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淋巴细胞在异种鼠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是否参与了异种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方法 建立仓建到大鼠原全肝移植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异种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及其Fas抗原配体(Fas-L)的表达,并用普通组织学及原位末端标记方法检测移植肝中细胞凋亡。结果 异种肝移植免疫排斥过程中,移植肝中T淋巴细胞,包括CD4、CD8亚型大量浸润,术后4天开始表达Fas-L,随着排斥反应的加重,Fas-L表达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其同功酶在大鼠异种肝移植中的免疫学作用及其表达意义。方法:本实验共分5组:I组(同基因组);Ⅱ组(急性排斥组);Ⅲ组(细胞免疫抑制组);Ⅳ组(体液免疫抑制组);Ⅴ组(双重免疫抑制组);应用血清学检测移植术后受体血清ALT、TNF-α及NO代谢终产物(NOx),应用NADPH黄递酶组化及免疫组化检测NO合酶及其同功酶(iNOS,cNOS)的表达。结果:Ⅱ、Ⅳ组血清ALT,TNF-α及NOx均较Ⅰ、Ⅴ组明显升高4-11倍(P<0.01),环孢素A(Ⅲ组)能抑制细胞免疫及NO的合成与表达,但不能延长受体的生存期。Ⅱ、Ⅳ组NO合酶及其同功酶(iNOS,cNOS)在异种肝移植急性排斥时明显表达。结论:肝细胞NO在低免疫反应状态下可能具有肝细胞保护作用,而在高免疫反应状态下iNOS的持续高表达可能是肝损伤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观察协调性异种肝移植免疫病理变化,探讨其免疫排斥反应机制。方法:建立仓鼠到大鼠原位肝移植模,运用组织学方法检测异种/肝移植受体脾脏、淋巴结的组织学的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移植肝大鼠抗体的沉着、淋巴细胞的浸润及穿孔素、Fas-L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方法,检测植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猪-人非协调性异种移植中超急性排斥反应(HAR)及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抑制HAR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游离器官血液灌注系统为基础,建立猪-人异种器官移植模型。实验分A、B、C即人血灌注、人血加IVIG灌注和猪血灌注三组,观察HAR的发生并进行血清补体及其活性的检测以及组织病理和免疫荧光的研究。结果A组移植器官发生HAR的平均时间为(39.3±11.2)min,B、C两组的移植器官在180min内未发生HAR。A组移植器官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可见广泛微血栓形成和中性粒细胞浸润,B、C两组则无明显的病理改变;免疫荧光研究还发现A、B两组的移植器官沿其肾小球毛细血管有明显的IgM和补体C1q的沉积,A组移植器官则另有显著C3沉积而B组未见;B组加用IVIG前后,其血清补体C3和总补体溶血活性水平均无明显变化;A、B两组移植器官灌注过程中均有大量的血清补体C4消耗。结论IVIG抑制猪-人非协调性异种移植HAR的机制在于,阻止补体激活经典途径中C3和其后的补体活性成分在异种移植物内皮细胞表面的沉积或附着,籍此保护移植物内皮细胞免于活化和损伤。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免疫移植理论和移植外科技术的发展,器官移植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全世界都存在着供体器官远远不能满足受者需要的问题。异种移植有可能解决这一矛盾,但异种移植最大的障碍就是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的超急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HAR)。供、受体间种源关系越远,越易发生超排反应,与人种源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却因数量少,生长缓慢,不易饲养,易将某些可感染人的病毒传递给受者以及伦理方面的原因而不能满足需要,与人种源关系较远的物种中,猪可能是较为合适的一种,猪可在6个月内成熟,其脏器大小与人相似,特别是它的多乳头肾与人肾有相似的肾小球滤过率,总肾血流量和浓缩能  相似文献   

6.
测定30例PVG-PVG和40例LEW-PWG角膜移植术前,术后血清,房水和泪液Ig和C3含量。结果表明,泪液和房水IgG含量异常升高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显著相关。初步建立了大鼠角膜移植术衙无排斥反应发生时泪液IgG含量变化的定量关系,提出了预测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的一种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7.
