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12月于我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8例,透析时间≥3月。根据不良心血管事件确认标准分为有心血管疾病组28例,无心血管事件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同时记录血生化指标:血尿酸、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25-(OH)D3、碱性磷酸酶、尿素氮、肌酐水平。结果:有心血管事件组年龄、透析龄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1);有心血管事件组患者血尿酸、血钙水平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5),而血25-(OH)D3水平在有心血管事件组明显低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龄、低密度脂蛋白、钙磷乘积、25-(OH)D3、血尿酸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疾病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年龄、透析龄、低密度脂蛋白、钙磷乘积、25-(OH)D3、血尿酸是血透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血压变异性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69例,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NMACE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血压变异性的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治疗时间≥3个月、规律性透析、治疗规范、依从性好、定期监测血指标患者198例。每月监测患者血常规,每3个月监测患者血脂、钙、磷等指标。随访1年,记录患者心血管事件和因心血管事件死亡情况。分析不同血红蛋白水平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低血红蛋白组(Hb<110g/L)心血管事件发病率最高,为62.0%(62/100),目标血红蛋白组(110g/L≤Hb≤120g/L)最低,为30.2%(16/53),两组比较P<0.05。高血红蛋白组(Hb>120g/L)发病率为55.6%(25/45),与目标血红蛋白组比较P<0.05。因心血管事件病死率低血红蛋白组最高,为19.0%(19/100),目标血红蛋白组最低,为3.8%(2/53),两组比较P<0.05。高血红蛋白组病死率为14.6%(8/45),与目标血红蛋白组比较P<0.05。结论:血红蛋白水平影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低于或高于目标血红蛋白水平均有较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我们检测了5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血清瘦素水平,并分析其与其它一些指标的关系。 对象与方法 1.对象与分组:选择本院血液净化中心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HD)患者55例,男33例,年龄(38.8±10.0)岁;女22例,年龄(41.4±8.8)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炎,尿毒症,病情稳定。健康对照组40例,为本院门诊健康体检人员,男23例,女17例。 2.方法:所有患者均于血透后(干体重)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2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IDd)、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各项指标并随访观察半年,记录随访期间血透患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结果:所有血透患者的NT—pro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在半年随访期间共发生心血管事件17例(其中死亡4例)。事件组NT—proBNP中位数为24732ng/L,非事件组NT—proBNP中位数为2329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NT—proBNP是血透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NT—proBNP作为一项有用的生物学标记物可以预测维持性血透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术前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风险评估与围术期麻醉费用及住院总费用的相关性,探讨优化医疗保险支付制度的新路径.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0年1—12月本院行全身麻醉下手术的老年患者5642例,男3152例,女2490例,年龄≥65岁,BMI 16~36 kg/m2,ASAⅠ—Ⅳ级.所有患者术前进行术...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由于肾脏结构与功能损伤,引发全身多种并发症及多器官功能损害,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其中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然而,普通人群MACE危险因素在指导CKD临床治疗与风险评价时具有一定局限性。近年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针对识别和评价CKD患者MACE危险因素的研究有了较大发展,多种临床指标与参数被纳入研究。本文现就此做一综述,以便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铁调素25(hepcidin-25)水平和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选择210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血清hepcidin-25的平均值为界,分为CAPD高hepcidin-25组107例、CAPD低hepcidin-25组103例;另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所有CAP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hepcidin-25水平.对所有入选者进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钙化评价研究.结果 CAPD高hepcidin-25组在随访12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71例次,因心血管事件死亡21例(占19.6%);而CAPD低hepcidin-25组发生心血管事件27例次,因心血管事件死亡仅10例(占9.7%).CAPD高hepcidin-25组和CAPD低hepcidin-25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上2组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CA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病率[46.7%(98/210)]与健康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病率[5.6%(5/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PD高hepcidin-25组CAC发病率均明显高于CAPD低hepcidin-25组(P<0.01);而且相关性分析显示,hepcidin-25水平与CAC积分呈正相关(r=0.980,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epcidin-25水平[偏回归系数(B)=0.402,P<0.01]和CAC(B=-0.015,P<0.01)是CA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hepcidin-25水平升高及CAC是CAP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原因,提示铁代谢紊乱可能参与,且促进了CAC的发生、发展,并最终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与心血管事件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巢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随访期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54例MHD患者为病例组,按照1:2的比例为其匹配对照病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分析TG/HDL-C比值对M...