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要静 《临床医学》2022,(12):108-110
目的 比较抗菌药单一用药与联合用药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ICU重症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46例。单一组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联合组使用多种抗菌药物联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白细胞计数(WBC)]、病原菌清除率、肺部感染指数评分(CPIS)变化。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40/46),单一组为67.39%(31/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一组比较,联合组机械通气时间、药物起效时间、止咳时间较短(P<0.05);与单一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PCO2、WBC水平低,且PO2水平高(P<0.05)。联合组病原菌清除率为95.65%(44/46),单一组为71.74%(33/46),且联合组治疗后CPIS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 不同抗菌药物联用在...  相似文献   

2.
危重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科患者出现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约70%与感染有关。有的是原发感染性疾病逐渐发展到危重阶段,如化脓性腹膜炎;有的则是非感染性原发病病情危重,又合并了感染,如重症胰腺炎。此类患者的抗菌治疗有一系列特点,值得临床医生重视。1 迅速行动,莫失时机对重症感染,抗生素治疗刻不容缓。然而对未能发现明确感染灶的患者,感染的诊断并非一目了然。Kane报告,在外科危重患者中,60%可通过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到血中细菌的DNA,但仅有14%血培养阳性,且需耗时2日以上。若一定要等到证据确凿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性ICU患者相关导管的医院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目标监测方法,由专人到病房监测并填写《ICU患者目标性监测登记表》,对2008年1一12月综合性ICU所有住院患者相关导管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330例综合性ICU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11例,感染发病率为33.64%,与使用呼吸机、动静脉插管、留置尿管相关的感染发病率分别为36.17‰、5.38‰、3.69‰。呼吸机的使用、动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P〈0.01);进一步研究表明,医院感染与相应管道的留置时间有密切关系,也与呼吸机不同使用方式有关。结论综合性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与应用各种导管相关,应加强对ICU患者侵入性操作的管理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ICU患者病情多较危重,大部分合并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病种复杂,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极易受到病原菌的感染和侵犯而影响预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有研究显示,ICU院内感染率高达50%以上,是普通住院患者的5~10倍,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ICU感染常是导致患者抢救失败的重要原因[1]。因此应加强对ICU感染的控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ICU发生的院内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肺泡、肺  相似文献   

5.
万古霉素被誉为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推荐的一线用药。因其治疗窗窄,重症患者需监测药物浓度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药。传统上基于万古霉素谷浓度的治疗药物监测已被临床广泛接受。2009年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指南建议,对于重症患者目标谷浓度为15~20 mg/L。近十余年国内外学者对于该治疗浓度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不一。2020年更新指南提出,肾损伤风险最小、最准确且最佳的给药方法是通过曲线下面积(AUC)指导给药剂量和监测,提倡个体化目标AUC/最低抑菌浓度(MIC)比值为400~600 mg/(h·L)。由此可见目前就万古霉素临床监测指标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就万古霉素治疗重症感染过程中进行治疗浓度监测的手段及策略进行综述,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最大程度减少或避免药物毒性。  相似文献   

