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调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276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男性94例,女性182例,平均年龄77.4岁.股骨粗隆间骨折178例,股骨颈骨折98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以筛查DVT,其中44例患者还另外进行了下肢CT静脉造影.DVT患者在手术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IVCF).结果 术前所有患者均无DVT的体征或症状,有38例患者检查出DVT,总发生率为13.8%(38/276).受伤后到达急诊室的平均时间为31.4h.从住院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24.9h.DVT患者从受伤到住院的平均时间为234h,显著高于无DVT患者(27.4h,P<0.001).72h内入院的患者中DVT发生率为11.3%(28/248),72h后入院的28例患者中10例发生DVT(35.7%),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DVT的术前发生率相对较低(13.8%),但在入院或手术延迟>72h的情况下,应该考虑重点深静脉血栓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9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98例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科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予以系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DVT发生率为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在疾病知识知晓、健康信念形成、健康行为执行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时间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抗凝效果.方法 以60例髋部骨折患者为对象,分为A组(急性期抗凝)、B组(术前抗凝)、C组(术后抗凝).比较三组凝血指标及DVT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水平比较无差异(P>0.0...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联合Autar风险评估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因髋部骨折来我院接收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取常规干预,研究组则采取预防性护理与Autar风险评估相结合的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实验室及下肢检测指标,肿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79±0.1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98±0.32)d,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对疾病知识知晓率、遵医用药、坚持功能锻炼等健康行为执行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深静脉血栓(DVT)是指深静脉中由于凝血机制活化,抗凝减弱,静脉血流淤滞和静脉内膜损伤形成的血栓.髋部手术老年患者属DVT高危组,如果没有预防措施,患小腿DVT的概率为40%~80%,下肢近心侧DVT的概率为10%~20%,致命性肺动脉栓塞的概率为1%~5%[1].预防DVT的发生是骨科护理重点之一,我科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髋部骨折老年患者168例,取得满意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栓筛查流程图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予以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观察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利用血栓筛查流程图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17.78%,数据对比P<0.05;观察组医护合作满意度评价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血栓筛查流程图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利于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和提高医护合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骨科手术围手术期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尤其是髋部周围骨折的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常发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额外的经济负担,笔者总结髋部周围骨折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文献,和同道作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凝血检测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7年5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髋部骨折患者为对象,接受超声及凝血指标检测,分析超声及凝血指标诊断DVT的价值。结果90例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8例发生下肢DVT。超声诊断下肢DVT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7.37%、98.08%;D-D诊断下肢DVT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4.21%、94.23%;Fbg诊断下肢DVT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78.95%、92.31%;联合检测诊断下肢DVT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为100.00%、94.23%。38例DVT患者分为慢性血栓9例、亚急性血栓15例、急性血栓14例。按照DVT的发生位置,将DVT分为左下肢血栓14例、右下肢血栓18例、双侧血栓6例。按照DVT的堵塞情况将38例患者分为完全堵塞20例、不完全堵塞18例。累及股静脉1例、腘静脉4例、腓静脉5例、肌间静脉20例。急性组血浆D-D、Fbg水平高于亚急性组及慢性组(P<0.05),亚急性组高于慢性组(P<0.05)。结论超声与D-D、Fbg诊断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三者合用可提升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对髋部术后病人常发生患肢肿胀明显认识不足。我们的实践认为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VeinThrombosis,DVT)。近年来 ,我们用抬高患肢 ,活血化瘀 ,对症处理 2 2例 ,取得明显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2例 ,男 13例 ,女 9例 ,右下肢 14例 ,左下肢 8例 ;年龄 46~ 86岁 ,平均 6 8.5岁 ,全部为髋部骨折术后病人 ,其原因为静脉曲张 (9/ 2 2 ) ,心梗、心衰、房颤 (4 / 2 2 ) ,肿瘤(含瘤样病变 ) (4 / 2 2 ) ,肥胖 (3/ 2 2 ) ,营养不良 (1/ 2 2 ) ,其它(1/ 2 2 )。三翼钉内固定术 8例 ,全髋置换术 5例…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髋部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可累及约50%的患者,如果未能及时处理,约1%~2%的病例会发展成致命肺栓塞[1],轻者影响手术效果,重者危及生命.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进行髋部手术45例,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DVT,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术后药物治疗及基础护理的同时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术后药物治疗及基础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13.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其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整体护理的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患者DVT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整体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特点,分析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12年10月-2016年4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骨科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60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8例,转子间骨折32例。患者在术前及术后3 d和7 d分别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情况,以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入院至手术时间和骨折至手术时间为变量进行患者术前DVT危险因素分析,以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入院至手术时间、骨折至手术时间、麻醉方法、麻醉时间、手术方法和手术时间为变量进行术后DVT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出现下肢DVT 21例(35.0%)。其中9例(15.0%)为术前血栓,12例(20.0%)为术后血栓。86.7%的DVT发生于骨折侧。转子间骨折发生术后DVT的风险是股骨颈骨折的5.977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类型是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977,P<0.05)。 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患肢DVT发生率高于健侧;转子间骨折为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术前即有较高的DVT发生率,因此入院后应尽早行CDFI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DV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4月~2010年3月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69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使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中药包熨烫、中药离子导入及注重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进行预防治疗,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69例患者中,仅4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8%。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前后合理运用中医综合疗法,可明显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从而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临床护理路径组,每组6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临床护理路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1)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下肢肿胀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上组间比较,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且P均〈0.05;(2)总满意率组间比较,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且P〈0.05,说明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实践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同时对于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是临床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护理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6月于该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3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非切口处)疼痛、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中,能够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提高预防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