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尿酸(UA)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探讨血尿酸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机制,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改善MH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肽Y(neuropeptide Y, NPY)水平与不良心血管事件(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CVE)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椎管内麻醉下行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的102例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年龄43~82岁。根据术前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ing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接受MHD半年以上的212例终末期肾病伴高血压患者,其中发生心血管事件的9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1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血生化指标等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糖尿病史、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透析时SBP-SD、SBP-CV、DBP-SD、DBP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较高的NT-proBNP、SBP-SD、DBP-SD为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P 0. 05); ROC曲线示NT-proBNP、SBP-SD、DBP-SD预测MHD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最佳阈值分别为7. 32 ng/L、21. 60 mmH g、12. 54 mmH g。结论 MHD患者心血管事件与NT-proBNP水平、糖尿病史、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及BPV相关,其中透析时高水平NT-proBNP、SBP-SD和DBP-SD作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且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与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置管并开始腹膜透析3个月及以上患者126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基线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所有患者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按照血清TBIL二分位数水平分为两组。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COX回归模型分析血清TBIL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对各研究因素与血清TBIL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6例腹膜透析患者,患者年龄是(52.8±13.5)岁,男性83例(65.9%)。透析龄25(13,39)个月。4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低血清TBIL组全因死亡率为43.1%(28/65),高血清TBIL组全因死亡率为23.0%(1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两组间的血清TBIL、BUN、肌酐、eGFR、磷、钙磷乘积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合并左心室肥厚、合并冠心病、合并脑血管意外、合并HBV、合并HCV、透析龄、血清白细胞、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基转移酶、总胆汁酸、尿酸、铁、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白蛋白、血糖、红细胞压积、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素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清TBIL≤5.9 mmol/L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TBIL5.9 mmol/L组(P=0.001)。充分校正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低血清TBIL是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HR=2.855 95%CI:1.476~5.524,P=0.002)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心血管事件死亡相关(HR=3.5011 95%CI:1.442~8.498,P=0.006)。结论 TBIL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及心血管死亡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14.
氯沙坦是临床常用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但国内少有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报道,我们综述了国外近期文献,认为氯沙坦可以从心血管保护方面使上述患者获益(如降压达标、减少血压变异、逆转动脉血管硬化、逆转左心室肥厚及减少心血管事件等).所面临的风险可能有膜过敏反应、高钾血症、药物蓄积、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等,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氯沙坦仍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保护药物的有益选择,风险处于次要位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1(serum and glucocorticoid induced protenin kinase 1,SGK1)水平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为探究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医院随访的MHD患者60例,采用胸部和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测MHD患者血管钙化情况,根据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存在的钙化或者斑块,分为血管钙化组和无血管钙化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透析时间、体质量指数、既往基础疾病(高血压病等疾病)以及血磷、血钙、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糖化血红蛋白、透析前后BUN、Scr和尿素氮下降率等实验室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MHD患者血清SGK1水平。