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脏机械瓣替换术后126例抗凝治疗随访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对126例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病人抗凝治疗进行了随访,旨在了解病人术后服用抗凝剂种类、剂量,抗凝监测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410.37病人-年(9~76个月)。结果表明:总的抗凝治疗出血率7.6%病人-年,栓塞率0.49%病人-年,出血病人平均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l.80±0.58,非出血病人为1.43±0.17(P<0.05)。抗凝监测756份血标本平均PTR值为1.49±0.18。作者认为:(l)长期抗凝以单用香豆素类药较好;(2)国人PTR值1.5左右较理想。并推荐使用标准化的凝血激酶试剂。 相似文献
2.
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抗凝治疗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保证人工瓣膜功能正常、防止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我院 1 995年 1 0月至 1 999年 1 1月 ,对 43例心脏瓣膜病病人在体外循环下实施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 ,术后常规抗凝治疗 ,效果满意 ,现将抗凝治疗的护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43例 ,男 1 8例、女 2 5例 ,年龄 1 8~ 56岁 ,平均 42 .8岁。均为风湿性心脏病 ,病史 7~ 1 2年。其中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2 9例 ,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 5例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9例 ;心功能 级 36例 , 级 7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 ,术后第 2天开始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3.
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目的 探讨适合我国人群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强度。 方法 随访 480例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抗凝强度及其并发症等情况 ,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 42 8例获随访 ,总随访率 89 17% ,共 2 110 0 4病人·年 (Pty)。患者服用进口华法令平均 ( 2 81± 0 95 )mg/d ,国产华法令 ( 2 38± 0 4 6 )mg/d ,2 116份标本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PTR)平均 1 4 3± 0 2 6 ,1195份标本国际标准比值 (INR) 1 6 3± 0 4 9。一般性出血 78例次 ,严重出血 19例次 (其中 8例颅内出血死亡 )。总出血率 4 6 0 %Pty ,出血病死率 0 38%Pty ,出血组PTR及INR均显著高于非出血组 (t=1 816 ,P <0 0 5 ;t=2 4 0 7,P <0 0 1)。栓塞 14例 (其中 1例脑栓塞死亡 ) ,栓塞率 0 6 6 %Pty,栓塞病死率 0 0 5 %Pty。 14例患者妊娠 15例次 ,无新生儿畸形发生。 结论 ( 1)我国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主要矛盾是出血 ,应降低抗凝强度以减少出血并发症 ;( 2 )本组采用PTR为1 3~ 1 5 ,INR为 1 5~ 2 0的标准对于预防出血及栓塞较理想 ;( 3)低强度抗凝有利于降低患者出血病死率 ,及妊娠妇女、新生儿的并发症 ,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机械瓣替换术后的抗凝治疗:附105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05例机械瓣替换术后病人的抗凝治疗进行观察,累计随访529.4病人-年。全组均持续服抗凝药,其中19例服药5个月至10年后停药。持续服药者中,Ⅰ组(维持PT比值<2.0)71例,Ⅱ组(维持PT比值≥2.0)34例。Ⅰ组的总出血率和严重出血率分别为32.3%和7.0%,Ⅱ组为58.8%和23.5%,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及P<0.05)。人工瓣血栓形成率及栓塞率在服药组与停药组之间、Ⅰ组与Ⅱ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我们建议:①采用PT比值1.5~2.0为抗凝治疗标准;②单纯AVR术后且符合一定条件者,可在抗凝治疗2年后停药。 相似文献
5.
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需终身抗凝。抗凝不足易导致血栓形成和继发血栓栓塞 ,但抗凝过量又会导致出血。抗凝并发症是机械瓣置换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 ,亦是导致病人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 ,如何通过准确的抗凝监测来防止抗凝不当导致的血栓栓塞和出血 ,是临床医师和病人共同关注的问题。现就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监测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抗凝监测指标1.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PTR)自 1960年成功应用机械瓣行心脏瓣膜置换术以来 ,PTR作为术后抗凝治疗的监测指标 ,已有 30多年的历史。但近年来 ,PTR作为抗凝监测指标所存在的缺陷逐渐被… 相似文献
6.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董力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6,12(4):246-249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抗凝治疗董力综述黄旭中审校心脏瓣膜替换术后需抗凝治疗,以防血栓形成和体循环栓塞发生。但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及栓塞是换瓣术后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占所有换瓣术后并发症的75%[2]。因此,正确地掌握抗凝治疗是决定换瓣术后生存率高低... 相似文献
7.
巨大心脏患者换瓣手术治疗吴春齐李金声李金启刘亚湘心脏瓣膜病巨大心脏者,大多累及多个瓣膜,心肺功能严重减退,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983年以来,我科共为43例巨大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换瓣手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43例,男性18例,女性25... 相似文献
8.
从1979年到1989年底,我院共行心脏生物瓣膜替换术60例。到1997年初,有15例瓣膜功能发生障碍,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中男11性,女4例。年龄29~41岁,平均34岁。临床症状大部分为胸闷、气急、不能平卧,个别出现下肢水肿或腹水。胸骨... 相似文献
9.
应用国际标准比值监测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与术后远期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密切相关。准确的抗凝监测是正确抗凝治疗的保证。我们按照WHO推荐的方法标定2种国产兔脑粉凝血激酶的国际敏感指数(internationalsensitivityindex,ISI),探讨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0.
