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使用抽签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并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在健康教育达标率、治疗时间、护理满意度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应予以推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老年人难治性牙龈出血分析体会。对象及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口腔科门急诊,老年人患者36例,男性22人,女性14人,均有慢性系统性疾病。结果:其中30例患者需和内科合作治疗,包括降压,输血小板等。目的:老年人难治性牙龈出血与临床各科室的紧密配合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91年3月至1991年12月对马洛替酯(Malotilate)进行临床疗效观察,该药为锦州制药三厂生产,兹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35例,其中CPH(慢性持续性肝炎)10例,CAH(慢性活动性肝炎)20例,肝硬化(代偿期)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1例,风心、心衰伴心原性肝硬化1例,酒精中毒性肝炎1例。使用剂量为马洛替酯0.2g,3次/日,12周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化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选取我院肝病科36例2006年3月—2008年5月发生早期肝硬化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析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经早期诊断及综合纤维化逆转治疗,36例发生早期肝硬化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细胞损伤的试验及肝脏贮备功能试验无明显差异,肝硬化程度得到控制。结论乙型病毒性早期肝硬化患者症状和体征轻微,易漏诊误诊,需采用肝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和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进行早期诊断检查,积极综合的纤维化逆转治疗可以延缓肝硬化发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与胆碱酯酶检测应用于肝病诊断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肝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78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生化项目检验,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胆汁酸和胆碱酯酶的检验结果。结果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胆碱酯酶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总胆汁酸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肝病诊断中进行血清胆汁酸与胆碱酯酶检测,能诊断检测者的肝功能状况,为肝病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 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治疗比较困难,不易显出满意的效果,本组病例采用北京第四制药厂提供的奈丁片(斑蝥素钠)进行治疗,用随机的双盲对照法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病例的选择及标准 1、病例的选择:均为1984年6月~1985年10月住院患者,其中治疗组13例,慢活肝(CAH)11例,肝硬化2例,对照组10例,CAH8例,肝硬化2例;所有慢活肝及治疗组1例肝硬化,均经肝穿证实。患者在近一年内,均未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6MP和硫唑嘌呤。观察对象为CAH,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拉米夫定对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效果,现将我院2003-2008年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47例的疗效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拉米夫定对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效果,现将我院2003--2008年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47例的疗效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肝源性糖尿病7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为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慢性肝炎27例,慢性重型肝炎13例,肝硬化30例,肝癌2例。所有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共70例,占97.22%。通过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和(或)胰岛素治疗,患者血糖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肝源性糖尿病多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其症状多较轻微。在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和胰岛素治疗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多采用综合治疗为主,为了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的临床疗效,本院对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本院住院或门诊随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代偿性肝硬化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度18例,重度12例,代偿性肝硬化1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38±4)岁;对照组40例,慢性乙型病毒生肝炎中度21例,重度9例,代偿性肝硬化1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6.2±5)岁.所有患者的HBsAg、HBeAg或抗HBe、抗HBc均呈阳性(ELISA法),且HBV DNA定性或定量在治疗前有2次以上阳性.诊断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派罗欣与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2月~2012年11月以来收治的6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给予联合组的患者使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给予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干扰素α-1b和利巴韦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1)联合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早期应答率、完全应答率、部分应答率、无应答率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2)两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疼、肌肉关节疼等症状,停药之后逐渐恢复正常。大部分患者出现了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现象,停药后这两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两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有差异性(分别为13.2%、27.7%)。结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使用干扰素α-1b和利巴韦林的患者,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使用干扰素α-1b和利巴韦林的患者。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1996年1月~1997年8月,笔者应用成都国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胆维他治疗慢性肝病残留黄疽50例,现将结果报告于下。1临床资料病例系我院传染科和消化内科住院的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和肝炎后肝硬化(LC)患者。诊断符合1990年‘哇国病毒性肝炎”上海学术会议修订的有关诊断标准,区治疗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均正常。共分三组,其中CAH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18~46岁。平均32岁;LC代偿期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0~54岁,平均35岁;LC失代偿期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1~58岁,平均36岁。50例患者治疗前测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干扰素复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分析讨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利用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口服利巴韦林颗粒的基础上配合注射苦参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天冬氨酸转氨酶以及谷氨酸转氨酶恢复正常比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复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讨论血清腺苷脱氨酶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肝病患者,依托于过氧化物酶法对肝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清腺苷脱氨酶(ADA)、速率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性进行科学测定,并观察两组效果。结果肝病患者的ADA和ALT同正常对照组相比都呈现明显升高现象,其中肝硬化组的ADA比ALT更高;而急性肝炎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AD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癌和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的血清ADA和正常对照组比略高,但是无差异性(P>0.05)。结论腺苷脱氨酶检测对于肝病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值得在临床实验中推广及使用[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研究恩替卡韦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同期随机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4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表现良好,两组治疗效果并无太大差别(P0.05);经过治疗,治疗前后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TBil水平无太大差别(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肝纤维化指标无差别,治疗后指标均有改善且两组患者指标并无太大差别(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效果良好,患者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并且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来某院进行治疗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1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护理的满意率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护理满意率的临床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制定适宜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案,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以及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患者康复起着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在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中,常遇到的最难问题,就是有些病人经多种药物治疗不能获稳定效果,一般认为,这种病例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治疗肝病新药-疗尔健,现正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至今对它的疗效影响因素报道不多,为此,我们对该药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1病例选择本组88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其中男48例,女40例,除两例儿童外均为成年.临床分型根据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方案,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CPH)48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40例,除4例系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治疗时出现的护理问题及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 3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积极临床治疗时给予全面的护理。结果 32例患者痊愈出院26例,未愈自动出院4例,死亡2例。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临床治疗同时加强临床观察和详尽的心理、饮食护理、临床护理可以促进上消化道出血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有关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报道日见增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们检测了108例各型肝炎,4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抗—HCV,旨在探讨丙型肝炎抗体与各型肝炎,肝细胞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一、栓测对象:108例各型肝炎均为我院1988年1月至1992年6月住院患者、临床诊断参照1990年第六次全国瘤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急性肝炎(AVH)24例,慢性迁延型肝炎(CPH)15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V)12例,肝硬化(LC)23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治疗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来本院进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治疗的8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40例干预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患者健康指导达标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治疗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显著,进一步促进了护理工作的规范性与标准化,在减少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的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与健康指导合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