结果与无血管钙化组患者相比,血管钙化组患者年龄、透析时间、高血压病、吸烟史、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磷、iPTH、钙磷乘积和碱性磷酸酶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钙化组患者血清SGK1浓度较无血管钙化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GK1水平与血磷、iPTH以及钙磷乘积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时间、血磷、iPTH、钙磷乘积和高水平SGK1为MHD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伴有血管钙化的MHD患者血清SGK1水平显著升高,且是MHD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SGK1可能在血管钙化发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清FGF-23、Klotho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腰椎骨密度将患者分为正常组(T≥-1SD),骨量减少组(-2.5 SD0.05);正常组的女性占比显著低于骨质疏松组,透析时间显著短于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血红蛋白、总蛋白量显著高于骨质疏松组,肾肌酐清除率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P<0.05)。正常组的PTH、TRAP、BALP、BGP、FGF-23显著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Klotho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P<0.05);三组的血磷、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和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脂代谢紊乱的异同,探讨各自脂代谢紊乱的特征及其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09年10月门诊行MHD的124例患者和行CAPD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指标包括:(1)脂代谢指标:包括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B);(2)营养指标:包括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中臂围(MAC)、中臂肌围(AMC)和血清白蛋白(Alb)。结果:(1)MHD患者高TG的发生率为25%,低HDL和低Apo-A发生率分别为72.58%和67%;CAPD组高TC、TG、LDL发生率分别为32.31%、38.46%和35.38%,低LDL、HDL和Apo-A发生率分别为43.08%、73.85%和55.38%;(2)CAPD组的TC、TG、LDL和Apo-A均高于M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HD组MIS低于CA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组MAC、MAMC和Alb高于CA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MHD组TG、HDL和Apo-A与MIS显著负相关(P〈0.05),与Alb和HDL显著正相关(P〈0.05)。PD组脂代谢指标与MIS和Alb等营养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脂代谢紊乱是MHD和CAP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MHD患者脂代谢紊乱的特征是高TG、低HDL和低Apo-A,而高TC却不常见。CAPD患者脂代谢紊乱特征是高TC、高TG和高LDL并存,低LDL、低HDL和低Apo-A并存。CAPD患者脂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较MHD患者严重。TG、HDL和Apo-A是可用来评价MHD患者营养状况的指标,而脂代谢指标不能放映PD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骨保护素(OPG)是近年来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中发现的一种具有调控破骨细胞产生和活化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它与核因子κB活化子受体配体(RANKL,亦称骨保护素配体OPGL)和核因子κB活化子受体(RANK)组成的分子调控系统是体内维持骨代谢平衡的重要分子机制。在正常的骨转化中成骨细胞表面表达RANKL.它与破骨细胞前体或破骨细胞表面的RANK结合后启动了信号转导,使破骨细胞增殖和活化.溶骨活动增强。同时成骨细胞分泌OPG,它与RANK竞争性的抑制RANKL使溶骨作用不致过度强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常观察到肌钙蛋白T(cTnT)升高,且同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明确cTnI的升高是否有同样的临床意义。方法:我们研究了9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这些患者没有明显的急性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表现。血透前检测患者的cTnI,每3个月检测1次,一共检测5次。随访时间1年,监测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片,心脏超声心动图。设定cTnI≥0.15ng/ml为阳性,而〈0.15ng/ml为阴性。结果:97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cTnI升高,9例(69%)在1年的随访期间出现了急性心血管事件。而在69例cTnI正常的患者中仅有7例(10.1%)患者出现急性心血管事件。在另外15例患者中,cTnI在正常值上下波动,有3例(20%)出现急性心血管事件。结论: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无症状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TnI是一个有很强心血管病预测价值的血清标记物。cTnI持续升高提示患者早期进行全面的心血管病检测和治疗,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并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P物质(substance P,SP)含量变化与围手术期不良心血管事件(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ACVE)的相关性. 方法 择期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4例,根据术前有无糖尿病分为两组(每组22例):糖尿病组(DM组)与对照组(C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年龄、性别、ASA分级、体重、血脂、肌酐等),术中血糖、心律、HR、BP、ECG、手术时间以及补液量等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术前、术毕SP含量以及术前、术后24 h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含量. 结果 DM组患者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ACVE发生率(68.18%)较C组(36.36%)高(P<0.05);DM组患者术前、术毕血清SP含量[(1.1 ±0.4)、(1.0±0.5) μg/L]较C组[(1.6±o.7)、(1.3±o.6)ug/L]低(P<0.05),而术前、术后24 h血清cTnⅠ含量[(1.8±0.6)、(2.4±1.0)μg/L]较C组[(1.2±0.5)、(1.4±0.6)μg/L]高(P<0.05);根据围手术期有无发生ACVE进行分类,发生ACVE患者SP含量[(1.0±0.5)μg/L]较未发生ACVE患者(non-ACVE,NACVE)SP含量[(1.4±0.7)μg/L]低(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清SP含量降低可能与患者围手术期ACVE的发生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