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仍高居前5位[1]。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2020年我国胃癌新发47.9万例,死亡37.4万例,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2]。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30%,大部分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即可获得根治性治疗,5年生存率可>90%[3,4]。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切除已成为符合适应证的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式[5,6],  相似文献   

2.
<正>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是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男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虽然我国的PCa发生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但由于患者就诊时多为晚期,因此五年生存率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2]。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PCa的新发病例人数和相关死亡人数分别占据全球新发病例数和相关死亡人数的8.2%和13.6%[3]。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PCa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我国当前乙肝病毒的流行率为7%左右[1]。据WHO报道,2019年全球有2.96亿慢性HBV感染者[2]。2006年我国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3],至2016年慢性HBV感染者达8 600万[4]。  相似文献   

4.
<正>衰老是生物体的组织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不可逆的功能性下降、内环境稳态调控能力减弱、生理应激反应退化、逐步趋向死亡的过程[1]。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腰痛是常见的腰椎疾病症状之一。据估计有近80%的人群一生中会遭受腰痛的困扰[2、3]。有调查显示,我国2016年患有腰痛的人数达6730万,腰痛是伤残所致疾病负担的第二大原因[4]。  相似文献   

5.
<正>1 胃肠肿瘤防控形势报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最新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预测,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1 929万例,死亡996万例[1]。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的发病率居第3位,死亡率居第2位。2020年世界范围内有超过190万新发病例、93.5万死亡病例,约占所有癌症病例与死亡人数的10%。2020年,我国CRC新发病例约为55.5万例,发病率约为23.9/10万人,  相似文献   

6.
<正>肺癌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是目前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且在未来近10年内,在中国肺癌的死亡率将持续升高[1]。早期肺癌首选的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2]。胸科手术被认为是术后疼痛最严重的外科手术之一[3]。虽然胸腔镜手术创伤较小,但术后仍存在较为严重的疼痛,且胸腔镜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发生率达30%左右[4]。  相似文献   

7.
<正>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肥胖(亚洲人群中定义为BMI≥28 kg/m2,或男性腹围>90 cm、女性腹围>85 cm[1])作为一种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密切相关的慢性系统性代谢疾病,其发病率在全世界逐年上升[2]。每年至少有280万例因超重或肥胖而死亡,成为世界各国医疗负担的主要来源之一[3]。2019年中国有46%的成年人和15%儿童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表明中国已成为全世界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4]。  相似文献   

8.
<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成为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每年超过90万的新发病例和超过80万的死亡病例[1-2]。在所有的原发性肝癌病例中,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3]。因早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故大部分肝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对于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选择非常有限。2008年,小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被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肝癌,在之后的十余年间,索拉非尼成为唯一一种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分子靶向药物。但在其后的大量临床病例研究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的肝细胞癌患者对于索拉非尼并不敏感,疗效不理想[4]。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以期研发新的敏感药物来治疗晚期肝癌患者,提高总体生存率[5]。  相似文献   

9.
<正>肝癌是世界第三大死亡原因,我国是第五大死亡原因[1]。肝脏同时是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第一个转移部位[2]。术前明确肝癌患者肝内是否存在转移病灶和转移病灶的数目与肝癌患者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以及病人的预后显著相关[3]。  相似文献   

10.
<正>全球每年肝细胞癌新发病例约84万例,死亡病例约78万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我国是肝癌大国,每年新发和死亡肝癌的人数几乎占全球总数的一半。在我国,近70%~80%病人就诊时已处于肝癌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直到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 治疗为代表的免疫疗法的出现,打破了肝癌治疗僵局。  相似文献   

11.
<正>全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率估计为5.14/10万例年,全球每年约40万新诊断的SLE患者,我国每年新诊断SLE患者人数为10.7万/年,居全球之首[1]。狼疮肾炎(LN)是SLE最严重的器官表现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LN患者足细胞和肾单位逐渐丢失,大部分SLE患者5年内可发生LN,LN 5年后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比例约为10%~30%[2]。  相似文献   

