趾关节的瞬间转动中心轨迹偏移、严重者可继发足弓塌陷甚至形成平足,我们以生物力学观点对拇外翻的形成及一系列的改变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借以促进重视。  相似文献   

17.
拇趾外展外翻畸形是足部常见的结构性畸形.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拇趾向外侧偏斜,严重者向外侧半脱位.第一跖骨向内侧偏斜,第一跖骨头向内侧明显突出,跖骨头和软组织受鞋的长期压迫和磨擦可形成骨赘、拇囊炎肿[1].文献[2]报道拇外翻的发病率从2%~50%不等,因地区和人种有明显差异.我院自2009年从北京望京医院学习小切口治疗拇外翻畸形技术后,共治疗1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背景:跖内收与拇外翻的因果关系存有争议。本研究通过测量143例拇外翻患者的负重位X线片,评估跖内收与拇外翻的相关性。测量的影像学参数包括:拇外翻角(HVA),跖骨间角(IMA),Kilmartin角(KA),胫侧籽骨位置(TSP),跖内收角。跖内收角分别采用Sgarlato's角(SMA)以及Engel's角(EMA。测量方法:跖内收角与拇外翻角(R = 0.590, P = 0.000),Kilmartin角(R=0.601, P=0.000) 呈正相关;而与籽骨位置呈负相关(R = -0.348, P = 0.000)。以Sgarlato's角测量定义为跖内收的病例中有22例(22/100)以Engel's角测量不存在跖内收畸形。在这22例病例中拇外翻角与Sgarlato's角呈负相关(R=-0.472, P=0.027)。结论:跖内收畸形存在不同形态,其畸形顶点可位于跖骨基底部或跗骨内,并分别拇外翻角呈正相关及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拇外翻畸形是拇趾相对于第一跖骨干在第1跖趾关节部位向外侧移位超过正常生理范围的一种畸形。拇外翻的手术主要包括软组织手术、骨性手术以及骨和软组织联合矫正手术。在对拇外翻矫正术进行编码时,应注意主导词的选择。编码员要按照工具书中的编码规则结合临床实际进行编码,对拇外翻的手术编码,要根据手术记录明确手术术式,拇囊肿切除术伴软组织矫正术77.53,拇囊肿切除术伴软组织矫正术和第一跖骨切开术77.51,拇囊肿切除术伴软组织矫正术和关节固定术77.52,锤状趾修补术77.56,爪形趾修补术77.57,其他拇囊肿切除术77.59。同时对拇外翻手术的编码案例进行分析,提示编码人员在编码过程中不光要掌握国际疾病的分类知识,也要不断学习相关医学知识,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更重要的是要擅于使用ICD-9-CM-3编码工具书,正确选择主导词,提高编码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拇外翻是足部常见疾病,易并发滑囊炎、胼胝、锤状趾等,常感疼痛,且足外形差,影响美观。我院于1995年1月~1997年7月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第一、二跖骨颈捆绑治疗拇外翻畸形7例13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7例均为女性,年龄21~54岁,平均34.5岁;双足6例,右足1例,其中平足2例,伴有第二跖骨下胼胝9足,第二趾仰趾畸形1例2足,7例13足均有疼痛、拇囊炎表现,病程1~30年,手术前足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拇趾外翻角(M1-P1角)最小35°,最大42°,平均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