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诸城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政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9年诸城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数据,利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诸城市2019年共上报食源性疾病病例5666例,40~59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33.71%),发病高峰期为7~8月份,患者以农民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江苏省2008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结果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的现状和发生规律。方法收集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的发病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中12.6%的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恶心症状占60.2%,29.1%的人有呕吐症状,83.5%的人有腹痛症状,98.7%的人出现腹泻症状。原因食品分布中,肉与肉制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占29.2%,水产品引起的占14.3%。从可疑食物销售地点分析,除其它类外,家庭最多,占21.0%,饮食服务单位其次,占12.2%,食品摊贩第三,占8.3%。发患者群中,输液的占85.2%,使用抗菌素治疗的占91.1%,住院的人数占发病总数的2.3%。从食源性疾病原因分析,原因不明的占绝大多数。从食源性疾病患者粪便中分离出菌株137株。副溶血性弧菌55株,变形杆菌58株,沙门氏菌3株,志贺菌2株,大肠埃希菌2株。结论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是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基础工作,是评估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措施,因此各级疾控中心要加强食源性疾病病原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食源性疾病中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 ,分析并总结40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 ,分离鉴定病原微生物的类别,进而为食源性疾病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40例患者共检测810例标本,其中检测出病原微生物116株,检出率是14.32%;其中致病性弧菌65株,占56.03%;肠道致病菌35株,占30.17%;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占2.59%;轮状病毒阳性标本13份,占11.21%。810例标本中,肛拭检出76株,检出率为14.13%;可疑食品检出30株,检出率为16.67%;环境标本检出7株,检出率为8.33%;呕吐物检出3株,检出率为37.50%。结论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致病性弧菌及肠道致病菌,不同标本的检出率差异明显,因此在加强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同时需要选择恰当的检测标本,以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翟光富  冯亚琴  赵存喜 《安徽医药》2019,40(10):1176-1180
目的 分析马鞍山市2015~2017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数据,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监测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马鞍山12家哨点医院10 085例病例信息和检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例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31.80%);就诊高峰期为6~10月;家庭(72.04%)为主要可疑进食场所;可疑暴露食品以肉与肉制品(17.21%)为主;家庭自制(39.96%)为主要加工及包装方式;病原体检出以沙门菌(36.77%)为主,<5岁组主要为诺如病毒,15岁~组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病例发病后就诊时间为13(5,25)h,48 h内就诊率为88.71%。结论 农民是马鞍山市食源性疾病主要监测人群,夏秋季是高发季节,沙门菌为主要致病病原体。  相似文献   

6.
<正>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致病因素,使人体患感染性的或中毒性的疾病,它包含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食源性病毒感染以及经肠道感染的寄生虫病等五种。凡是由于经口进食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含有致病菌,  相似文献   

7.
王迎秋  李肖红 《河南医药信息》2010,(19):104-105,107
目的探索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郑州市报告的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相关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与分布特征分析。结果食源性传染病年发病率为206/10万,感染性腹泻占报告病例的78.13%,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6~10月为发病流行季节,7月达最高峰;病人5岁以下儿童为主,以散居儿童和农民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结论降低食源性传染病危害,必须重视感染性腹泻的防治.加强散居儿童的管理,加快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报告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浅议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由于食品生产的全球化、新的食品加工技术的应用、自然环境(如洪涝灾害、地震灾害等)和社会环境(如战争、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等)的突然改变,以及各种新的病原体和传播媒介的出现,加之国际贸易的增加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使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生了迅速的变化,食源性疾病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广泛存在,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我国食源性疾病现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太原市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分布情况及其流行趋势,提高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早期识别能力,为食源性疾病防控起到预警作用.方法 对太原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所送检的符合病例定义的就诊患者的病例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4种致病菌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 2254份肛拭子标本中检出致病菌阳性154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2015-2019年贵阳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医院上报数据分析,掌握本地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的发病特点和病原学结果,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报告系统收集2015-2019年贵阳市监测数据,按发病的时间、年龄、职业、发生场所、食品包装方式及病原学监测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食源性疾病的认识,对发生食源性疾病原因的分析,认识食源性疾病对人类健康乃至国家发展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正>食源性疾病是指由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发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1],是目前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危害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多样,临床表现复杂,最为常见的是微生物和化学有害物质导致的感染性疾病和急性中毒,特别是一些新的食源性危害所致疾病,无法事先预测其所致危害大小及其临床表现特点[2]。为掌握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  相似文献   

