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型的分型方法有 4种 ,即全基因测序[1] ,表面抗原基因 (S基因 )序列分析[2 ]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基因分型[3 6] ,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基因分型法[7] 。而PCR RFLP方法是较成熟、准确、简单的方法 ,本研究用分析基因库软件和PCR RFLP技术及Lindh等[3] 基因分型方法对广州地区乙型肝炎无症状携带者 (AsC)和患儿的基因型进行研究。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 :2 0 0 0年 1月至 9月本院就诊AsC和乙型肝炎患儿血清 91份 ,其中AsC血清 6 0份 …  相似文献   

2.
聚合酶链反应用于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期发作的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SMA)患者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的缺失,探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用于检测SMA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对10例拟诊为SMA患者、6个家系的20例非SMA成员及30例正常人的SMN基因外显子7和8进行了检测。结果10例SMA可疑患者中9例(90%)有SMN基因缺失,其中仅外显子7或8缺失各为1例。家系其他成员及对照组均无SMN端粒基因缺失。结论用PCRRFLP法对高度可疑SMA的病例进行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改进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基因分型方法初探广州地区HBV基因型分布状态。方法 设计巢式PCR扩增前S基因,经限制性内切酶AvaⅡ和DpnⅡ酶切鉴别HBV A—G基因型;并对140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其中随机挑选3份进行克隆测序,并对20份患者血清进行巢式PCR—RFLP重复分型试验,以验证此分型技术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同时采用PCR和巢式PCR对92份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血清进行HBV DNA阳性率检测比较。结果 基因分型与测序结果一致;基因分型重复试验符合率100%;92份HBeAg阴性血清经PCR和巢式PCR扩增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20.7%和68.5%。140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基因型以C型(94份)和B型(42份)为主,偶见A型(4份)。结论 巢式PCR—RFLP HBV基因分型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且操作简便,适用于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4.
背景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不适合临床的快速检测应用,也不适合对精神疾病候选基因作大样本量、多个基因的检测分析,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可能弥补其不足之处.目的建立多个基因多态性分型的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认识其在精神疾病分子研究水平中的应用.设计观察实验.单位新乡医学院分子生物研究室和病理生理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5-12/2006-10在新乡医学院分子生物研究室完成.精神疾病患者血样200份,0.5 mL/份,由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提供.患者对本实验均知情同意.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的方法分析以下基因的多态性TNFα-308A/G和-238G/A变异,IL-6-174G/C变异,CYP2D6*10B外显子第188位的C/T变异,COMT基因的第472位编码序列的G/A变异,MAOA基因位于第8外显子CDNA顺序的第941位点的G/T变异.主要观察指标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分析患者血样的基因多态性.结果TNFα-308A/G位点可检测到的基因型有G/G和A/GTNFα-238G/A位点可检测到的基因型有G/A,G/G和A/A;IL-6-174G/C变异位点可检测到的基因型均为G/G纯合子;CYP2D6 *10B外显子第188位的C/T位点可检测到的基因型为C/C,C/T和T/T;COMT基因的第472位编码序列的G/A变异位点可检测到的基因型为A/G,A/A和G/G;MAOA基因位于第8外显子CDNA顺序的第941位点的G/T变异可检测到的基因型为T/G,T/T和G/G.结论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适合对大样本、多个基因的单核苷酸位点变异进行多态性分析,成本低、快速、准确,可用于精神疾病分子水平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准确、实用的人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的检测方法。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扩增apoE基因含编码112位和158位氨基酸的基因序列,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haⅠ酶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观察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IP)图谱。结果运用PCR-RFLP法检测了113名健康人apoE基因型,频率分别为ε3/369.0%,ε3/216.8%,ε4/311.5%,ε4/21.8%,ε4/40.9%;ε2、ε3和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9.3%、83.2%和7.5%。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对人体无害,适合于一般实验室开展及大规模人群调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多态性的方法。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展TNFβ第一外显子到第二外显子包含G→A突变在内的DNA片段,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Nco I酶切后电泳,分析TNFβ的基因型。结果:TNFβ检测到3种基因型,分别为TNFβ*1/1、TNFβ*1/2和TNFβ*2/2。结论:PCR-RFLP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β多态性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适合普通实验室开展及大规模研究。  相似文献   

7.
