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A-V型斜视的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分析74例A-V型斜视临床疗效。本组74例中,V型斜视51例,A型斜视23例,手术前后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量33cm和5m处眼球原位斜视角,并分别检测向上注视25°和向下注视25°斜视度数,根据斜肌功能亢进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观察眼位和视觉功能状况,随访时间为4~24周。结果 74例中术后眼位达正位65例,占87.83%。其中4例合并DVD二期行单眼的上直肌后徙,3例再次手术施行斜肌断腱,2例未行二次手术。21例术后获得双眼单视功能。伴有下斜肌亢进且合并眼底相外旋的V型斜视33例(61眼),行下斜肌断腱或下斜肌前转位术,下斜肌亢进消除59眼,缓解2眼。无下斜肌功能亢进和下斜肌亢进+1且眼底相无外旋的18例行水平直肌水平移位术,术后正位16例,2例V型斜视未消除。伴有上斜肌亢进且合并眼底相内旋的A型斜视10例(20眼),施行上斜肌断腱术;13例则施行水平直肌移位术。A型斜视2例未消除。结论 A-V型斜视手术治疗矫正原在位水平斜视的同时,根据斜肌亢进的程度,眼底相旋转情况及双眼视功能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V型外斜视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对36例外斜V征根据不同术前检查结果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在矫正水平斜视时,根据AC/A值大小,选择双眼外直肌后徙或内直肌缩短术,若水平斜视度较大,则加行非主导眼内直肌缩短术;对于下斜肌亢进为(+++)患者行下斜肌切断加部分切除术;对于下斜肌亢进为(++)的患者行下斜肌切断术;对于下斜肌亢进为(+)及无下斜肌亢进患者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对于只需行单眼手术的病例行水平肌的斜行重叠。结果术后6个月复查时,共有30例(83.33%)手术效果良好,双眼上中下注视时均正位;3例欠矫,水平位仍有外斜视;2例过矫;1例V征(+),仍存在高低眼位,但均较术前情况好转。术前10例有双眼视,7例有立体视;术后随访21例有双眼视,16例有立体视。结论V型外斜视发病原因以下斜肌亢进为主,根据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配合双眼视功能训练,多能获得双眼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V型外斜视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依据不同临床表现,对有下斜肌功能亢进者行下斜肌减弱术,反之则行外直肌后徙并上移术.对上直肌功能不足者行上直肌移位或缩短术.结果 45例V型外斜视经手术治疗,眼位正位者39例(86.67%),有双眼单视功能者从术前的46.67%提高到术后的73.33%.结论 V型外斜视的治疗应针对不同临床特点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手术治疗V型外斜视在矫正眼位的同时,还可以使部分患者的双眼单视功能得到重建.  相似文献   

4.
V型斜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V型斜视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双眼单视功能的状况。方法31例V型斜视伴有斜肌功能亢进的22例行斜肌断腱+水平肌后徙、缩短+水平肌止点垂直移位术;不伴斜肌功能亢进9例行水平肌后徙、缩短+水平肌止点垂直移位术;术后对无双眼单视功能的病例用同视机进行双眼单视功能训练。结果31例中V征矫正满意25例(80.6%),欠矫6例(19.4%),欠矫者术前V征斜视度差值均>35△。术前无双眼单视功能的28例术后经同视机训练21例年龄在17岁以下的病例获得双眼单视功能,Ⅰ级2例,Ⅱ级4例,Ⅲ例15例。结论V征产生原因是多因素的,可根据有无斜肌功能亢进选择术式,对有斜肌功能异常的行斜肌断腱+水平肌后徙、缩短+水平肌止点垂直移位术疗效满意。术后进行双眼单视功能训练,超过视觉发育敏感期的病例仍有部分能获得良好的双眼单视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V型斜视理想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2年由作者施行的斜视手术中,V型斜视术后随访3-6月者34例。无斜肌功能过强的行水平肌后徙或/和缩短的同时垂直移位,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除以上术式外再加下斜肌减弱术。结果:术后随访正位32例,欠矫2例,V征(-)31例,V征(+)3例。同视机检查:双眼视功能Ⅲ级23例,Ⅱ级2例,I级6例,不理解3例。结论:水平肌垂直移位术矫正V型斜视具有满意疗效,其中伴下斜肌亢进的病例,还需减弱下斜肌。