12.
<正>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HCC的全球新发和死亡病例数分别为90.5万和83.0万[1],其中近半数病例发生在中国[2]。手术切除是治疗早、中期HCC最有效的手段[3],但传统开腹肝切除术(open liver resection, OLR)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促使外科医师不断探索微创的治疗方式。1991年,  相似文献   

13.
<正>血液透析是延缓慢性肾衰患者死亡的有效措施,便秘是血液透析的消化系统并发症之一。研究[1]显示,国内外血液透析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超过28%。在日常生活中约30%的人有便秘的问题[2],包括各年龄段的人。便秘会增加患者的身心和经济的负担,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并增加其他系统疾病发生的可能性。目前,防治便秘包括泻药[3]、灌肠、微生物制剂[3]、中药免煎颗粒[4]、中药贴敷[5]、耳穴压豆[5]、灸法[5]和穴位按压等中西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已经进入高发期,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估算分别约为59.2万例、30.9万例,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居于癌症谱的第2位、第5位[1-3]。然而,我国结直肠癌病人的死亡与新发病例比值(52.2%)明显高于西方国家(35.4%),这表明我国结直肠癌的诊治规范化程度及综合治疗水平仍有大幅提升的空间[3]。相较于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等常见实体肿瘤,结直肠癌病人的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卫生组织于2018年9月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1],全球每年新增胃癌病例103万例。中国每年新增胃癌病例41万例[2]。胃癌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机制复杂,与肿瘤本身的特点及抗肿瘤治疗对机体的影响有关[3]。恶性肿瘤导致进食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导致的疼痛、恶心呕吐、焦虑抑郁等。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据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成人CKD患病率为13.39%,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19.25%[1]。CKD已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CKD发展到晚期时可考虑逐步过渡到透析[2],通常患者生活质量大幅降低且死亡率明显增高[3],因此寻找有效的非透析治疗是研究的重点[4]。中医药在稳定CKD患者的肾功能,延缓CKD的进展具有一定意义[5-7]。  相似文献   

17.
<正>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是最为凶险的主动脉疾病之一[1,2],在发病后48 h内死亡率达49%[3],非手术治疗患者2周内死亡率高达74%[4]。ATAAD一经确诊,原则上均应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5]。近年来,“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并支架象鼻手术”(孙氏手术)已成为ATAAD的标准术式[4]。但ATAAD手术的技术难度极大,如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依然是世界性难题[6,7]。  相似文献   

18.
<正>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食物摄入大量增加,导致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1]。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统计显示,2020年全球范围内报告结直肠癌新发病例193.16万,其中死亡病例93.5万,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38.4/10万,死亡率达19.8/10万,且近年来发病率、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2]。在结直肠恶性肿瘤中直肠癌占比较高,通常将距离肛缘5cm以内的直肠癌称为低位直肠癌,由于直肠位于盆腔深部,  相似文献   

19.
<正>结直肠癌发病率居高不下,我国每年有超过90万人死于结直肠癌[1]。结直肠癌与饮食、遗传、炎症等因素密切相关,部分患者在确诊前已发生转移,预后极差[2]。目前结直肠癌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些年来,随着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分子生物学功能被不断挖掘,大量研究证实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肿瘤细胞的转移、增殖等[3-4]。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作为LncRNA中的一员,起初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中被发现,随后被证实在多种肿瘤进展中均存在差异性表达,从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水平等多方面参与基因调控,影响肿瘤病理生理过程[5]。研究发现MALAT1过表达对肿瘤的侵袭及转移发挥促进作用[6]。本文就MALAT1在结直肠恶性肿瘤诊治中的作用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正>胆管扩张症(biliary dilatation,BD)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仅占胆道良性疾病的1%,女性多于男性,比例约为3~4∶1[1]。起病于婴儿期,约2/3的患者在10岁前出现临床症状,然而高达20%~25%的病例在成年后才被确诊[2]。典型三联征表现为右上腹痛、腹部包块及黄疸,部分患者直到出现胆管结石、胆管炎、胰腺炎、门静脉高压症、肝纤维化、自发性囊肿穿孔、胆管癌等相关并发症才被确诊[1]。Todani分型[3]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该分型系统不能涵盖所有类型。本文报道1例成人罕见BD,累及胆囊管和肝总管、胆总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