8.
背景: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不适合临床的快速检测应用,也不适合对精神疾病候选基因作大样本量、多个基因的检测分析,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可能弥补其不足之处。目的:建立多个基因多态性分型的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认识其在精神疾病分子研究水平中的应用。设计:观察实验。单位:新乡医学院分子生物研究室和病理生理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5-12/2006-10在新乡医学院分子生物研究室完成。精神疾病患者血样200份,0.5mL/份,由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提供。患者对本实验均知情同意。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的方法分析以下基因的多态性:TNFα-308A/G和-238G/A变异,IL-6-174G/C变异,CYP2D6*10B外显子第188位的C/T变异,COMT基因的第472位编码序列的G/A变异,MAOA基因位于第8外显子CDNA顺序的第941位点的G/T变异。主要观察指标: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分析患者血样的基因多态性。结果:TNFα-308A/G位点可检测到的基因型有G/G和A/G;TNFα-238G/A位点可检测到的基因型有G/A,G/G和A/A;IL-6-174G/C变异位点可检测到的基因型均为G/G纯合子;CYP2D6*10B外显子第188位的C/T位点可检测到的基因型为C/C,C/T和T/T;COMT基因的第472位编码序列的G/A变异位点可检测到的基因型为A/G,A/A和G/G;MAOA基因位于第8外显子CDNA顺序的第941位点的G/T变异可检测到的基因型为T/G,T/T和G/G。结论: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适合对大样本、多个基因的单核苷酸位点变异进行多态性分析,成本低、快速、准确,可用于精神疾病分子水平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磁分离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腺病毒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磁分离技术直接从临床粪便样品中分离人腺病毒DNA进行PCR扩增,提供一个方便、有效、快速的临床检验方法。方法:生物素标记的寡聚核苷酸引物同粪便中的腺病毒DNA杂交,随后加入结合有链亲和素的DYNABE^RM-280磁性珠分离DNA-寡聚核苷酸杂交体,这种方法捕获的腺病毒DNA能直接进行PCR扩增。结果:从收集的10份临床粪便样品检测出6份腺病毒DNA阳性结果,证明此法能快速捕获、浓缩人粪便中的腺病毒DNA和有效地去除粪便中影响PCR扩增的抑制物,提高PCR扩增的敏感性。结论:该技术能快速可靠地检测临床粪便样品中的腺病毒,同时也适用于其他病毒性病原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准确的人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型的检测方法,以利于VDR基因变异在骨质疏松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扩增VDR基因序列,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BsmⅠ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观察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图谱。结果应用PCRRFLP法检测了110名健康汉族人VDR基因型,bb、Bb、BB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是94%(103例)、6%(7例)、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一般实验室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快速准确鉴定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相关念珠菌菌种,并对科玛嘉显色培养法、Vitek 2 YST鉴定卡和PCR-RFLP 3种方法鉴定念珠菌菌种的效果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收集贵阳市妇幼保健院VVC患者感染的念珠菌菌种100株,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AB)法提取念珠菌DNA,PCR扩增念珠菌DNA的ITS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确定念珠菌菌种;分别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法、Vitek 2 YST鉴定卡和PCR-RFLP 3种方法对其进行鉴定,以测序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种方法鉴定念珠菌菌种的正确率。结果:科玛嘉显色培养法中5株葡萄牙念珠菌与2株酿酒念珠菌显色错误,均显淡紫色;Vitek 2 YST鉴定卡中,1株白念珠菌与2株热带念珠菌鉴定不出,Cyberlindnera fabianii、Candida orthopsilosis与Candida metapsilosis鉴定错误;PCR-RFLP采用内切酶MspⅠ可成功鉴定念珠菌中除Candida metapsilosis、Candida orthopsilosis与近平滑念珠菌之外的其他菌种,进一步采用内切酶ApaⅠ与NcoⅠ可将Candida metapsilosis、Candida Orthopsilosis与近平滑念珠菌三者鉴别开。