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查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患者贫血状况,分析影响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达标的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5月1日至9月30日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随访的所有年龄≥18岁且透析龄≥3个月的随访资料完整的PD患者280例,以Hb≥110 g/L为血红蛋白达标标准,分析Hb达标率及影响Hb达标因素。结果 (1)PD患者Hb浓度为(106.08±20.42) g/L,Hb达标率为40.36%,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达标率分别为76.78%、38.95%;(2)Hb达标组与未达标组相比,透析龄、每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剂量、营养评估体质指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SGA)、血磷水平显著低于未达标组(P0.05);达标组血清白蛋白、胆固醇、血钙、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总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Ccr)、残肾Kt/V、残肾Ccr显著高于未达标组(P0.05);(3)高转运组与低平均转运组、高平均转运组相比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龄1年、高SGA评分、血清白蛋白35 g/L、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 iPTH)300 ng/L、血钙2.5 mmol/L、血清铁10.6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20%、无残余肾功能是PD患者Hb不达标的影响因素;(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龄5年、血清白蛋白35 g/L、iPTH800 ng/L、血清铁10.6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20%为PD患者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透析龄、低白蛋白水平、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铁缺乏为PD患者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钙磷代谢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250例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透析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组115例,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组135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调查,比较2组透析后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钙磷代谢水平(血钙、血磷)、生化指标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生存质量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D组C反应蛋白水平较H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血钙及血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总蛋白、白蛋白水平较H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生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生存质量评估无统计学差异(P0.05)。PD组感染、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比H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较H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PD或HD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体内均存在炎症反应,且HD患者炎症反应更为严重;两种透析方式对钙磷代谢的影响未见明显差异,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患者微量元素浓度与炎症、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行维持性HD或PD治疗的年龄、性别等相似的患者各60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似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抽血测定血微量元素浓度、CRP、血中抗氧化系统成分的浓度。结果:相比于对照组,HD组和PD组患者锌、铁和硒浓度显著降低,血浆铜水平显著上升,氧化产物水平显著增加,血浆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显著降低,CRP水平明显高,SOD活性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PD组,HD组患者锌、铁和硒浓度更低,CRP水平更高,氧化产物水平升高,两种酶的活性降低更显著,SOD活性亦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两者血浆铜水平无显著差异。此外,CRP与硫代巴比土酸反应物质和蛋白质羰基水平正相关,与锌、硒水平负相关。血浆铁含量和丙二醛及羰基生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长期HD或PD均会导致一些微量元素浓度明显改变从而增加氧化应激易感性及炎症水平。此外,PD患者血浆锌、硒,和铁的水平高于HD患者,他们水平越低患者的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越高。微量元素可能与透析患者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与心脏瓣膜钙化的关系。方法以75例CRF患者[非透析组(ND)25例,腹透组(PD)28例,血透组(HD)22例1和10例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复合物法测定患者血清OPG水平,分析其与心脏瓣膜钙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各组CRF患者血清中OPG水平[ND组(4.77±1.74)μg/L、PD组(5.22±1.57)μg/L、HD组(5.35±1.72)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2.04±0.57)μg/L,P〈0.01]。OPG水平与年龄(r=0.311,P〈0.05)和C反应蛋白水平(r=0.353,P〈0.01)呈正相关。