另外,矫正V征对于双眼单视功能的建立极为有利,术后短期内不经功能训练即可使多数患者的异常网膜对应消失而恢复正常双眼视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7例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其中外斜V征46例,内斜V征21例,依据是否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及亢进程度,行下斜肌减弱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所有患者按原在位水平偏斜度常规矫正水平斜视.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结果 67例手术中,49例行下斜肌后徙术或后徙转位术,术后43例上、中、下均正位,V征消失;术前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者13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后11例正位,V征消失.67例患者术后19例恢复双眼视.结论 下斜肌后徙,后徙转位术适用于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适用于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应根据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分离性垂直斜视手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40例58眼DVD根据双眼视力状况,双眼上斜程度及合并其他类型斜视进行综合分析,设计手术。双眼DVD不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者,若双眼视力良好,且上斜程度相等者做双眼上直肌等量后徙术;双眼上斜程度不等者做双眼上直肌不等量后徙或先做上斜明显眼手术。若单眼弱视明显先做弱视眼手术。单眼DVD,仅做单眼手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者做下斜肌缩短4-5mm后徙转位术。DVD合并水平斜视者,尽可能一期完成。否则,先矫正水平斜视,6个月后行DVD矫正术。上直肌后徙按1mm矫正3Δ计算,最大后徙量为8mm。结果40例58眼DVD,50眼满意(85.21%), 8眼好转(13.79%)。结论对不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行上直肌超常量后徙术疗效满意;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行下斜肌缩短4-5mm后徙转位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外斜视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斜视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对基本型外斜视和辐辏不足型外斜视行双眼外直肌后徙,加单眼内直肌截除,或单眼外直肌后徙,加同眼内直肌截除;对外展过强外斜视行双眼外直肌后徙。对伴A—V征及DVD者,在矫正水平外斜的同时。按照A—V征及DVD的手术方法予以一并矫正。结果共观察总结18例,随访1.5~2.5年。正位者13例,欠矫者3例,回退者2例,欠矫及回退者经二次手术均正位;7例有Ⅰ级视功能,其中3例有Ⅱ级视功能,2例有Ⅲ级视功能。结论先天性外斜视的双眼视觉建立不良,手术是其治疗唯一有效的方法。手术越早,恢复双眼单视的机会越多。眼位越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双眼单视功能状况。方法对48例V型斜视按下斜肌功能状况分为四组:Ⅰ组V型外斜视伴有下斜视肌功能亢进17例;Ⅱ组V型外斜视无明显下斜肌功能亢进10例; Ⅲ组V型内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14例;Ⅳ组V型内斜视无明显下斜肌亢进7例;对Ⅰ组和Ⅲ组行内外斜视矫正同时行单(双)侧下斜肌后徙术,对Ⅱ和Ⅳ组行内外斜视矫正同时行水平直肌附着点垂直移位术。结果Ⅰ组患者术后原在位眼位-8△-+3△向上与向下注视时斜视角差≤4△。Ⅱ组原在位眼位-10△-+5△向上与向下注视时斜视角差≤8△。Ⅲ组原在位眼位-4△-+6△向上与向下注视时斜视角≤4△。Ⅳ组原在位眼位-5△-+10△,向上与向下斜视角差为7△。结论采用两种术式矫正V型斜视疗效确切,下斜肌后徙较水平直肌附着点垂直移位效果明显,并且有希望建立双眼单视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斜视合并下斜肌亢进的早期手术效果。方法通过对38例先天性外斜视患儿眼位的定性和定量检查,得出水平斜视及垂直斜视的度数,根据检查结果设计斜视矫正手术方案。结果先天性外斜视合并下斜肌亢进病人多有代偿头位。本组病人水平斜视15°~45°,合并单眼下斜肌亢进27例,双眼下斜肌亢进11例,全部病人在手术后水平斜视和垂直斜视得到矫正。结论早期手术可使病人尽快获得双眼单视功能,改善和矫正代偿头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