6.
重症感染是威胁重症患者生命的常见病,早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重症感染治疗的关键环节。重症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状态影响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PK),其中以表观分布容积(Vd)变化显著,这使药效学的达标率显著降低。多种因素可影响抗菌药物在重症患者体内的分布,如病情严重程度、器官功能障碍、组织水肿以及药物的亲水性等,且这些因素常常可能会同时存在。本文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抗菌药物Vd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指通过测定患者体内的药物暴露、药理标志物或药效指标,利用定量药理模型,以药物治疗窗为基准,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方案[1]。TDM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实现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近年来,随着检测手段的推进和个体化用药理念的提升,抗菌药物TDM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徐盈斌 《新医学》2004,35(3):144-144,179
1引言 感染是烧伤的三大死因之一.烧伤患者往往最终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而重症感染则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最常见的启动因素.黎鳌(1999年)曾综合全军29个单位资料显示,烧伤病人死于感染者占52%,美国有报道高达75%.大面积烧伤患者,免疫力降低、抵抗力差,其创面、各种管道如静脉导管、气管导管、留置导尿管以及肠道等,都成为感染途径.防治感染是烧伤治疗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在预防和控制ICU器械相关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对2012年一季度与2013年一季度江苏省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发布的VAP、CRBSI、CAUTI的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3年一季度ICU患者呼吸机使用率、VAP千日感染率和VAP例次千日感染率均较2012年一季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013年一季度ICU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CRBSI感染例次数占医院感染例次数的比例、患者千日感染率和例次千日感染率与2012年一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013年一季度ICU尿管使用率、患者千日感染率及例次千日感染率较2012年一季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目标性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器械相关感染的高危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有效地降低ICU患者器械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肺部细菌性感染的抗菌药物序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邵洁 《新医学》1999,30(2):102-102
1引言肺部细菌性感染在感染性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细菌性肺炎是肺部感染中的主要代表性疾病。通常认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军团菌、肺炎支原体以及肺炎衣原体。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则是耐药率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1.
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兵  钟秀玲 《现代护理》2006,12(14):1304-1306
目的探讨ICU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1995年10月~2005年12月某院ICU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7.3%,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89.3%,侵入性操作中气管切开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占其中的63.2%,是ICU发生医院感染最危险的因素。结论加强环境管理、降低环境污染、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洗手制度、严格管理侵入性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方法,是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ICU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病种复杂,致使医院感染发病率相对较高。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还会对医院的声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从各环节预防和控制ICU患者医院感染十分必要。1加强环境管理ICU的布局应科学、合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有标识。工作人员进入ICU应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口罩帽子,限制进入人员数量;探视人员进入ICU也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一般不允许探视人员进入。室内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和通风,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室温保持在20~22℃,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CU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1995年10月~2005年12月某院ICU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7.3%,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89.3%,侵入性操作中气管切开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占其中的63.2%,是ICU发生医院感染最危险的因素.结论加强环境管理、降低环境污染、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洗手制度、严格管理侵入性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方法,是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监测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医院感染率。方法 用目标性监测法对2003年1~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所有住院 的患儿进行监测。结果 共监测新生儿数1790例,发生医院感染130例,医院感染率为7.26%;感染部位构成比排序为下呼 吸道感染占29.23%,皮肤感染占26.92%,上呼吸道感染占25.38%,胃肠道感染占12.31%,口腔感染占4.62%,其他占 1.54%。结论 各种侵入性操作、早产儿活力不足、低体重出生儿、住院时间长、抗感染药物应用不合理等,是新生儿重症监护 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器械消毒和工作人员的严格无菌操作,及对早产儿、低体重出生儿的监护, 使新生儿及早获得抵抗多种感染的能力,可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方法依据国家、军队、属地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标准,监测院区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处方金额占总比、使用率与处方比、DDDs排序及同比增长速度等数据。结果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合理、规范。结论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较好地监测干预临床抗菌药物使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选择2009年5月~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CU重症感染患者88例,其中伴血小板减少重症细菌性感染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无血小板减少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重症细菌感染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47.8%,与治疗前相比,感染控制后血小板计数回升;观察组血小板数量低于对照着,而CD62P、CD63高于对照着,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细菌性感染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现象并同时伴血小板减少,对分析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干血点(dried blood spot)技术是指通过微量采集末端毛细血管血(10~100μL),经特制卡片吸收形成干燥血点进行分析的技术,是生物分析领域中一种有效可行的采血技术。1963年Guthrie和Susi首次报道了在干纸片上收集微量血样用于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的筛查[1],之后干血点技术便迅速发展,在治疗药物监测(TDM)、临床前研究、辅助疾病诊断等诸多领域广泛应用。与传统的静脉采血方式相比,干血点技术凭借其采血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治疗癫痫患者院内细菌性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多中心分析癫痫患者院内细菌性感染患者221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108例和B组113例,A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B组给予头孢噻肟治疗,统计2组疗效及治疗时间。结果:A组的痊愈、显效、进步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8.52%、26.85%、4.63%和95.37%,B组分别为33.63%、42.78%、23.89%和76.11%。A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体温恢复时间、其他症状消失时间、其他体征消失时间以及白细胞计数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头孢噻肟相比,阿奇霉素用于治疗癫痫患者院内细菌性感染,疗效更好,且治疗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9.
苑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9):2672-2673
目的:回顾性分析42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特征和预防性用药的作用。方法选择四平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IC U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肺部疾病重症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预防组22例患者在真菌感染不良症状出现前预防性给药;对照组20例患者在发现真菌感染,确诊感染菌种后再对症给予抗菌药物。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真菌感染特点。结果预防组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54.5%,远远低于对照组的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31例IC U受试患者中,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检出比例最高,为83.9%,明显高于光滑假丝酵母菌的9.7%和近平滑念珠菌的6.5%。结论预防性给药能提高IC U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但需合理用药,根据疾病特征选择用药类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中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该院ICU近3年血培养阳性的血流感染患者12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病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时间、ICU时间、临床结局等。结果在检出的124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91株(73.4%),革兰阳性菌29株(23.4%),真菌4株(3.2%)。引起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46株(37.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1株(17.0%),大肠埃希菌15株(12.1%),肺炎克雷伯杆菌13株(10.5%)。病原菌中耐药菌96株(80.7%),其中多重耐药菌83株(69.7%),广泛耐药菌13株(10.9%)。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后,患者的ICU时间明显延长(20d vs.12d,P=0.025),且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病菌感染(54.3%vs.34.6%,P=0.031)。结论 ICU血流感染致病菌耐药率高,G-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要病原菌,较其他病菌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