风湿性慢性心肌损害与术中心肌损伤导致心肌功能障碍呈现低心排出量是风湿性心脏病术后常见并发症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为探讨不同类型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心功能和病死率的关系,我们对9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后低心排出量与30d内死亡发生情况作定量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抗凝治疗中的出血与栓塞是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最重要的远期并发症.我国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主要矛盾是出血,应降低抗凝强度,减少出血并发症.近年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主要进展是采用国际标准比值(INR)监测抗凝和低强度抗凝治疗.目前国内采用的INR为1.5~2.0,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为1.3~1.5的抗凝治疗强度,有利于降低抗凝患者的出血病死率以及妊娠妇女、新生儿的并发症,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我科自1994年~1998年共收治4例二尖辦生物辦衰败病人,重新施行了二尖辦置换术(国产C-L碟瓣)。1例病人因术中出血,术后并发脑水肿死亡,余3例病人全部康复出院 患者年龄在38~42岁之间,二尖辦区生物辦置换时间平均在10年左右,二尖瓣再狭窄2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2例。 术中所见:所有病例均可见原生物瓣瓣体僵硬、增厚,有不同程度钙盐沉积,关闭不全患者可见瓣叶穿孔、撕裂。 手术要点:胸骨后粘连是二次手术最棘手问题,顺利进胸,建立体外循环是手术成功关键。胸骨后组织分段游离,分段锯开可减少一次锯开胸骨撕裂心脏的危险。先建立体外循环再游离上、下腔静脉是重要手术步骤,可防止心脏撕裂后大出血休克的危险。切除原生物瓣组织先从大瓣中点开始,再沿顺时针或逆时针切除,注意保留足够的瓣环组织,注意清除组织碎块及线头。上机械瓣一般采用间断带垫片褥式缝合。 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因二次换瓣创伤大,术中渗血量大是最常见问题,我们有2例患者体外循环中应用抑肽酶,可有效减少术后渗血量。术后延长呼吸机支持时间,应用有效强心药及扩血管药物,有利于术后心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80例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80例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抗凝治疗朱秉智,李清泉,房士琦,陈广明我们自1978年12月至1991年11月,共施行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120例,术后均予以抗凝治疗。现将术后住院期间使用华法林(warfarin)抗凝治疗、及其监测资料记录完整的80例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生物瓣替换术后的衰败使病人面临再次换瓣手术,与第1次手术相比,再次换瓣操作困难,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增多.现报告我们为62例生物瓣失功病人再次换瓣的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15.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的颅内出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 ,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随访 14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颅内出血病人 ,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出血组14例病人中 9例行开颅血肿清除 ,1例行颅骨钻孔引流术 ,术后生存 5例 ;3例未手术者 ,死亡 ;1例经保守治疗 ,痊愈。 (2 )出血组国际标准比值 (INR) (2 4 8± 0 5 1)明显高于对照组 (1 4 4± 0 4 2 ) (P <0 0 5 )。 (3)出血组合并使用抗血小板药的人数比例 (4 8% )明显大于对照组 (13% ) (P <0 0 5 )。 (4 ) 6 4 % (9/ 14例 )的出血病人发病时间在术后 3个月内。结论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有 :抗凝强度过大 ;合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治疗早期 (前 3月 )。并探讨抗凝治疗中颅内出血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抗凝治疗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保证人工瓣膜功能正常、防止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我院1995年10月至1999年11月,对43例心脏瓣膜病病人在体外循环下实施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术后常规抗凝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抗凝治疗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心脏人工起搏是应用电子仪器摹拟窦房结的功能,按一定频率直接刺激心脏,有节律地控制和调节心脏活动的自律性,维持必要循环功能的方法。近年来心脏人工起搏术已成为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和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科自1981年4月至1986年2月先后为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三束支传导阻滞及Ⅲ°房室传导阻滞等病人安装人工起搏器23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现将术后监护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术后一般护理: 心脏人工起搏术后,病人应送入设备完善的监护室,护理人员应立即在床边描记心电图一次,以了解起搏的效果。以后即应用连续心电示波观察,如发现异常,立即描记心电图,同时详细记录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等。伤口用多头胸带包扎,并用砂袋压 相似文献
19.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79年至 1999年期间 ,我们共行心脏瓣膜置换术 10 37例 ,其中 ,有 14例女病人行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 15次。现将此 14例病人的抗凝治疗方法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4例女病人年龄 2 3~ 36岁。行二尖瓣置换术 (MVR) 11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 3例。植入瓣膜分别为Carbomedics瓣 5例 ,国产GK瓣 4例 ,CL瓣、Medtronic瓣各2例 ,St.Jude瓣 1例。术前病人心功能 (NYHA)IV级 4例 ,III级 10例 ;术后心功能I级 8例 ,II级 6例。全组病人均采用口服抗凝药治疗。进口华法林 (orionpharm… 相似文献
20.
罗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1996,3(2):116-117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人工瓣心内膜炎罗军综述朱晓东审校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心内膜炎是一种常见且危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药物及手术治疗,死亡率较高。1发生率:文献报道,六、七十年代为3~10%,近年已降至1~4%(平均2%)〔1~5〕。主动脉瓣位的发生率高于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