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血性脑梗塞为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并非少见。自CT应用于临床以来,出血性脑梗塞的诊断不断增多,国内尚少报道,我院所见3例报告如下。例1.男、57岁,1982年2月6日入院。劳动后回家途中突然右半身瘫,言语含糊,入当地医院。翌日腰穿脑压170mmH_2O,脑脊液清亮、常规生化正常,按脑血栓治疗无好转。否认高血压及心脏病史。第四天突然头剧痛转来我院。入院检查:血压130/80mmHg,脉搏60次/分,呼吸18次/分,体温37℃。意识清,心肺正常。完全性运动性失语,右中枢性面舌瘫,右上下肢肌力0级,右侧巴彬斯基氏征阳性,颈软,克氏征阳性,复查腰穿脑  相似文献   

2.
出血性脑梗塞自CT应用以来确诊病例日渐增多,现将我们所遇8例经CT证实的出血性脑梗塞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女各4例,年龄39—90岁,平均64岁,患心房纤颤7例(风心房颤3例,冠心房颤4例),无任何疾病记载者1例。二、临床表现:神志清楚5例,昏睡2例,中度昏迷1例。凝视4例。完全运动性失语3例。左右侧偏瘫各4例。左右侧偏身  相似文献   

3.
小脑梗塞较少见,现将我院经CT扫描证实的3例报告如下: 例1,男、72岁,86年1月4日来诊。患者于来诊前7天晚上看完电视准备上床时,突感左侧肢体麻木不灵,活动后好转。第二天晨起时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加重,走路不稳,似酒醉感。第三天来我院就诊,CT检查示右小脑半球梗塞、脑萎缩收住院。患者自病后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及呕吐。以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20/13kpa。神志清楚,眼球活动自如,无眼震。余颅神  相似文献   

4.
小脑梗塞在CT扫描问世前是一很难诊断的疾病,如不及时确诊治疗有较高的死亡率,特别是大面积合并有脑积水的小脑梗塞。1938年Germain和Morvan首先报告1例死于右侧小脑梗塞的32岁男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其次1956年 Fairbum 等曾报道5例。此后国外又相继有一些报道。现将我科1983—  相似文献   

5.
出血性脑梗塞(附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出血性脑梗塞(HI)是指脑缺血区继发性出血。我们通过对1991年以来收住院24例HI患者的临床观察和CT、MRI、MRA或DSA检查资料分析,探讨了HI的临床演变、发病机理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正> 出血性脑梗塞的病因多认为与栓塞性中风有关,其中尤以心源性脑栓塞所致发病率最高。我们的资料显示脑栓塞,特别是心源性脑栓塞是出血性脑梗塞的主要原因(7/10),与文献报导一致。导致心源性脑栓塞的心脏疾患为:1、心脏瓣膜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梗塞;2、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及心功能不全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正> 例1:男,52岁,主因左侧肢瘫25天入院。25天前患者吃饭中突然感觉头痛,随即出现左侧肢瘫。病后2天查头CT示:右内囊及右额、顶探多发小片状脑硬塞,并发现双上肢血压不等,既往有高血压30余年。10个月前患者出现双上肢活动后易疲劳,以右侧为重,左侧面瘫史10余年,查体;T36.8℃,P:右上肢桡动脉触不清,右上肢血压13/8Kpa,左上肢血压20/13Kpa,双下  相似文献   

8.
男性,60岁,1991年6月24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一天在田间劳动时突然出现两眼视物不清,约半小时后双眼视力恢复正常。12小时后再次出现双眼视物不清,伴右颞部轻度跳痛,无恶心、呕吐及眩晕,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无意识障碍、癲痫发作及尿便障碍。高血压病史5年。入院时查体:BF22/14kPa,神清语明,球结膜无充血、水肿,眼位无异常,视力眼前手动,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应灵敏,左侧鼻唇沟略浅,伸舌尚居中,左手握力弱,左下肢肌力4级,左侧偏身痛觉减退,左侧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消失,双侧掌颏反射(+),左侧Babindki氏征(+)。无项强,腰穿脑脊液无色澄清透明,压力2.0kPa,Pandy氏反应(+),WBC9×10~6/L,未见到皱缩红细胞,糖4.92mmol/L。蛋白0.62g/  相似文献   