赵中辛  王学浩 《上海医学》1997,20(3):130-132
为探讨异种超急性排斥时补体旁路途径的作用机制,选择猪血管内皮细胞为靶,人血清为天然抗体和补体源,用四唑盐法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反应,建立体外超急性排斥模型。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早期,并发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PNF)的发生率为2%~23%,是肝移植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影响因素复杂,但与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所导致的移植肝异常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如何降低移植肝的病理损害,改善移植肝功能,提高肝移植的成功率是目前肝移植实验研究的焦点之一,现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Song N  Ni QX  Zhang QH  Shi CQ  Rui XH  Shi LB  Shi W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4):1674-1678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化酶1(HO1)在异种肝移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豚鼠对大鼠肝移植模型,实验动物分为3组,每组10对鼠。A组供体鼠术前24h腹腔注射5ml/kg生理盐水作为对照;B组供体术前24h腹腔注射HO1诱导剂钴原卟啉(CoPP),C组供体注射CoPP的同时给予HO1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每组受体均接受眼镜蛇毒因子(CVF)。分别以RTPCR和western印迹法观察HO1mRNA及蛋白表达。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法(EMSA)检测移植肝核转录因子(NF)κB的活化,免疫组化观察E选择素表达,来评价HO1对内皮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并比较各组受体鼠存活时间。结果各组均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CoPP预处理可以诱导HO1mRNA和蛋白过度表达,进而显著抑制移植肝内NFκB的活化和内皮细胞E选择素表达;B组与(0.112±0.039)A组(0.211±0.030)、C组(0.283±0.07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1过度表达组与其它组相比,移植肝内皮细胞肿胀减轻,浸润细胞数减少,肝脏功能改善,而且受体鼠存活时间显著延长;B组(15.5h±3.8h)比A组(7.3h±2.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种保护效应可被同时给予HO1抑制剂ZnPP所取消;B组比C组(6.7h±2.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O1通过抑制内皮细胞活化,延缓异种移植肝排斥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仓鼠对小鼠心脏移植模型 ,探讨T细胞在异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仓鼠对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三组 :仓鼠—Balb/c小鼠 ,仓鼠—Balb/c裸小鼠 ,仓鼠—裸小鼠 (移植术后第 1 0 0日自小鼠尾静脉输 3× 1 0 7Balb/c脾细胞 )。观察移植物的平均存活时间及病理学变化 ,移植心组织内CD4+及CD8+T细胞的浸润。结果各组移植心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 3 .3 8± 0 .5 2、>1 0 0、8.3 3± 2 .1 4日 ;排斥的移植心病检提示为典型的异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 ,可见CD4+T细胞浸润 ;而移植于裸鼠的长期存活移植心结构完整 ,未见细胞浸润。结论排斥反应依赖于T细胞的存在 ,CD4+T细胞在介导该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异种肝细胞皮下移植模型,并探讨用以研究异种移植细胞性排斥反应的可能性。方法:用原位肝脏胶原酶循环灌注法分离大鼠肝细胞,分离出的肝细胞存活率达95%以上,分别注射于皮下及脾脏,于移植后不同时间点取材进行组织形态及功能观察,HE染色为主,结合G-6P、SDH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移植肝细胞的存活状态。结果:在术后3-28天期间,脾脏组与皮下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在60天时相点脾脏组存活率(75%)大于皮下组(37.5%);且术后4-7天开始发生细胞性排斥反应。结论:认为肝细胞皮下移植可作为研究异种移植细胞性排斥反应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异种移植胎肠细胞介导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大鼠游离胎肠移植于小鼠模型研究细胞介导排斥反应(CMXR)的免疫学机理.方法:观察同种和异种胎肠游离移植各组移植物的病理改变和浸润细胞的表型,并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移植物内Th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1)移植胎肠的存活率同种移植组高于异种移植组(P<0.01);(2)异种移植胎肠主要发生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3)异种移植物内浸润细胞主要为CD4 T细胞和ED2 MФ,其IL-4、IL-5和IL-10mRNA阳性细胞均明显高于IFN-γmRNA阳性细胞(P<0.01).结论:CMXR与同种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存在本质差异,其特点是排斥程度强烈,异种移植胎肠内以CD4 T细胞和ED2 MФ浸润为主,且Th2细胞功能增强.大鼠至小鼠游离胎肠移植模型是研究CMXR的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金纳多对非协调性异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对豚鼠和SD大鼠非协调性异种肝移植进行金纳多(银杏黄酮配糖体)注射液防治的分析,实验分为术前、术后金纳多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异种肝移植后肝脏和心脏的病理变化及肝脏门脉血流变化。结果 肝移植术后,两组的肝脏和心脏病理变化相似,肝内小血管腔内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和纤维蛋白沉着造成广泛血栓,引起血管阻塞和组织梗死。心肌细胞破坏,心肌纤  相似文献   

14.