根据有无心脏瓣膜钙化分组后发现,存在瓣膜钙化的CRF患者OPG水平较无瓣膜钙化组显著升高[(6.28±1.66)μg/L比(4.59±1.40)μg/L,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OPG水平是CRF患者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在CRF患者中,血清OPG水平与心脏瓣膜钙化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行血液透析(HD)或腹膜透析(PD)治疗的生存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于我院肾内科首次开始HD或PD治疗并于我科长期进行随访治疗的年龄≥65岁老年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HD组采用双重反渗水和标准碳酸氢盐透析治疗,3次/周,每次4 h。PD组采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CAPD),8~10 L/d。观察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记录患者性别、开始透析时年龄和原发病,存活时间为开始透析至死亡的时间,删失值定义为至2014年12月31日仍存活或失访患者,时间记录单位为月。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ter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开始透析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方式对生存的影响采用Cox回归分析。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185例符合条件患者入组,其中HD组123例,PD组62例。男81例,女104例,平均年龄(73.1±5.6)岁,平均随访时间(23.8±15.1)月。原发病糖尿病肾病7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高血压肾损害78例,其他病因11例。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原发病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8.0月,1年、2年、3年、4年生存率分别为74%、62%、57%、57%。PD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9.6月,1年、2年、3年、4年生存率分别为60%、39%、21%、21%。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3,P=0.006),HD组显著高于PD组。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生存分析,使用性别、开始透析时年龄、原发病、透析治疗方式(HD或PD)进行校正,发现女性、开始透析时年龄、PD治疗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原发病对死亡无显著影响。结论:在本中心,经年龄、性别、原发病校正后,年龄≥65岁老年ESRD患者HD治疗的生存率显著高于PD治疗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锌、镉与前列腺癌(PCa)的关系,以探讨其在PCa诊断及防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PCa患者85例(PCa组)和健康体检者90例(对照组),抽取外周静脉血4ml,分离血清。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锌、镉含量。结果:PCa组血清锌为(63.92±19.10)μg/dl,显著低于对照组(103.61±32.43)μg/dl;而PCa组血清镉为(13.58±3.64)μg/dl,显著高于对照组(7.45±2.31)μg/dl(P0.05)。PCa组血清锌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之间呈明显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r=-0.74;血清镉与PSA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r=0.65。结论:血清锌降低及血清镉升高可能与PCa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血清锌、镉可能对PC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老年腹膜透析(PD)患者和血液透析(HD)患者贫血的情况,为临床治疗老年贫血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武汉市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年龄大于65岁老年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照透析方式不同将其分为PD组79例和HD组152例,比较2组患者之间贫血情况及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PD组与HD组血红蛋白(Hb)和铁蛋白(S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各组Hb、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素及SF的比较结果显示,男性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女性中PD组Hb及SF水平均高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90 g/L时,2组SF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残余肾功能是引起老年透析患者贫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贫血在老年PD和HD患者中发生较普遍,且女性贫血差异更显著,一定程度上与残余肾功能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水平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关性腹膜炎的关系,为防治腹膜炎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D中心进行规律PD且年龄≥18周岁、透析时间≥3个月的患者,排除有血液透析史、肾移植史、恶性肿瘤及全身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实验室检验数据。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死亡、转为血液透析、肾移植、转至其他中心或随访终止日期(2018年12月31日)。根据PD患者的基线血清25(OH)D3水平三分位法分为低水平组[25(OH)D3≤12μg/L]、中水平组[12μg/L<25(OH)D3≤17μg/L]和高水平组[25(OH)D3>17μg/L]。应用多因素调整的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腹膜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有642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341例(53.12%),年龄为(47.58±14.10)岁,血清25(OH)D3为(13.83±6.41)μg/L,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首(67.19%)。