9.
出血性梗塞是先梗塞后出血,比较少见,本院自82年引进CT以来,收入院的脑梗塞病人(包括脑血栓及脑栓塞)240例中仅见到5例,占2%。摘要报道如下: 5例的特点:均有心脏病和房颤;其中4例于脑梗塞病后7—8天病情明显加重;均有1—2次CT或腰穿证实;出血性梗塞CT扫描示低密度区内出现散在斑块状高密度阴影。因此,5例均符合出血性梗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肿瘤样脑梗塞(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3例误诊为脑肿瘤而行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脑梗塞病人的临床资料的分析,提出了肿瘤样脑梗塞的概念,从发病年龄、病程、起痛方式,症状演变过程及CT表现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结合临床特点对其鉴别诊断及误诊原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分期分型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1.
<正> 我院神经内科自1984年—1993年门诊和病房共收治1995例脑梗塞病人,经CT证实为病灶同侧偏瘫者15例。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在50~70岁之间,平均年龄60岁,有高血压病史10例,,糖尿病史2例,活动中起病3例,静态起病12例。除5例血压正常外,其余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增高,平均18~26/12.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60~78岁,平均65岁;高血压4例,其中高血压伴糖尿病2例,有脑梗塞史1例。  相似文献   

13.
酷似肿瘤的脑梗塞(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4例以肿瘤行手术切除的脑梗塞,其CT表现有持续的占位效应,不规则环状强化的低密度区、周围有低密度区的略高密度病灶和低密度区内有结节影等特点,貌似胶质瘤,术前容易误诊。本文通过临床、CT及病理分析,认为风湿性心脏病等特殊病史、增强CT随访或增强MRI对鉴别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HI临床诊断困难,既往常须尸检才能确诊。CT扫描应用后,加深了对本病的认识。目前认为,HI的发病机制与闭塞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有关;出血多发生于梗塞后1~2周内;病理报告HI的发生率高于CT资料,脑栓塞后继发出血多见;HI与抗凝治疗的关系尚无定论;本文还详述了CT扫描、腰穿和脑血管造影的诊断意义;介绍了临床表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附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MRS)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分析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3例完全型MRS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3例患者临床资料符合完全性MRS的诊断,即间歇性面瘫、再生性唇面肿及皱襞舌,其中1例有家族性皱襞舌。结论 MRS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组织炎性肉芽肿有关,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6.
Fisher综合征(附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isher综合征是急性 Guillain-Barre综合征 (GBS)的一种特殊型或变异型 ,有其临床特点 ,现报告 3例如下。1 临床资料1.1 例 1 男 ,75岁。视物成双 ,言语不清半个月于 1994年 7月 18日入院 ,半月前患感冒 ,1周后出现视物成双 ,言语含糊不清 ,鼻音重 ,2周后出现双眼球活动不能 ,视物模糊 ,已无复视。四肢力弱 ,步态蹒跚 ,不能走直线。查体 :神志清楚 ,双眼睑下垂 ,双眼球正中位固定 ,双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存在 ,软腭抬举无力 ,咽反射迟钝 ,构音及吞咽障碍 ,四肢肌力 级 ,肌张力减低 ,四肢腱反射消失 ,指鼻试验不准 ,轮替动作差 ,Ro…  相似文献   

17.
我院收治1例脑外伤后合并出血性脑梗塞运用维脑路通治愈报告如下: 刘某,男,21岁。于1987年7月11日因车祸致头部外伤1小时入院。检查:昏迷,躁动,后枕部可见3×4cm大小之头皮血肿。双侧瞳孔均为4mm,对光反应迟钝。布氏征阳性。头颅平片报告:未发现颅骨骨折。血液生化检查正常。诊断:三级脑外伤、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伤后经激素及脱水药治疗,二周后生命体征转入正常,神志转清醒,改用脑复康等药物口服。但仍失语、左侧轻度偏瘫。行脑超声波检查报告:中线波向左侧移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继发脑梗塞——(附5例尸检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经尸检证实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继发脑梗塞(CI)5例。CI灶位于大脑中动脉区4例(左3、右1),前动脉区1例;新鲜与陈旧心梗并存4例,心脏动脉瘤、左室内附壁血栓(MT)、二尖辨狭窄各2例;心主动脉、脑基底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Ⅲ~Ⅳ度5例。与同期AMI尸检无CI13例心脑病理临床资料作比较,认为CI发生除心源性脑栓塞外,低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也是重要因素,提出AMI早期应用抗凝治疗、及时纠正心衰和低血压,避免MT的形成与脱落是防治CI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报告17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并发神经根脊髓炎,均见于成年人,从结膜炎到出现神经症状的时间平均为19.4天。指出肢体瘫痪为本病最突出的症状。经6~8个月的随访,除2例的肌力基本恢复正常外,其余均遗留不同程度的瘫痪后遗症。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性癫痫(附3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正> 例1 男,57岁,工人。发作性右下肢抽搐10天。于2000年2月20日入院。每次发作持续1分钟至数分钟,发作频繁,每日3~5次.不伴意识丧失。既往有糖尿病史5年。外院拟诊癫痫给于苯妥因钠0.1/次,3次/日,治疗10天,症状无改善。空腹血糖22mmol/L,尿酮体(-)。诊断:糖尿病性癫痫。给小剂量胰岛素(5u/小时)持续静滴,并作血糖测定监护,随血糖下降,发作次数减少,至完全终止,后长期服降糖药物治疗,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