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4):71-73
目的 分析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5月至我院就诊的8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采取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与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常规组(85.7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纯音听阈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纯音听阈值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取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可帮助患者有效改善听力,值得实践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98例患者分为A组、B组,A组给予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B组给予耳后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纯音听阈值、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疗效总有效率95.92%,较B组(79.59%)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纯音听阈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500 HZ、1000 HZ、2000 HZ、4000 HZ 4个频率纯音听阈值均显著降低(P<0.05),且A组较B组纯音听阈值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PLT和Hcy指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LT、Hcy指标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A组较B组PLT、Hcy指标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耳后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相比,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效果更好,可提高患者听力水平,改善内耳循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同频率听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43%(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同频率听力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71%(9/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听力,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巴曲酶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给予长春西汀+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巴曲酶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长春西汀+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用药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24/40,P<0.05);两组患者头晕、腹泻、颜面潮红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可提高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6.
姚新  李宁 《华夏医学》2021,34(1):71-74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乳突骨膜下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对照组52例,给予甲钴胺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及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纯音听阈值,血清相关因子,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成两组,均给予金纳多105 mg/d、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d,静脉滴注,甲钴胺0.5 mg/d,静脉推注。连续10 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d,连续3 d;观察组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ml)0.5 ml,1次/2 d,注射5次。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中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OD较对照组明显增加,MD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氧化应激水平,降低炎性因子,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不同给药方式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突发性耳聋病人32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静脉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A组)208例,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B组)114例,静脉用无效后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C组)67例。比较3组听阈、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基础疾病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前3组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听阈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1),且A组、B组听阈均低于C组(P < 0.05)。A组、B组总有效率均高于C组(P < 0.05),但A组与B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余2组(P < 0.01)。不伴有基础疾病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伴有基础疾病组(P < 0.01)。结论鼓室内注射治疗优于静脉治疗,听力损失类型和程度及基础性疾病等均对预后有较大影响。制定治疗方法时,要详细评估病人的病情,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4):82-88
目的探讨伴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8例伴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频率听阈改善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0.5 kHz、1.0 kHz、2.0 kHz、4.0 kHz方面,观察组听阈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注射治疗伴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听阈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纯音听阈值及耳鸣残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发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纯音听阈值、耳鸣致残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乳突骨膜下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单侧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进行静脉注射,观察组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乳突骨膜下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乳突骨膜下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有助于提高听力,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低频下降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低频下降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治疗组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低频下降突发性耳聋患者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与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林颖  韦富贵 《重庆医学》2021,50(2):211-214
目的 探讨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n=37)与B组(n=33).A组采用地塞米松磷酸钠于耳后沟行乳突骨膜下注射治疗,B组采用泼尼龙琥珀酸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较佳给药方式。方法予224例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119例)患者经鼓室注射给药(40mg/次,隔天1次,共5次),B组(105例)患者经耳后注射给药(40mg/次,隔天1次,共5次);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通过治疗30、60d后纯音听阈测定结果评判)。结果A组、B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79.83%、60.00%,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治疗后60d500、1000、2000Hz纯音听阈均低于B组(均P<0.05)。结论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疗效相对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鼓室注射甲泼尼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鼓室注射甲泼尼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背景]观察经颞颌关节径路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病例报告]选择2017年11月-2020年1月间接受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26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55例(低频下降型33例、高频下降型42例、平坦下降型46例、全聋型34例),观察组109例(低频下降型28例、高频下降型27例、平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鼓室注射甲泼尼龙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方法:突发性耳聋56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神经营养药物及高压氧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患耳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的治疗.一个疗程为10天,1~2个疗程后复查听力.结果:对照组总有效11例(45.8%),观察组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在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治疗的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5%(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鼓室注射甲泼尼龙治疗中重度突发性聋(SH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中国贵航集团三〇二医院收治的82例中重度SH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患侧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加用患侧耳内镜下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听力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治疗前,两组听力损失分值、纯音听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听力损失分值、纯音听阈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前,两组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2)。结论:巴曲酶联合鼓室注射甲泼尼龙能加快中重度SHL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恢复,促进听力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