13.
食源性疾病是经常发生的,成为社区居民常见的问题,其危害与预防被居民所忽视。在社区卫生预防工作中,应当提高居民对食源性疾病的预防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珠海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暴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2年珠海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描述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8~2012年珠海市共报告93起食源性疾病暴发,每年报告13~26起。食源性疾病暴发发生的环节包括消费,流通,加工等环节,其中消费环节占81.7%,主要发生在单位集体食堂、餐饮服务单位。病原体中微生物占70.1%(47/67),有毒动植物占22.4%(15/67),化学物质占7.5%(5/67)。微生物因素造成的暴发第一二季度构成比占66%,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36.2%)和诺如病毒(25.5%)为主。结论暴发主要发生在消费环节,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是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0月10日,市卫生局接到报告:乌拉特中旗第二中学52名学生因8日进食早餐后陆续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实验室诊断和临床表现,判定为一起宋内志贺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此种因外购早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属我市首例,也是《食品安全法》颁布后因职能不清发生的第一起食源性疾病。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食品安全也成为全球性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上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食源性疾病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仍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因此,保障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依然迫在眉睫[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过程,探索食源性疾病病原快速检测思路。方法 2022年6月8日,该中心接到南川区人民医院接诊3例食源性疾病病例报告,采集患者呕吐物、未食用完食品及现场环境样品等共计18份进行检测。以多病原体分子检测系统、多重核酸快速检测试剂,快速锁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方向,并与传统致病菌培养、生化鉴定及时间飞行质谱技术相结合,缩短检测报告时间。结果 多病原检测系统筛查结果显示:FilmA rra y多病原筛查13种细菌,4种寄生虫和5种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多重PCR核酸快速检测结果显示:11个样品中检出蜡样芽孢杆菌核酸阳性10个。蜡样芽孢杆菌定量及定性培养结果:18个样品中有9个样品分离出蜡样芽孢杆菌,3个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MALDIBiotyper时间飞行质谱鉴定显示,蜡样芽孢杆菌的有3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score评分均在1.89~2.40分,未成功鉴定的有22株,鉴定率为63.9%。结论 多重PCR分子生物学技术、飞行时间质谱技术,与传统致病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可快速锁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检测方向,为食源性疾病病因分析找到更为快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验分析某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病原菌,为疫情的快速处置提供依据。方法对7份可疑留样食品和2例患者的排泄物同时进行直接培养、增菌分离培养,对分离的可疑菌株进行生化和血清学试验鉴定,并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分离菌株鉴定复核和药敏试验。结果 9份样品中,2份食品和2份患者的排泄物中均检出沙门菌,经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与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证明该沙门菌为丙型副伤寒沙门菌。4株分离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四环素、阿莫西林耐药。结论引起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病原菌为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揭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在基层哨点医院监测的现状,以引起行政部门的重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使基层医疗单位能够更好地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提供最直接、最及时的信息。方法根据日常监测工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基层哨点医院参与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存在医院管理者认识不到位,重视不足,经费不到位,临床医务人员发现报告意识较差,患者配合程度不同等问题。结论食源性疾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要建设一个良好的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系统,基层哨点医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这里包括了由食品微生物污染和化学性物质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而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评估报告指出全美每年因食源性病原菌导致的患者高达4.8×107例,其中入院治疗者达1.28×105例,逾3000患者病死。中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显示自19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