在中位42(19,59)个月的随访期内,有139例患者发生了共232次腹膜炎。校正了性别、年龄、白蛋白、体重指数(BMI)、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糖尿病史、Charlson指数以及药物使用,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3中水平组和低水平组腹膜炎发生的危险性分别为高水平组的92%(95%CI 0.62~1.38,P=0.690)和1.74倍(95%CI 1.19~2.54,P=0.004),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25(OH)D3水平与腹膜炎发生密切相关,低水平25(OH)D3是PD患者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非透析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 energy wasting,PEW)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CRF(CKD3~4期)患者112例,根据PEW诊断标准最后入组21例PEW患者,将PEW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与结肠透析11例,对照组给予纠正酸中毒、改善循环、降脂、降压、降糖等对症治疗,结肠透析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结肠透析治疗。(1)评估PEW的患病率;(2)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三酰甘油、血肌酐、血尿素氮、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并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6、TLR4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3)分析治疗前血清IL-6、TLR4与PEW各相关指标(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上臂肌围、BMI)的相关性。结果:(1)PEW的患病率为18.75%;(2)结肠透析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IL-6、TLR4与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成负相关(P0.05)。结论:结肠透析治疗能够降低PEW患者血清IL-6水平,改善患者炎症状态,从而可能改善CRF患者的PEW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维持血液透析(HD)患者在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后血清瘦素(Leptin)浓度及一些营养指标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40例HD前血清Leptin浓度,对其中20例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的HD患者,予口服碳酸氢钠,比较治疗前后血清Leptin浓度变化,将Leptin与体重指数(BMI)、血清碳酸氢盐、血浆胰岛素、血浆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及其他生化指标作相关分析.设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各组均以性别再分组.结果:HD患者血清Leptin男组(5.987±5.708)μg/L,与BMI正相关(P<0.05),女组(8.081±4.524)μg/L,与BMI无相关性.酸中毒组治疗后Leptin、胰岛素略升,血脂代谢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酸中毒的HD患者血清Leptin与碳酸氢盐、胰岛素、iPTH、白蛋白、血脂等均无相关性.男、女两组Leptin均与健康对照组和无酸中毒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后HD患者营养状况有所改善,血清瘦素浓度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横断面研究非糖尿病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DPN)与透析时程及相关理化指标的关系。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透析3月以上176例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指标,采用ELISA测定血清ADPN浓度; PD患者根据透析病程以24、48、72、96个月分界分为A(12月)、B(12~24月)、C(24~48月)、D(48~72月)、E( 96月)共5组,组间比较血清ADPN浓度,以及常规生化、血三系等指标与透析病程长短的关联性。结果:PD组平均年龄(53. 62±8. 74)岁,男79例,女97例,BMI(21. 26±2. 89),平均透析时程(51. 90±36. 30)月,TC(1. 72±1. 08) mmol/L,LDL(2. 57±0. 75) mmol/L,Alb(37. 23±5. 43) g/L,Hb(102. 03±14. 91) g/L,AST(23. 65±11. 90) IU/L,ALT(22. 59±13. 26) IU/L,ADPN(9. 62±3. 88)μg/ml。PD各组组间与非透析组比较,E组ADPN水平与A组、B组及非透析组存在差异,P 0. 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血清ADPN浓度与腹透时长存在负相关(r=-0. 186,P=0. 013 0. 05); AST与ADPN存在正相关(r=0. 150,P 0. 05)。根据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提示随着透析病程增加,PD患者血中ADPN、LDL水平呈渐进显著性,P 0. 05。结论:非糖尿病PD患者血清中ADPN浓度与透析时长有较强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残余肾功能状态及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浓度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按透析方式分为血液透析(HD)组和血液透析滤过(HDF)组,检测透析前后血清β2-MG值,比较组内透析前后的差异及透前组间的差异;按透析间歇期平均尿量以300 ml/24 h为界,分为残余肾功能(RRF)阳性组和RRF阴性组,比较组间β2-MG的血清浓度的差异。结果:HDF组透前β2-MG浓度为(10.4±2.98)μg/ml,透后为(7.6±1.78)μg/ml,前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HD组透前β2-MG为(11.8±2.49)μg/ml,透析后为(10.1±3.14),透析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透析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RF阳性组β2-MG浓度(9.78±3.4)μg/ml,RRF阴性组β2-MG浓度(12.27±2.7)μg/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对β2-MG的清除差,血液透析滤过对β2-MG的清除效果良好,但是透析前HDF患者血清β2-MG水平与HD患者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行HDF治疗的时间不足有关。