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瘘保护器对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就诊并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患者64例,男36例,女28例,年龄范围为25~75岁,平均年龄(50.2±10.5)岁,原发病:糖尿病20例,慢性肾炎18例,高血压14例,梗阻性肾病6例,多囊肾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将2组患者由同一名医生选用相同的术式(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完成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术后治疗组给予前臂内瘘保护器保护,站立时将前臂内瘘保护器挂于胸前保护术肢,卧位时将肩带悬挂在输液架上使术肢保持高于心脏10厘米,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术后第6周取离吻合口4 cm处为观察点,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头静脉内径、每分钟血流量,对比2组头静脉内径、血流量变化。根据美国NKF-K/DOQI工作组慢性肾脏病及透析临床实践指南评判标准评估2组内瘘成熟率,对比2组并发症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6周血管内径、血流量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6周治疗组内瘘成熟率96.9%,而对照组为78.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血管狭窄、血栓及肿胀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患者早期使用前臂内瘘保护器,可显著降低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患者内瘘成熟起到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液压扩张法联合贝前列素钠片对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0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肾内科行动静脉内瘘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术,术后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及术后护理;联合干预组术中在常规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术基础上加用液压扩张法,术后口服贝前列素钠片,每次1片,每日3次,共服药8周。观察两组术后8周患者吻合管内径及血流量、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8周后,综合干预组吻合管径及内瘘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综合干预组内瘘成熟不良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液压扩张法联合贝前列素钠口服对于促进患者内瘘成熟具有良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共4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均为初次行动静脉内瘘术;根据术后处理方案,随机分为2组,贝前列素钠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2组患者术前的基础资料进行比较;并经过一年的观察随访,对2组动静脉内瘘术后6周内瘘血流量、内瘘成熟率、1年内血栓形成发生率及术前、术后1周血常规、凝血分析变化进行临床观察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血管初始条件、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动静脉内瘘术后1周内瘘血流量为(286.3±57.4)ml/min,对照组为(277.8±53.8)ml/min,提示治疗组患者术后1周内瘘流量较对照组稍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临床随访发现,治疗组动静脉内瘘术后6周内瘘血流量(395.4±98.6)ml/min,对照组为(304.5±86.4)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6周内瘘成熟率95%,对照组术后6周内瘘成熟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1年内血栓形成发生率(5%),对照组术后1年内血栓形成发生率(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前及术后1周血常规及凝血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能够提高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术的成功率,有效防止血栓形成,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超微血管显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在评估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程度中的价值。方法:收入37例需要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患者,使用SMI技术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相关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包括桡动脉、头静脉的内径和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nd-diastolic velocity,ED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根据术后第6周的穿刺结果对动静脉内瘘的成熟程度进行检测,并以此将患者分为成熟组和未成熟组,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的桡动脉直径、血流速度、PSV、EDV和RI。结果:患者术后桡动脉和头静脉的平均直径均有显著升高(P0.05);两个血管的血流量也有明显增加(P0.05);PSV和EDV都有显著增加(P0.05);而RI值都有明显降低(P0.05)。术后6周穿刺结果显示有29例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已经成熟,成熟度达78.4%。而成熟组患者的桡动脉直径、血流量、PSV和EDV都比未成熟组患者有明显增加(P0.000 1),RI有明显降低(P0.000 1)。结论:SMI技术可以广泛运用于检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成熟程度中。桡动脉直径等血流动力学指数都能够用于评估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动静脉内瘘术中应用硬膜外导管对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97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A组,46例)采用常规动静脉造瘘和治疗组(B组,51例)手术过程中采用硬膜外导管扩张及探查,测定两组患者内瘘术后4w时血流量、内瘘成熟率及1年内瘘血栓形成率。结果A组内瘘术后4w时血流量为(452.4±15.4)ml/min,内瘘成熟率为84.8%,1年内瘘血栓形成率为10.9%;B组内瘘术后4w时血流量为(480.6±16.8)ml/min,内瘘成熟率为96.1%,1年内瘘血栓形成率为13.7%。