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麻鼻内窥镜术后麻醉苏醒期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回顾并总结2013年1月-2014年3月92例老年患者,全麻鼻内窥镜术后带气管导管入麻醉复苏室(PACU)的护理,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适当延长在PACU观察治疗时间。结果:92例老年患生命体征平稳,并发症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均平安送回病房。结论:老年患者全麻鼻内窥镜术后麻醉苏醒期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针对常见的或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有预见性、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减少手术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2.
观察老年人全麻术后的病情变化,旨在探讨如何做好全麻苏醒期老年病人的护理.2006-2010年问监护290例60岁以上全麻手术后的老年病人,术后全麻苏醒期出现高血压和低温的病人占50%左右,还有些病人全麻苏醒拔管后出现舌后坠,极少数病人出现苏醒延迟和一过性精神障碍等症状.结论:加强对麻醉苏醒期老年病人的观察与护理,维护病人能在平稳中尽快苏醒,可预防和减少麻醉后的并发症,缩短病人在苏醒室的观察时间,及早送回病房.  相似文献   

3.
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恢复期经常出现血压波动、血氧饱和度(SPO2)偏低、低温、苏醒延迟和出现舌后坠、喉痉挛等并发症.通过在PACU加强对全麻术后老年患者各方面的观察和护理,可减少患者的不适,缩短麻醉恢复时间,降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温度干预护理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保温护理措施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老年全麻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保温毯、输入加温液体、DAR人工鼻气道加温湿化等综合性温度干预护理。分别监测患者麻醉前的体温,入麻醉后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体温,在PACU的复温时间和停留时间及苏醒延迟、血压异常、寒战、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和入PACU的体温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温时间、停留时间和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温度干预护理,可缩短患者在PACU停留时间,减少低体温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麻醉、手术、原有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全麻后恢复早期是患者病情多变的高危时期,加强这一阶段的观察与护理,可以降低麻醉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本组收治择期全麻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的患儿245例,麻醉方式为全麻或区域加全麻。通过小儿在PACU的监测与护理,观察分析小儿麻醉苏醒期的主要并发症,认为预见性地做好小儿在PACU的监测护理,是小儿麻醉  相似文献   

6.
张志霞 《中外医疗》2009,28(3):162-162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全麻术后病人体温的变化,探讨全麻恢复期低温的护理,避免低温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收集75例腹部手术的病人,分别监测其术前和入麻醉恢复室(PACU)时的体温、记录病人在恢复室的复温时间和停留时间及寒颤发生率。结果68%腹部手术全麻病人术后出现低体温。结论加强对PACU病人的体温护理,有利于减少低温造成的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人在PACU的停留时间,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全麻术毕,带气管导管进入麻醉术后恢复室(PACU),即患者进入苏醒期,此其是病人情况多变的高危时期,加强这一阶段的观察与护理可以减少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2010年1-12月,我院PACU的1856例全麻术后患者中,有12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压等并发症.监护这12例患者中,总结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顾淑美 《当代医学》2009,15(27):116-116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间的护理。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2008年12月168例手术病人进行观察护理。结果168例全麻患者在苏醒期间得到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并发症也及时给予准确处理,从而都平稳地渡过麻醉苏醒期。结论加强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间的观察及护理,对降低病人麻醉后的并发症和及时发现术后的并发症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老年病人全麻术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发生原因、预防及有效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麻醉恢复室(PACU)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老年全麻病人拔管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原因及其处理。结果:PACU收治的1700例全麻术后老年患者中20例需重新插管行呼吸机治疗,发生率为1.2%。造成二次插管的主要原因有呼吸道梗阻(7例)、麻醉药物残余作用(6例)、反流误吸(4例)和低温寒战(3例)等。结论:拔管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围拔管期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手术部位及方式、麻醉用药及患者呼吸恢复情况等决定拔管时机,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减少呼吸并发症及二次插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注意观察和总结脑外伤麻醉恢复室患者并发症及发生率和治疗护理的特点,提高手术后患者安全性。方法:收集412例脑外伤患者资料,对手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对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血肿的不同特点进行观察。结果:60%患者在PACU期间发生麻醉苏醒期相关并发症,经及时治疗护理后缓解。所有患者转出PACU时改良Aldrete评分均为9~10分。结论:PACU在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增加了手术周转率,提高了患者苏醒质量,积极有效地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和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和护理方法。【结果】15例病人均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苏醒延迟的原因为麻醉药物作用延长、低氧血症和(或)CO2蓄积、手术前夜有效睡眠时间过短、术后体温过低。护理的方法为在支持治疗的同时积极查找和针对原因处理,并加强术后监测护理。【结论】65岁以上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复杂,在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发现原因并处理,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确保老年患者恢复期安全。Glasgow评分有利于判断病人苏醒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2156例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术后患者清醒时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情况,为全麻患者术后清醒时的治疗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记录2156例全麻术后患者清醒时烦躁、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处理及护理体会.结果 有90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约4.42%,术后患者烦躁有54例,低氧血症(Sa02<90%)有26例,低血压5例,高血压4例,心律失常1例.结论 应密切观察全麻术后恢复期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心律和血压,确保病人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麻鼻内窥镜术后麻醉苏醒期的护理重点。方法选取行全麻鼻内窥镜术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49例,在全麻条件下进行鼻内窥镜手术,对其麻醉苏醒期进行全面有效护理,进一步保障老年人健康安全。结果 49例患者中发生舌后坠3例,喉痉挛2例,呼吸抑制7例,经护理干预,安全完成手术。结论对于老年患者全麻鼻内窥镜术后麻醉苏醒期的护理,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与医学知识,而且应对老年患者负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密切观察,加强监护,令患者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焦健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7):905-906
目的:探寻双管喉罩全麻应用于老年患者的麻醉并发症及术中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把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喉罩全麻,对照组只由麻醉师单独对患者进行麻醉术中管理,手术室护士进行常规护理及卫生宣教。而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针对麻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有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的意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比较:两组均无呕吐返流病例,对照组呕吐2例,苏醒延迟7例,头痛、心悸2例;观察组仅有1例躁动不安,2例苏醒延迟;观察组患者麻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围麻醉期针对老年喉罩全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适当胃肠减压,减少刺激,预防返流误吸,掌握拔管时机,可以提高老年喉罩全麻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全麻在老年消化系统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ASAⅡ~Ⅲ级、40例老年上腹部手术病人,年龄65~82岁.随机分为2组,Ⅰ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全麻;Ⅱ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麻醉、苏醒期间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和苏醒期苏醒质量及相关时间。结果:Ⅰ组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明显较Ⅱ组平稳,苏醒及清醒快,术后并发症少。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全麻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传统PACU护理模式)和观察组(n=50,ERAS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患者全麻苏醒后的体温(T)、疼痛程度(VAS)、镇静-躁动评分(SAS)以及在PACU的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苏醒后观察组患者体温、VAS评分和SAS分级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PACU留置时间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理念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的PACU复苏护理,能够提高复苏质量,缩短PACU留置时间,加快手术室周转。  相似文献   

