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刺疗法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心率变异频域法测试20例冠心病患者针刺前后心率变异性的情况。结果表明:内关手法组、电针内关组针刺前后心率变异频谱中的低频成分都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变化不显著。各组的高频成分针刺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变化。低频/高频比值只有电针组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不同程度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率变异性(HRV)频谱分析是一种无创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定量检测方法。频谱中的低频(LF)成份反映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活性;高频(HF)成份只反映迷走神经活性,二者之比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的均衡性。以此观察心绞痛、陈旧性心梗(OMI)、急性心梗(AMI)病人针刺前后的HRV的变化,旨在探讨针刺对不同程度冠心病人心脏自主神经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 冠心病患者50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其中心绞痛组20例,男14人,女6人,年龄平均60.58±5.37岁;OMI组18例,男15人,女3人,年龄61.38±5.42岁;AMI组12例,男9人,女3人,年龄63.20±3.55岁。取双侧内关和厥阴俞穴,针刺后接电针刺激10min(参数:0.8Hz,15~30V的脉冲连续波)然后出针。于针刺前后10min采样,每次采样8~10min。检测前2d停服β—受体阻断剂等影响HRV检测的药物。2 结果 心绞痛和OMI组针后LF和LF/HF均明显下降(LF:3.41±2.12~2.40±1.79;2.58±1.91~1.74±1.38,LF/HF:3.46±1.92~2.56±1.46;2.89±1.30~2.07±1.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9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及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HRV指标均显著降低,右大脑半球梗塞患者HRV降低较左侧梗塞者明显,脑干出血患者与死亡患者HRV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治疗2周后HRV各项时域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对急性脑卒中后HRV降低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说明针刺可调整脑卒中导致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预防中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5,(7):912-914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41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手针组15例、耳针组14例和对照组12例,针刺前及针刺后1月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评价三组方法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影响。结果:手针组及耳针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各参数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结论:针刺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衡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睡眠障碍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针刺对睡眠障碍患者心率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则服用艾司唑仑(1mg, qn),通过动态心电图(Holter)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率、SDNN、R-MSSD、PNN50、SDANN变化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论:针刺对睡眠障碍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心率变异性检测是一种无创的且能较好地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临床疗效进行判断和评估的手段,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上应用广泛。近年来开展了许多针刺对心率变异性影响方面的研究,初步证明针刺能够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提高迷走神经张力,调节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平衡,增高HRV,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脑舒通胶囊对冠心病(CH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6例C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组予心脑舒通胶囊治疗。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对治疗组与对照组HRV各时域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后代表心率总变异程度HRV指标明显提高(P〈0.01),代表迷走神经功能HRV指标也有上升(P〈0.05),但治疗组上升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心脑舒通胶囊可以改善心率变异,减少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别怀玺  李秀亮 《陕西中医》2011,32(6):727-728
目的:观察神门穴对心脏生理的调整效应。方法:对35例健康人针刺神门穴前、针刺中及针刺后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针刺神门可以使心率减慢,心率变异性增高。结论:针刺神门穴对健康人的心脏功能起着保护性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刺对脑卒中急性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卒中急性期由于脑血循环障碍,常引起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内脏器官形态及功能的改变,尤以对心脏的影响最为明显,出现脑心联合卒中而危及生命.近年来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作为定量反映心脏植物神经活性的无创指标受到重视[1],HRV是判断心血管疾病预后的一个相对独立性较强且与猝死相关性较好的指标[2].本文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了针刺治疗前后HRV检测,以观察针刺对HRV变化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刺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针刺前中后心率变异性(HRV)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针刺与自主神经的关系方法在40例无心脏疾病的各类患者在第4次针刺治疗时,用Actiheart软件检测患者针刺前留针中出针后等不同状态下各10min的HRV指标,包括时域指标SD(R-R间期的标准差)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BPM(心率)和频域指标LF(低频)HF(高频)LF/HF(低频与高频之比)用方差分析来比较不同状态下的心率变异情况结果时域指标SDrMSSD出针后变高,BPM出针后变低;频域指标LFHFLF/HF留针和出针后均变低结论针刺能影响HRV的各项指标,其变化有利于提高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整合功能,抑制交感神经的张力  相似文献   

11.