2组内瘘术后4w时血流量及内瘘成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过程中,应用硬膜外导管探查及扩张,能增加内瘘术后4周时血流量,提高内瘘成熟率,且不增加1年内内瘘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个性化束臂运动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养成期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设计,以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的3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照组,在动静脉内瘘术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功能锻炼;以2019年6~12月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束臂运动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内瘘的临床成熟及超声成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4周、6周、8周内瘘肱动脉流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8用I型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内瘘静脉最小穿刺内径、动脉最小穿刺内径、可穿刺血管长度显著长于对照组,内瘘成熟时间和内瘘成熟率显著短于和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个性化束臂运动功能锻炼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养成期的成熟率,减少内瘘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贴敷配合温和灸对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的作用。方法将60例首次行AVF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AVF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1周实施中药贴敷配合温和灸,连续3周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VF血流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AVF均成熟;对照组4例AVF未成熟重新手术;两组瘘口狭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VF成形术后1周增加中药贴敷配合温和灸干预,能有效增加AVF血流量,促进AVF成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Fogarty动脉取血栓导管辅助建立静脉直径小于2mm且≥1.4mm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82例首次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术中测量动脉直径≥21T11TI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术中测量头静脉直径〈2mm患者35例纳入研究组,头静脉直径≥2mm患者47例纳入对照组。研究组应用Fogarty动脉取血栓导管的球囊全程扩张纤细的静脉后再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术,术中将3F-Fogorty动脉取血栓导管插入静脉,向球囊注入肝素盐水,缓慢、持续地向外拉出导管扩张静脉,术后予抗凝治疗。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术。术后观察内瘘的情况,初次应用内瘘时间,血液透析时的流量,术后6个月内瘘成熟、并发症及干预措施等情况。结果82例患者完成术后随访6个月,79例患者开始应用内瘘穿刺行血液透析。6个月内瘘成熟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7.1%、95.7%。6个月初次通畅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4.3%、97.9%.6个月累积通畅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4.3%、97.9%。结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内瘘手术成功率、内瘘成熟率、初次通畅率、累积通畅率无明显差异,但远期通畅率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152例,按照透析时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不同,将15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不足者,对照组111例,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充足者。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桡动脉、肱动脉血流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而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无论吻合方式或吻合口位置的不同,观察组的吻合口内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内径以及肱动脉血流量均是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血流量是评估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分析并了解影响血流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可以在早期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进而维持充足血流量,本研究认为吻合口内径和肱动脉血流量均是影响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大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药物洗脱支架和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8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球囊扩张组44例和支架植入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狭窄内径、透析血流量和术后6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以及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成功率100%。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1.0%。2组患者术后狭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术后6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9.1%和45.5%,支架植入组6个月初级通畅率优于球囊扩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30.2%和9.1%,支架植入组12个月初级通畅率优于球囊扩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安全、有效,与球囊扩张术相比,可以提高术后初级通畅率,为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线上线下联合的延续护理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期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243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21例和观察组1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实施线上线下联合的延续护理,包括住院期间线下健康教育和出院后线上利用移动宣教平台进行居家护理指导。比较两组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情况、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能力及延续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情况、内瘘护理能力各条目评分及患者对延续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线上线下联合的延续护理能够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改善患者内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功能性端侧吻合法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治疗的慢性肾脏病(CKD)4~5期患者1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70例。