残余肾功能不同对透析患者β2-MG的血清水平差异明显,提示残余肾可有效清除β2-MG,残余肾的作用是任何透析方式均无法完全替代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钠浓度与蛋白能量消耗(PEW)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符合入选标准的PD患者88例,用标准技术测量患者的中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中臂肌围,采用主观综合评估法(SGA)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并检测各项生化指标。根据入组患者血钠浓度的平均水平分为A组(血Na 137 mmol/L)和B组(血Na≥137 mmol/L),分别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人体学指标、生化指标、SGA评分。结果:(1)男48例,女40例,年龄20岁~78岁,平均(49. 6±13. 93)岁,透析时间3月~64月,平均透析龄(16. 25±13. 57)月;糖尿病患者24例,占(27. 3%);(2)我院PEW患病率为39. 7%;(3)与B组相比,A组中臂围、中臂肌围、血清白蛋白水平偏低,SGA评分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4)两组的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压、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脂、血钾及血钙、血肌酐、血hs-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5)血钠浓度与中臂围、中臂肌围、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P 0. 01),与SGA呈负相关(P 0. 0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PEW发生率较高,随着PD患者血钠水平的降低,PEW发生率增加,提示预防PD患者的低血钠状态,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PEW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HD)与腹膜透析(PD)患者血清脂蛋白(α)[Lp(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75例HD患者及50倒PD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作研究,比较两种透析方式对血LD(α)及脂质水平影响的差别,分析血Lp(α)与其他相关因素特别是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PD和HD患者血甘油三酯(TG)和载脂蛋白B(ApOB)均呈显著性增高,血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低于正常,以上指标在血、腹透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HD与PD患者血Lp(α)水平均较对照组呈显著性升高(P〈0.05),其中PD组较HD组更高(P〈0.01);皿与PD患者血Lp(α)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异常(P〈0.05)、EcG异常(P〈0.001)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P〈0.01)、血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P〈0.05)呈正相关;而与血浆白蛋白浓度(P〈0.05)呈负相关。结论:HD与PD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相当常见,以后者更突出,其中以血Lp(α)、TG、HDL—C变化尤为显著,Lp(α)有可能是透析患者并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D)与血液透析(HD)对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钙磷代谢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肾内科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126例ESRD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应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PD组(63例)给予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治疗,HD组(63例)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后的钙磷代谢水平(血钙水平、血磷水平)、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GF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差异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D组和HD组治疗后的血钙水平、血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的CRP水平高于PD组(P<0.05),但两组的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FR、BUN、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的感染、低蛋白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HD组(P<0.05),心率失常低于HD组(P<0.05),两组的高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和HD都可以有效改善ESRD患者的钙磷代谢情况和肾功能状态,但PD、HD治疗后都有轻微的炎症反应,且HD的炎症反应高于PD;建议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患者的血液净化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腹膜透析( PD)患者死亡原因,为提高老年PD患者的生存率提供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肾脏科接受PD治疗的112例老年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死亡原因、死亡危险因素,另随机选取同时期70例老年长期PD生存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老年PD患者死亡最主要原因为感染、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死亡组患者舒张压、血白蛋白、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HD)转PD以及C反应蛋白增高为导致老年P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强调感染和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防治,特别注意HD转PD老年患者的治疗,提高透析质量,有助于改善长期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探讨治疗急性肾衰竭较理想的透析方法。