氧化苦参碱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应用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指标评价氧化苦参碱对冠心痛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将冠心病频发心律失常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氧化苦参碱组和普鲁帕酮组,每组各55例,用药前后分别记录48h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一般状态、早搏次数,P-R间期、R-R间期及24h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改变。结果 用药后两组患者对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P〈0.01),普鲁帕酮组减少房性早搏的效果比氧化苦参碱组更明显(P〈0.05),两组减少室性早搏的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各参数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氧化苦参碱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痛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性,对于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冠通方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阿司匹林、倍他乐克、消心痛)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冠通方(生晒参10 g,绞股蓝15 g,三七5 g,丹参20 g,地龙10 g,麦冬10 g,瓜蒌10 g,陈皮5 g)治疗,每日1剂,水煎至300 ml,分两次温服,每次150 ml,连续服用1个月,1个月后改隔日服用1剂。两组疗程均为20周。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SD、RMSSD、PNN50、LF、HF、TP)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在心率变异性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通方合西药治疗能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衰的作用机理.方法 78例冠心病心衰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法分组,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时域(HRV)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HRV增高,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提高冠心病心衰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对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心可舒片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药心可舒片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心可舒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疗程均为8周,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HRV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分别为(8.8±3.2)次/周和(4.4±2.1)次/周,对照组分别为(8.4±3.1)次/周和(3.9±2.0)次/周,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周平均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HRV分析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平均心率分别为(85.44±2.89)次/min和(77.32±2.17)次/min,对照组分别为(83.80±4.30)次/min和(76.70±2.93)次/min,治疗后两组平均心率均明显下降(P<0.05),下降幅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RV时域指标均明显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频(LF)、高频(HF)及总功率(TP)频域指标均明显升高,LF/ HF及极低频(VLF)均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心可舒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HRV,减少其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分析针刺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而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 disk),万方数据库。其中纳入针刺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RCT实验。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对照。由2名研究者通过阅读文章题目和摘要,并结合全文,对文献进行资料初步提取。通过再次阅读文献全文进行分析,最终纳入16篇文献。应用 Revman5.3 软件对β受体阻滞剂对①SDNN,②SDANN,③RMSSD,④PNN50,⑤LF,⑥HF,⑦LF/HF,⑧HR,⑨TP,⑩HAMD焦虑量表。治疗前后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SDNN (SMD:1.22%,Cl=[0.31, 2.14],Z =2.61 P=0.009);SDANN (SMD:0.31%,Cl=[0.09, 0.54],Z =2.71, P=0.007);RMSSD (SMD:0.31%,Cl=[0.09, 0.54],Z =2.71, P=0.007); PNN50 (MD:2.45%,Cl=[1.89, 3.00],Z =8.70, P<0.00001。)HF (:SMD:0.42%,Cl=[0.14, 0.70],Z =2.91, P=0.004); LF/HF的患病人群(MD:-0.37%,Cl=[-0.70, -0.03],Z =2.16, P=0.03),而对LF(SMD:-0.56%,Cl=[-1.18, 0.06],Z =1.77, P=0.08)及LF/HF的健康人群(-0.51%,Cl=[-1.07, 0.04],Z =1.80, P=0.07)无统计学意义,不能表明针刺对其作用。心率:MD:0.-1.78%,Cl=[-2.29, -0.65],Z =3.08, P=0.002。总功率:SMD:0.39%,Cl=[0.16, 0.62],Z =3.30, P=0.001。 HAMD焦虑量表(MD:-2.24%,Cl=[-3.09, -1.40],Z =5.2, P<0.00001)。结论:针刺对心率变异性有着改善作用。对迷走神经控制的PNN50,RMSSD、HF及交感神经控制的SDNN,SDANN有改善作用,其中对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共同控制的LF/HF可能有改善作用(在患病群体中改善作用明显),而对LF可能没有改善作用,并可改善患者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16.
龚新彪 《光明中医》2022,(24):4524-4527
目的 观察针刺天井、曲泽对中风患者心率变异性(HRV)频域指标的影响,探讨进行针刺治疗时患者自主神经张力变化的规律。方法 收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夏邑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中风患者并随机分为天井穴组和曲泽穴组,治疗过程中使用MGY-H12动态心电记录仪进行监测,记录并观察2组患者针刺前5 min,针刺得气时,留针后5 min,留针后10 min(行针时),留针后15 min,留针20 min(出针时),出针后5 min共7个时间段高频(HF)、低频(LF)、logLF/HF参数值并判断HRV的变化。结果 2组logLF、logHF、logLF/HF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LF,logHF,logLF/HF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logLF/HF外,2组logLF和logHF的时间效应趋势均相同。结论 针刺天井、曲泽可明显调节中风患者的logLF、logHF、logLF/HF,除logLF/HF外,2穴位时间效应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刺络穴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心率变异性中短程频域指标的影响,探讨自主神经在针刺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大钟穴组和通里组,每组30例,分别针刺大钟穴和通里穴.用medilog(R) AR12心电记录仪的短程记录,检测两组患者在针刺前5 min、针刺时、留针10 min、留针20 m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健康人心率和心率变异性(HRV)的生理调节作用。方法将89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电针组、手针组和快针组,观察针刺前、中、后心率和HRV的变化。结果与针刺前比较,手针组在留针期间和取针后R-R间期延长(P0.05),电针组在留针过程中R-R间期延长(P0.05),快针组在针刺5 min R-R间期延长(P0.05),起针后无明显变化(P0.05)。电针组在针刺5 min时LF、HF、LF/HF均显著升高(P0.05),起针后SDNN、LF升高(P0.05);手针组和快针组在针刺5 min时SDNN、HF、LF/HF显著升高(P0.05),起针后以上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针刺对健康人的心脏自主神经存在一定的调节作用,即引起心率减慢、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变异性增大。手针减慢心率的持续时间长于电针与快针。电针针刺时引起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均兴奋,起针后心率变异性增大、交感神经兴奋。手针和快速针刺时心率变异性增大、迷走神经兴奋,起针后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变化。不同针刺方法对心率和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调节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9.
倍他乐克对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倍他乐克对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笔者对106例此症患者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随机将我院1999—2004年106例心功能(NYHA)Ⅲ、Ⅳ级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51~76岁,平均63.5岁。治疗组58例,男4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DC)和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阳春市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6例及健康体检者100例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两组的DC标准和HRV时域标准,比较两者的临床意义。结果:冠心病患者的DC值、总标准差(SDNN)值、差值均方根(RMSSD)值和相邻两个差值均方根的差值50 ms的百分数(p NN50)值均显著低于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冠心病患者DC值和HRV时域指标的SDNN、RMSSD及p NN50表现为正相关。结论:研究证明,判断冠心病患者猝死高危人群采用DC检测是最为适用的无创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