两组均采用标准前臂头静脉-桡动脉内瘘,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端侧吻合,观察组采用功能性端侧吻合,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内瘘通畅率及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血管吻合时间、内瘘成熟时间分别为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周,首次手术成功率及1年通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截止到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早期血栓形成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端侧吻合法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具有手术用时短、成功率高、术后内瘘通畅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服用阿魏酸哌嗪片对内瘘早期失功的预防作用。方法:前瞻性观察一组连续的990例动静脉内瘘,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出99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分为治疗组(阿魏酸哌嗪片)和对照组(常规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阿魏酸哌嗪片4周,观察两组术后第6、12、18个月内瘘初级、辅助开通率,以及内瘘累计生存率。结果:基线数据显示治疗组内瘘失败风险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组6个月内瘘初级、辅助开通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12、18个月初级、辅助开通率以及累计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头静脉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服用阿魏酸哌嗪片可提高早期(6个月)初级、辅助开通率,但对远期开通率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阿魏酸哌嗪可能通过抗血小板、抗凝等作用预防内瘘早期失功,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血管通路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生命线,而透析通路失去功能(失功)是维持性血透患者高住院率、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native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其长期通畅率、感染率、花费方面均明显优于移植血管内瘘或者半永久深静脉置管,但是要维持长期血管通路通畅较为困难,AVF术后常因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导致内瘘失功.故在内瘘术后,除了加强对患者的自我保护知识的宣教外,早期的中医治疗干预也成为一种较理想的措施.我中心采用隔三七灸动静脉内瘘,对于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过大的手术方式.方法:选取我科自2004年11月~2009年8月对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过大的血透患者局麻下行线圈环套术.术前查内瘘血管彩色多普勒,根据其血管内径、血流量设计出大小合适的丝线套圈;术中于距离内瘘吻合口约2 cm的静脉端放置7号丝线套圈2个,术后1周、1个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种透析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优点以及不足,为其在临床的应用和维护提供参考。方法:63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患者根据内瘘类型为鼻烟窝内瘘组(20例),腕部内瘘组(25例)和肘窝部内瘘组(18例),分析并比较3组患者术后的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和高输出量心衰的发生率及平均吻合口直径和平均内瘘血流量。结果:全组术后血栓形成7例,取栓后继续透析,其中腕部内瘘组5例在术后1年内发生内瘘失功而改行对侧前臂内瘘或肘窝部内瘘;腕部和肘窝部内瘘组各有1例发生高输出量心衰,经手术缩小吻合口径后好转;1年后彩超复查,3组内瘘血流量均>300 mL/min。3组间比较显示,腕部内瘘组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5/25)高于鼻烟窝内瘘组(1/20)和肘窝部内瘘组(1/18),肘窝内瘘组的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7/18)高于鼻烟窝内瘘组(2/20)和腕部内瘘组(3/25)(均P<0.05),高输出量心衰的发生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肘窝部内瘘组吻合口直径与内瘘血流量均高于鼻烟窝内瘘组与腕部内瘘组(均P<0.05)。结论:鼻烟窝内瘘可作为血管条件较好的透析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肘窝部内瘘是血管条件较差和前臂内瘘失功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近2年单中心高流量自体动静脉内瘘行限流术的原因及限流术的疗效,探讨高流量自体动静脉内瘘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9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因高流量自体动静脉内瘘行限流术的23例患者的临床人口学信息、原发病、透析龄、限流术前、术后动静脉内瘘血流量.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术前、术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将1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96例).观察组采用木瓜酒湿敷的方法保护自体动-静脉内瘘,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保护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血管闭塞和血管硬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木瓜酒保护自体动-静脉内瘘疗效显著,制作简单且费用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将1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96例).观察组采用木瓜酒湿敷的方法保护自体动-静脉内瘘,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保护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血管闭塞和血管硬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木瓜酒保护自体动-静脉内瘘疗效显著,制作简单且费用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的效果。方法拟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152例,随机均分为臂丛神经阻滞组和局部浸润麻醉组。臂丛神经阻滞组手术中采用臂丛神经阻滞法进行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组术中给予局部浸润麻醉法。比较两组术中VAS疼痛评分、术中血管直径、术后4h内瘘血流量、手术时间、术后24h和术后2年的手术成功率及麻醉安全性。结果臂丛神经阻滞组VAS疼痛评分、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局部浸润麻醉组(P0.01);臂丛神经阻滞组术中动脉直径、术中静脉直径和内瘘血流量明显高于局部浸润麻醉组(P0.01)。臂丛神经阻滞组术后24h手术成功率为98.68%,与局部浸润麻醉组的9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臂丛神经阻滞组术后2年手术成功率为88.16%,明显高于局部浸润麻醉组的75.00%(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可减轻术中疼痛,提高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