科玛嘉显色培养法对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3种念珠菌鉴定正确率100%,对光滑念珠菌的鉴定正确率为73.1%;Vitek 2 YST鉴定卡可鉴定常见念珠菌且正确率较高,不能鉴定Cyberlindnera fabianii、Candida orthopsilosis与Candida metapsilosis等非常见念珠菌;PCR-RFLP技术可快速准确鉴定所有念珠菌菌种。结论:PCR-RFLP技术为早期准确鉴定临床念珠菌感染提供了新的选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重组腺病毒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载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我国病毒载体药物电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还需对人体和环境安全性密切观察。为研究这类药物在体内扩散和对环境的安全性,需要建立一种灵敏、可靠的检测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已应用于临床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等特点。本研究采用PCR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重组腺病毒的检测方法,并参考美国FDA检验标准,对该方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14.
赵龙友  吕祝庆 《临床荟萃》1994,9(5):237-238
结核病诊断长期以来缺乏一种快速、敏感、特异而又简便的技术,传统的涂片检查结核杆菌极不敏感,需标本含菌数大于10万/ml方被检出,文献报告阳性率仅30%左右,且结果受非典型分枝杆菌的影响;另外培养需时较长,无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聚合酶链反应在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即在体外用聚合酶倦化扩增核苷酸分子,故又称体外基因扩增。用PCR催化能使核酸分子按几何级数扩增,使样品中极微量或单拷贝的核苷酸分子迅速地扩增100万~1000万倍,然后通过核酸分子的检测,获得极其敏感的结果。该技术自1985年Saiki首次报道以来  相似文献   

16.
郑冰 《检验医学》2010,25(7):511-514
近年来,由于器官移植术的普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恶性肿瘤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不断增加,曲霉感染率不断上升。由于曲霉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仅凭临床表现很难早期诊断,需要有快速、特异、敏感和简便的实验室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因其快速、灵敏、可鉴定到种等优点而用于侵袭性曲霉病的实验室诊断,我们就近年来PCR在曲霉病诊断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1997年3月-1997年12月,176例患者,肺结核者36例,结核性胸膜炎者42例,非结核性痰标本98例,同时行PCR法和涂片镜检法(痰/胸水)比较。结果表明PCR有很高检出率(77.8%和76.19%)。该项技术为结核病早期诊断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模拟天然DNA复制过程的体外基因扩增特异性DNA片段的新技术。它能高效扩增目的DNA片段,在数小时内完成20-50个循环,使目的DNA扩增数百万倍。该技术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传染病和遗传病的诊断,并在血液病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在PCR在白血病诊疗中的应用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模拟天然DNA复制过程的体外基因扩增特异性DNA片段的新技术。它能高效扩增目的DNA片段,在数小时内完成20~50个循环,使目的DNA扩增数百万倍。该技术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传染病和遗传病的诊断,并在血液病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就PCR在白血病诊疗中的应用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吴晓华  唐敏章 《临床荟萃》1997,12(3):122-123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我国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各种原因所致的胸腔积液中,结核菌感染仍占首位.然而,由于传统的病原体检测方法有局限性,故目前结核性胸膜炎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仍有一定困难.作为基因诊断技术之一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完全不同于常规的九十年代病原学诊断技术,它可在短时间内使病原体的特异性DNA片段成百万倍的增长,从而大大提高对病原微生物的分析检测能力.本文采用PCR技术及传统方法检测一组结核性胸水并与非结核性胸水对照,同时针对其中部分病例的痰、血、纤支镜下留取的支气管分泌物标本进行PCR检测,试图探讨PCR技术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