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脐带是母体与胎儿进行血气交换的必由通道,也是胎儿获得营养发育的重要桥梁。脐带绕颈是导致分娩期胎儿窘迫和围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现对我院1999年6月-2000年5月住院分娩脐带绕颈286例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脐带绕颈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 分析脐带长度与脐带绕颈的关系 ;比较胶带绕颈与不绕颈者对围生儿的影响 ;比较脐带绕颈周数对围生儿的影响。结果 脐带过长组的脐带绕颈周数多于脐带正常组 ,二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脐带绕颈的胎儿窘迫率为 1 9.35 % ,窒息率为 7.61 %。结论 脐带绕颈与脐带长度有一定关系 ,脐带过长是导致脐带绕颈的基本因素。脐带绕颈周数越多、越紧 ,则胎儿窘迫、窒息发生机会亦越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对产程的影响及脐带绕颈胎儿分娩方式不同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000例分娩产妇(脐绕组500例,对照组500例)的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脐绕组与对照组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平均时间差异有显著性;脐带绕颈胎儿剖宫产与自娩的胎儿宫内窘迫率及新生儿重度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新生儿轻度窒息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脐带绕颈可致产程延长;但脐带绕颈胎儿不同的分娩方式对围产儿结局无明显影响,脐带绕颈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  相似文献   

4.
刘富丽 《吉林医学》2012,33(35):7715-7716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对围产儿和分娩方式的影响以及相应对策。方法:选择脐带绕颈孕妇1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脐带绕颈的胎儿宫内窘迫率为24.24%,新生儿窒息率为14.14%,围产儿死亡率为2.53%;剖宫产率为31.31%,阴道助产率为3.53%。结论:脐带过长是胎儿脐带绕颈的基本因素,脐带绕颈周数越多,对围产儿和孕妇的负面影响越大,综合的产前产时监测及正确的分娩方式选择对降低母婴危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儿脐带绕颈在分娩过程中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430例脐带绕颈病例,与同期分娩无脐带绕颈450例的脐带长度、分娩方式、围产儿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有脐带绕颈的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及孕妇剖宫产率增高,且与绕颈周数成正比。结论加强产前检查和监护,重视脐带绕颈的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以降低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脐带绕颈对分娩方式、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2009年327例脐带绕颈病例的临床资料,就脐带绕颈对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方面有何影响作初步探讨.结果 脐带绕颈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脐带绕颈组,两组有明显差异.随着脐带缠绕周数增多,阴道手术、剖宫产比例均增高.结论 脐带绕颈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孕期和产时均应加强监护,仍以自然分娩占大多数.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尽快结束分娩.缠绕2周或2周以上者,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胎儿脐带绕颈与产妇分娩方式、围产儿并发症的关系,对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间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123例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125例无胎儿脐带绕颈的正常产妇与之对比。结果,脐带绕颈组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着绕颈周数的增加,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随之增加。脐带绕颈是引起难产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9.
365例脐带绕颈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头位脐带绕颈3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①分析脐带长度与脐带绕颈的关系;②比较脐带绕颈周数对围生儿影响。结果脐带过短组无一例发生脐带绕颈,脐带过长组的脐带绕颈发生率明显高于脐带正常组(p〈0.01),脐带绕颈的胎儿窘迫率为23.01%,新生儿窒息率为7.67%。结论脐带绕颈与脐带长度有一定的关系,脐带过长是导致脐带绕颈的基本原因。脐带绕颈会明显增加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11.
胡玲  胡健蓉  徐凤仪  苏春宏 《吉林医学》2011,32(16):3189-3190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脐带绕颈对分娩方式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足月妊娠脐带绕颈病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80例足月妊娠非脐带绕颈病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脐带绕颈对围生儿及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产程延长,Apgar评分降低,脐静脉呈现乏氧性酸中毒(P<0.05);绕颈周数越多,胎儿窘迫、窒息发生率逐渐增加。结论:脐带绕颈会明显增加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的发生率。加强产前诊断和产时监护,选择最佳方式及时机分娩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杨华 《吉林医学》2012,33(12):2486-2487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单纯头位脐带绕颈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B超诊断为脐带绕颈的单纯头位产妇40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阴道分娩316例,剖宫产84例,分析其分娩方式对围生儿的影响。结果:脐带绕颈时间越长,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越高,新生儿窒息率的发生率越高,急诊剖宫产对新生儿窒息率及并发症均显著高于选择性剖宫产(P<0.05)。结论:脐带绕颈对围生儿有不良影响,应进行严密监测,选择最佳的方式及时分娩。  相似文献   

13.
贺玉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6):3563-3564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将住院产前诊断为头位脐带绕颈者,产前及产时使用胎儿电子监护仪行胎心外监护,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适时终止妊娠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脐带绕颈仍以自然分娩占大多数,随着脐带绕颈周数增多,剖宫产术及阴道助产比例增高,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增高。急诊剖宫产术组的新生儿窒息明显大于选择性剖宫产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脐带绕颈方式仍以正常分娩多见,其次为剖宫产分娩,对于脐带绕颈2周以上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分娩方式宜以选择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4.
就352例头位妊娠脐带绕颈分娩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脐带绕颈的临床表现及对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的预后的影响,以达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胎儿脐带绕颈的产前检查,产程特点及分娩方式。方法 对在临沂人民医院1998年7月至1998年12月分娩的胎儿脐带绕颈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儿脐带绕颈占同期分娩胎儿总数的21.3%,产前B超检出答合率为93.1%,脐带绕绒周数检出符合率为64.2%,电子胎心监护变异减速又占7.4%,产程中胎儿宫内窘迫占20.6%,且与绕颈周数有关。剖宫产分娩者48.7%,自然分娩者占45.0%  相似文献   

16.
干宁 《安徽医学》2003,24(6):51-52
目的 探讨胎儿脐带绕颈对围产儿预后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总结头位脐带绕颈 3 0 0例胎儿 ,比较不同的分娩方式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 ,比较不同的脐带绕颈周数对围产儿的影响以及B超产前检查的明确诊断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脐带的长度是脐带绕颈的重要因素 ,脐带绕颈 2周以上者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上升。结论 头位脐带绕颈者 70 %以上可经阴道分娩 ,产前B超明确诊断 ,加强产程临护 ,及时处理有利于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对围产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189例妊娠在(37~42)周之间脐带绕颈产妇,第一、第二产程进展,胎儿宫内分析及分娩方式选择.结果:阴道分娩128例,剖宫产术61例.结论:脐绕颈时围产儿预后影响极大,只要严密观察产程,恰当选择分娩方式,可降低国产儿死亡.  相似文献   

18.
脐带绕颈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以至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产前胎儿监护系统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 ,脐带绕颈的产前诊断已成为现实。但采用何种分娩方式结束分娩更有利母婴安全 ,目前还有争议。现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 2 0 2例脐带绕颈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我院 1999年 1月到 1999年 12月 1年 ,分娩胎儿总数 10 5 0例 ,发生脐带异常 (包括脐带绕颈、扭转、打结、过长、过短等 ) 2 2 4例 ,发生率为 2 1.3% ;其中脐带绕颈 2 0 2例 ,发生率为 19.2 % ,占脐带异常的90 %。 2 0 2例发生脐带…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的适宜分娩方式。方法选择单胎头位足月妊娠、胎儿脐带绕颈、具备阴道分娩条件的150例产妇为研究组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同期胎儿脐带正常、其余条件相同的产妇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分娩方式的差异。结果研究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分娩方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绕颈在严密监护下可采用经阴道分娩方式,不增加剖宫产的概率;加强监护及适宜的产科处理,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