细胞免疫在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胰岛移植作为治疗 1型糖尿病的一种手段已获成功[1] ,但不能长期维持其效果 ,主要是移植后排斥反应。为了更深入的了解T细胞亚群在胰岛异种移植中的作用 ,我们把成年猪胰岛分离纯化后移植给经链脲佐菌素 (STZ)诱发的糖尿病小鼠 ,探讨细胞免疫在排斥反应中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 昆明系小鼠 18~ 2 1g,由 (吉林大学动物部提供 ) ,成年杂种猪 (长春市郊区屠宰厂提供 )。1.2 主要试剂 STZ(购于sigma公司 )。抗小鼠CD4、CD8单克隆抗体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系单克隆抗体研究室 )。胶原酶 (由吉林大学地方病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活体肝移植与尸肝移植急性细胞排斥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范上达  张志伟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8):1092-1094
目的 比较活体肝移植(LDLT)与尸肝移植(CLT)急性细胞排斥反应(ACR)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法 将116例病人分为两大组,LDLT组51例(其中供受体有血缘关系者30例),CLT组65例。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肝移植物冷缺血时间、基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ACR发生次数及对激素治疗的反应、供受体HLA配型、肝移植物及病人存活情况。结果 CLT组及LDLT组移植物存活率、病人存活率、ACR发生率、ACR多次发生率、对激素治疗无效率分别是72%和78%、77%和78%、48%和41%、20%和10%、11%和4%(两组比较P>0.05)。有血缘关系者间的肝移植与尸肝移植比较ACR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在发生与不发生ACR的病人间HLA位点不合数差异亦无显著意义。以FK506为主的二联免疫治疗方案能减少ACR的发生(P<0.01)。结论 活体肝移植与尸肝移植ACR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供受体HLA配型及移植物冷缺血时间长短与ACR无关。而FK506预防ACR的效果明显优于环孢霉素A。  相似文献   

16.
大鼠肝移植技术改进及免疫排斥初步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大鼠肝移植模型进行技术改进,并观察将SD大鼠肝脏移植至Wistar大鼠时免疫斥发生的规律,方法:将“二袖套法”肝称植技术在袖套管制作,受体麻醉,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吻合等方面进行,行供肝取自SD大鼠的Wistar大鼠肝移植30例,并随机分为环孢霉素(CsA,2mg/kg,术后第1天至第7天皮下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情况,结果: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6.5-10.0mg/kg,术后第1天到第7天皮下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情况,结果: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6.5-10.0min,无肝期为8.5-12.0min,93%以上的移植大鼠生存超过7天,对照组大鼠术后9-13天全部死亡,组织病理学提示有典型的免疫排斥,而CsAI治疗组到目前为止生存良好,结论:对大鼠肝移技术进行了可明显提高移植大鼠的生存率,SD大鼠移植对Wistar大鼠的肝移植组合为高排异组合,是较理想的研究肝移植排斥及移植免疫耐受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报告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施行同种原位肝移植术、受体分别在术后第3天,第20天发生两次急性排斥反应。经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及猪抗人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HTG)治疗,急性排斥反应得到控制并逆转。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仓鼠消化道解剖特点,建立稳定的仓鼠-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并初步观察其排斥反应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异种移植免疫特点奠定基础。方法:在解剖10只仓鼠了解其消化道及血供特点并建立稳定的仓鼠至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后分别行仓鼠-仓鼠和仓鼠-大鼠腹部异位小肠移植25例及35例,通过对移植肠活力及系膜淋巴结观察并结合组织病理检查,了解供肠存活时间和病理变化特点。结果:发现仓鼠小肠较短,平均15(15±2)cm,其系膜也较短小;移植术后3天供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肿大,第4天供肠色泽略暗边缘动脉搏动减弱,绒毛间质明显充血水肿并有淋巴细胞浸润,部分绒毛脱落。第5天移植肠颜色发暗,动脉搏动消失,对剌激无反应,淋巴结极度肿大。血管内血栓广泛形成及组织间隙出血水肿,绒毛大面积脱落,淋巴结严重出血水肿。结论:仓鼠-大鼠小肠移植后供肠存活时间为4.5(4.5±1.0)天,其病变特点为广泛的血栓形成、肠间隙出血水肿和大片绒毛坏死脱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小鼠异种骨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治疗组小鼠行雷公藤多甙(30 mg·kg-1·d-1)灌胃3 d,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将猪骨作为供体分别移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体内,移植2周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中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ELISA法检测2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观察移植骨周围组织形态学改变,比较2组小鼠异种骨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情况。结果:骨移植2周后治疗组小鼠脾脏中的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小鼠血清中IL-2、IFN-γ和IL-4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小鼠移植骨周围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雷公藤多甙可以减轻小鼠异种骨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氯仿对机体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的毒性作用。方法:在同一时间内通过检测小鼠血清半数溶血值,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数量,以测定氯仿对机体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的毒性作用。结果:氯仿在一定剂量作用下,能降低血清半数溶血值,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数量。结论:氯仿对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