17.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4):368-37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老年患者食管癌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及寒战的作用。方法:8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全麻食管癌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患者麻醉诱导插管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泵注时间为15 min),然后以0.1μ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前40 min,C组患者以相同的方式予以生理盐水。按照设定的时间记录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以及患者苏醒期的躁动行为、寒战情况和拔管时Ramesay镇静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D组苏醒期躁动与寒战发生率减少(P<0.01),D组拔管时间略长于C组(P<0.01),但D组患者PACU停留时间短于C组患者(P<0.05),Ramesay镇静评分也稍高于C组(P<0.01)。与C组比较,D组术中麻醉镇痛药物瑞芬太尼的使用量减少(P<0.05)。D组患者HR和MAP在插管即刻(T3)均低于C组患者(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全麻食管癌手术苏醒期躁动及寒战,并缩短患者PACU停留时间,改善患者麻醉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8.
全麻患儿术后由于全麻药、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的残余作用,以及小儿的生理、解剖特点,麻醉恢复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麻醉苏醒室(PACU)护士必须熟悉患儿解剖、生理、心理特点,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给予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使患儿平稳过渡到清醒期,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PACU共收治全麻术后患儿137例,全部安全渡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19.
郭廷俊  周裕凯  汪青 《西部医学》2010,22(3):474-476
目的比较直肠癌手术病人单纯全麻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的效果。方法择期行直肠癌手术病人40例,年龄18~78岁,性别不限,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20):单纯全麻组(Q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EQ组)。两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Q组静脉泵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麻醉;EQ组静脉泵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同时,间断硬膜外注射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维持麻醉;两组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术毕入PACU,Q组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EQ组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记录瑞芬太尼、丙泊酚、肌松药和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记录VAS评分情况;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计算麻醉有关费用。结果与Q组比较,EQ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瑞芬太尼、丙泊酚、肌松药用量减少,麻醉总费用减少(P〈0.05)。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各时点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直肠癌手术病人硬膜外复合全麻药物用量少,术后苏醒快,术后早期镇痛效果好,且麻醉费用亦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病人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8月30例医院收治的全麻腹部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将入选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在苏醒期时血压及心率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在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苏醒期的血压、心率以及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全麻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全麻复苏期的躁动发生率,有助于减少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