方法 :对 2 3例HD患者和 2 0例PD患者及 17例CRRT患者进行比较 ,观察其治愈率、死亡率及透析后的主要并发症。结果 :HD组、PD组、CRRT组的治愈率分别为 82 .6 %、85 %、76 .5 % ;死亡率分别为 8.7%、0、17.6 %。腹膜透析并发症少。结论 :急性肾衰竭在缺少CRRT条件 ,病情允许情况下可首选腹膜透析治疗 ,严重病例、多器官衰竭还是选择CRRT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经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对透析知识及优缺点的掌握情况,分析其重新选择透析模式的意愿及可行性。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选择开始准备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规律透析治疗的146例ESRD患者,包括85名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61名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两种透析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及透析过程中尿量减少情况,统计分析患者重新选择长期透析模式的意愿和可行性。结果HD组患者绝大多数由医师介绍进入该透析模式(92.94%),PD组自主选择进入该透析模式的患者比例(55.74%)占多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3个月后,70%以上的PD患者了解了两种透析模式的知识及优缺点,但HD组90.59%患者仍不了解PD知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患者急诊透析经历多于PD组(P<0.05)。两组患者透析前24 h尿量无差异,透析3个月后,HD组尿量减少患者的比例高于PD组(P<0.05)。经过3个月治疗和宣教后,HD和PD组分别有41.18%和19.67%患者愿意调整透析模式。结论透析模式知识不足是影响患者自主选择透析模式的主要因素,急诊透析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患者对透析模式的选择。透析治疗3个月后,ESRD患者对透析知识和其优缺点掌握情况明显改善,并对两种透析模式对残余尿量影响有切身体验,基本具有理性自主选择的能力,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重新选择透析模式。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与腹膜透析(PD)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402例术前维持性透析超过3个月的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透析方式将患者分为HD组(303例)和PD组(99例),并对345例随访(30.2±15.2)月。比较术前HD和PD对肾移植术后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以及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包括急性排斥、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感染、慢性排斥等的影响。 结果 除了术前平均透析时间PD组长于HD组,乙型肝炎(乙肝)感染率HD组明显高于PD组外,在原发病、年龄、性别、血压、血红蛋白、HLA配型、冷热缺血时间、丙型肝炎感染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术后两组在DGF、急性排斥、慢性排斥、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和其他感染的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D组术前透析时间>12个月的患者急性排斥的发生率显著高于<12个月的患者(P < 0.05)。乙肝患者比非乙肝患者更易发生移植肾丧失功能(19.23% 比 8.86%,P = 0.021)。PD组乙肝病毒阴性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低。术后患者1年和5年存活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HD 94.34%,PD 91.25%;5年:HD 92.83%,PD 90%);同样移植肾1年和5年存活率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年:HD 93.21%,PD 96.25%;5年:HD 87.17%,PD 91.25%)。 结论 HD和PD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症、患者及移植肾1年和5年存活率的影响相似,均可作为慢性肾衰竭患者肾移植术前替代治疗。HD患者的急性排斥发生率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缩短肾移植前透析时间将有助减少肾移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高纯度透析浓缩液和普通透析浓缩液对长期透析患者血清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鄄6)、肿瘤坏死因子α(TNF鄄α)和血清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将8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普通透析浓缩液(常规组,例)和42高纯度透析浓缩液(高纯度组,例)进行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并随访4312个。月比较常规组与高纯度组患者在血清IL鄄6、TNF鄄α、血清白蛋白、干体重、体重指数(BMI)、上臂中肌肉周径(MAC)、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红细胞生成素应用剂量上的差异。结果高纯度组43例,常规组42例,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比例、透析龄、BMI、Kt/V值和血清IL鄄6、TNF鄄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础水平比较,随访结束时高纯度组患者血清IL鄄6[(6.91±5.13)pg/ml比(3.06±2.42)pg/ml]和TNF鄄α水平[(14.78±4.61)pg/ml比(13.60±4.24)pg/ml]显著下降;血清白蛋白[(35.9±3.7)g/L比(37.6±3.4)g/L]、血红蛋白[(82.4±24.7)g/L比(88.2±22.9)g/L]及红细胞压积(0.25±0.07比0.28±0.05)均显著上升。与常规组比较,随访结束时高纯度组血清IL鄄6[(3.06±2.42)pg/ml比(4.22±3.99)pg/ml]和TNF鄄α水平[(13.60±4.24)pg/ml比(15.79±6.38)pg/ml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